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生活、化工等污水处理厂因进水营养物质不均衡,C/N比失衡,需引进外界碳源为反硝化提供营养物质。为节能减排,提质增效,探讨不同碳源在活性污泥系统的效率及经济效益,本文对不同碳源的效率进行实验小试探讨。

  • 标签: 碳源 反硝化 脱氮
  • 简介:基于对生物硝化反硝化原理的分析,本实验选用两段SBR工艺生物技术,解决了高浓度工业废水有机物去除效率高而氨去除率不高的难题。同时对其规律作了研究,找到SBR2是的关键环节,并分别对SBR2硝化反硝化阶段pH和DO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用这两个参数作为系统自动控制的依据是完全可行的。

  • 标签: 氨氮 生物脱氮 硝化 反硝化
  • 简介:浮床栽培植物是一种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根际微生物作用来改善水质的生物修复技术.本研究以温棚内浮床栽培蕹菜试验为基础,采用PFU法定期监测细菌变化情况,并与水中总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在浮床栽培植物情况下细菌的特征及其与水中总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栽培蕹菜有利于细菌的稳定生长;2)细菌的生长与总的去除有良好的相关性.研究为浮床栽培植物净化水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表5,参10.

  • 标签: 浮床栽培 蕹菜 脱氮细菌 总氮
  • 简介:为确定渗滤液、粪便水与城市污水混合处理的最佳条件,以实际混合污水为进水,采用实际倒置A2/O工艺的模拟反应器,进行中试规模的正交试验.选取因素为水力停留时间、好氧池溶解氧质量浓度、外回流比和内回流比.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影响力相对较大,延长水力停留时间是提高除污效果最为简捷有效的手段.当渗滤液、粪便水和城市污水混合比为0.2:1.0:400,水温为28~34℃,泥龄为20d时,最佳工艺条件为:HRT为llh,DO质量浓度为3ng/L,R=1,r=2.此时COD、NH4-N和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0%、96.5%和65.1%,出水质量浓度均在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以内.较常规工况,COD、NH4+-N和TN去除率分别涨幅8.2%、23.2%和19.2%,的去除率涨幅较大.研究证明,粪便水可作为外加碳源,适量添加到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提高生化处理效率.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渗滤液 粪便水 城市污水 脱氮 除碳
  • 简介:好氧颗粒污泥外表和内在的不同溶氧(dissolvedoxygen,DO)水平分别适合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的生长,形成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功能的体系。DO水平对颗粒污泥内部厌氧好氧区域的构成有影响,改变DO可以研究氧对好氧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结果屈示,反应系统在一定DO参与下时有机物的去除效率较高,各种条件下均能达到90%左有;高DO(≥30mg/L)提商硝化速率,但易造成反应过程中NO2^-和NO3^-的积累;低DO(≤2.0mg/L)下反应积累的硝化产物少;在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反也过程中适当控制供氧,可减少运行过程中N2O的排放。实验条件下,控制DO在1~2mg/L为佳;在低DO情况下,NO2^-通过短程反硝化反应直接还原为气态的N2O和N2;高DO情况下,大部分NO2以全程反硝化方式还原为气态。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硝化反硝化能力,阿DO对硝化反硝化过程有很大的影响,且低DO更有利于的盘除和N2O排放量的降低。

