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尿储留的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8
/ 2

产后尿储留的预防

黄芹

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 6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产后尿储留患者的发生内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将58例产后尿储留患者依靠年龄身体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不同的护理策略以及预防措施,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次实验的实验组成员产后尿储留现象明显低于对比组成员。结论:对孕妇进行产后综合护理,包括产前宣传教育及心理护理、产时护理、产后护理可以有效减少产后尿储留,达到预防的目的,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尿储留;综合护理;预防;

0引言

产后尿储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孕妇分娩产后并发症,主要是指孕妇生产以后,因为自身暂时性的尿排放功能性障碍,导致体内尿液无法正常顺利的排出。根据当前临床资料表明,一般情况下产妇在完成生产后的4到6个小时即可自由排尿。而出现产后尿储留的孕妇则在该时间段以后无法自行排尿或者存在尿不尽、尿不畅的症状[1]。从临床研究角度可以证明,尿储留现象一般存在于初产妇首次正常分娩以后,但是也有个别出现在滞产和刨宫产患者身上,一旦无法及时处理,就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子宫收缩情况,严重时还回导致患者阴道大量出血,增加产后泌尿系统的感染概率,不仅不利于产后泌乳,同时也会严重影响产妇后续恢复,增加其身心痛苦。为了对产后尿储留症状进行更深次的探究,本次研究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细致总结了患者产后尿储留相应原因,并由此分析了相关预防及护理策略。

1资料与研究方法

1.1数据资料

选择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相关医疗卫生部门接受诊疗的58例产后尿储留患者为实验数据分析对象,依靠患者的实际姓名、年龄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的实际年龄均为20到32岁,初产妇和经产妇的人数比为2比,全部患者均为正常分娩,且在生产后的8小时后无法正常自助排尿。经过临床医疗检查,患者膀胱充盈,存在产后尿储留情况,而各组产妇身体无明显问题,具有医疗统计和分析典型性和对比性[2]

1.2产后尿储留成因分析

根据对上述58名产后尿储留孕妇患者的实际检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有47名患者出现尿储留现象,主要是因为生产过程有所延长,胎先露严重压迫了孕妇的尿道和膀胱机,从而导致患者尿道年末和膀胱肌肉充水水肿,进而对产妇膀胱肌感受程度产生了影响。此外,部分患者还有膀胱肌张力下降的情况。16名患者是因为会阴切口疼痛,肛提肌出现刺激过度导致逼尿肌收缩,从而出现排尿困难。有3名患者是因为妊娠期子宫膨大,腹壁松弛从而导致腹压降低无力排尿。

1.3尿储留患者的预防性护理

为了有效检验产后尿储留患者护理策略的有效性,本次研究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进行综合护理。常规护理包括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血压、体温、脉搏、尿液颜色以及患者药物临床反应等指标进行的严密观察。一旦出现产妇不适症状,则需要对患者进行集中的诊疗,同时也需要根据产妇患者的伤口情况进行镇静止痛。

