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人流术后恢复生活时间与继发性不孕的相关性,以便指导临床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入院诊治的600例人工流产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恢复生活时间将其分为三组,A组:〈2周组(91例)、B组:2-4周组(108例)及C组:〉4周组(401例),统计三组患者术后1年内发生继发性不孕的发生率,比较三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分析人流术后恢复生活时间与患者发生继发性不孕的相关性。结果:600例患者术后发生继发性不孕为60例,其中A组患者不孕22例(24.18%),B组患者发生不孕12例(11.11%),C组患者发生不孕26例(6.48%),三组患者发生术后不孕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流术后发生继发性不孕的原因主要是输卵管阻塞(46.67%),其次是子宫内膜异位症(26.67%),再次是盆腔粘连(21.66%)。人流术后继发性不孕患者性传播微生物中HPV约为51.67%,HSV-2约为43.33%,Ct则为31.67%,Uu则为36.67%、NG则为23.33%。对各变量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继发性不孕与人流术后恢复生活时间呈负相关(r=-0.622,P〈0.01)。继发性不孕与性传播微生物呈现正相关(r=0.531,P〈0.01)。人流术后恢复生活事件与性传播微生物呈负相关(r=-0.576,P〈0.01)。结论:人流术后过早恢复生活可能会增加性传播微生物的滋生,进而引发输卵管阻塞,导致继发性不孕。建议人流术后至少4周后恢复生活。

  • 标签: 人工流产术 恢复性生活时间 继发性不孕 相关性
  • 简介:目的康复性护理对胃肠外科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研究。方法60例胃肠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康复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下床活动时间(80.4±37.5)h、肠道排气时间(71.5±25.9)h、术后住院时间(8.5±3.1)d,均优于对照组的(119.1±46.1)h、(89.6±37.4)h、(13.2±4.5)d(P〈0.05)。结论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采取康复性护理可以明显缩短其术后恢复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康复性护理 胃肠外科 术后恢复
  • 简介:目的研究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中参与分析的细胞数(NC)对测量结果重复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到我院诊治并在同一时间行2次以上(含2次)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测量的患者,其测量结果包括中央角膜厚度(CCT)、内皮细胞密度(ECD)、平均细胞面积(ACS)、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和六边形细胞百分比(HEX%),排除NC=0的结果,〉2次测量的患者,选择NC最大的2组结果,以每位患者所得的2组结果中NC较小者(NCmin)为分组依据,10个细胞为一个等级,获得(NCmin〈10、10~20……90~100、≥100)11个组段,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其95%置信区间(95%CI)对各组段内2组数据的重复性进行评估,并对ICC进行F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各组段CCT的ICC均〉0.9,且95%CI下限在0.75以上;ECD和ACS的ICC,当NC≥100时,均〉0.9,且95%CI下限在0.75以上,当NC≥50时,均〉0.75;CV的ICC,当NC≥90时,〉0.75,其余组段均〈0.75;HEX%的ICC,当NC≥100时,〉0.75,其余组段均〈0.75。结论CCT测量结果的重复性不受NC限制;分析ECD和ACS时,NC应在50以上,当NC≥100时,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最佳;分析CV和HEX%时,NC应分别在90和100以上。

  • 标签: 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 重复性 中央角膜厚度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甘露聚糖肽治疗小儿反复性呼吸道感染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小儿反复性呼吸道感染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取甘露聚糖肽治疗,对照组给予匹多莫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95%,观察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gA、IgM、IgG水平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治疗小儿反复性呼吸道感染效果较为理想,可改善患儿免疫力。

