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精神健康问题在全球疾病负担中位列前十,据估计,目前全球有将近10亿人口受精神障碍困扰。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的数量正在急剧攀升,这些患者构成了开放心理病房的主要群体。他们的社会功能相对于重度精神疾病患者来说较为良好,但却比一般生理疾病患者在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较弱的能力。因此,在日常治疗过程中,需要将医学专业知识与人文关怀紧密结合,以助于恢复他们的社会功能,提升自我效能,并增强人际交往技巧。

  • 标签: 精神卫生机构 开放式 心理病区 人文关怀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方面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24年3月的5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和实验组(腹腔镜疝修补术),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 标签: 腹腔镜疝修补术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成人腹股沟疝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采取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以及经皮微创治疗的有效性。方法:从本院内共计选择50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双盲法分成2小组,探究组采取经皮微创治疗,一般组应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脊柱形态变化(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围手术期指标(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压疮、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气胸)发生率。结果:治疗前,探究组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对比一般组,无意义(P>0.05),治疗后,探究组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优于一般组,有对比意义(P<0.05),探究组围手术期指标对比一般组,有显著对比差异(P<0.05),探究组并发症(压疮、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气胸)发生率低于一般组,有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提高,减少出血量, 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胸腰椎段脊柱骨折 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微创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应用有效性及复发率。方法:在本文研究将20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主要对象,患者收治时间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之间,随机分组为两组(每组10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开放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复发率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腹股沟疝采用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显著,复发率较低。

  • 标签: 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早产儿实施袋鼠护理对体格发育、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早产儿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纳入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袋鼠护理。评价及对比两组在出生后42d的体格发育情况、神经行为。结果:研究组出生后42d的体重、头围、身长的增长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神经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袋鼠护理,在体格发育和神经行为改善方面作用明显,值得临床借鉴与应用。

  • 标签: 早产儿 袋鼠式护理 体格发育 神经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互动健康教育对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行为以及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互动健康教育,分析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后的水肿控制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水肿程度整体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动健康教育与常规的健康教育比较而言,可以显著提升健康教育的质量,针对患者存在的依从性不强以及知识误区等问题集中进行处理,进而可以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以及水肿控制效果。

  • 标签: 互动式健康教育 腹膜透析 容量控制 依从性
  • 简介:摘要:当前的临床教学模式侧重于医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这种教育方式在提升学员的专业技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种模式在职业行为与人文关怀方面的培养却显得不足,忽视了医疗职业对道德和沟通能力的高要求。因此,本文旨在探索一种新的带教模式,该模式将临床职业行为作为教学的核心,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及多源反馈等,更全面地培养学员的临床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探索,为医学教育领域提供创新思路,促进教学模式与临床实践的有效对接。

  • 标签: 职业行为 临床带教 教学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效果递进营养护理在尿毒症血透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本院节选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来肾内科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共计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病患均匀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的病患数量分别50例。两组病患在接受同样血液透析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对照组病患实施传统护理干预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效果递进营养护理。在研究结束后,需要相关人员对两组研究病患的肾功能指标、治疗依从性不良情绪、认知改变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等数据进行收集、对比。结果 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肾功能指标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依从性和疾病认知水平有所提高(P<0.05),在治疗中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控制(P<0.05),且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肾内科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群体中,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效果递进营养护理方法能够提高病患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不良情绪,强化病患对疾病治疗的认知,病患的肾功能也能够在护理和治疗方案的双重影响下逐渐提高,病患对于护理工作能够逐渐改观。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效果递进式营养护理 血透患者 治疗依从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袋鼠护理针对母婴分离新生儿母乳喂养以及新生儿神经行为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时间为2022年3月-2024年3月共计872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日常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袋鼠护理,最后对比两组新生儿母乳喂养情况以及神经行为改善的数据。结果:经过试验数据对比可知,观察组新生儿的母乳喂养情况以及神经行为改善的数据要优于对照组新生儿的母乳喂养情况以及神经行为改善的数据。结论:袋鼠护理可提高母乳喂养率和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有利于缓解操作引起的新生儿疼痛,提高新生儿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并有利于产妇产后子宫复旧。

