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治疗血管痴呆(VD)热毒内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VD热毒内盛证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30例,28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量表(ADL)评分、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MSE、ADL评分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治疗VD热毒内盛证有效。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黄连解毒汤 疗效观察
  • 作者: 王东宋贺张金峰屈浙李建华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1-11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
  • 机构:[摘要]目的对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且对在预测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研究脑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和为脑血管病患者确定治疗方式中脑血管造影中脑血管形态学的重要作用进行讨论。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120例确诊为脑血管病变并且实施心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脑血管病变的造影表现进行观察。对脑血管病变的发展机制、临床治疗方式与脑血管病变血管形态学特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A1优势征在前交通动脉瘤组中共计有25例,在非前交通动脉瘤组中共计有3例,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动静脉畸形组中,相对于多支引流静脉而言,单支引流静脉具有明显升高的出血率,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供血动脉数、双支供血动脉数、单支供血动脉数三组之间在出血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导致发生前交通动脉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危因素就是A1优势征。相对于脑动静脉畸形多支引流静脉而言,单支引流静脉具有明显要高的出血率,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影响因素并不包括供血动脉的数目。利用后交通动脉或前交通动脉的侧支,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或者狭窄的患者可以实现血流代偿;利用后交通动脉的侧支,双侧颈内动脉闭塞或者狭窄的患者可以实现血流代偿。
  • 作者: 李国华盖学银任永霞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12-22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究盐酸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片治疗,研究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与ADL评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MMSE评分与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简介:摘要为了将我国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减少老年患者自身的心理负担和家庭负担,从老年慢性病现状、老年慢性病的特点以及老年慢性病的护理状况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总结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需要从社区护理、家庭护理、心理辅导等方面同时进行。为了减少社会负担,需要全方位做好老年慢性病的护理,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尤为重要。

  • 标签: 老年人 慢性病 护理进展
  • 简介:目的调查并分析2013~2015年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针对首都医科大学见习生的教学效果。方法以问卷形式对2013~2015年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见习生进行调查,收集《皮肤科见习教学效果调查问卷》,使用SSPS19.0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问卷包含15个问题,其中'治疗原则的掌握'和'见习感受'2个问题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皮肤科见习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环境,重点知识的讲授等方面做得很好;而对实验室检查及技能操作的教学尚需改进。

  • 标签: 皮肤病与性病学 见习 教学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中的疗效,为治疗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的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4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41例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术前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41例患者行45处支架置入术,成功置入42枚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3.33%(42/45);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前41例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52.36±12.22)分,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为(95.33±5.54)分,术前与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1例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在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有36例患者的脑缺血症状未出现,1例患者术后死亡,4例患者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中的安全性比较高,长期临床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脑血管病 合并血管狭窄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脑白质病变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白质病变(WML)组100例和对照组50例。依据颅脑MRI成像结果分为深部白质病变组(DWML)50例及脑室旁白质病变组(PVWML)50例。对所有入选对象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进行认知评定。各组进行认知功能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正常组比较,WML组患者在认知功能的多个领域受损,其中以视空间执行功能和语言功能等领域受损更突出(p<0.05)。DWML在视空间执行功能受损更明显(P<0.05),而PVWML在视空间执行功能和语言功能受损更明显(P<0.05)。结论1.脑白质病变患者在认知功能的多个领域受损,其中以视空间执行功能和语言功能等领域受损更突出。2.深部白质病变在视空间执行功能受损明显,而室周白质病变在视空间执行功能和语言功能受损明显。

  • 标签: 脑白质病变 认知功能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CVR)的血管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的6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对象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临床检查等一般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BHI指数低于对照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与BHI指数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影响老年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血管危险因素较多,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会降低老年患者血管储备功能,临床应加强血管危险因素防治,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老年患者 脑血管储备功能 血管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HPV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5年35~64周岁育龄妇女筛查结果进行分析。共2667人,其中HPV阳性336人,对阳性妇女进行追踪性观察。结果336例HPV阳性妇女中,HPV-16感染51例,HPV-18感染32例,HPV-16及HPV-18两重感染的4例。TCT阳性57人次,阳性病例中感染HPV-16、HPV-18或者双重感染的人数为50例,达87.7%;发现宫颈癌前病变5例,均感染HPV-16、HPV-18或者双重感染。结论加强高危型HPV阳性感染妇女的筛查、随访和规范的诊治是预防和降低宫颈癌发生的有效措施。。

  • 标签: HPV 宫颈病变 宫颈癌
  • 简介:儿童患有慢性病,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还影响国家未来的发展.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慢性病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提出相应的家庭、医院、学校和个人的护理对策,指出慢性病未来的发展方向,目的是为进一步地研究慢性病儿童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帮助患儿寻找到调试身心的方法,恢复正常的心理功能,减轻疾病给患儿造成的痛苦.

