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宜昌2009年风疹发病特征。方法对宜昌2009年报告的风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宜昌2009年共报告风疹病例130例,报告发病率为3.09/10万,比2008年下降4.08倍,以0-15岁低年龄人群为主,集中发生在3-6月份。结论宜昌2009年风疹发病以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41.54%,主要原因是山区县风疹疫苗接种率低,风疹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对降低风疹发病有主要作用。

  • 标签: 风疹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14年宜昌麻疹疫情进行分析,为控制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宜昌麻疹病例报告开展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2014年宜昌麻疹病例共报告92例,年发病率22.137/100万。发病呈现低年龄和高年龄两极化态势,小于1岁组和大于15岁组病例构成比分别是38.04%和59.78%;3~7月为高发季节,占发病总数的76.08%。结论2014年宜昌麻疹发病主要原因可能是成人易感人群积累,儿童母传麻疹抗体水平不高也是原因之一。

  • 标签: 麻疹 监测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宜昌2009年HIV抗体检测初筛、复检和确认结果的情况,更加合理开展HIV抗体日常检测工作。方法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检测及结果判断,分析初筛、复检和确认结果和相关资料。结果192份初筛阳性标本经ELISA和PA两种初筛试验复检以及WB试验确认,有55份为HIV抗体阳性;初筛假阳性率较高,复检双阳性标本与确认试验的结果符合率较高,ELISA加PA试验是较好的初筛复检手段;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均有HIV抗体阳性者检出。结论HIV抗体日常检测必须遵从初筛、复检及确认试验的检测程序,阳性结果的报告必须以确认试验为准;在开展高危人群监测的同时不能忽视一般人群。

  • 标签: HIV抗体 初筛 复检 确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售米线和腐竹中吊白块的含量。方法采用乙酰丙酮法检测甲醛,盐酸副玫瑰苯胺法(GB/T5009.34—2003)检测二氧化硫;根据甲醛和二氧化硫含量计算吊白块的含量,并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进行评价。结果56份样品中,均未检出吊白块。

  • 标签: 甲醛 二氧化硫 吊白块
  • 简介: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深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为解决这一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宜昌健康办借助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平台,抓住湖北省健康城市、健康管理试点创建契机,以各个业务领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为先导,积极创建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示范基地,配合公共卫生、爱国卫生工作,向全社会宣传健康知识,有效地提高了全市居民健康素养。

  • 标签: 健康需求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教育基地 宜昌市 国家卫生城市 健康促进工作
  • 简介:实施“医防合作”策略,将医疗机构纳入结核病防治规划,是我国实施现代结核病策略的内容之一。宜昌从2012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中盖结核病防治项目,推广医防合作新模式,

  • 标签: 结核病防治规划 宜昌市 医防合作 医疗机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7年宜昌麻疹发病情况,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宜昌2017年报告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2017年宜昌共报告麻疹病例7例,年发病率1.68/100万。发病呈现低龄化状态,均为8~14月龄儿童;高发季节在3~6月份,病例构成比为85.71%。结论宜昌2017年麻疹发病主要原因是低龄儿童,和疫苗存在相关性。

  • 标签: 麻疹 监测 疫苗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宜昌售酱油卫生质量状况,为整治餐桌污染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按GB2717-2003《酱油卫生标准》的检测项目进行检验与评价。结果共抽检71份酱油,总合格率为87.3%。结论影响酱油卫生质量的主要是理化指标不合格,提示酱油存在假冒伪劣问题,必需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 标签: 酱油 卫生质量 理化指标
  • 简介:目的基于控制图法进行手足口病的预警界值分析,对宜昌手足口病开展预警研究。方法利用2009~2014年宜昌手足口病报告数据建立预警数据库,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建立预警模型,通过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及绘制ROC曲线,优选出宜昌手足口病合适预警界值。结果手足口病的合适预警界值为P85,在该预警界值下的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97.50%,阳性预测值为91.67%,阴性预测值为97.50%。结论传染病预警界值的设定应根据传染病发病特点并结合当地疫情信息进行优选,以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的预警能力。

  • 标签: 手足口病 ROC曲线
  • 简介:在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形式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健康促进场所建设以有效的方式、生动的内容,有效地推动了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掀起了健康促进工作的新高潮。创建“健康示范公交”是湖北省宜昌创建健康城市、开展健康宜昌全民行动计划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

  • 标签: 健康教育 宜昌市 湖北省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健康促进工作 健康素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宜昌医院物体表面HBsAg污染和血液污染状况。方法抽取医院物体表面样品,用ELlSA法检测HBsAg,对接触血液或创面的非一次性医疗器械表面检测隐血试验。结果11家大型医院物体表面HBsAg阳性率为1.6%,妇产科、口腔科、手术室、外科分别为0、3.6%、0、0。非一次性医疗器械表面隐血试验阳性率为15.0%,妇产科、口腔科、手术室、外科分别为21.7%、16.7%、0、0。结论医疗机构妇产科、口腔科物体表面污染较为严重,存在医源性疾病传播的危险性。应进一步加强医院消毒监督管理,预防院内感染。

  • 标签: 医院物体表面 HBsAg 隐血试验
  • 简介:摘要对我市城区1002名1~7岁儿童进行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表明IgG抗体阳性为91.62%,在各接种单位间、各年龄组间麻疹抗体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今后要做好流动儿童管理,提高MV合格接种率,建立儿童有效免疫屏障。

