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控制营养状态(CONUT)评分和透析龄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随访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首次接受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根据随访过程中PDAP是否发生及发生频率分为非腹膜炎组、单发腹膜炎组(1年内仅发生1次PDAP)和频发腹膜炎组(1年内发生2次或2次以上PDAP)。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随访半年时体质指数和CONUT评分。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PDAP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ONUT评分和透析龄对PDAP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腹膜透析患者324例,男188例(58.0%),女136例(42.0%),年龄[M(Q1,Q3)]48(37,60)岁,随访33(19,56)个月。112例(34.6%)患者发生了PDAP,其中单发腹膜炎组63例(19.4%),频发腹膜炎组49例(15.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半年CONUT评分(HR=1.159,95%CI:1.047~1.283,P=0.004)是PDAP的危险因素,基线CONUT评分(HR=1.194,95%CI:1.012~1.408,P=0.036)是频发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基线CONUT评分联合透析龄预测PDAP及频发腹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2(95%CI:0.628~0.733)和0.676(95%CI:0.622~0.727)。结论CONUT评分与透析龄对PDAP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两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可能可作为腹膜透析患者发生PDAP的潜在预测指标。

  • 标签: 腹膜透析 终末期肾病 腹膜炎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怀疑腹膜透析(腹透)导管功能障碍的患者共36例,腹透管功能正常的对照组5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45±21)岁。对照组与腹透管功能障碍组快速期引流量分别为(2 086±65)、(1 181±637)ml,总引流时长分别为(15.2±1.3)、(38.3±14.9)min,腹透管功能障碍组较对照组的快速期引流量减少、总引流时长延长(均P<0.05)。与腹透管移位组比较,腹透管堵塞组新一袋灌入时长延长,快速期引流量减少,总引流时长延长,负超量增加(均P<0.05)。快速交换试验可早期诊断腹透导管功能障碍,鉴别导管功能障碍类型。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管移位 腹膜透析管阻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环芳烃(PAHs)成分菲(PHE)与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6至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膜透析置管并规律透析的22例患者作为CAPD组,同期选择本院健康体检者18名作为对照组。留取空腹血标本检测PAHs各组分浓度,进行差异比较,并进一步分析PAHs成分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APD组患者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45±13)岁;对照组18名,男6名,女12名,年龄(41±13)岁。血PHE浓度在CAPD患者中最高,为0.449(0.254,0.581)mg/L,在对照组中浓度仅次于苊,为0.081(0.050,0.444)mg/L,两组之间血PHE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CAPD患者血PHE浓度与每周尿素清除指数(Kt/V)、每周肌酐清除率(Ccr)、白细胞计数均呈负相关,与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3、-0.749、-0.655、0.610,均P<0.05)。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HE浓度每增加0.1 mg/L,每周Kt/V下降0.226,每周Ccr下降3.050 L/1.73 m2,白细胞计数下降0.512×109/L,甘油三酯水平升高0.152 mmol/L(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PD患者血PHE浓度与每周Kt/V、每周Ccr水平负相关(t值分别为-2.402、-2.368,均P<0.05)。对22例CAPD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期间有8例(36.4%)患者因技术失败退出腹膜透析,基线血PHE浓度高于未退出腹膜透析的患者[0.572(0.416,0.662)比0.268(0.120,0.475)mg/L,P=0.003]。8例患者(36.4%)发生了心血管事件,基线血PHE浓度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0.542(0.389,0.741)比0.373(0.157,0.545)mg/L,P=0.045]。结论PHE与CAPD患者临床指标Kt/v、Ccr、白细胞、甘油三酯具有相关性。

  • 标签: 腹膜透析 多环芳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腹膜透析(PD)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残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3月至2021年8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行PD治疗且合并HFpEF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是否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分为两组,观察组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照组加用缬沙坦,分别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和治疗后6、12个月期间的临床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99例患者,观察组61例,男44例,女17例,年龄(52±13)岁;对照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57±1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透析龄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12个月时,观察组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12个月时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基线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12个月时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在治疗12个月时残余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幅度[0.52(-0.05,1.19)比1.72(0.97,2.39)ml·min-1·(1.73 m2)-1,P<0.001]及24 h残余尿量下降幅度[200(-100,300)比300(137,400)ml,P=0.018]均小于对照组。随访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有16例(26.2%)和13例(34.2%)发生高钾血症,分别有3例(4.9%)和1例(2.6%)出现低血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咳嗽、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不良反应。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安全有效地改善PD合并HFpEF患者的心脏功能和控制血压。与缬沙坦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可能更有利于延缓PD合并HFpEF患者残肾功能的丢失。

  • 标签: 腹膜透析 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 简介:摘要:伴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建设,家庭关系的变化、社会关系的变化,导致幼儿的心理也或多或少的承受着各式各样影响,产生负性情感的淤积。儿童年龄小,生理和心理都没有发育完全,对外界接触不多,所以他们的思维、认识、行为、动作都有很大的局限性。通过绘画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性格缺陷,还可以帮助你有针对性地疗愈孩子的心理创伤,及时感知孩子情绪,消除孩子的心理困惑,提升孩子的情绪情感能力。

