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古国,被称之为"正史"的二十五史形成了中国史学的主流或"正统",而作为二十五史体裁的纪传体叙事,则构成了中国历史叙事的主要传统。考虑到本纪在所有二十五史中都处于位列第一的核心位置,我们认为,本纪所代表的世系叙事在中国历史叙事传统中有着特别的重要性,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古代血缘意识所具有的压倒一切的重要性。由于本纪存在于全部"正史"之中,并在其历史叙事中起着"纲纪"性的作用,所以我们说,以本纪为代表的世系叙事构成了中国历史叙事传统的主要模式;而在这一叙事模式的形成过程中,宗庙这一特定的建筑空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结构性作用。如果说,宗庙是宗族世系的空间化的话,那么,以"本纪"为代表的世系叙事则是宗族世系的文本化。

  • 标签: 世系 宗庙 凝聚性结构 本纪 历史叙事传统
  • 简介:论文就中美两国对赫蒙人截然不同的族群界定与依据、赫蒙人在美国的生存适应与族群认同的状况进行了研究。对于20世纪中叶沦为难民后,陆续辗转移居美国的老挝赫蒙人,中国学者将其视为少数民族华人,美国官方却将其确定为与华裔、韩裔等少数族裔并列的独立族裔类别。美国赫蒙人虽然在血统的意义上可归属于具有中国血统的人,但其几乎不存在华人归属意识,也极少与中国发生社会联系。许多海外华人或海外具有中国血统的人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失去华人认同意识,并与中国社会浙行渐远。因此建议依据中国血统、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持、主观认同为华人、与中国社会的联系等“华人性”的几个维度去理解和定义“海外华人”。

  • 标签: 美国 老挝赫蒙人 海外华人 少数民族华人 归属意识 华人性
  • 简介:路易·艾黎与马海德,这两个外国人的名字,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严格地说,他们是外国血统的中国人,他们俩半个多世纪结下的友情已超出了血缘的关系。他们为旧中国的灭亡尽了一臂之力;又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上海相识1934年,上海。来自新西兰的路易·艾黎与来自美国的乔治·海德姆(马海德的原名)相识了。当时,艾黎37岁,公开身份是上海公共租界督察,他在上海已呆了5年,熟知各方面的情况,并有各界的中国朋友。

  • 标签: 艾黎 中国朋友 公共租界 纸灯笼 伤痕累累 解放事业
  • 简介:大约在十六世纪的二十年代,爪哇中部沿海地区曾兴起一个名叫淡目(Demak)的新王国,这个王国是在击溃了成立已有二个多世纪的信奉印度教的麻喏巴歇(Maja-pahit,1293—约1520)王国之后建立的。淡目王国成立的时间不太长,期间由于王位之争,曾于1546年把王国的统治中心从沿海地区的淡目迁往拥有许多水稻田的内地巴章(Pajang,在今梭罗的西南),所以后来又称为巴章王国。到了1586年,巴章王国又为势力日益强大的马打蓝(Mataram,在今日惹附近)领主苏多威佐约(Sutowijoyo,号施诺巴迪)所建立的马打

  • 标签: 淡目 巴章 麻喏巴歇 巴达 沿海地区 王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