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乳腺癌调强放疗技术的应用效果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纳入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调强放疗治疗,观察组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放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差异不大,治疗后明显降低,但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患者放疗皮肤受损产生率为4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存在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和放疗的治疗效果都比较好,治疗效果的差异并不大,但是调强放疗在减少皮肤损伤方面更具有优势,能够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疗 乳腺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小肿瘤射波刀照射与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特性。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肺部小肿瘤放射治疗的95例患者的肺部肿瘤和周围组织的解剖图像,对所有图像实施射波刀照射与调强放疗计划,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组治疗计划食管、脊髓的最大受照剂量对比情况为:食管及脊髓最大受照剂量,CK均小于IMRT和3D-CRT,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部小肿瘤射波刀照射计划与调强放疗计划比较,射波刀对肺的损伤最小。

  • 标签: 肺部小肿瘤 射波刀照射 三维适形 调强放疗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出颅内肿瘤患者放疗的临床护理对策,为临床的护理攻略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采用放疗方案治疗的96例颅内肿瘤,依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8例,全面护理)。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实施放疗的颅内肿瘤患者应用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调节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保障治疗方案顺利完成,值得推广。

  • 标签: 三维适形放疗 颅内肿瘤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EC)患者实行替吉奥+放疗的疗效及价值。方法:选2020年12月-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70例EC患者,抽签法分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放疗,观察组行替吉奥+放疗。比对肿瘤标志物、心肌损伤、炎症因子指标水平。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肿瘤标志物、心肌损伤等指标水平均低(P<0.05)。结论:替吉奥+放疗治疗EC,不仅效果理想,还可改善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修复心肌损伤,值得推广。

  • 标签: 替吉奥 三维适形放疗 食管癌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强调放疗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分组对照的方法,所有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4月收治的75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7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的是调强放疗 对照组3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则采取的是常规放疗。分析和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以及无瘤生存率,局部控制率,远处转移率等各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34例(91.9%)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出现1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3例(8.1%)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出现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对照组1级27例(71.1%) 2级11例(28.9%).两组相比较实验组急性皮肤反应的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局部控制率,远处转移率等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于在进行乳腺癌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选择采用适应调强放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也能降低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的发生概率,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常规放疗 调强放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脑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21年4月-2022年9月收录的脑瘤患者,依据数字表法随机抽取94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展开单纯化疗,实验组47例展开化疗联合调强放射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更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存活率指标表现优于对照组,安全性更高,P<0.05。结论:化疗联合调强放射治疗方案应用于脑瘤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存活率,整体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更高,可值得借鉴与推广。

  • 标签: 化疗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脑瘤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四超声技术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首先,概述了胎儿畸形筛查的重要性以及/四超声技术的发展现状。接着,详细阐述了/四超声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并与传统二超声进行了对比分析。随后,重点介绍了/四超声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实际应用,包括应用范围、操作流程以及典型案例分析。通过效果评估与对比分析,发现/四超声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胎儿畸形筛查的准确率和效率。最后,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为/四超声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进一步应用与推广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标签: 三维/四维超声 胎儿畸形筛查 效果评估 应用实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与二超声造影诊断肝癌转移灶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符合手术条件的7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2D-CEUS检查和3D-CEUS诊断,对比两种方法对肝内转移灶检出率以及动脉期肿瘤滋养血管显示率情况。结果:77例患者中,3D-CEUS诊断出57例患者存在转移灶,20例患者不存在转移灶,转移灶共计72个,诊断准确率为88.31%,敏感度为89.47%,特异度为85.00%。经病理证实,2D-CEUS检查观察到47个动脉期肿瘤滋养血管,显示率为70.15%,3D-CEUS检查观察到64个动脉期肿瘤滋养血管,显示率为95.52%,组间显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D-CEUS对肝癌微转移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弥补了2D-CEUS的不足,可以作为提高超声诊断肝肿瘤准确性的新方法。

  • 标签: 实时三维超声造影 二维超声造影 肝癌转移灶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CT二法与法测量股骨颈前倾角与解剖法的一致性,探讨临床评估前倾角的方法。方法  成人股骨干骨标本30例,分别应用解剖法、CT二法、CT法测量股骨颈前倾角,运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测量股骨颈前倾角与解剖法相比的准确性,运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两种方法测量股骨颈前倾角与解剖法的一致性。结果 解剖法、CT二法、CT法测量的股骨前倾角分别为10.47±3.79°、12.82±4.50°、9.80±4.16°。CT二法、CT法测得的股骨前倾角与解剖法测量的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CT二法与解剖法的ICC为0.872(95%CI, 0.770~0.932, P<0.05);CT法与解剖法的ICC为0.943 (95%CI, 0.855~0.977, P<0.05)。结论 CT二法、CT法均能比较准确地测量股骨前倾角,CT法测量准确性相对更高。

  • 标签: 股骨前倾角 计算机体层成像 二维 三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在法医骨折鉴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68例胸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重建与X线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检查结果。结果:经手术检查证实68例患者共肋骨骨折129处,多层螺旋CT重建检查准确率(98.45%)明显高于X线(88.37%),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可有效判断患者骨折情况,提升因胸部损伤导致的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应用与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下肢康复训练中予以步态动作评估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接诊下肢功能障碍患者80例,以计算机表法分组,对照组常规康复干预,研究组步态动作评估系统干预,每组40例,分析两组恢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恢复效果(97.50%)比较对照组恢复效果(82.5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步态动作评估系统在下肢康复训练中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下肢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下肢功能障碍 三维步态动作评估系统 康复训练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盆底超声评分分娩后妇女前盆腔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我科收治的分娩后妇女60例,根据分娩形式分组,阴道分娩作为观察组(n=30),剖宫产作为对照组(n=30),比较两组妇女的超声测量结果;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以及膀胱膨出率。结果:观察组妇女的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后角、肛提肌裂孔面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道漏斗形成率和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膀胱膨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娩后妇女通过盆底超声进行评估,能够准确评估妇女的前盆腔情况,及时发现隐匿的盆腔损伤性疾病,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盆底三维超声评价 分娩 前盆腔功能 评价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