  • 标签: 幼儿 绘画 心理
  • 简介:摘要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由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合并症多,跨区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受限,使其成为一个高度脆弱的群体。因此,有必要了解MHD患者发生COVID-19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情况。透析诊所公司(DCI)是美国一家非盈利性透析提供商,在29个州拥有约260家透析中心,15 000例MHD患者。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2至6月在DCI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人口学资料、透析特征、居住环境、合并症情况、虚弱(使用轮椅或需要协助)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纳入的7 948例MHD患者中438例(5.5%)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其中,男性、黑人、中心透析(与家庭透析相比)、在城市诊所治疗、居住在聚集环境中及较多的合并症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有关。居住在聚集环境中的患者发生COVID-19的风险为居住在非聚集环境患者的17倍(OR=17.10,95%CI:13.51~21.54)。在438例发生COVID-19的MHD患者中,死亡109例(24.9%)。年龄大、心脏病和虚弱与死亡率相关。由此得出结论:COVID-19在接受MHD的患者尤其是居住在聚集环境中的患者中发生风险较高,且MHD患者发生COVID-19后病死率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复使用血液透析器经过重复使用及消毒后使用性能的变化,给临床使用时提供重复使用血液透析器性能参数的参考。方法 对比不同重复使用血液透析器复用前后小分子、中分子的体外清除率和超滤率的变化。结论 重复使用血液透析器在复用前后的主要使用性能指标略有变化,不影响临床使用。

  • 标签: 复用 性能 清除率 超滤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腹膜重建对腹腔镜直肠腺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腹腔镜直肠腺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7例,根据手术方案是否采取盆底腹膜重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研究组在腹腔镜切除术后行盆底腹膜重建,对照组则不进行盆底腹膜重建。比较2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肛门功能Wexner评分、直肠肛门测压结果、便意感正常率、盆底解剖结构、术后并发症,并进行5年生存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61.25±10.38)和(59.47±11.40)岁(P>0.05),男性占比分别为 60.4%(29例)和55.1%(27例)(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肛门功能Wexn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4.29±2.07)比(16.33±2.18)分,P<0.001;(9.57±2.34)比(11.26±2.85)分,P=0.002;(5.41±1.36)比(7.86±1.95)分,P<0.001]。研究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56.29±7.31)比(52.88±6.65)mmHg,P=0.018;(129.33±17.36)比(110.45±15.22)mmHg,P<0.001](1 mmHg=0.133 kPa)。研究组患者直肠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肛管高压区长度均大于对照组[(32.15±4.38)比(29.76±4.29)ml,P=0.008;(209.57±40.27)比(184.39±37.56)ml,P=0.002;(3.07±0.52)比(2.80±0.49)cm,P=0.010]。研究组患者术后3和6个月便意感正常率分别为47.9%(23例)和70.8%(34例),均高于对照组的26.5%(13例)和51.0%(25例)(P值分别为0.029和0.046)。研究组盆腔内肠管堆积检出率为12.5%(6例),低于对照组的38.9%(19例)(P=0.003)。2组患者吻合口瘘、腹腔感染、肠梗阻、坠积性肺炎、尿道感染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18.8%,9例;对照组:24.5%,12例;P=0.493)。研究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71.6%,对照组为68.2%(P=0.309)。结论腹腔镜直肠腺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进行盆底腹膜重建能改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减少盆腔内肠管堆积,安全可行。

  • 标签: 腹腔镜 直肠肿瘤 盆底腹膜重建 低位前切除术 肛门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蛋白质能量消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普遍存在,与不良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慢性肾脏病骨矿物质代谢紊乱的直接诱导和下丘脑能量中枢的神经体液功能异常促进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骨骼肌消耗增加,加速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发生发展。因此,利用人体测量及成分分析、生化指标监测等方法进行定期的营养系统评估,优化营养摄入和肾脏替代治疗方案、增加蛋白质合成激素、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食欲及适度的运动锻炼和康复治疗是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综合管理策略。

  • 标签: 肾透析 蛋白质能量消耗 骨骼肌消耗 营养评估
  • 简介: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行的背景下,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教师应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活动枯燥的现状,积极创新教学理念,有效加强师生互动,从而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与教师共同完成知识探索,不断提高自身数学素养。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够促进我国数学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 标签: 初中数学 师生互动 教学活动 策略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中心通常使用标准透析液温度(如36.5 ℃)为所有患者提供维持性血液透析,而使用低温透析液(如36.0 ℃或更低)是否可降低心血管相关死亡或住院风险尚不清楚。该研究是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的一项务实、双臂、平行、注册、开放标签、整群随机的优效性试验(MyTEMP)。研究纳入84个可以提供特定干预措施的血液透析中心,每个中心每周至少向15例患者提供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采用协变量约束随机化将84个中心分为两组,一组(42个中心)使用个性化冷却器透析液(护士将透析液温度设定为低于每例患者透析前测量体温0.5~0.9 ℃,推荐的最低透析液温度为35.5 ℃),另一组(42个中心)使用标准温度透析液(均为36.5 ℃)。在4年的试验期间,主要终点事件为心血管相关死亡或因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入院,由不知晓试验或中心分组的医疗编码员记录在省级数据库中。4年试验期间为15 413例患者提供了约430万次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低温透析液组平均透析液温度为35.8 ℃,标准温度组为36.4 ℃。8 000例低温透析组患者中1 711例(21.4%)发生了主要终点事件,7 413例标准温度组患者中1 658例(22.4%)发生了主要终点事件(HR=1.00,96%CI:0.89~1.11,P=0.93)。低温透析液组平均收缩压下降26.6 mmHg,标准温度组下降27.1 mmHg(平均差值-0.5 mmHg,99%CI:-1.4~0.4,P=0.14)。由此得出结论:与标准温度透析液相比,在血液透析中心提供的个性化低温透析液并没有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该研究对低温透析液的日益普及提出了质疑,未来的试验中应进一步明确低温透析液在特定患者群体中的风险和益处。

