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隐喻的修辞功能与认知功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12-22
/ 2

浅析隐喻的修辞功能与认知功能

杨志伟1黄波2

关键词:隐喻,修辞,认知,模式。

一、简介

隐喻是用其他事物来描述某种事物的一种手段,它是人类基本的认知工具。隐喻对于语言长期的发展和构建、人类巩固和延续自己的观念、人类关系以及人类认识世界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隐喻的研究吸引了大量的专家学者的兴趣,而且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包括语言学、心理学、哲学和文学。传统的研究把隐喻认为是一种最常见的修辞格,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开始,人们对它的讨论主要集中于这种修辞手段在语言运用上所表现出的修辞功能和审美效果上。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尝试运用语言学理论来进一步认识、研究隐喻。

二、修辞与认知概述

I.A.Richards是较早对隐喻的分析涉及到认知领域的英国哲学家,他在《修辞哲学》(1936)“论隐喻”一文中指出隐喻是思想间的借用,当人们使用隐喻句时就是把表示两个事物的思想放在一起,这两个思想活跃地相互作用,其结果就是隐喻的意义。现代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较有代表性的当属美国学者G.Lakoff。他的研究重点就是Richards提出的,但未进行深入研究的“用一物来理解另一物”这种思维上的认知关系。在他和Johnson合著的“MetaphorsWeLiveBy”以及与Turner合著的“MoreThanCoolReason”中用大量的语言事实说明语言与认知能力的密切相关性及系统性,并明确指出隐喻是人们认知、思维、经历、语言甚至行为的基础。Lakoff和Johnson的理论是革命性的,他们的理论把众多的概念减少到通过隐喻来涵盖人类整个认知域的经验型基本概念。他们提出了关于人类概念系统的组织结构新的理论,即“经验主义”,该理论认为隐喻是基本的认知过程,是人们将经验和外部世界概念化的基本图式。

隐喻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仅在语言上,而且也在思维和行动中。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系统从本质上来讲是隐喻的。Lakoff的隐喻认知观在Gibbs的“ThePoeticsofMind”中得到了发展。他以详细的理论和实例阐述了比喻性语言的广泛性与日常思维的比喻性之间的关系。Gibbs认为日常语言中,比喻语言的广泛性与思维的比喻性有密切联系。隐喻、换喻、反讽等辞格不仅仅是语言的手段,同时也是人类的思维方式,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其中隐喻是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Gibbs把隐喻认为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法,是看待和认识事物的一个视角。这也就是说隐喻不仅仅是语言修辞的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理解抽象概念、进行抽象思维的主要途径,它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起着主要的和决定性的作用。

三、隐喻的修辞功能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格,其特点是把本体(tenor)直接说成是喻体(vehicle),而不用比喻词,其实质是一种含蓄的比较。当然,与其他所有类型的比喻一样,隐喻也是以相似性(similarity)为基础的,不同类的事物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类比联想,就是要有相似点,从这一点上来讲,相似性是比喻的灵魂。下面我们从修辞结构上把隐喻分成下面几种类型:

1.名词型(nounmetaphors)

这是最常见的一类隐喻,它以某种相似性为基础,直接将甲事物说成乙事物,而比喻词通常不出现。

a.本体(tenor)+be+喻体(vehicle)

1)Timeismoney

2)Lifeisajourney

b.(a/the,etc.)+喻体(vehicle)+of+本体(tenor)

3)Jackwavedmeoutofthesnakeoftrafficandflaggedmetostop.

2.动词型(verbmetaphor)

此类型隐喻在句法结构上的特点是:本体不显现而由句中某个或某些动词的语义暗示本体的存在。这样的动词常常有以下三类。

a.表示自然现象的动词。如:

melt,dawn,distil,blow,bubble,blaze,storm,consume,sweep,dissolve,etc.

4)Theoldwomandissolvedintotears/sobs.

5)Jackwassnowedunderbywork.

b.由指称动物的名词转化而来的动词,该动词常常表示某种动物的特有习性。如:lark,worm,weasel,wolf,monkey,dog,pig,chicken,bull,horse,peacock,etc.

6)Kevinweaseledoutofhispromise.

