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德国法治国家的理论和实践在西方国家中具有典型意义。早期自由主义的法治国家自始就具有实质要素,但后来法治国家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形式化倾向,最终导致法治国家蜕变成为“法律国家”甚至“暴力国家”。二战后,法治国家获得了崭新的实质内涵。本文认为,法治国家的概念和原理具有普适性,中国应当采纳国际通行的法治国家的理念和标准。形式上的法治国家概念固然具有认识价值和重要性,但实质上的法治国家才是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终极目标。

  • 标签: 法治国家 经验教训 实质法治 形式法治 德国 理论和实践
  • 简介:法治可分为作为价值理念的法治和作为制度实践的法治.在价值理念上存在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的分野,在制度实践上,由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提出,为形式法治向实质法治的品格提升提供了历史的契机,然而这一提升的根本动力还在于现实中国的各种客观因素.

  • 标签: 形式法治 实质法治 小康社会
  • 简介:罗尔斯《正义论》的理论目标是,"要确立一种正义论,以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对象,来替换那些长期支配着我们的哲学传统的理论"。他从伦理学角度,用一种综观的"作为公平的正义"(justiceasfairnes)思想串起社会基本结构所涉指分配的

  • 标签: 程序正义 罗尔斯 正义论 形式法治 形式正义 正义观念
  • 简介:现代法治的基本品格是形式理性与形式正义。有学者认为,法治形式方面的要求本身并不包含价值评判。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法律的普遍性、至上性和运作的可靠性这些“形式主义”的特征不仅仅是现代法治的外部特征,而且它们与形式平等、形式主义这种价值取向是相统一的,是形式正义这种价值倾向的体现与表征。形式理性的法虽然有其不足之处,但它仍应为我国法制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

  • 标签: 价值取向 现代法治 形式理性 形式主义 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 简介:中国政法大学课题组对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评估结果显示,公众对法治政府建设满意度评价与课题组依据客观指标的评价出现了一定程度背离。公众主观认知不理性、不一致等主观偏差论不能完全解释这种背离。评估数据显示,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倾向,是造成这种背离的主要原因。一部分法治政府建设举措仅为应付上级政府要求,不能切实地发挥规范行政活动的作用,公众也无法实际体验到行政活动规范化的提升。这种形式主义倾向反映了当下行政主导型法治政府建设的内在缺陷,未来需要进一步强化司法审查等外部约束力量,方能提升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效。

  • 标签: 法治政府 形式主义 行政主导
  • 简介:从理论上对法治之本质、形式与结构特征进行恰当地界定,有助于从整体上总揽法治建设的制度格局.把社会主义法治定位为本质上的"人民之治"、形式上的"宪政之治"和结构上适度的"社会自治",对于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的主体力量、制度形式和社会结构特征,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特点的法治战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标签: 社会主义法治 法史学 法治战略 宪政 社会自治 法治建设
  • 简介:今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改进作风“不能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影响活动健康发展”。这一重要指示,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待。对于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深入开展,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形式主义 教育实践活动 党的群众路线 民主生活会 改进作风 人民群众
  • 简介: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作风。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又把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主要任务提出来,要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其中,将解决形式主义排在首位,这反映了中央的决心,只有首先解决好形式主义的问题,才能确保此次活动的开展不走过场。为此,笔者针对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的形式主义谈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一、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具体表现我们党历来反对形式主义,毛泽东同志说过:"形式主义害死人";

  • 标签: 形式主义 教育实践活动 密切联系群众 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同志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在作风上,不仅要带头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而且要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表现进行坚决斗争。"这既给我们抓好工作落实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今后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日常工作中,有的同志习惯于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结果问题越描越黑,后果越来越严重。

  • 标签: 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 作风建设 日常工作 总书记 习近平
  • 简介:【摘要】没有一种政府形式适宜于一切国家。但目前很多人都喜欢批判我们的政府形式,认为我们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而且对我们的政府形式持否定态度的人越来越多。从我们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世上没有一种政府形式能适合我们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发展我们自己的政府形式。【关键词】中国国情政府形式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大多数人读完《社会契约论》后,都会谈论自由,民主,公意等,鉴于它对欧美等一些国家的成功影响,就特别希望它也能推动我们中国的发展。然而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论没有一种政府形式适宜于一切国家”这一章节,因为很多人都喜欢批判我们的政府形式,认为我们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而且对我们的政府形式持否定态度的人越来越多,又特别是读过《社会契约论》的读者更这样认为。我很想知道他们在读到“论没有一种政府形式适宜于一切国家”这一章节时是怎样想的,有把它跟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思考吗?……