实验组的综合护理如下:首先是产前预防性心理护理。孕妇入院的起始阶段,医护人员就需要运用自身的护理经验以及心理学相关知识对孕妇及其家属详细介绍生产相关知识,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保证患者及产妇对于生产知识、生产步骤以及日常问题有所了解,最大限度缓解产妇内心紧张角度等情绪[3]。有关医护人员需要运用简单常规的语言,对产妇及家属讲解生产以及产后尿储留现象的成因、时间、预防以及治疗手段,此外还需要特殊强调核心注意事项,比如膀胱排空的重要性,尽量降低因为会阴切口疼痛造成的产后尿储留,同时尽量保证产妇在产前积极配合相应的护理;其次是饮食护理。孕妇的饮食和居住环境均需要进行一定把控和多方面注意。最好不要食用辛辣、生冷的食物,更适宜低脂肪、清单、蛋白质和维生素较为丰富的食品。有关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对孕妇病房进行通风消毒,保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最好也保证在21到25摄氏度,不能太过湿润,需要惊奇更换产妇的床单用品以及病服,保证产妇居住环境的干燥和整洁。其三是产时护理,在孕妇分娩过程中,有关医护人员可以对已经发生尿液储留的患者进行导尿,但是需要保证动作的轻柔性,同时需要密切关注孕妇的各类生理指标,规避产程过长的问题;最后是产后护理。有关医护人员需要在产后2个小时以内,对孕妇膀胱充盈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鼓励产妇完成自由自主排尿。相关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直白的病理描述,让产妇意识到自主排尿对于子宫收缩的良性影响。必要时,可以在产后1到2个小时以内,对患者的膀胱区进行热敷按摩,例如将60摄氏度左右的热宝热毛巾放于患者的膀胱区,并保证产妇处于平卧状态,此时的热力可以有效提高产妇腹部肌肉的收缩性,从而增加产妇负压,提高产妇自我排尿意识,促进尿液排出。此外医护人员还可以使用一些其他诱导性措施,帮助产妇排尿。如流水声即利用条件反射原理,让产妇挺流水音乐,促进反射神经,增强排尿意识;热气熏蒸法,产妇处于蹲坐状态,利用水蒸气刺激产妇尿道周围区域,促使其排尿。按摩法,产妇处于平躺位置,护理人员用手有规律的按摩产妇膀胱周围肌肉群,通过手掌挤压、推进、按压等动作,减少产妇膀胱余尿,期间产妇可以采用坐式卧式交替进行的方式,治疗效果更优

[4]

2产后尿储留患者临床讨论与后续预防工作

由上述研究可以可以肯定,产后尿储留是妇产科常见并发症,一般来说自然分娩产妇出现产后尿储留的概率为百分之十五左右,而手术助产性患者出现概率则高达百分之三十。为了有效预防产后尿储留现象的发生,有关医护人员需要为产后孕妇提供干净整洁舒适的休养环境,对于正常分娩的产妇需要在产后卧床休息24个小时以上。由于分娩过程体力消耗巨大,必要时可以在短期给予高热量食品。此外,在产后早期,有关医护人员需要鼓励产妇多饮水,增加尿液排放同时稀释尿液冲洗膀胱,进而减少细菌进入尿道的几率。医护人员还需要密切观察孕妇患者膀胱充盈程度以及产妇子宫收缩情况,在2到3个小时以后观测产妇尿液排放情况,只要保证产后前几次排尿征程,就可以有效预防尿储留情况。一旦发现产妇出现尿储留症状,护理人员需要根据产妇实际情况,给予产妇细致的讲解,并采用半蹲体委帮助产妇排尿,通过借助腹部压迫等形式,减轻患者会阴部位肌肉张力,同时减轻患者疼痛感觉。

从整体上看,产妇发生尿储留现象的成因具有多样化形式,例如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膀胱、鸟当等解剖位置出现改变或者出现神经组织挫伤等。此外,产妇个人的身体因素,生产过程的演唱、顺产侧切产生的痛感也有可能引起尿储留现象。对此,想要有效预防患者产后尿储留,就应该提前做好对应预防工作,避免上述因素发生。例如,根据患者自身身体状况,基于产后尿储留的成因进行一定干预护理,改善患者病情。有关医生在产妇生产前进行健康普及,生产过程中的干预护理以及产后心里护理等。在保证基础医疗之外,给予产妇最有效的心里支持,使其可以顺利的完成分娩,增强自身自信心。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患者,有关医护人员需要对其进行耐心的解释,为其详细介绍产后排尿的必要性和尿储留的危险性,确保后续工作的持续展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产后尿储留的发生对于孕妇来说具有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合理分析产后尿储留现象的发生内因,并以此进行科学护理达到预防尿储留症状发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郅红. 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效果[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4, 000(007):691-692.

[2]陈桂花, 关小玲. 临床路径在预防产后尿潴留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3]李茹莉. 产后早期定时下腹按摩及会阴冲洗预防产后尿潴留的护理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 2005, 20(12):1473-1473.

[4]刘映莲, 刘惠英, 邓映秋. 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效果[J]. 广东医学, 2012(13):2031-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