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MTM)是高度近视最常见的黄斑病变,其进展缓慢,黄斑区视网膜劈裂、黄斑区视网膜脱离和黄斑裂孔是其主要表现。在各种牵引机制的综合作用下,MTM可能表现为解剖结构稳定、病情进展或自发好转。MTM自发好转可能性小且BCVA改善程度不一,而MTM的恶化风险随其程度发展而提高。临床上应注意患者的随访,适时手术治疗,以防病变进展至威胁患者视觉的严重阶段。

  • 标签: 近视 视网膜劈裂症 视网膜脱离 综述 自然病程
  • 简介:摘要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不同原因引起视网膜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的视网膜血循环障碍性疾病,其眼部并发症包括黄斑水肿、视网膜缺血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目前RVO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众多,部分医师对各种治疗方法的价值定位不明,甚至只是单纯针对黄斑水肿进行治疗。本文从RVO的病情评估出发,强调RVO的诊疗应建立在针对系统性病因和危险因素的基础上,采取综合策略,同时着眼于其三大眼部并发症制定治疗方案,并定期动态随访观察患眼缺血程度的变化,以完成全病程管理。(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46-249)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闭塞 血管生成抑制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激光凝固术 糖皮质激素类 综合疗法
  • 简介:摘要CP作为一种进行性的慢性疑难疾病,病程总体上有疼痛先发,而后依次出现内外分泌功能障碍及多种并发症的特点。由于其病程复杂多样,诊治策略目前争议颇多,涉及多学科协作治疗(MDT)。MDT指能够独立为某一特定患者提供诊治意见的不同专业专家,在特定时间(线上或线下)共同讨论患者诊治方向,是目前复杂性疾病的有效诊治模式。CP的MDT一般从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开始,进而讨论内镜治疗、外科治疗或两者的联合治疗。本文拟对MDT在CP中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结合长海医院CP诊治的MDT经验,以期提升CP病程管理质量。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多学科 诊治模式 临床病程
  • 简介:摘要门静脉高压规范化诊疗应强调早筛早诊、三级预防、急诊救治等链条式全病程管理。针对临床实践中关键科学问题或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高质量研究并转化应用,是实现门静脉高压患者个体化、精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纷繁复杂的门静脉高压全病程管理需要依靠一个个终点明确、严格纳排、良好对照的临床研究,加之一个个有效转化、客观评价、良好推广的产品技术,才有可能不断优化现行诊疗实践——至繁归于至简。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全程管理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病程甲状腺相关眼病(TAO)视盘及黄斑区血管密度特征及其与视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6至9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的36例TAO患者及同期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2名。其中TAO临床活动性评分≥3分的12例患者为TAO活动期组,患有甲状腺相关眼病视神经病变(DON)且病程≤6个月的12例患者为DON急性期组,患有DON且病程>6个月的12例患者为DON慢性期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研究均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每组男性、女性均为6人。所有受试者行最佳矫正视力及视野检查,最佳矫正视力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进行分析;采用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采用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测量视盘及黄斑区血管密度。分析各组间视盘及黄斑区血管密度的差异及其与不同因素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主要采用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4个组受检者年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DON急性期组最佳矫正视力为0.1(0.0,0.2),较对照组0.0(0.0,0.0)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14.000,P<0.05)。DON急性期组及DON慢性期组整体视盘全层血管密度(54.70%±2.31%、54.31%±3.65%)均低于对照组(57.54%±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4,2.636;均P<0.05)。TAO活动期组、DON急性期组和DON慢性期组黄斑区整体浅层血管密度(46.07%±3.06%、42.26%±5.05%、45.63%±3.87%)均低于对照组(49.34%±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4,4.147,2.603;均P<0.05)。4个组间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及黄斑区深层血管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AO活动期组视盘及黄斑区血管密度与视野平均缺损值、RNFL及GCC厚度均无相关性(均P>0.05)。DON急性期组整体视盘全层血管密度与视野平均缺损值呈负相关(r=-0.591,P<0.05),与RNFL、GCC厚度呈正相关(r=0.595,0.693;均P<0.05);DON慢性期组整体视盘毛细血管密度与视野平均缺损值呈负相关(r=-0.673,P<0.05),黄斑区整体浅层血管密度与RNFL、GCC厚度呈正相关(r=0.732,0.712;均P<0.01)。结论TAO活动期仅黄斑区浅层血液供应减少。DON急、慢性期黄斑区浅层和视盘的血液供应均减少,且血管密度越小,RNFL及GCC厚度越薄,视野缺损越严重。(中华眼科杂志,2020,56:824-831)