  • 标签: 慢性病儿童 心理行为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肝脓肿炎症期病变行CT和MRI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肝脓肿炎症期病变患者共28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分别行CT与MRI检查,分析并比较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经统计,MRI诊断胆管源性病、门静脉源性病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肝动脉源性病检出率略高于CT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T增强扫描诊断胆管源性病的表现为高密度环,诊断门静脉源性病的表现为外显示低密度环;采用MRI诊断胆管源性病的表现为环形高信号,诊断门静脉源性病的表现为外显示“晕征”;肝动脉源性病的表现为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临近组织的感染主要表现为病灶局部性片影。结论本研究数据资料显示CT诊断与MRI诊断相结合,可显著提高肝脓肿炎症期病变的临床诊断率,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分析 CT MRI 肝脓肿炎症期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结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干预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管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管理效果,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社区 老年 慢性病患者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对2230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心电图QTd及QTcd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组与轻度狭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O.05);正常组与中重度狭窄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中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单支病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多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比较、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显著增大(P<O.05)。结论QTd增大提示冠脉狭窄更严重、病变范围更广泛,冠状动脉病变严重者行支架植入术后QTd明显减短。QTd能成为临床上预测冠脉病变及支架植入术疗效的一项无创性指标。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QT离散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脑血管疾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22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1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11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以及QOL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戒烟戒酒、适量活动、控制食盐以及低脂饮食等生活习惯明显比对照组好,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优化患者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

  • 标签: 护理干预 心脑血管疾病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作为进行代谢物质交换的唯一场所,毛细血管为各器官提供营养物质的同时,并将代谢物排出体外。当局部组织遭受创伤时,毛细血管的新生成为了创伤愈合的重要一步。本文通过对创伤愈合和血管新生两大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试图总结出创伤愈合过程中的血管新生模式,并归纳出4种血管新生模式,为判断创伤愈合过程中的血管新生模式进行探索与讨论,建立出适用于实践的相应模型。

  • 标签: 创伤愈合 血管新生 模型分析 毛细血管 出芽新生
  • 简介:研究基于北京市第3次群众体育调查数据,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分析了北京市居民睡眠、休闲久坐、体育锻炼时间投入与慢性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除年龄增长、体质指数不正常、吸烟、喝酒是导致慢性病的重要因素外;睡眠时间投入、0.5h以上的长时间休闲久坐、体育锻炼时间投入与慢性病的关系独立显著。每天睡眠时间每增加1h,得慢性病的可能性将降低14%。每天休闲久坐的时间每增加1h,得慢性病的几率将随之增加11%。每周投入体育锻炼的时间每增加1h,得慢性病的可能性将随之降低2%。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增加体育锻炼时间投入可有效降低年龄增长带来的慢性病发生风险,并随年龄增长其作用越来越显著。休闲久坐增加、年龄增长带来的慢性病发生风险,其负向作用随年龄增长越来越显著。

  • 标签: 睡眠 休闲久坐 体育锻炼 时间投入 慢性病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乳腺超声分型应用于常规乳腺病变筛查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来我院行乳腺检查患者共266例(532侧乳腺)的临床检查数据进行研究,研究的方式选用超声分型。结果将超声分型应用于各年龄的检查中,超声分型的检出率有显著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在进行常规的乳腺病变筛查过程中,将乳腺超声分型合理的应用于其中,能够提高筛查率,且通过筛查发现,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进行乳腺检查的必要性就越大。

  • 标签: 乳腺超声分型 乳腺病变 筛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已达到提高护理水平的目的,以便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4月接诊的6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观察组重症患者采取有计划地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对照组重症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重症患者,管理一段时间后的实际临床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不良风险发生的机率分别为13.3%以及56.7%,两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风别为96.7%和56.7%。。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检测可知对心血管内科的重症患者在治疗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以促进重症患者的康复,能够显著降低护理风险。因此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重症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血管造影C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肝脏肿瘤介入治疗的患者56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血管造影CT检查,对比治疗前后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应用血管造影CT与肝脏肿瘤介入治疗后结果相比,具有一致性。VR重建图像的质量明显优于DSA常规图像,且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采用血管造影CT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正确性较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应用推广。

  • 标签: 血管造影CT 肝脏肿瘤 介入治疗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