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01年,Rutledge教授报道了首例迷你胃旁路术(MGB);2004年,Carbajo教授对MGB进行了技术改进并命名为单吻合口胃旁路术(OAGB)。20年来,大量关于OAGB和MGB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不断见诸报道,关于MGB和OAGB一些焦点问题的答案也逐渐明晰。从技术角度来看,MGB和OAGB可以视作一种手术的两个亚变种,以下统称OAGB。OAGB的优势包括:(1)简单、安全和更低的内疝发生率;(2)稳定持久的减重效果;(3)稳定持久的降糖效果。OAGB的劣势包括胆汁反流和较高的营养不良发生率。OAGB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之间达到了良好的均衡,成为近年来最受关注且增长最为迅速的减重代谢手术方式,已经被国际减重代谢外科联盟和美国代谢和减肥外科学会推荐为标准术式。

  • 标签: 减重代谢手术 迷你胃旁路术 单吻合口胃旁路术
  • 简介:摘要目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仍是治疗冠心病(尤其是严重冠状动脉多支狭窄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可用于CABG术的旁路移植血管选择多样,其中大隐静脉因获取难度低、长度足够、对获取位置肢体血供影响小的特点,成为术中最常用的旁路移植血管。然而,相对于动脉旁路移植血管,大隐静脉远期通畅率低,存在更多致管腔狭窄因素。内膜损伤、急性血栓形成和平滑肌细胞增生是早期血管再狭窄的风险因素,也为远期狭窄奠定了基础。本文对CABG术后大隐静脉再狭窄早期机制、预测及预防的最新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侧乳内动脉(BIMA)不同的应用方式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旁路移植血管血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使用BIMA行CABG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5例,女7例;平均(56.9±9.8)岁。按照BIMA作用左、右冠状动脉靶血管不同,分为双侧组(B组,23例)和左侧组(L组,59例);按照右乳内动脉(RIMA)是否离断分为原位组(I组,57例)和游离组(F组,25例)。应用瞬时流量测定技术测量旁路移植血管血流各项参数,出院前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评价旁路移植血管通畅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1.22%)。旁路移植血管血流方面,与L组相比,B组中RIMA平均流量更高(P=0.013);与F组相比,I组中的左乳内动脉(LIMA)搏动指数值更低(P=0.007),RIMA平均流量更高(P=0.016),BIMA平均流量总和更高(P=0.033),且LIMA出现平均流量<15 ml/min的例数更少(P=0.023)。出院前复查冠状动脉CTA,1例RIMA到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闭塞。结论使用BIMA行CABG时,尽量使用原位乳内动脉。RIMA用于右冠状动脉比用于左冠状动脉时旁路移植血管血流更佳。BIMA早期通畅性好,是稳定理想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物。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乳内动脉 瞬时血流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与术中旁路移植血管血流模式状态的关系,探讨FFR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8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其中男59例,女27例;年龄42~77岁,平均(58±12)岁。术前评估左前降支动脉的FFR值,根据术前FFR值将患者分为重度缺血组(FFR<0.75)、临界组(0.75≤FFR<0.80)和轻度缺血组(FFR≥0.80)。术中使用瞬时流量测定仪评估胸廓内动脉至左前降支动脉的旁路移植血管血流状态。结果重度缺血组、临界组和轻度缺血组患者的移植血管平均血流量分别为(21.24±5.71)ml/min、(18.25±7.72)ml/min和(16.47±7.83)ml/min,搏动指数分别为2.58±0.96、3.14±1.19和3.53±1.34,舒张期充盈比例分别为0.63±0.10、0.55±0.11和0.53±0.11,出现收缩期逆流患者分别为2例(3.6%)、3例(18.8%)、3例(20.0%)。三组间的移植血管流量(P=0.027)、搏动指数(P=0.007)、舒张期充盈比例(P=0.001)和出现收缩期逆流患者比例(P=0.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增加,旁路移植血管流量增加,搏动指数减少,舒张期充盈比例有所上升,收缩期逆流的患者比例有减少趋势。对于轻中度功能性冠状动脉狭窄(FFR≥0.75)的患者,近中期及血管闭塞机会可能增加;对于重度狭窄(FFR<0.75)患者而言,能获得较满意流量参数及可能的较好临床效果。

