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管理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社会活动,管理系统是由人、财、物、信息等组成的为实现一定目标的有序整体.人们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时间和空间是管理系统各要素之间以及管理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普遍共有的表现方式,并构成一切管理活动和管理组织统一的外部联系,也就是说,时间和空间是管理系统的普遍的组成要素.

  • 标签: 管理系统 管理行为 决策行为 管理过程学派 广延性 外部环境
  • 简介:为了研究群结构时空网络中的同步现象,运用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和强耦合极限近似,得到时空网络中群同步的本征值关系、拓扑条件及比值条件,给出了判断时空网络是否能发生群同步的判据,并在具体的一般网络中得到验证。发现了小集团结构的重要性,它们可以决定如何在各个群之间加入连接才能达到群同步以及达到群同步的最好的连接方式。通过观察其中最大的小集团,可以判断群同步发生的临界耦合强度。给出了同步相图,整个时空网络存在5个状态:完全不同步状态(US)、群同步状态(GrS)、群内同步状态(IS)、完全同步状态(CS)和过渡状态。当把两个群构成的网络扩展到多个群,扩展到整个二维时空,可以看到不同的斑图转换,得到网络从完全不同步到完全同步的多种路径。

  • 标签: 同步 复杂网络 群同步
  • 简介:空时编码技术是第3代移动通信抗衰落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是无线通信一种新的编码和信号处理技术。本文介绍了时空编码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情况,并分析了下一代通信中空时编码的研究动态。

  • 标签: 时空编码 类别 应用 动态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阿拉尔市气象局提供的1981~2016年逐月沙尘天气(沙尘暴、扬沙、浮尘)资料,对阿拉尔垦区近36a沙尘天气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阿拉尔垦区沙尘天气日数近36a呈现波动减少变化趋势;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出现日数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651d/10a、-5.136d/10a、-3.109d/10a,减少趋势最为明显的为扬沙;沙尘天气发生最为频繁的月份为4月和5月,这两个月份沙尘暴日数分别为72d、76d,扬沙日数分别为104d、109d,浮尘日数分别为245d、214d。春季沙尘天气发生最为频繁,夏季次之,秋季比冬季要多。沙尘暴天气春季出现频率高达64.4%;春季沙尘天气频繁的主要原因春季天气变暖,气温回升,干旱少雨,风力强劲,多风,土质疏松,再加上人为破坏植被严重,导致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多发。

  • 标签: 阿拉尔垦区 沙尘天气 分布特征
  • 简介:对心脏组织中的螺旋波和时空混沌的抑制进行了研究。因为有多种方法可以改变心脏组织的扩散系数,因此提出用提高扩散系数的方法来抑制螺旋波和时空混沌,并采用不交替和交替两种方式改变扩散系数。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适当选择控制参数下,以不交替方式提高扩散系数可以有效抑制螺旋波,但不能有效抑制时空混沌,因为控制效果依赖控制时机;采用交替方式提高扩散系数可有效抑制时空混沌,发现螺旋波和时空混沌被抑制是由于均匀介质中出现了传导障碍的缘故。

  • 标签: 螺旋波 时空混沌 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提供的1981-2010年沙尘天气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锡林浩特地区近三十年沙尘天气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三十年来锡林浩特地区一共发生沙尘暴为59次,平均每年发生2次;沙尘暴以及扬沙天气整体变化趋势几乎一致,都是从1990年之后呈降低变化趋势,自1999年至21世纪以来,沙尘天气历经了一个显著的高发期,同时存在2个峰值,分别发生于2002年以及2006年。沙尘天气发生最为频繁的月份为4月份,达到顶峰,出现沙尘暴日数与扬沙日数分别是20d与106d,3月份次之,沙尘暴日数和扬沙日数分别为15d和48d。从沙尘天气季节分布来看,春季沙尘天气发生最为频繁,占全年的69.5%,锡林浩特地区沙尘暴发生的最为集中的时间段为11时至21时,出现频率占70.4%;沙尘天气从中午开始不断增强,最强时为傍晚,夜晚到凌晨沙尘天气不断减弱。

  • 标签: 锡林浩特地区 沙尘天气 时空分布 变化趋势
  • 简介:摘要本论文利用2007年—2016年MODIS,OMI气溶胶产品研究了新疆地区气溶胶浓度逐年变化和季节变化特点,以期能够为该地区气候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遍较大。

  • 标签: 新疆 MODIS 气溶胶
  • 简介:采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抑制心脏组织中的螺旋波和时空混沌。针对使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单纯减少钙离子流的最大电导率不能达到控制目的,提出使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调制钙离子流的最大电导率,使之按行波方式变化。在钙电导率按行波方式变化下,观察到时空混沌转变成螺旋波的现象,对控制机制作了简要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当选取控制参数下,该方法能在短时间内抑制螺旋波和时空混沌,使系统回到静息态。