  • 标签:
  • 简介:摘要选取2021年7至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规律血液透析且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患者共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64.8±13.9)岁,给予地舒单抗60 mg皮下注射。患者血钙在用药1个月时平均降低0.31 mmol/L,此时40%(8/20)的患者血清校正钙<2.1 mmol/L。患者骨转换指标在用药3 d后即出现下降,并持续降低至用药后5个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低钙血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R2=0.516,P=0.021)。可见,地舒单抗能明显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骨转换速率,但用药后更易发生低钙血症。

  • 标签: 肾透析 低钙血症 RANK配体 地舒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对维持性HD(MHD)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PEW)及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选取2015年7月至2021年7月贵州省23家血液透析中心规律透析并完成PEW评估的成年MHD患者。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人体物理测量指标、实验室指标、三日饮食日记及HP治疗资料。根据是否接受HP、HP治疗频率及灌流器容量类型进行分组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P治疗对MHD患者PEW发生风险的影响,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4 623例MHD患者,男2 789例,女1 834例,年龄(53.7±15.9)岁,透析龄64.3(44.3,92.3)个月。3 429例(74.2%)MHD患者进行HD+HP治疗,1 194例(25.8%)未进行HP治疗。根据国际肾脏营养与代谢学会(ISRNM)2008诊断标准评估PEW发生率为26.0%(1 204/4 6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48,95%CI:1.55~3.95,P<0.001)、糖尿病(OR=1.75,95%CI:1.08~2.83,P=0.024)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OR=1.02,95%CI:1.01~1.03,P=0.003)是发生PEW的危险因素,接受HD+HP治疗(OR=0.51,95%CI:0.31~0.87,P=0.012)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OR=0.62,95%CI:0.48~0.80,P<0.001)是其保护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次/月(HR=0.40,95%CI:0.17~0.95,P=0.037)、3次/月(HR=0.44,95%CI:0.23~0.85,P=0.014)和4次/月(HR=0.54,95%CI:0.34~0.85,P=0.008)HP治疗频率,以及HA130(HR=0.57,95%CI:0.36~0.89,P=0.014)和HA230(HR=0.30,95%CI:0.15~0.63,P=0.001)灌流器类型对MHD患者PEW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随访33(24,48)个月,全因死亡率为11.3%(521/4 623)。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HP治疗频率4次/月组(χ2=36.78,P<0.001)和HA230灌流器组(χ2=9.46 P=0.002)MHD患者生存率最高。结论接受HP联合HD治疗是MHD患者发生PEW的保护因素,HP治疗频率2~4次/月及灌流器HA130、HA230联合HD可降低MHD患者PEW和全因死亡风险。

  • 标签: 肾透析 血液灌流 蛋白质能量消耗 维持性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次人体成分分析的液体负荷指标与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20年7至9月杭州市中医院肾内科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患者透析前容量超负荷(FO)指标水负荷(OH),每6个月随访监测1次。根据基线OH值分为无FO组(OH≤2.5 L)和FO组(OH>2.5 L),并根据重复测量结果将患者分为持续无FO组、持续FO组及间歇FO组。随访截至2022年10月1日,统计其转归情况,随访终点为心血管事件。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289例,男168例(58.1%),女121例(41.9%),年龄(58±13)岁;FO组88例(30.4%),无FO组201例(69.6%),随访时间(22.0±6.5)个月。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线FO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无FO组(log-rank χ2=14.44,P<0.001)。持续FO组和间歇FO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持续无FO组(log-rank χ2=41.47,P<0.001;log-rank χ2=18.36,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性别、年龄、合并症及生化指标校正后,基线FO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无FO组的1.850倍(95%CI:1.046~3.271,P=0.034);持续FO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持续无FO组的4.679倍(95%CI:2.189~10.002,P<0.001),间歇FO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持续无FO组的3.410倍(95%CI:1.696~6.857,P=0.001)。结论生物电阻抗测得的OH值可作为临床上监测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参考指标,持续慢性及间歇性暴露于FO均为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肾透析 电阻抗 身体成分 容量超负荷 心血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