  • 标签: 袋鼠式护理 母婴分离 母乳喂养 新生儿神经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引导教育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言行为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接受治疗语言发育迟缓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组将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治疗应用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对比两组的语言行为评分,护理组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社会适应能力评分,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语言发育迟缓患者实施引导教育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儿童的言行行为及社会适应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护理。

  • 标签: 语言发育迟缓 引导式教育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决定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在我科治疗并完成自我管理问卷调查的431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数据拟合优度。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主观态度(b=0.161,P < 0.01)、主观规范(b=0.239,P < 0.001)与感知行为控制(b=0.197,P < 0.001)是自我管理行为意愿的强预测因子。意愿(b=0.230,P < 0.001)与感知行为控制b=0.259,P < 0.001)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存在直接影响。糖尿病患者的主观态度与主观规范通过意愿对其行为的影响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模型可以显著提升护理工作者对该群体自我管理行为的理解。这种预测模型为未来研究制定针对特定人群的干预措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 标签: 2型糖尿病 自我管理行为 决定因素 计划行为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儿童患有孤独症的几率很高,儿童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广泛性发展障碍,它导致儿童语言、游戏、认知、社交和适应等方面的功能受损,从而在成长过程中越来越落后于同伴。孤独症儿童除了具有沟通障碍、社会性互动障,行为问题也是主要障碍之一。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不仅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也给父母和学校教师的教育培养带来困难。因此,孤独症儿童行为需要进行有效管理和纠正。

  • 标签: 儿童孤独症 行为异常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模型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研究时间跨越2022年4月至2023年7月,共招募200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效样本数据干预组96人,对照组92人。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分为两组,干预组接受信息-动机-行为模型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盆底肌肉恢复情况、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过干预,干预组患者的盆底肌肉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产妇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信息-动机-行为模型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和认知行为技巧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盆底功能恢复的动机和参与度,进而改善康复效果,提高满意度。

  • 标签: 信息-动机-行为模型  认知行为干预  盆底功能障碍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精神病患者当开展自杀行为的协作评估与管理指导下的阶梯康复护理所取得成效性,以及对自杀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本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收治存在自杀行为,前自杀尝试行为,自杀尝试行为的患者共47例(设定为研究组,自杀行为的协作评估与管理指导下的阶梯康复护理);另外抽取精神病患者40例(参照组,常规护理),比较研究组不同类型的患者经过护理前后自杀状态问卷结果;护理前后SSF核心数据值评定结果;护理满意度测评值结果。结果: ①经过护理后,精神分裂症类型,抑郁症类型,反应性精神障碍者开展自杀状态问卷结果均优于护理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护理前,所有人员的SSF核心数据值评定结果无明显的差异化(p>0.05);护理后,对比参照组数据值,研究组更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③从服务理念测评值,护理质量测评值,护理技术,沟通方式对比参照组,研究组数据值更高,存在差异化(p<0.05)。结论:当临床上针对精神病患者积极开展自杀行为的协作评估与管理指导下的阶梯康复护理,可较好预防患者出现自杀行为,对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

  • 标签: 自杀行为的协作评估与管理指导 阶梯式康复护理 精神病 自杀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应用行为干预+心理护理的结果。方法:随机把我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收集40例明确诊断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行为干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PANSS、NOSIE、MOAS、IPRO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行为干预应用于精神分裂患者中可以减少攻击行为,有利于缓解精神状态,减轻患者临床各项指标,进一步提高患者社会功能,值得推荐。

  • 标签: 行为干预 心理护理 精神分裂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新生儿哺乳行为与情感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环境下新生儿的哺乳行为,并结合相关情感发展理论,发现了哺乳行为对新生儿情感发展的积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母乳喂养与情感联结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人工喂养可能会影响新生儿情感的形成。此外,母婴互动也被发现是促进情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综合而言,本研究提出了哺乳行为在新生儿情感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呼吁加强对母乳喂养和母婴互动的支持与关注。

  • 标签: 新生儿,哺乳行为,情感发展,母乳喂养,母婴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