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CR片微小钙化对乳腺癌诊断。材料与方法经手术证实并在CR见微小钙化。判断病变良恶性。结果微小钙化成簇样对乳腺癌诊断。指标1每平方厘米>15,2钙化点间密度不均,3钙化形态细沙粒混和型弥满。结论微小钙化形态学表现密度大小及数目对乳腺疾病诊断。

  • 标签: CR片 微小钙化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嘉兴市第二医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8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本组58例中行甲状腺全切除术6例,单侧腺叶和峡部切除加对侧次全切除31例,双侧次全切除术13例,单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8例,行颈部淋巴结清扫4例。随访45例,1例复发,1例死亡。结论甲状腺微小癌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低危、单发患者可选择较为保守的术式。

  • 标签: 甲状腺 甲状腺微小癌(TMC) 乳头状癌 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微小残留病(MRD)的检测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已诊断并坚持治疗的4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采集骨髓标本,应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和三色流式细胞术(FCM)多参数分析技术的方法,进行MRD的检测并进行随访,随访期为1~5年。结果4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中,已停药25例,维持治疗15例。停药的25例患儿中,诱导缓解结束时有18例MRD阴性,7例由阴性转阳性。15例维持治疗患儿中,缓解时至今MRD阴性者为8例,缓解时阳性者为7例。结论连续监测MRD对儿童急性白血病预测预后及指导个体化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超声检查征象、特征与实用性,以提高术前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有病理诊断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资料39例,对超声图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早期筛查、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状腺 微小乳头状癌 高频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超声定位小切口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经验体会。方法2008年6月一2012年12月采用超声定位微小切口治疗小儿疝的方法,共为46例腹股沟疝的患儿实施了48侧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46例患儿均在超声定位小切口完成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除6例患儿因疝囊较大出现阴囊轻度水肿外,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6个月,无疝复发。结论超声定位微小切口治疗小儿疝与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及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比较,更加微创美观、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复发率低,对精索保护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超声 小切口 小儿 腹股沟疝
  • 简介:微小膜壳绦虫主要寄生于鼠类,亦可寄生于人体,一般认为感染率低于1%,局部地区也可以达到10%左右[1],但两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及安徽省的调查结果则显示本虫属人体少见寄生虫[2,3]。现将笔者在参加第2次安徽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工作中发现的1例感染者及其虫卵在Kato-Katz法标本片中的变化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 标签: 例文献 壳绦虫 微小膜
  • 简介: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来源于内源性发卡型转录本的单链非编码RNA,长度约22nt,通过抑制或降解靶信使RNA(mRNA)的方式执行转录后基因调控作用。有研究表明,miRNA与生物的发育进程[1]、造血过程[2]、细胞生长分化与凋亡[3]、脂肪代谢H等生命过程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微小RNA 胰腺 糖尿病 胰岛素
  • 简介:摘要微小RNA(microRNAs,miRNAs)是由21~23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RNA,作为一种基因表达的负性调节因子,可以调控其靶mRNA稳定性及翻译效率。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指创伤、感染、休克等疾病导致的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弥漫性肺毛细血管内皮肺泡上皮屏障功能的破坏及炎症损害,ALI/ARDS是临床常见危重症,病死率高,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且不完全明确,近年来大量关于疾病与miRNA关系的文献报导,miRNA是众多基因的关键调节者,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及展。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miRNA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作简要阐述。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微小R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诊断价值,以提高PTMC的术前超声检出率。方法2011-2012年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甲状腺癌患者中,其中小于1.0cm的PTMC患者约为36例,该36例患者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通过对该36例PTMC患者的术前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PTMC的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特征。结果PTMC多表现为甲状腺内低回声肿块,边界不清,无明显包膜,L/T(纵横比)≥1,肿块内出现微小钙化及丰富血流信号,肿块后方回声衰减。结论高频超声是检诊PTMC的首选方法和最佳手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微小癌 乳头状 甲状腺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通过对乳腺微小肿块(直径<1cm)超声不同定位方法的比较,寻求适合的术前超声定位方法。方法选择我院60例女性乳腺微小肿块患者,分成3组,分别经超声体表定位、超声引导下亚甲蓝(美蓝)注射定位及细针穿刺定位3种不同方法术前定位后,行乳腺肿块切除术,对术中找到肿块的时间(多个肿块为找到第1个肿块的时间)、出血量(多个肿块为平均出血量)及切除组织与肿块重量的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单一良性肿块,细针穿刺定位找到病灶的时间为(2.1±1.7)min,出血量为(10.2±3.8)mL;经皮肤体表定位找到病灶的时间为(5.6±3.2)min,出血量为(18.1±4.8)mL;亚甲蓝定位找到病灶的时间为(4.0±2.8)min,出血量为(14.0±4.6)mL。结论乳腺微小肿块术前行超声定位是简单准确的方法,能准确标明肿块的深度和位置,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其中细针穿刺定位最精准,术中寻找到肿块的时间最短,出血量最少,但价格昂贵;体表定位最简便,尤其适合多病灶定位,但当乳房过大或乳腺较松弛时易发生偏移而导致术中找到肿块的时间过长;亚甲蓝染色定位较准确,但易弥散,时间和注射剂量是关键。