  • 标签: 甘露聚糖肽 呼吸道感染 免疫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与护理管理的心得体会。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的患者20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1年10月-2012年9月作为对照组,行常规管理,而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作为观察组,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将护理风险管理运用在麻醉恢复室内可以减少护理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护理风险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评估DAP肾肿瘤评分系统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5年于我院行肾部分切除术的11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由5名泌尿外科医师(2名主治医师和3名住院医师)采用DAP系统独立进行评分,其中2名住院医师间隔3个月后再次进行评分,分别应用Kappa和Kendalltau-b分析法评估同一评分者和2名评分者间DAP各参数及总分的一致性,ICC检验分析不同资历医师的一致性。结果同一评分者DAP各参数及总分的Kappa值分别为0.889、0.817、0.787、0.693和0.897、0.834、0.830、0.708。2名评分者之间DAP各参数及总分的Ken—dalltau—b值分别为0.896、0.832、0.847、0.832。Bland—Altman图显示,D、A、P参数均有超过90%的位点在95%的置信区间的参考线内。高年资医师间评分的一致性较低年资医师高。结论DAP肾肿瘤评分系统在同一评分者及不同评分者间的一致性好,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 标签: 肾肿瘤 DAP评分 一致性
  •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所表现的综合征。疼痛不仅加重原有的病情,且影响术后的功能恢复,因此规范化疼痛管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康复的积极意义已引起人们的重视。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后的第5生命体征,作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进行规范化疼痛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早期功能锻炼 疼痛管理 腰椎术后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生命体征 术后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麻醉恢复期患者躁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实施全身麻醉手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PAcu)的患者120例,将1—6月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7—12月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PACu常规进行复苏护理,观察组在PACu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4个阶段进行躁动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出现躁动情况及因躁动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因躁动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够降低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躁动及不良事件情况,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麻醉恢复期 躁动 PDCA循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脊柱肿瘤不稳定SINS评分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方法收取我院五名脊柱外科医师,并对五名脊柱外科医师进行脊柱肿瘤不稳定评分系统相关培训,采用SINS评分系统对40例患者进行评分,三个月后实施重复分析。结果在可信度结果中,其中疼痛、受累节段的一致性均为极佳,后外侧结构受累程度、椎体塌陷程度、脊柱力线情况一致性均为中度,骨损伤类型一致性较差,为低度,在可重复性结果中,其中疼痛、受累节段的一致性为极佳,后外侧结构受累程度、椎体塌陷程度、脊柱力线情况一致性均为高度,骨损伤类型的一致性均为中度。结论SINS评分系统具有较好的可重复和可信度,在脊柱肿瘤治疗决策中极其重要。

  • 标签: 脊柱肿瘤不稳定SINS评分系统 可重复性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动态记录24h内各种非周期性的波动对心率变异性及其昼夜节律重复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至2015年接受心电图检查的患者24例,让患者们接受连续48h的动态心电图记录,比较所有患者的重复时域,分析心电图的各项指标相关系数以及误差。结果非心梗患者动态记录心电图心率特异性昼夜节律显著且具有重复性,其中PNN50及rMSSD对非周期性的干扰较为敏感,且在夜间的信号水平相对稳定。结论24小时心电图心率特异性时域分析比长程记录的稳定性更好,可以缩短检测时间,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心率变异性 24h 心电图 重复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4种腰骶移行椎分型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方法选取住院及门诊治疗资料较完整患者97例,其中男51例,女46例。年龄17-55岁,平均36.7岁。每例均有完整的腰椎X线正侧位片、移行椎三维CT重建及腰骶MRI片。由4名有分型经验的脊柱外科医生分别进行4种分型,2周后再次进行分型,收集结果后对分型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进行分析,计算Kappa检验的一致性。结果Castellvi分型、Sanlavirta等分型、Lee等分型和陈崇文等分型可信度分别为86.66%(Kappa=0.811)、85.83%(Kappa=0.810)、87.66%(Kappa=0.825)、88.33%(Kappa=0.840),可重复性分别为89.75%(Kappa=0.874)、88.5%(Kappa=0.835)、90.25%(Kappa=0.877)、92.5%(Kappa=0.899)。结论4种分型比较,陈崇文等分型可信度及可重复性较高,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移行椎 分类法 可信度 可重复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麻醉恢复评分与预见性护理应用在麻醉患者恢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2月期间麻醉患者72例进行分组。甲组施行常规护理,并采取麻醉恢复评分;乙组施行预见性护理,并采取麻醉恢复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护理满意度;出室和入室麻醉恢复评分(呼吸、意识、血压、活动力、血氧饱和度);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乙组患者麻醉护理满意度显著比甲组高,P<0.05;两组入室麻醉恢复评分均显著低于出室麻醉恢复评分,乙组出室麻醉恢复评分(呼吸、意识、血压、活动力、血氧饱和度)显著比甲组高,P<0.05;乙组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甲组低,P<0.05。结论麻醉恢复评分与预见性护理应用在麻醉患者恢复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生理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麻醉恢复评分 预见性护理 麻醉患者 恢复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