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产后尿留患者的发生内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将58例产后尿留患者依靠年龄身体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不同的护理策略以及预防措施,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次实验的实验组成员产后尿留现象明显低于对比组成员。结论:对孕妇进行产后综合护理,包括产前宣传教育及心理护理、产时护理、产后护理可以有效减少产后尿留,达到预防的目的,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尿储留 综合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实施回肠袋肛管吻合术(IPAA)后袋功能状况和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南京大学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UC数据库中111例行IPAA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问卷调查患者袋功能评分(PFS)和克利夫兰总体生活质量评分(CGQL),并根据PFS中位评分7分将患者分为袋功能较好组(PFS≤7)和袋功能较差组(PFS>7)。单因素分析用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多因素分析用于探讨PFS的影响因素。结果111例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46例。中位PFS为7.0(3.0 ~ 10.0),袋功能较好组63例,袋功能较差组48例。单因素分析发现,与袋功能较好组相比,袋功能较差组的IPAA术前病程更长[44.5(21.0 ~ 86.0)个月比14.0(5.0 ~ 70.0)个月,P = 0.005],术后随访时间更短[16.0(7.0 ~ 28.8)个月比26.0(15.0 ~ 39.0)个月,P = 0.020],袋炎比例较高(29.1%比12.9%,P = 0.031)。多因素分析发现袋炎(OR = 3.251,95%CI:1.168 ~ 9.045,P = 0.024)和术后随访时间(OR = 0.974,95%CI:0.951 ~ 0.997,P = 0.030)是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患者的中位CGQL为0.77(0.67 ~ 0.87),手术满意程度评分为9.0(8.0 ~ 10.0),CGQL与PFS具有相关性(rs = -0.376,P<0.001)。结论IPAA术后大多数患者的恢复较好,手术满意程度较高,术后较好的袋功能对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 生活质量 储袋功能评分
  • 简介:摘要全结直肠切除(TPC)+回肠袋肛管吻合术(IPAA)已成为外科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UC)、UC合并癌变以及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标准术式。IPAA术后除了常见手术并发症外,还可能出现一系列与袋相关的炎性疾病和功能异常,如袋炎、袋克罗恩病(CD)和直肠残端封套炎等,从而影响患者的手术恢复和生活质量,其中储袋炎是UC患者IPAA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其累计发病率可达50%。随着我国IPAA手术的不断成熟和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将会面临着袋炎性疾病及功能障碍的困扰,而不同类型的袋炎性疾病及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也不尽相同。本文就目前袋炎性疾病及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汇总及论述。

  • 标签: 储袋炎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储袋克罗恩病 封套炎 储袋易激综合征 储袋排空障碍 全结直肠切除 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 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全结直肠切除(TPC)+回肠袋肛管吻合术(IPAA)是目前外科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UC)、UC合并癌变以及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标准术式。然而,IPAA术后可能出现一系列与袋相关的外科并发症,如吻合口漏、袋狭窄和袋瘘管形成等,这些并发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具有特殊性,错误的诊断和不当的治疗往往会导致袋失败而需转行永久性造口。而袋不典型增生是发生袋内癌变的高危因素,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则有可能造成癌变。因此,充分认识袋术后外科相关并发症及袋不典型增生,对其作出明确的诊断和及时的处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目前袋手术外科并发症及不典型增生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总结和论述,以供参考。

  • 标签: 储袋 并发症 不典型增生 全结直肠切除 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 吻合口漏 储袋狭窄 瘘管形成 松弛储袋综合征 溃疡性结肠炎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隔盐灸治疗肾穿刺活检术后患者尿留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0月我院肾内科病房住院的60例彩超声引导下肾活检术后尿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对其实施隔盐灸,取穴:关元、气海及双水道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导尿管留置率、首次排尿时间、膀胱残余尿量及产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导尿管留置率低于对照组,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情绪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角色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本研究得出结论,隔盐灸治疗肾穿刺活检术后尿留患者大提升了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隔盐灸 肾穿刺活检术 尿潴留
  • 简介:摘要角膜后弹力脱离(descemet membrane detachment,DMD)是眼科手术及操作潜在的严重并发症,通常表现为持续性角膜水肿,严重者可导致角膜内皮失代偿,影响患者视力预后。患者早期有异物感,伴或不伴视力下降,当出现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时,可引起大泡性角膜病变。由于其发病隐匿,且严重威胁视力,近年来引起了眼科界的广泛关注。对于角膜后弹力脱离,最主要的是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目前,随着裂隙灯检查、前节OCT、UBM及共焦显微镜的广泛应用,为较小范围的角膜后弹力脱离的发现创造了条件,大大提高了角膜后弹力脱离的早期诊断率,缩短了角膜后弹力脱离发现的时间,增加了诊断的准确性。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角膜后弹力脱离(DMD)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对角膜后弹力脱离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角膜后弹力层脱离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角膜后弹力脱离是内眼手术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在白内障摘除手术中较为常见。此并发症通常在术中出现,根据临床表现正确判断并处理,预后较好,但诊断和处理不及时后果严重,应引起临床重视。本文针对角膜后弹力脱离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总结并分析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提高相关诊疗水平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143-149)