  • 标签: 麻疹 抗体监测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解2017年宜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情况,对宜昌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予以评价,对减少或避免疫苗接种引起的异常反应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宜昌2017年AEFI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年宜昌共报告AEFI个案1442例,其中异常反应79例,占5.48%,一般反应1350例,占93.62%,偶合反应12例,占0.83%。AEFI发生年龄以0~2岁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8.14%;高发季节在2至9月份,占全年报告病例总数的80.17%。各接种门诊报告数差异较大,报告数最多疫苗为乙脑减毒活疫苗、麻风二联疫苗和无细胞百白破。结论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工作,做好接种前健康筛查和告知,严格掌握疫苗禁忌症,减少AEFI的发生,完善AEFI诊断和赔偿机制。

  • 标签: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监测 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宜昌2005—2015年输入性疟疾疫情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输入性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5—2015年宜昌疟疾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5年全市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108例,分别来自非洲、东南亚地区的19个国家,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24/10万。全市12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其中西陵区报告病例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60.19%(65/108)。男性107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49岁年龄组,共报告80例,占总病例数的74.07%;职业分布以工人发病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55.56%。108例病例中,临床诊断病例(未分型)5例,实验室确诊病例103例,其中间日疟67例、恶性疟34例、卵形疟1例、恶性疟和卵形疟混合感染1例。结论宜昌输入性疟疾流行形势严峻,需进一步联防联控,加强对重点人群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做好出国务工人员及流动人口的管理和监测。降低疟疾继发性传播的风险。

  • 标签: 疟疾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宜昌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对宜昌几个主要的集贸市场和超市采集6大类12个食品品种进行6类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生畜肉、生禽肉和鲜冻水产品中致病菌检出率分别33.3%、66.7%和33.3%。6种食源性致病菌中只分离出了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结论生畜肉、生禽肉和鲜冻水产品中致病菌检出率较高,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仍然是食品中常见的污染菌。

  • 标签: 食源性致病菌 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社区、居委会掌握流动儿童基数,加强对流动儿童家长的宣传,并由接种单位对流动儿童家长开展电话主动访视,定期提示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方法提高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质量;探索我市流动儿童免疫预防管理策略与服务模式。结果摸清了监测地区流动儿童的基本情况;提高了监测地区流动儿童建证率和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监测工作开展前后接种率调查结果表明流动儿童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掌握了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宣传重点,对进一步提高流动儿童家长免疫规划政策和知识的知晓率起到了推动作用;为我市下一步开展流动儿童免疫预防工作提供了经验。结论需针对性地开展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宣传工作;通过便捷、有效地途径,及时、准确地掌握辖区流动儿童的基数和基本信息;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需要加大对免疫规划工作的支持和投入,政府需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预防接种专业机构特别是基层预防接种单位需要加强能力建设,改善接种环境,保证充足的人员和经费,提升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免疫规划工作需要,特别是要加强接种前告之和禁忌症筛查工作。

  • 标签: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市2~14岁健康儿童中破伤风抗体水平,为制定破伤风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采集儿童静脉或手指血2—3ml,采用酶联免疫间接法原理检测破伤风抗体。结果共检测299份血清标本。破伤风抗体阳性率为90.97%(272/299),不同年龄组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以2~4.9岁组最高,最低为9~14岁组(61.11%);各年龄组间比较,2~4.9岁组高于5~8.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2=8.85,P﹤0.01),5~8.9岁组高于9~14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86,P﹤0.01),2~4.9岁组高于9~14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32=31.29,P﹤0.01).男女性别之间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0,P﹥0.01),不同居住地点比较,城区常住健康儿童破伤风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流动、暂住儿童,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x2=9.59,P﹤0.01)。结论宜昌2~4.9岁,5~8.9岁部分健康儿童破伤风抗体已形成较好的群体免疫屏障。9~14岁组儿童破伤风保护性抗体水平较低(61.11%),对这组年龄段儿童,需采取必要措施,在社区、学校应加强对白破二联接种工作的督导落实。流动、暂住健康儿童破伤风抗体水平较低(75%),对这类儿童存在的问题,社区、幼儿园、学校应着重加强对流动儿童的查漏补种工作。

  • 标签: 破伤风 抗体监测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为了掌握宜昌各地免疫规划疫苗的损耗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便指导疫苗概算和分配计划,为不同地区采取适当的接种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按不同地区调查9个县级单位、宜昌城区21个预防接种门诊,统计各种疫苗损耗率。结果显示十一种疫苗中,多人份疫苗损耗系数较大,卡介苗为3.39,A群流脑为1.75;单人份疫苗损耗系数差别不大;十一种疫苗平均损耗系数在不同地域类型有显著差异城市最低(1.33),平原县(1.53)次之,山区县(1.76)最高;供应多人份大包装的疫苗是造成疫苗损耗的直接因素。提示应按不同地域类型计划分配疫苗。

  • 标签: 疫苗 损耗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0—2014年宜昌近5年麻疹发病情况,为落实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宜昌2010—2014年报告麻疹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4年宜昌共报告麻疹病例177例,年均发病率0.85/10万。发病呈低龄和成人两极分化状态,≤1岁组和≥15岁组病例构成比分别为38.04%和59.78%;高发季节在3~7月份,病例构成比为76.08%。结论宜昌2010—2014年麻疹发病主要原因是成人易感人群的大量积累和母传麻疹抗体水平低,控制医院感染,减少易感人群是消除麻疹免疫策略的核心。

  • 标签: 麻疹 监测 流行病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