  • 标签: Graves眼病 视神经疾病 视盘 黄斑 局部血流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ccupational medicamentosa-like dermatitis due to trichloroethylene,OMDT)的病程分期,了解该病的病程特点,为临床诊治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6月,采用连续抽样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收治且病程记录完整的35名OMDT患者资料,分析其从入院至2019年5月的主要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资料,选择连续监测指标进行分析,包括临床表现指标、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等肝功能指标、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等心肌酶指标。根据指标标准化值对研究对象以周为单位的病程时间点进行聚类分析,结合指标变化趋势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病程分期;比较各指标在不同病程分期中的阳性率或平均水平,分析患者体质特征、疾病特点和治疗措施与各病程分期时长的相关性。结果OMDT患者一般病程可分为急性期(3.0±1.5)周和慢性期(11.0±4.4)周,慢性期又分慢性前期[平均(5.0±3.0)周]和慢性后期[(6.5±3.7)周]。与慢性期患者比较,急性期患者临床表现指标、白细胞分类计数(除嗜酸性粒细胞数)、肝功能指标(除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心肌酶指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蛋白、白蛋白浓度降低(P<0.05)。与慢性后期患者比较,慢性前期患者临床表现指标(除发热)、白细胞分类计数(除淋巴细胞数)、肝功能指标(除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蛋白、白蛋白浓度、肌酸激酶活性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期时长与开始使用激素时长呈正相关(rspearman=0.62,Padjust<0.01),慢性前期时长(rspearman=0.96,Padjust<0.01)、慢性后期时长(rspearman=0.91,Padjust<0.01)均与期内使用激素时长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综合多项客观指标确定了OMDT患者的一般病程分期,并分析了各期主要指标变化特点和病期时长的可能相关因素。

