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宋玉的《招魂》是一篇取材于古招魂礼俗、带有文化色彩的文学作品,从题目的选用,到结构的设置,从对招魂巫术套语的模拟借鉴,到在招魂套语框架中的文学性发挥,都无一例外地利用了楚人招魂礼俗和招魂巫术的文化滋养,从而使其文本具有了神秘诡异、猎奇志怪、铺张夸饰、状写奢华的写作特质。然而,更值得令人关注的是,《招魂》通篇采用的是反讽的修辞手法,借对招魂全景的描写,寄寓了对被招魂者不知节制的享乐意识和奢华淫逸的享乐生活的问责,既表现出宋玉的讽谏睿智,又反映了宋玉理性的思考和是非判断。不愧为中国古代悼伤文学的开山之作和垂范文坛的历史名篇。

  • 标签: 宋玉 招魂 礼俗 巫术 反讽
  • 简介:广汉三星堆出土文物,从宗教研究的角度看,似乎代表了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制社会繁荣鼎盛的那么一段历史时期的文化形式。因为三星堆出土文物当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青铜铸造的神人像,连底座算起有2.62米高。青铜神人像的两只手拳曲,握成空洞的状态。对此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有的说,它的手里面没有握什么东西,就握成这么一种拳曲的形式。有的认为,它这手里面一定握有东西,我比较偏重于这

  • 标签: 三星堆文化 夏文化 巫文化 宗教研究 奴隶制社会 原始社会末期
  • 简介:<正>黄为周初嬴姓封国,在今河南东南部淮河上游的潢川县一带。春秋时期,领地甚小,南有今之大别山脉,东与蒋国(今河南淮滨县境)为界,西邻息国(今息县境内)、弦国(今息县西南),北与蔡国(今新蔡县)毗邻。国都在今潢川县西北隆古集,城址尚在(图一)。

  • 标签: 春秋时期 中原文化 楚文化 中原地区 铜器 淮河上游
  • 简介:<正>本世纪30年代,郭沫若先生在《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序》中,将中国古代青铜器划分为南北二系,提出“江淮流域诸国南系也,黄河流域北系也”,并认为“徐乃南系之中心”。这个论点曾为学术界所广泛接受,至今仍然流行。然而,1949年以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考古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青铜文化发展史上,徐能否相提并论,是否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南系青铜器风格的形成决定于抑或决定于徐,徐关系如何等等。本文试图对徐青铜文化的发展水平、发展机制,以及青铜器的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研

  • 标签: 徐人 楚国青铜器 楚人 青铜文化 徐国 楚墓
  • 简介:巫术由来已久,其主要通过一定的仪式表演,利用和操纵某种超人的力量来影响人类生活或自然界的事件,以满足一定的目的。客家民间称男巫师为“觋公”,女称“觋婆”,粤东梅州的“觋公”系清中后期由福建传人,其活动主要为生者消灾难,祈福,此类巫术称为白即吉。该巫术至今仍有活动并拥有一定的市场。

  • 标签: 崇信 巫觋 仪式表演 人类生活 人的力量 巫术
  • 简介:1985年5月,我应日本学术振兴会的邀请,在日本国学院大学进行“日中口承文艺比较研究”及民俗调查、讲学6个月;其间,有幸与同在该校进行“日韩歌谣比较研究”的韩国中央大学教授、韩国民俗学会会长任东权博士相识。从此,我开始了对韩国民俗学的了解,任博土也因此成为我的师兄与学长。当年6月14日,任先生赠我一册他于1969年出版的日文版专著《朝鲜的民俗》。这部代表作有重点地论述了韩国民俗,其中有关韩国俗部分对于我当时研究中国满族、蒙古族的萨满教信仰有十分重要的比较研究价值。如今,10年过去了,任博士以他30多部专著及300余篇论述文章的丰硕成果,对韩国民俗学、民俗史、志及方法论做了全面的研究,并展现了他在学术方面的权威性。他45年来的卓越贡献有力地证明了他是当代使韩国民俗学以辉煌成就走上世界学坛的开拓者。1996年农历二月二十二日,是任博士的古稀寿诞吉日,谨撰本文,略表敬贺。

  • 标签: 巫俗史 成吉思汗 比较研究 高句丽 神灵附体 满族
  • 简介:1985年问世的才作文竞赛,在武汉中小学才作文竞赛组委会(后为武汉国际中小学才作文竞赛组委会,下简称“组委会”)的组织和领导下,历时20年,常办常新,历久不衰,日益显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成为了江城的一项有着强大吸引力和号召力的教育文化活动,被团中央指认为独领风骚的江城文化品牌。

  • 标签: 楚才作文竞赛 江城文化 中小学生 管理机制 人才培养
  • 简介:奉为中华文明象征的,无疑是龙和凤;贯串中华历史主体的,无疑是龙文化和凤文化.然而,人们对龙的关注和颂扬远甚于凤.凤与龙齐光竞辉的一段历史,还须上溯到先秦.春秋战国时代,为南方之尊,晋为北方之雄;晋人喜好龙蛇,楚人则对凤尊崇有加.在空灵奇秀的楚文化中,凤以其惊采绝艳的外形、轻灵活泼的体态、雄健昂扬的气势和丰富神秘的意蕴而成为楚文化的象征.