  • 标签: 角膜后弹力层 手术中并发症 角膜水肿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注射, 眼内 气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8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收治的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84例,均行128MSCTA、CT肺动脉造影(CTPA)及MRI检查。以CTPA结果为"金标准",回顾性对照分析128MSCT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效能。结果84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CTPA结果示,肺动脉栓塞阳性64例,阴性20例。128MSCTA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准确度为95.24%(80/84),灵敏度为96.88%(62/64),阴性预测值为90.00%(18/20),高于MRI相应值(P<0.05)。结论128MSCTA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准确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较高。

  • 标签: 肺动脉 栓塞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螺旋CT在肺部结节病影像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文一共纳入48例研究对象,均是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来我院诊治的肺部结节病患者,48例患者均进行普通CT检查与64螺旋CT检查。将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参照依据,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48例患者均存在淋巴结肿大,8例患者存在胸膜改变,40例患者存在肺内改变。结果:64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高于普通CT,误诊率与漏诊率低于普通CT(P<0.05)。结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128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78例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检查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以X线检查,观察组采用128螺旋CT扫描,对比诊断效果及价值。结果 观察组采用128螺旋CT对急性胸腹部创伤的检出率为97.4%,对照组采用X线检查检出率为84.6%,观察组更高(P

  • 标签: 急性胸腹部创伤 X线 128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症(NOAB)患者膀胱尿期大脑中枢控尿区域及其相关的功能连接。方法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选取北京博爱医院就诊的NOAB患者。纳入标准:①存在明确的神经系统原发病(除外脑部疾病和脊髓发育异常),选择脊髓损伤(Asia评级C级)、能够随意排尿的患者,主诉为尿急、尿频、急迫性尿失禁等OAB症状;②记录3 d排尿日记,24 h排尿次数≥8次,残余尿量≤100 ml;③尿动力学检查提示逼尿肌过度活动。排除标准:①有泌尿系肿瘤、结石、感染等疾病者;②不能进行MRI检查者;③存在认知障碍不能配合者;④留置导尿、膀胱造瘘者;⑤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扫描时,头部活动超过1.5 mm和1.5°。在受试者膀胱空虚时和强烈尿意时分别进行脑部rs-fMRI扫描,第1次扫描后饮水500~1 000 ml,两次扫描间隔时间为20~40 min。采用MATLAB、SPM8、DPABI等数据处理、图像分析软件,分析两种状态下患者大脑血液灌注差异。rs-fMRI扫描的主要观察数据包括:①大脑兴奋区域和抑制区域;②激活区域峰值点坐标X、Y、Z值;③激活区域体积;④区域的关系连接情况。采用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分析rs-fMRI扫描中有明显激活的功能区域,做为感兴趣区域(ROI)种子点进行功能连接(FC)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NOAB患者20例,年龄(30.2±4.3)岁,均为右利手。第1次扫描前检查所有受试者的残余尿量均<10 ml,排尿感评分为0分。第2次扫描前测量膀胱容量为(203.7±41.8)m1,排尿感评分为(7.1±0.5)分。NOAB患者尿期,大脑兴奋性激活区域为左侧眶部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抑制性激活区域为右侧中央前回。将此4个激活区域的峰值点做为ROI种子点进行全脑FC分析,发现控尿区域与额叶、顶叶、扣带回、颞叶、豆状核、岛叶、角回、海马旁回、中央前后回均存在相关性。结论NOAB患者的脑激活区域主要在右侧额叶,抑制区域在右侧中央前回。NOAB患者额叶、中央回的兴奋及抑制性连接均有增加,岛叶的兴奋及抑制性连接明显减少,海马旁回兴奋及抑制性连接有所减少。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大脑控制 膀胱过度活动症 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储尿期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小鼠长期酒精注射中毒模型,探讨长期酒精摄入对小鼠小脑皮层苔藓纤维-颗粒细胞感觉信息突触传递的影响机制。方法20只6~8周龄的健康雄性ICR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和酒精摄入组(酒精组),每组10只。酒精摄入组每日腹腔注射浓度为20%的酒精,对照组则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周期均为28 d。注射结束后,在小脑的Crus Ⅱ区清除头皮及肌肉组织,去除颅骨,剥离硬脑膜,利用气体喷射装置在同侧触须垫30 mm处给予吹风刺激,寻找最大反应部位后,在小鼠脑表面灌流NMDA受体阻断剂[D-(-)-2-amino-5-phosphono-valerate,D-APV]、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阻断剂(JNJ16259685)及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每种药物灌流20 min,两种药物之间用人工脑脊液充分灌流直到波形恢复,期间通过膜片钳技术,记录小鼠小脑颗粒电位波形的变化特点。采用Clampfit 10.3软件和SPSS 22.0软件对所有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给予吹风刺激后酒精组小鼠颗粒场电位反应的潜伏期(11.8±0.7)ms较对照组(10.1±0.2)ms显著延长(t=-8.041,P<0.05),N1的振幅(1.2±0.1)mV明显小于对照组(0.6±0.1)mV(t=-12.728,P<0.05)。与对照组比较,酒精组小鼠颗粒场电位反应抑制性成分P1波形上升时间[(4.4±0.2)ms,(3.2±0.2)ms]、持续时间[(12.1±0.5)ms,(10.3±0.2)ms]、消退时间[(7.8±0.2)ms, (6.9±0.2)ms]、波形下面积[(7.3±0.2)ms,(4.3±0.2)ms]均显著升高(t=16.100,-11.840,-11.673,-35.576,均P<0.05)。而两组小鼠刺激结束反应波形Roff波的振幅、波形半宽值、波形上升时间和衰减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09,-0.910,-0.789,1.462;均P>0.05)。当酒精组小鼠脑表面灌流JNJ16259685时,给予的5个吹风刺激诱发场电位的振幅较给药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组小鼠脑表面灌流D-APV后,吹风刺激诱发的场电位P1的振幅[(42.3±1.5)mV]较给药前[(101.1±0.9)mV]及洗脱后[(100.1±2.2)mV]均显著降低(t=106.762,-69.605;均P<0.05),P1的波形下面积[(42.6±1.3)%]较给药前[(100.6±1.6)%]与洗脱后[(97.6±2.2)%]也显著减小(t=88.862,-67.791;均P<0.05),且N2/N1比值(0.3±0.1)较给药前(0.4±0.1)与洗脱后(0.3±0.1)也明显降低(t=2.242,2.121;均P<0.05)。对照组小鼠脑表面灌流NMDA后,P1的振幅[(110.7±3.2)mV]较给药前[(100.1±0.9)mV]与洗脱后[(102.0±1.7)mV]显著增加(t=-10.173,7.669,均P<0.05),P1的波形下面积[(127.9±3.5)%]较给药前[(100.0±3.1)%]与洗脱后[(115.0±5.3)%]显著升高(t=-18.698,6.447,均P<0.05),而且N2/N1比值(0.5±0.1)较给药前(0.3±0.1)与洗脱后(0.3±0.1)也明显增高(t=-5.669,5.669,均P<0.05)。对照组小鼠脑表面灌流NMDA受体阻断剂D-APV后,面部吹风刺激诱发的场电位与给药前及洗脱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酒精摄入显著压制MF-GC兴奋性谷氨酸能突触传递,增强小脑皮层GABAA受体介导的抑制性反应,抑制性成分的增强依赖于NMDA受体,但不依赖于1型代谢性谷氨酸受体。