  • 标签: 三氯乙烯 病程 病期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SDB)是睡眠过程中出现上呼吸道功能异常的综合征,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原发性打鼾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于中重度OSAS,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而原发性打鼾及轻度OSAS的治疗指征存在争议,转归尚不明确,对其进行保守治疗是否合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了解自然病程及加速疾病进展的因素将会为以后的治疗提供一个更科学的方法,为轻度SDB患儿是否需要早期干预提供指导意见。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 自然病程 风险因素 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
  • 简介:摘要门静脉高压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常见并发症,是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门静脉高压可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肾功能不全、脾功能亢进、肝肺综合征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的出现;肝静脉压力梯度是间接反映门静脉压力的临床最佳指标,是目前诊断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的金标准,并且肝静脉压力梯度在预测肝硬化程度、门静脉高压静脉曲张出血风险及结局、腹水的产生、降低门静脉高压药物以及抗病毒药物疗效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基于门静脉压力梯度的个体化治疗在门静脉高压患者的全程管理中具有重要理论和临床意义,为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肝静脉压力梯度 全病程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评价高血压患者 10年前后血压及心电图左室高电压的变化,了解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左室高电压随高血压病程的变化。方法:选取近 10年连续在我院体检的高血压患者 150例。记录他们的血压及心电图 R5+S1值,结果: 10年前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 R5+S1异常阳性率的 10%以下,但心电图 R5+S1的值升高,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控制血压的高血压患者中,左室高电压随病程进展。心电图检查在初筛高血压心脏损伤的临床方面阳性率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心电图 左室高电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哮喘治疗前病程与治疗后肺功能恢复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 100例哮喘患儿分为比较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50例,比较组患儿应用 氨茶碱和甲泼尼龙针开展治疗,研究组患儿应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肺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FVC、 FEV1、 PEF、 MEF等指标差异较小, 经过对比分析,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 FVC、 FEV1、 PEF、 MEF等指标与比较组相比,差异显著 ,经过对比分析,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小儿哮喘的病程与治疗后肺功能恢复情况存在相关性,病程越短,肺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 标签: 小儿哮喘 肺功能恢复情况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C肽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随病程变化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8‌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 570‌例,男970‌例,女600‌例,年龄12~88(58±12)岁,糖尿病病程3 d至34(8.3±7.2)年。将患者按照病程进行分组,分别为糖尿病病程≤1‌年组340‌例,1‌年<病程≤5‌年组325‌例,5‌年<病程≤15‌年组650‌例,病程>15‌年组255‌例。采用ANOVA法比较不同病程患者组间的C肽释放指数(CRI)水平。在病程分组基础上,再分别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25羟维生素D[25(OH)D]中位数进行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亚组间的CRI水平。采用Pearson法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CRI主要相关因素。结果病程、HbA1c和25(OH)D是T2DM患者CRI的主要相关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3.108、-17.247和0.326,P均<0.01。胰岛功能随病程延长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在病程早期(病程≤5‌年),随病程增加胰岛功能缓慢下降;随着病程进一步延长,胰岛功能以每年约2%的幅度持续下降;这种下降趋势至病程22‌年后出现减弱,患者的胰岛功能再次趋向缓慢下降。HbA1c的中位数为8.7%,将患者分为HbA1c<8.7%和HbA1c≥8.7%亚组;25(OH)D中位数为45.7 nmol/L,据此分为25(OH)D<45.7 nmol/L和25(OH)D≥45.7 nmol/L亚组。HbA1c<8.7%亚组CRI均明显高于HbA1c≥8.7%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5(OH)D分组后不同亚组间C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2DM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随病程延长呈现先缓慢再加速再缓慢的下降趋势,患者CRI水平与多个因素相关。

  • 标签: 糖尿病,2‌型 胰岛功能 C肽释放指数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病程长短与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9月 至2020年6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关节镜下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108例,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慢性期组进行软骨损伤程度及部位记录,分析各组与软骨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软骨损伤程度与病程长短有相关性(χ2=10.8,P

  • 标签: [] 前交叉韧带 软骨损伤 关节镜,损伤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按摩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面肌痉挛患者对病程和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 100例面肌痉挛患者,时间在 2017年 10月至 2018年 10月期间,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 n=50)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 n=50)采用针灸按摩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分析治疗效果、治疗前后 LVA平均血流速度、 RVA平均血流速度、 BA平均血流速度、 PICA平均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LVA、 RVA、 BA以及 PICA平均血流速度相较于对照组高, P< 0.05。结论:面肌痉挛患者采用针灸按摩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效果较好,可控制病程进展,改善血流速度。