  • 标签: 环境工程 硝化 反硝化 N2O 颗粒污泥 氧化合物
  • 简介:以普通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以人工配制模拟生活污水为进水,采用有机负荷调控法,在SBR反应器内培养富含聚磷菌的好氧颗粒污泥,研究剪切力对好氧颗粒污泥理化特性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探讨好氧颗粒污泥的同步除磷特性.首先SBR以厌氧/好氧方式运行,采用有机负荷调控法培养出富含聚磷菌的好氧颗粒污泥,其粒径在1.0~2.0mm,SVI在20~22mL/g,MLVSS/MLSS为91.0%,活性污泥比耗氧速率(SOUR)为45.32mg/(g·h).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和较高的生物量,磷酸盐去除率为78%~99%.然后通过控制搅拌机转速研究4种不同剪切力(以剪切应力表示为0.120N/m2、0.151N/m2、0.184N/m2、0.220N/m2)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的颗粒化进程、颗粒污泥形态及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当剪切力在0.120-0.220N/m2之间时,剪切力越大,培养出的好氧颗粒污泥的结构越密实,形状越规则,生物活性越强在一定范围内(0.120~0.184N/m2),剪切力越大,污泥的颗粒化进程越快,培养出的颗粒污泥的粒径越大但当剪切力为0.220N/m2时,污泥的颗粒化进程反而变慢,培养出的较大的颗粒污泥解体,颗粒污泥的粒径反而变小.最后采用逐渐增加进水NH-N负荷的方法诱导具有同步除磷能力的好氧颗粒污泥,25d后,SBR对NH4+-N、TN、PO3-4--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7%、89.8%及94.5%.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SBR 好氧颗粒污泥 剪切力 同步脱氮除磷
  • 简介:筛选出了一株适用于石化污水处理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产微生物絮凝剂菌株HAD-2,鉴定其为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mendocina),考察了其最佳硝化条件、反硝化性能及在模拟污水中的能力。菌株为耐热菌,偏碱性(pH=8.5)和高碳比(25∶1)时硝化性能最佳。在异养硝化体系中,12h时菌株对氨的去除率达到92.29%,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积累少;在反硝化体系中,12h时菌株对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6.40%和84.92%;在模拟废水中,48h时菌株对氨、硝态和亚硝态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5.25%、65.47%和72.40%。菌株在多种培养基中可产微生物絮凝剂,在葡萄糖培养基中絮凝能力最佳,絮凝率为94%。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 门多萨假单胞菌 产微生物絮凝剂 石化污水
  • 简介:针对废水水质分析过程中出现的氨含量高于总含量的情况,对氨测定过程和总测定过程中的金属离子干扰、标准曲线绘制、消解时间等进行了分析,提出氨含量高于总含量是由于总消解时间不够,导致过硫酸钾的转化不完全造成的。实验结果表明,将总消解时间设定为40min可以解决此问题。为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在实验中还应注意实验环境、计量器具及高压灭菌锅的密封性等问题。

  • 标签: 氨氮 总氮 金属离子干扰 标准曲线 消解时间
  • 简介:曝气生物滤池是80年代末在欧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它采用了一种新型粒状填料,综合了过滤、吸附和生物代谢等多种净化作用,具有占地小、出水质量好、流程简单、对环境影响小等诸多优点。文章介绍了曝气生物滤池生物膜的形成及净化机理,并取某石化公司化工污水处理厂调节池出水进行了实验,主要对水中COD、BOD、SS去除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运转方便、设备简单。

  • 标签: 曝气生物滤池 处理 化工污水
  • 简介:采用纳氏试剂法测定废水中氨含量,其不确定度来源于标准曲线、取样体积和样品的重复测定,通过对测定过程涉及到的标准储备液、标准曲线绘制、标准曲线拟合、取样体积、移液管等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其产生的不确定度,进而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废水中氨不确定度的评定,能够准确反映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度的所有来源。

  • 标签: 废水氨氮 不确定度 评定
  • 简介:在总测定过程中,空白测试是必不可少的分析试验.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空白值经常存在偏高的情况,加大了系统误差.如何降低分析空白实验值,保证分析样品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成为测定过程的关键之一.本文从试剂影响、器皿影响、操作过程影响及环境影响等方面全面分析,并以实验数据予以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降低空白值的手段和措施,以指导实验室操作实践.

  • 标签: 环境工程 总氮 过硫酸钾 空白实验 水质分析
  • 简介:纳氏试剂光度法是污水中氨测定广泛采用的方法,文章通过实验分析讨论实验室环境、水样预处理、酒石酸钾钠和显色温度、显色时间、pH值等实验条件对氨测定精准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善实验室环境,在20~25℃、显色15min、显色后pH值为13的条件下,用滤膜代替滤纸,向酒石酸钾钠中加入NaOH煮沸浓缩定容能显著提高氨测定的精准度.

  • 标签: 纳氏试剂光度法 氨氮 预处理 酒石酸钾钠 反应条件 精准度
  • 简介:摘要: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燃煤锅炉作为重要的能源转换设备,其运行效率和污染物排放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燃煤锅炉在能源供应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NOx)等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提高燃煤锅炉效率和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就燃煤锅炉效率和低综合优化控制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燃煤锅炉 效率 低氮 控制
  • 简介: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热附技术在修复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biphenyls,PCBs)污染土壤方面的研究进展。温度和停留时间是影响其附效率的最主要因素,另外附效果还受土壤性质以及载气、压力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氧气存在的条件下,附过程中会有呋喃(polychlorinateddibenzofurans,PCDFs)生成,导致整体毒性当量增加。PCBs的物理蒸发是其主要的附机制,同时伴随着氯和降解。协同热附通过添加改性剂,有效促进了PCBs的去除以及降解。冷凝,除尘,吸附一系列尾气处理用来降低尾气中PCBs的含量。文章最后给出了当前国内外的应用情况以及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 标签: PCBS 热脱附 土壤修复 物理蒸发 毒性当量
  • 简介:摘要:能源产业中,电厂作为核心能源供应单位,其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锅炉燃烧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因此,针对电厂锅炉的脱硫硝及烟气除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仅具有紧迫的实践价值,更是当前科技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