  • 标签: 楚文化 陶器 鸟纹 新石器时代 考古工作 文化遗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简楚文化与先秦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0月29-31日在武汉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先秦史学会、武汉大学中国地域文化研究所主办,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协办、罗运环教授邀请。来自美国、日本、中国内地及香港、台湾、澳门等地150多位学者出席会议,共提交论文120篇。会议期间学者们相互切磋,进行了热烈的学术研讨,收获甚丰。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历史文化 先秦史 楚文化 楚简 纪要
  • 简介:善里的位置和里份布局及其开发商善里原名宝善里.在早期汉15里份中并无特色.但却因为其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引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在历史长河中泛起浪花。善里位于今胜利街西北侧.合作路与兰陵路之间,当时的俄租界西北角。里份总面积6300平方米,有6条纵横巷道。主巷道为东北——西南走向,长120米,宽约3米,主人口在胜利街。支巷道在合作路有两个出口,在兰陵路有三个出口。全里份共有29栋砖木结构的石库门二层楼房。三面临街的房屋,一楼皆为铺面。

  • 标签: 历史事件 武昌首义 辛亥革命 开发商 巷道 石库门
  • 简介:俑的造型、纵然单纯,却已饱蕴着弥漫于六朝的"秀骨像"的情趣,她已孕育着的"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的美学风格,对中国造型艺术的进程,无疑起到了巨大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楚国
  • 简介:[韦枼]最早见于《诗经》,为开弓撒箭之具,即射手所用的开弓扳指。扳指在我国科学考古出土的最早实物为商代妇好墓所出兽面纹扳指。周代出土数量较大的[韦枼]应该为食指[韦枼]用[韦枼],周[韦枼]材质多样,形式多种。地出土有许多周[韦枼],为我们展示了其独具的特质。

  • 标签: | 扳指 |
  • 简介:关于宋玉的《讽赋》《登徒子好色赋》,虽被研究者断为讽谏楚王好色,但均未作深入的考辨。我们通过对文本的研究和对古婚俗文化与先秦儒学修身思想的追溯认为:作品中"好色"命题的所指是,楚人违悖周礼婚制婚俗的婚恋观念与行为,而其能指是,今王违背先王倡导的以周礼制约婚恋陋俗的意识与行为;宋玉的讽谏,既有婚俗文化的原因,也有婚恋现实的原因;宋玉的讽谏旨归是以维护楚国王权的宗法制嗣承为目的,而其以男性自律讽谏"好色"的理论依据当源于荀子新儒学的修身思想。

  • 标签: 宋玉 《讽赋》《登徒子好色赋》 讽谏
  • 简介:本文通过对新近发现的河南新蔡简甲三:11、24号简文的再解释,认为楚人先世原居于今陕西关中平原东部的华山北麓一带,属简文所谓"雍"地;周初成王所封熊绎之"丹阳"即今陕西商州区所在的丹江谷地,属简文所谓"商"地;熊渠时代,楚人势力开始进入江汉地区,此后直至武王熊通五十一年(前689)徙郢,近200年中,其统治中心位于新蔡简所谓"林丘",约当今湖北襄樊的真武山西周遗址一带;武王所徙的郢,就是新蔡简中多见的"■郢",为楚人势力进入沮漳河流域后的统治中心,当今湖北当阳季家湖古城遗址;前519年令尹囊瓦所城之郢,乃此后传世文献所谓"南郢"、"纪郢",器物铭文、出土文献所谓"蓝郢"、"栽郢",即今湖北荆州纪南城遗址;从前519年直到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的230余年间,除昭王、惠王时曾短暂北徙都鄀(鄢郢),楚国的统治中心皆在纪南城。

  • 标签: 楚简 新蔡 楚人 熊绎 统治中心 熊渠
  • 简介:陕西南部的丹水上游是探讨楚文化起源及秦关系极为重要的地区,或由于陕西考古的重要课题太多,或由于配合基本建设的种种局限性,长期以来,这里的楚文化考古发现呈现空白。《丹凤古城墓》报告的出版,可誉为陕南地区楚文化研究的填补空白之作。

  • 标签: 填补空白 文化研究 楚墓 陕西南部 考古发现 文化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