  • 标签: 针灸按摩 中药外敷 面肌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EH)患者血脂(BL)、血糖(BS)代谢情况与高血压(EH)病程的关系,为临床T2DM合并EH患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T2DM合并EH患者103例,按照DM病程与EH病程长短分为:观察A组55例患者是DM早于EH;观察B组48例是EH早于DM;再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T2DM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并分析三组患者血脂(BL)、血糖(BS)代谢水平。结果观察A组、观察B组TC水平分别为(5.76±1.81)mmol/L、(5.83±1.39)mmol/L,均高于对照组(4.48±0.69)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A组TC水平与观察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G、HDL-C、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A组FI、2hBSAM均高于对照组,餐后2 hC肽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B组FI、2hBSAM、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均高于对照组,餐后2 hC肽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B组FI、2hBSAM、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均高于观察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A组SC、UM、眼底视网膜异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B组SC、UM、眼底视网膜异常发生率均高于观察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B组血尿酸(BUA)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H病程与TC、2hFBG、GhbAl、HO-MA指数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2DM合并EH患者血脂、糖代谢指标与EH病程呈正相关,随着DM患者EH病程的增长,其血脂(BL)与血糖(BS)代谢异常的严重程度逐渐增大,临床应重视EH病程对患者BL、BS的影响,将其列为T2DM合并EH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血脂代谢 血糖代谢 高血压病程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对于不同病程的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超声心动图改变情况。 方法 选取该院于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期间收治的 90例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程将其分为 1~ 5年( A组 30例), 6~ 10年( B组 30例), 10年以上( C组 30例)。对 3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进行分析与比较。 结果 3组中,左室壁厚度、左心室重量及二、三尖瓣 E峰与 A峰比值最高为 C组,其次为 B组、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老年 2型糖尿病病程增加便会随之增加其左心室质量与左心室后壁厚度,且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     [关键词 ] 不同病程 ;老年 2型糖尿病 ;心脏超声 ;心动图改变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echocardiograph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90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course of disease, they were divided into 1-5 years (group A, 30 cases), 6-10 years (group B, 30 cases), and more than 10 years (Group C, 30 cases). The echocardiographic indexe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the left ventricular wall thickness, left ventricular weight and the ratio of peak e to peak a of mitral and tricuspid valve were the highest in group C, followed by group B and group A,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increase of the course of elderly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ll increase the left ventricular mass and 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 and the incidence of cardiac diastolic dysfunction is on the rise.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老年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的病程与膀胱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门诊年龄≥40岁的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21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程分为<10年和≥10年两组,其中<10年组126例,≥10年组91例。患者均行尿动力学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初感尿意量异常、逼尿肌收缩力异常、残余尿量增加、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逼尿肌与括约肌收缩不协调发生率;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量表调查两组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状及严重程度。再以病程为自变量,膀胱过度活动症状严重程度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尿动力学检查指标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病程≥10年组患者尿动力检查初感尿意量异常、逼尿肌收缩力异常、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发生率明显高于<10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残余尿量增加、逼尿肌与括约肌收缩不协调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0年组有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者占51.65%,明显高于<10年组的23.02%,且病程≥10年组中、重度患者的构成比例明显高于<10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与膀胱过度活动症状、初感尿意量异常、逼尿肌收缩力异常相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的病程与膀胱过度活动症状及严重程度、尿动力学检查异常率密切相关,提示临床对于病程长的患者应重视对膀胱功能障碍的诊断。

  • 标签: 糖尿病,2型 老年人 女性 膀胱,过度活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病程的细菌性炎症患者中降钙素原与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选 2016年 2月至 2019年 3月于我院就诊的 399例不同病程的细菌性炎症感染患者的降钙素原与凝血功能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统计 399例细菌感染不同程度病患凝血指标分布情况, 399例病患根据 PCT表达水平高低来展开炎症程度分组,在 PCT表达量上升时,凝血相关指标会不断增加,统计学有对比意义( P< 0.05)。结论:在不同病程的细菌性炎症中凝血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降钙素原与凝血功能指标同向变化提示凝血功能的监测可在有效鉴别脓毒病程情况,值得临床思考。

  • 标签: 细菌性炎症 降钙素原 凝血功能指标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互联网 +全病程管理用于呼吸内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7 月 -2020 年 1 月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9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 每组各 45例。根据病情给予两组患者标准化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互联网 +全病程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六分钟步行试验、 COPD生活质量相关生活问卷( COPD assessment test, CAT)、焦虑抑郁量表 (SAS SDS)的得分差异及再入院次数。结果:实施互联网 +全病程管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升,焦虑抑郁程度、再住院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互联网 +全病程管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短期预后有积极促进作用,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缓解不良情绪,降低再住院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互联网 + 全病程管理 再住院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