  • 标签: 螺旋波 时空混沌 钙电导 行波调制
  • 简介:傅兰雅的《译书事略》立足于动态语言观与可译性的辩证关系,详述了江南制造总局的译书之法,厘定了科技术语的翻译原则,是晚清科技翻译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徐光启译《几何原本》早于傅氏撰写《译书事略》近280年,但是徐氏对“平面图形”相关概念的处理以及对中国传统数学词汇的扬弃与傅氏对科技术语翻译的要求却是高度一致,是对傅氏翻译思想的跨时空注脚。翻译主体自身条件的差异和时代背景的不同又使得两人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稍有偏侧,若将徐、傅二人置于对方之境遇,恐怕前者亦会对我国的科技翻译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后者亦会对《几何原本》中的数学术语采取同样的处理方式,可谓两者易时易地亦然。

  • 标签: 徐光启 《几何原本》 傅兰雅 翻译思想 跨时空注脚
  • 简介:文章探讨了大学"第三使命"的内涵以及演变由来,并建立大学"第三使命"科学合理的认知途径,最后提炼出大学"第三使命"准确清晰的定义。笔者以为"第三使命"清晰准确的定义是展开后续研究的逻辑起点。

  • 标签: 大学 第三使命 认知
  • 简介:隐喻是用其他事物来描述某种事物的一种手段,它是人类基本的认知工具。本文根据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结合英汉隐喻的例子,从隐喻的修辞功能、认知功能和理解途径等方面来讨论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法的普遍性,并简要分析其产生原因,指出其认知实质。

  • 标签: 隐喻,修辞,认知,模式。
  • 简介:认知术语学角度考察中医术语的特点和外译问题,从中医学科的特殊性出发,探究中医术语外译的原则和方法。中医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学科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医术语虽然不符合传统术语学对术语的要求,但却具有很大的认知研究价值。从认知术语学角度出发,应重新审视中医术语问题,对其术语的规范化和翻译工作应特殊对待。

  • 标签: 术语学 认知 中医术语
  • 简介:法学术语的多义性为法律文本的准确翻译造成了障碍。法学术语的正确理解和翻译离不开语境。法律译者在翻译法学术语过程中必须考虑各种语境因素才能确定多义术语的语境含义。文章从认知角度出发,分析了法学术语翻译的认知推理过程以及影响语境重构的因素,构建法学多义术语翻译的多层次认知语境模型,从而为译者正确翻译法学术语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认知语境 法律多义术语 语境因素
  • 简介:"社会是个有机的整体"的观点已经被广为认同,认为社会并非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而是由特定的关系和纽带联结起来的各种人群共同体。在社会有机体中,构成社会的各要素之间相互依赖和协调,同时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针对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社会秩序失范状况,西方社会科学家以及马克思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考察,提出了多种多样的解释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助于全面深刻地认识和分析社会系统运行中存在的冲突和整合问题。

  • 标签: 社会系统 社会有机体 冲突 整合
  • 简介:摘要近年来建筑工地中监理人员的安全责任越来越大,而施工现场对安全用电的控制成了电气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当履行的安全职责之一,建筑工地的临时电用设施,以及建筑内电气施工的设计,如果没有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设备负载的计算,又不适当规划好接地配置,加上临时用电接线不规范,私拉乱接现象严重,很可能导致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

  • 标签: 临时用电 电气火灾 短路 漏电 过载 安全责任
  • 简介:从系统论视角解读工程系统的基本性质及其构成,分析工程异化与系统的关系,讨论工程异化的表现及其要素,提出基于“筑居”的“栖居”和“宜居”应成为工程活动的未来目标,并主张以追求人性的本真与人的价值、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为主要内容的工程归化应视为现代工程的实践指归。

  • 标签: 工程系统 工程异化 工程指归
  • 简介:摘要尽管从认知无线电范式的提出已经经历了十几年了,在这些年里研究主要集中于物理层和媒体访问的问题上,而最近的一些研究才针对认知网络的路由问题。本文将移动认知无线电和AdHoc网络的反应式路由相结合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设计了一个反应式路由协议来达到此目的。

  • 标签: Ad Hoc网络,认知无线电,路由协议,频谱感知
  • 简介:摘要遵照江总书记关于“每一所学校都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的教诲,在小学各科教育过程中,应改革教学活动的结构,适当地增加一些自学训练,以加强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使教育教学工作由教师的“教”向“不教”转变,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由被动式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

  • 标签: 培养 自学能力 自主学习
  • 简介:认知主义(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研究范式是认知科学中非交互的表征式建构模式。它们具有自身的特征和局限性。缘身认知"动力系统理论"(DST)是认知科学的一种复杂性视阈中的新进路和方法。缘身—嵌入式认知"动力系统"是由认知者的大脑、身体和周围环境构成的自组织认知系统。这些构成要素共同生成认知耦合机制。这种缘身-嵌入式认知动力系统理论对揭示认知者的认知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但是,由于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则其理论的研究仍然任重道远。

  • 标签: 认知主义 联结主义 缘身认知动力系统 耦合机制
  • 简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程中存在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矛盾是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小学教学目标要求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解决此种矛盾的方法和策略是把握教材的知识目标,创设为目标服务的教学情境;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把握练习的点、层次和密度,巩固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 标签: 学生 认知水平 教材 知识结构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