  • 标签: 血流储备分数 瞬时流量测定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桡动脉序贯吻合法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109例接受桡动脉或大隐静脉序贯吻合CABG术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6例,女23例;年龄39~79岁,平均(61.1±8.0)岁。根据移植血管材料分为桡动脉组(47例)和大隐静脉组(62例) ,比较分析两组术前基线资料、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超声心动图结果、移植血管指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手术方式(停跳或不停跳、乳内使用、远端吻合口数目和分布)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脑血管事件、术后感染和二次开胸发生率均高于大隐静脉组;大隐静脉组在术后心肌梗死、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和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发生率方面高于桡动脉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BG术中应用桡动脉作为旁路移植血管且采用序贯吻合法,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患者术后恢复顺利。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桡动脉 序贯吻合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成功开展国内首例单肺移植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受者成功度过围手术期,术后6个月随访心肺功能稳定,移植肺与冠状动脉状况良好。

  • 标签: 肺移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院内急诊患者在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影响整体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方法:研究确认在院急诊科患者中选取并执行,且均需要在本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具体时间为2020年3月-2022年3月,研究人员的总数量为150例,在治疗期间共有15(10.00)例患者出现死亡,以生存组和死亡组作为本次研究中的组别名称,将各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类相关信息作出统计,并分析其中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经过相关统计后,共有15(10.00)例患者出现死亡,分别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对相关资料予以检查,将引发死亡的主要原因归纳于左室射血分数不超过30%、近期心肌梗死以及手术时间,且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期间存在一定死亡风险,其中以左室射血分数不超过30%、近期心肌梗死以及手术时间为主要引发死亡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院内死亡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锁骨下动脉狭窄是一种较常见的阻塞性颅外脑血管病变,患者常出现椎-基底动脉窃血,从而产生上肢缺血症状和脑缺血症状等,围手术期管理难度较大。此例患者高龄合并高血压、左侧颈内动脉闭塞,于全麻下行左侧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旁路术(carotid subclavian bypass, CSB),手术麻醉平稳、顺利,患者治愈出院。总结此病例经验,以期为该类患者手术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锁骨下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旁路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出现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的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术后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完成CABG,术后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的1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0例,女34例,年龄(55.85±7.18)岁,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按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为正常血小板反应性(NTPR)组116例、HTPR组28例。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患者HTPR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两组CABG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53,P<0.001)。HTPR组术前血肌酐指标为(74.52±9.84)μmol/L,低于NTPR组(83.68±13.4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ABG患者手术时间、24 h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329、12.758,P<0.05)。HTPR组血块动力(K)、血块强度(MAADP)分别为(1.50±0.37)min、(49.84±6.28)mm,均高于NTPR组(1.21±0.24)min、(37.54±5.41)mm,血块动力(Alpha)、血块强度(MAthrombin)、凝血综合指数(CI)、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分别为(69.47±2.41)°、(64.24±2.51)mm、(1.85±0.54)、(63.28±18.63)%,均低于NTPR组(72.85±2.31)°、(66.86±2.74)mm、(2.97±0.92)、(79.74±16.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性别、AA抑制率、血肌酐为HTPR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性别、AA抑制率、血肌酐为CABG术后患者出现HTPR的危险因素,需进行相应预防,以期减少患者HTPR发生风险。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抗血小板药物 反应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和肥胖相关疾病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总患病人数及年新增患病人数均已居全球首位。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减重手术可有效减轻病理性肥胖症患者的多余体质量,并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等一系列肥胖相关代谢合并症。腹腔镜单吻合口胃旁路手术(OAGB)是最常见的减重手术术式之一,尽管 OAGB在国内开展已有超过 15年的历史,然而,针对OAGB的规范手术操作,国内仍缺少相关指南或共识。为此,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CSMBS)发起编写首版《腹腔镜单吻合口胃旁路术规范化手术操作指南(2022版)》,旨在规范腹腔镜OAGB操作流程,为肥胖代谢外科领域的临床医生提供规范化手术操作参考,以减少或避免因手术不规范导致发生相关并发症,从而使得更多患者获益。