  • 标签: 政府形式
  • 简介:读了河南省村民曹海鑫被定罪处死的有关报道(见《同舟共进》1999年第3期及《劳动人事》之"社会专刊"1999年5月号),感到的不是震惊,而是沉重。对于当下的司法腐败,我们听到和看到的太多了,滥用公权,草菅人命,上下其手,出入人罪,行贿受贿,以权谋私……凡此种种,早已经司空见惯。否则,人们怎么能想像,一个卸任的村民小组长,竟能够搬动一省两级法院,遂其一己之私。然而,也正是这种透入骨髓的腐败,这种执法者操权弄法滥杀无辜的大胆和冷漠,让我感到令人窒息的压迫。我不准备讨论曹案的细节,也不想说我所读到的"一面之词"是对该案唯一正确的叙述,我只想指出,凡是认真研读了豫省高级人民法院就曹案所做的刑事裁定书的人,都不难发现其中闪烁其辞、避重就轻之处

  • 标签: 法治 司法腐败 两级法 河南省 劳动人事 舆论监督
  • 简介:形式主义是指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主观主义的作风和做法。其要害是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指出:“官僚主义引发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官僚主义,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事业发展的一大祸害。”

  • 标签: 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 十五届六中全会 作风 主观主义 务实
  • 简介:实践中.公证员遇到把握不大或者有风险的公证时。往往喜欢用两大“法宝”,一种方法是证明复印件与原件相符.另一种方法则是证明签字或印鉴属实。这种间接的证明方式采用的是形式审查.即对公证事项内容的真实性不作审查.只对当事人的签字或盖章行为进行证明。与形式审查相对应的是实质审查.即对公证事项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它是一种直接的证明方式。

  • 标签: 形式审查 证明方式 公证事项 实质审查 公证员 复印件
  • 简介: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人们之所以看文字,是要透过文字了解别人的思想,借以充实自己的思想。但文字自从成了书法,人们便舍弃文字反映的内容而专注于形式,于是就有了这笔体、那碑林,就有了众说纷纭的名人题字和以假乱真的字画市场,于是本不识字的工匠成了传承文化的功臣。与书法之注重形式相似,韩国人、新加坡人因长了一张和中国人一样的脸,且天生软骨病,见了孔圣人就不由自主地跪下,于是便有人将其经济社会发展归功于儒家文化,进而认为,21世纪是儒家文化的世纪。岂不知,韩国、新加坡的真正崛起,实在是得益于逐步健全的民主法制政体和充分发育的市场经济,而且这种意识和行为方式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细胞。任何一种事物都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认识形式并无过错,但无视内容则失之肤浅。街上走过一群美女,那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街上走过一群美丽的妓女,那无疑让人感到恶心。无视内容有两种情况:一曰认识不到位,是一个人的知识和智慧的问题;二曰认识到内容的重要而有意推崇形式,这是形式主义作祟。形式主义自古有之,而今尤甚。君不见,活人卧榻只须三尺,死人坟茔却似小山;君不见,政府大楼气宇轩昂,百姓求学四处借贷;君不见,学历高高文凭是真,文理...

  • 标签: 告别形式主义
  • 简介: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在省第十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把法治作为推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大举措,提出了建设"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的

  • 标签: 法治政府 法治湖北 湖北法治
  • 简介:呼唤科学、民主和法治,可以说是中国20世纪发展最重要的主题。在20世纪第二个10年,振聋发聩的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当时中国的先进思想家对科学和民主的呼唤,至今还余音在耳。在他们看来,倡导科学和民主是中国复兴的唯一途径。倡导科学和民主,就是要以客观真理的权威取代传统的权威,以公众的权威取代个人的权威。在人类掌握的力量越来越大,但社会组织又相对落后的世界上,特别是在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发展程度极低的中国.玟种转换极为重要。

  • 标签: 民主 先进思想 法治观念 权威 倡导 落后
  • 简介:我国修订继承法时应当将录音遗嘱改为音像遗嘱,承认打印遗嘱但不应作为独立的遗嘱形式,电子遗嘱和密封遗嘱不必规定;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音像遗嘱、口头遗嘱的订立程序应当加以完善,增加其可操作性;遗嘱见证人应当由立遗嘱人指定,具有遗嘱见证能力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且与遗嘱没有利害关系.

  • 标签: 遗嘱形式 遗嘱订立程序 遗嘱见证
  • 简介:日本法律的大陆法形式永远无法改变,中国现代法律侧重于取法大陆法的内容和形式,  一、法系与法的形式取向 

  • 标签: 中国法形式 形式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