  • 标签: 乳腺 微小肿块 超声定位 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效果与技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经血管内栓塞治疗25例(计29枚)颅内微小动脉瘤(瘤体最大长径:2-3mm15枚、1.6-1.9mm14枚),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10枚,球囊辅助栓塞10枚,支架辅助栓塞7枚,单纯支架覆盖瘤颈2枚。结果29枚动脉瘤术后即刻致密栓塞13枚,占44.8%。出院时按改良GOS评分评估预后,25例患者中恢复正常18例、良好2例、一般2例、差1例、死亡2例。23例患者随访6个月~4年,无再出血病例;19例(21枚动脉瘤)复查造影,其中2例(2枚)复发(给予补充致密栓塞),2例(2枚)行单纯支架覆盖瘤颈的患者见动脉瘤已闭塞。结论血管内治疗微小动脉瘤安全有效,微导管头端合理塑形与技术操作规范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微小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方法以及与病理对照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通过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患者共40例,对其超声诊断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比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结果4例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患者,采用超声检查提示为PTMC共34例,疑似共5例,漏诊1例。34例超声检查确诊为PTMC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病变部位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低回声或等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无囊性变化、部分存在微小钙化等。结论采取超声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进行检查,具有可行性与科学性,且其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超声检查 手术病理检查 准确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外科2007年6月—2013年3月手术切除明确肺癌并具有CT薄层和三维重建的≤20mm微小结节的161例患者,观察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从影像学角度探索具有侵袭性特征的病理类型的预测临界值。方法特定专家组根据既定的读片顺序分析影像结果,并与病理诊断对照,应用SPSS软件进行χ2、Pearson相关分析,ROC预测临界值。结果高危组与低危组影像学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结节最大径、密度(磨玻璃密度影中实性病变所占比例)、血供、分叶、毛刺和胸膜凹陷征,其中以结节密度、结节最大径与病理亚型相关性最高。ROC分析显示,结节最大径的临界值为13.50mm,结节密度的临界值为37.5%,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17和0.841。结论最大径和密度可能是判断微小肺癌侵袭性病理类型的预测值。

  • 标签: 肺微小结节 非小细胞肺癌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二维及彩色血流显像、弹性成像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发现甲状腺结节63个,结节内部呈极低、低回声57例(90.5%),形态欠规则,边界可见成角及分叶改变34例(53.9%),其中发现微小钙化25例(58%),A/T(纵横比)≥1,46例(73%),周围淋巴结肿大10例(24%),结节内部及周围点棒状、杂乱血流、阻力指数>7.033例(78.6%),弹性成像评分4~5分56例(88.9%)。结论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图像中出现边界不清极低回声、低回声结节,A/T(纵横比)≥1,肿块内出现微小钙化、周围淋巴结肿大及丰富血流信号,阻力指数>7.0,弹性成像评分4~5分等征象是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 弹性成像 甲状腺微小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肾窦内微小肾动静脉畸形(瘘)影像学表现再认识及回顾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误诊后经手术证实肾动静脉畸形(rAVM)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结合参考文献。结果肾动静脉畸形(renalArteriovenousMalforation,rAVM)常以不明原因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上罕见,尤其发生在肾窦部微小病灶诊断困难,随着多排螺旋CT双期扫描的应用,可以提高的诊断及认识,减少误诊漏诊。

  • 标签: 肾动静脉畸形 肾动静脉瘘 影像学表现 多排螺旋CT 血管成像 双动脉期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并发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收集21例甲亢并发微小癌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仅有2例术前诊断甲亢并发微小癌并由病理证实,17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4例行患侧甲状腺全切,另侧甲状腺次全切。21例随访5~15年(平均8.1年),无1例复发和转移。结论甲亢并发微小癌可能与免疫缺陷和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甲亢并发微小癌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一般不需作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

  • 标签: 甲亢 微小癌 颈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微小残留病变检测(MRD)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临床结果的精确度。MDR检测的目的是提高分子生物学水平的CR标准,为临床判断、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提供正确的诊断。微小残留病变检测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检查诊断中得到全面的应用,本文对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定义、方法学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探究微小残留病变检测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微小残留病变检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理诊断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本溪市中心医院诊断的12例子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病例(国际妇产联盟FIGO标准)总结其诊断方法及临床转归。结果12例中4例行子宫颈锥切术,8例行子宫全切术,术后随诊一年至两年,11例未见复发,1例行子宫颈锥切术病例3个月后复发,行子宫广泛切除,术后未见转移。结论尽管子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诊断标准尚不统一,但患者复发及转移率很低,子宫全切术可达到很好的治愈效果,详尽的病理报告对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子宫颈 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 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