3.形容词型(adjectivalmetaphor)

该类隐喻的成因与动词型隐喻相似,主要是由于形容词性的词在话语中修饰的中心词或说明的词与其在逻辑上应该修饰的中心词或应该说明的词在语义上矛盾,从而造成了该形容词性的词的语义转义。这常见于下面两种情况:

a.部分前置的形容词和形容词化了的分词。如:

7)Maggiewasawarm-hearted,homespunwife.

b.部分作表语的形容词,主要是指该类形容词的语义在某些固定搭配中发生了转义。如:

8)Heishopelesslyunhinged.

4.副词型(adverbialmetaphors)

有时,副词也能用作隐喻,暗示主谓语之间的关系与副词表达的方式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性。例如:

9)Hegotawordinedgewise.

然而,副词型隐喻与其他种类的隐喻相比,其隐喻性较弱,因为虽其形式特征可以作为隐喻辨认的标志,但却缺少语义矛盾。

四、隐喻的认知功能

隐喻是从一个概念域(conceptualdomain)或称认知域(cognitivedomain)向另一个概念域或认知域的结构映射,即从“始发域”(sourcedomain)向“目的域”(targetdomain)的映射。即,一个范畴赖以得到解释的概念域是用另一个概念域来解释的。

1.隐喻作为认知方式。

隐喻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思维现象,是表达复杂事物和思想的有力工具;从语言系统本身来看,它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动力机制;作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隐喻是人们能动地对客观事物进行重新分类的过程,通过隐喻化手段,将原本不是同一范畴的东西归并到同一类别中。例如:

10)Hissisterisreallyafountainofwisdom.

在这个例子中,hissister与fountain分别属于不同的范畴,将两者等同起来,违背人们已有的认识。换句话说,在现有的语义记忆中,hissister与fountain没有共同点,作为“焦点”的fountain与作为“框架”的hissister的意义处于冲突之中。因此两者的语义出现了矛盾。然而,由于两者的非相似性通过隐喻的手段成为共同的基础,所以尽管读者对hissister一无所知,但是wisdom这一特征却充分赋予她了。

2.隐喻作为语言系统的桥梁和再生机制。

隐喻在语言系统具有再生机制,其功能主要是“意义扩展”和“意义创造”,它是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桥梁,用于描述新的情景,扩大语言与思想的界限,具有创造性。其实在人类认知过程中,当我们要认识和描写以前未知的事物时,常常会依赖已经知道的概念和表达方法,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有时还要发挥惊人的想象,这正是隐喻的核心,它把熟悉和不熟悉的事物作不寻常的并列,从而加深我们对不熟悉事物的认识。而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在思维层次起作用的隐喻不是显而易见的,但它却可以通过语言反映出来。例如:

11)Moneyisthelensinacamera.(金钱是一部照相机的镜头。)

Lens这个我们所熟悉的概念特征被系统地映射到money这一目标上。一方是人们相对比较熟悉的事物,其本身具备一定的结构和意义;另一方则本身不具备自己独立的(或者认识能力尚未发现的)结构和意义,后者借鉴前者的结构,通过隐喻成为认识该事物的方式。为什么说金钱是一部照相机的镜头?照相机的镜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不同面貌就如我们金钱则能检验出一个人的品质一样。

五、结论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和一种思维方法在人类语言的发展和对世界的认识过程中都起了很大的作用。用隐喻化手段来表达思想是语言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它既是语言现象也是思维现象,更是文化想象,同时,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法使人们在不同概念域间建立联系,从而达到由已知事物对未知事物的认识。而且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来讲,它能使人们把一个领域成熟的理论和经验延伸应用于另一个后起的新兴领域。这种学科间的相互借鉴也必将会促进不同学科的共同发展,从而加深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参考文献

1.Gibbs,R.W.1994.ThePoeticsofMind:FigurativeThought,LanguageandUnderstanding[M].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2.Lakoff,G.andM.Johnson.1980.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

3.Lakoff,G.andM.Turner.1989.MoreThanCoolReason:AFieldGuidetoPoeticMetaphor[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

4.Richards,I.A.1936.ThePhilosophyofRhetoric[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5.束定芳.论隐喻的理解过程及其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7).

6.王寅.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