  • 标签: 肥胖症 单吻合口胃旁路手术,腹腔镜 手术操作 肥胖代谢外科 临床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心脏康复(CR)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数据库和医脉通、梅斯医学、中国临床指南文库网站等一些其他资源,检索参与CR与常规护理对CABG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1年5月。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RCT,共773例患者,其中CR组383例,常规治疗组39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R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在生理功能(MD=11.85,95%CI 5.25~18.45,P=0.000 4)、生理职能(MD=6.96,95%CI 4.94~8.97,P<0.000 01)、躯体疼痛(MD=6.74,95%CI 2.39~11.10,P=0.002)、总体健康(MD=12.22,95%CI 7.35~17.10,P<0.000 01)、活力(MD=14.45,95%CI 6.92~21.79,P=0.000 2)、社会功能(MD=7.11,95%CI 2.83~11.39,P=0.001)、情感职能(MD=9.70,95%CI 2.64~16.76,P=0.007)、精神健康(MD=11.10,95%CI 4.61~17.58,P=0.000 8)方面均有改善,但在生理健康(MD=9.29,95%CI -8.74~27.32,P=0.31)和心理健康(MD=8.51,95%CI -12.26~29.29,P=0.42)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行CABG患者,术后进行CR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无明显改善,考虑本研究纳入的部分文献异质性较大,需通过开展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RCT予以验证。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康复 生活质量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短期预后。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300例为对象,体外循环患者150例为对照组,非体外循环患者150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种冠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方式的短期预后。结果:观察组围治疗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有一定差异,但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LVSWI、RVSWI和CI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血管通畅率98.67%与对照组血管通畅率98.0%比较,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脉旁路移植术采用非体外循环手术方式的血管通畅情况与体外循环手术方式无明显差异,但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围治疗指标良好,患者的心功能未见显著影响,并发症少。

  • 标签: 冠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非体外循环 短期预后
  • 简介:摘要:医疗设备开关电源在医院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若提高开关电源维修效率,则可以避免部分开关电源故障发生,进而保护医疗设备使用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首先对医疗设备开关电源工作原理简要分析,然后分析医疗设备开关电源常见故障,最后阐述医疗设备开关电源维修技术、应用案例以及注意事项。

  • 标签: 医疗设备 开关电源 维修技术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转出ICU时压力性损伤(PI)高风险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外科由ICU转入普通病房的277例因冠心病行CABG术或CABG术合并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Waterlow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评估PI高风险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ABG术后PI发生高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14.4%(40/277)的CABG患者为术后PI高风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OR=0.951,95%CI:0.909~0.995,P=0.031)、年龄(OR=1.151,95%CI:1.075~1.234,P<0.001)、B型脑钠肽(OR=11.038,95%CI:2.263~53.826,P=0.003)、BMI(OR=1.366,95%CI:1.178~1.585,P<0.001)、射血分数(OR=0.938,95%CI:0.883~0.998,P=0.042)、手术时间(OR=1.912,95%CI:1.137~3.216,P=0.015)是CABG术后发生PI高风险的影响因素。结论多种因素与CABG患者术后PI高风险呈独立相关,临床护理人员应重视其危险因素,尽早采取预防措施。