  • 标签: 电厂锅炉 脱硫脱硝 烟气除尘
  • 简介:环洞庭湖坡耕地磷流失是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以环洞庭湖红壤坡耕地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秸杆覆盖3000kg/hm2(A)、常规施肥+秸杆覆盖6000kg/hm2(B)、常规施肥+地膜覆盖(C)对玉米生长和面源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其中径流量较CK减少了18.7%~25.3%,而泥沙流失量减少了11.3%~24.5%.覆盖处理A、B、C总流失量分别降低33.6%、41.9%、48.3%;磷总流失量,覆盖处理A、C分别降低15.4%、21.6%,而覆盖处理B与CK相近.秸秆与地膜覆盖有利于玉米增产,秸秆与地膜覆盖不仅一定程度提高磷化肥肥效和肥料利用率,而且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 标签: 红壤坡耕地 农业面源污染 秸秆与地膜覆盖 肥料利用率 洞庭湖
  • 简介:结合2009年双胞旋沟藻赤潮现场调查无机营养盐和双胞旋沟藻细胞密度数据,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批次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无机、磷源对双胞旋沟藻生长的影响。固定氮源(NaNO3)浓度为160μmol/L,以Nat/2P04为磷源,磷比为12时,比生长速率最大为0.42d^-1;磷比为4.32时,细胞密度均能达到4×10^3~6×10^3cells/L;磷比为64和100时,对数期较短且最大细胞密度较低。固定磷源(NaH2PO4)浓度为5μmol/L,研究了3种无机氮源(NaNO3,NaNO2,NH4Cl)对双胞沟藻生长的影响。以NaNO3为氮源,磷比为4和8时对数期较短且最大细胞密度也较低,磷比为16时获得最大比生长速率(0.40d^-1)和最大细胞密度(6×10^3cells/L),磷比达到100时也未对细胞生长产生明显抑制;以NaNO2为氮源,磷比为64时比生长速率最大,磷比为20时获得最大细胞密度,磷比大于32时初期生长受到一定抑制;以NH4Cl为氮源,延迟期较长,磷比为12时比生长速率最大,磷比大于32时初期生长也受到抑制,磷比为64和100时细胞基本没有生长。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发现,以NaH2PO4为磷源、NaNO3为氮源时双胞旋沟藻的生长情况取决于磷的浓度而不是比例。而以NaNO2和NH4CI为氮源时,氮源浓度超过一定值后会对双胞旋沟藻生长产生抑制。

  • 标签: 海洋科学 双胞旋沟藻 氮磷比 比生长速率 硝酸盐 亚硝酸盐
  • 简介:摘要:本文围绕水质监测中氨测定的影响因素与控制展开研究。介绍了水质监测中氨测定的重要性,详细分析了影响氨测定的因素,包括样品处理的影响、分析方法的选择以及环境因素的干扰。探讨了如何优化样品处理过程,合理选择分析方法,并监控和修正环境因素,以确保氨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水质监测 氨氮测定 因素与控制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改善。然而,工业排放的废气仍然是影响中国生态环境的一大障碍,其中火电厂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尤为突出,严重危害了中国的空气质量。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控制火电厂锅炉排放的氮氧化物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地控制火电厂锅炉排放的氮氧化物,包括了解目前的污染物种类、污染物的危害程度、污染物的控制策略、污染物的控制目标以及污染物的控制策略。

  • 标签: 火电厂锅炉 低氮燃烧 改造 运行优化
  • 简介: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高效氨降解菌AD-5,研究了温度、pH值、摇床转速以及接种量对降解菌AD-5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降解菌AD-5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宜培养基pH为7,最适宜摇床转速为120r/min,100mLLB液体培养基,最适宜的接种量为6.0mL。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菌株AD-5具有更高的活性。菌种AD-5对氨的降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氨的残留浓度Y与时间X符合方程Y=73.3836e(-0.07722)X。

  • 标签: 氨氮 氨氮降解菌 最佳培养条件 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