  • 标签: 乙醇 小脑皮质 苔状纤维 感觉刺激 颗粒细胞 场电位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间积液综合征(IFS)的临床特点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采用电子文献数据库,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关于角膜IFS文献报道,检索年限为1999—2021年。文章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级及数据分析参照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的PRISMA声明进行。结果共纳入30篇文献,包括46例62眼病例,其中男34例47眼,女12例15眼;年龄19~69岁,平均(36.57±13.40)岁;双眼16例,单眼30例。85.48%(53/62)的IFS是由于LASIK术后眼压升高引起。纳入的46例62眼均有视力下降。其中24.19%(15/62)患眼出现眼痛、眼红、畏光。46例患者裂隙灯显微镜下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角膜间积液,9.68%(6/62)患眼可见角膜后沉着物、前房细胞,16.13%(10/62)患眼出现视野损伤。治疗上77.42%(48/62)行降眼压药物治疗。有预后描述的31例40眼患者中,75.00%(30/40)患眼经治疗视力恢复,25.00%(10/40)视力无法恢复。结论角膜IFS作为LASIK术后少见的并发症,在LASIK术后角膜水肿患者的诊断中应考虑此病,正确测量眼压,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及降眼压药物,避免不可恢复的视力下降。

  • 标签: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层间积液综合征 高眼压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胎儿颈项透明增厚与心脏畸形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方法:样本数据选取了在我院检查为颈项透明>2.5mm的胎儿,并从中抽取了90例,并根据颈项透明厚度将所有胎儿分为A组(2.5-3.4mm)、B组(3.5-4.4mm)及C组(≥4.5),每组各30例;之后对所有胎儿进行诊断分析,并对比三组胎儿的心脏畸形发生率及心脏畸形类型。结果:对比三组胎儿的可知,C组的心脏畸形发生率>B组>A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三组胎儿的心脏畸形类型可知,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比分析胎儿颈项透明增厚与心脏畸形的相关性可知,颈项透明增厚与胎儿心脏畸形具有密切关系,颈项透明增厚程度与胎儿的心脏畸形发生率成正比。

  • 标签: 颈项透明层增厚 心脏畸形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对16螺旋CT以及MRI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临床价值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95例小肝癌患者,为所有患者采用16螺旋CT以及MRI增强扫描进行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16螺旋CT检查灵敏度为95.45%,特异度为66.67%,准确率为92.78%;MRI增强扫描灵敏度为94.31%,特异度为55.56%,准确率为90.72%。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6螺旋CT以及MRI增强扫描在准确率上并无显著差异,可结合实际情况,作为彼此的互补检查方式,用于小肝癌的诊断。

  • 标签: 16层螺旋CT MRI增强扫描 小肝癌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