  • 标签: 横断面研究 冠脉旁路移植术 压力性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文章概述了国内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居家心脏康复情况,运用“互联网+护理”平台,采取包括健康膳食指导、指导用药、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指标监测等在内的干预措施居家康复护理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我国冠心病术后患者居家康复护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为进一步促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开展居家康复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互联网+护理”平台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 心脏康复 居家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动脉化(TAR)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在左心室功能低下[左室射血分数(LVEF)≤35%]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行CABG术的72例合并左心室功能低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TAR组,每组36例。常规组采用左乳内动脉+大隐静脉CABG术,TAR组采用TAR CABG术[取双侧乳内动脉、左侧或(和)右侧桡动脉]。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术后远期血管通畅率、心肌功能[24 h肌酸激酶同工酶(24 h CK-MB)、24 h心肌肌钙蛋白T(24 h cTnT)]、心脏超声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预后发生率。结果与常规组比较,TAR组手术时间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短(P<0.05)。术后6个月,TAR组血管通畅率(91.67%,33/36)高于常规组(72.22%,26/36),P<0.05。TAR组24 h CK-MB、24 h cTn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均<0.05);术后6个月,TAR组LVEDD低于常规组,LVEF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AR组不良预后发生率(8.33%,3/36)低于常规组(27.78%,10/36),P<0.05。结论对于左心室功能低下患者,行TAR CABG术治疗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可缩短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可改善心功能和心肌功能,并可预防并发症,降低不良预后发生率。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左心室功能低下 全动脉化 血管通畅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于肥胖本身的复杂性和异质性,导致肥胖症的诊疗方法个体化差异较大。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采用行为疗法以及使用已经批准的减肥药物治疗肥胖和糖尿病患者,可以实现5%~10%的体质量减轻,但并非所有患者都可以通过这些非手术的治疗手段获益。与药物治疗相比,减重代谢手术有更高的2型糖尿病缓解率和更低的血管并发症病死率并且可以长期持续减轻体质量。近些年来,随着精准医学在外科治疗中的发展,减重外科医生对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手术的核心理念也发生了改变。手术目的从强调短期体质量大幅下降转变为安全有效地长期控制患者的体质量和并发症。在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手术中,精准减重代谢外科理念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术前的精准评估、术中的精细操作和术后的综合管理。为患者制定精准、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同时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提高专科数据的标准化是精准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手术和减重代谢外科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 标签: 精准医疗 肥胖代谢外科 Roux-en-Y胃旁路术 减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应用股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辅助患者的远期疗效,量化心脏术后VA-ECMO患者的生存结局,识别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ICU因单独CABG后心源性休克接受VA-ECMO治疗的108例患者,其中男84例,女24例;中位年龄62(55,67)岁,中位体质量指数25(23,27)kg/m2。37例(34%)有左主干病变,56例(52%)行不停跳CABG。按照ECMO后3年生存结局分为生存组(35例)和死亡组(7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差异,Cox回归分析识别ECMO后3年死亡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108例中,65例(60%)成功脱离ECMO,49例(45%)生存出院,35例(32%)生存至ECMO撤机后3年。中位ECMO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3,5)天、8(5,12)天、20(13,29)天。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ECMO后3年死亡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高龄(HR=1.06,95%CI:1.03~1.10,P<0.001)、左主干病变(HR=1.62,95%CI:1.00~2.60,P=0.048)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HR=1.09,95%CI:1.03~1.17,P=0.007)。本组年龄≥60岁、左主干病变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60分的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8(95%CI:0.80~0.95),优于SOFA评分0.80(95%CI:0.71~0.89)。结论心脏手术后VA-ECMO患者的整体生存率较低,但生存出院的VA-ECMO患者远期预后良好。高龄、左主干病变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是ECMO撤机后3年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心源性休克 远期疗效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RYGB)是重要的减重术式之一。RYGB与残胃癌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减重外科医生以及肥胖症人群的关注。本文系统分析国内外主要医学数据平台与RYGB术后发生胃癌相关的文献发现,21例RYGB胃旁路术后相关胃癌的患者从接受RYGB到诊断为肿瘤的中位时间为11(1~28)年,症状的持续时间为7 d至6年,其中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71.4%),尤其是上腹部(33.3%),其次为恶心和呕吐(33.3%)、体质量过度减轻(33.3%)以及腹胀(28.6%)等。肿瘤多位于胃窦或幽门(71.4%),腺癌是最常见的肿瘤组织类型(71.4%),以Ⅲ~Ⅳ期为主,38.1%的患者肿瘤无法完全切除,52.4%患者接受了胃次全切除术和淋巴结切除术。关于RYGB术后发生胃癌的术前病史,一项有关64例食管胃癌患者的全球性报道发现,常见术前病史包括抽烟(37.5%)、饮酒史(14.0%)、胃食管反流病症状(86.0%)、存在Barrett食管(10.9%)、有其他恶性肿瘤的个人病史(6.3%)、一级亲属(6.3%)或其他家族成员(1.6%)有胃食管恶性肿瘤的家族史。虽然RYGB术后胃癌的发生很少见,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采用RYGB来治疗肥胖及其代谢病,需警惕高危患者术后发生肿瘤的风险。

  • 标签: Roux-en-Y 胃旁路术 减重手术 残胃癌 胃肿瘤 文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