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2 个结果
  • 简介:康德哲学对形而上学的发展的重大影响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康德哲学的内在意图与历史意图.康德哲学的内在意图主要是为了通过将纯粹理性贯彻到形而上学的内部改造中,为形而上学及其使用立法,以拯救形而上学的危机,但事实上,康德哲学造成的历史效应是多元的,远远超出其本来的意图.

  • 标签: 康德 形而上学 理性 多元
  • 简介:人类创造活动是被人改造的世界和人类活动规律产生的基础,把创造作为基本范畴引入哲学,将充分体现改造世界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的,将成为哲学改造和发展的关键。

  • 标签: 创造 哲学改造 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 规律
  • 简介:在世界范围内,人权被视为现代国家规范秩序的基础。然而,人们对于相信人权存在并非一种集体幻觉,以及它完全可以充当法治国的普遍可接受的规范基础,都还存有疑问。为此,从逻辑上对人权之存在加以证立就非常必要。总体上,有两种最基本的人权可证立性的观点,一为怀疑主义,二为非怀疑主义。非怀疑主义人权观坚持有充分的理由来支持人权,这些理由主张客观性、正确性或真理。为了对此加以辩护,文章归纳和分析了思想史上八种人权证立方式,其中阐释性和存在性进路最为有力,然而它们并非都是形而上学无涉。基于此,本文认为,如果没有理性和普遍的形而上学,人权的存在便是不可证立的。

  • 标签: 人权 形而上学 可证立性 非怀疑主义 理性商讨
  • 简介:<正>在这辑的《人大法律评论》上,登出了我的同事黄翔教授对我的著作《旧邦新命:古今中西参照下的古典儒家政治哲学》的批评,以及台湾大学哲学系林明照教授的回应。其中讨论的焦点,是关于如何理解儒家、如何看待形而上学与政治哲学的关系,等等。这与法律有什么关系呢?这里我做个解释,也顺便很简单地回应一下两位教授的批评。几百年来,很多中国学人的一个共识,是要在中国建立起来宪政与法治。但是,这种建设所经历的种种挫折,让很多学人去追究其原因。其中一种说法,

  • 标签: 台湾大学 儒家思想 哲学系 法律评论 儒家政治 中国学人
  • 简介:黑格尔以前的辩证法理论与传统形而上学是统一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开始把辩证法与传统形而上学对立起来,成为反形而上学的一条重要的道路.这条道路经由马尔库塞,一直延续到阿多诺,并在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中得到了最终的完成.阿多诺把辩证法的"否定性"发展到了极致,彻底地摧毁了传统同一性哲学.当非同一性成为我们时代精神特征的时候,探讨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辩证法理论就成为辩证法理论研究下一阶段的历史使命.

  • 标签: 辩证法 反形而上学 马克思 黑格尔 阿多诺
  • 简介:形而上学,我们现在一般都把它视为一种反辩证法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而加以彻底否定。实际上,我们的革命导师对形而上学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并给予了一定的肯定。本文就恩格斯对形而上学所作的分析与批判作点初浅的探讨。一、恩格斯对形而上学的具体分析和批判恩格斯对形而上学的分析与批判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的。(一)对作为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形而上

  • 标签: 形而上学 思维形式 恩格斯 思维方法 辩证法 研究方法
  • 简介:形而上学与政治哲学有何干系?霍布斯的形而上学即他所说的第一哲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存在一般”,它相当于“普遍的定义”,而对“最一般和最普遍的概念的定义”就是形而上学命题。形而上学命题与政治哲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最著名者包括“没有推动就没有变化”与善恶标准的联系;“没有推动就没有变化”和自由的联系;生命运动与自然平等的联系。由此可以看出,霍布斯的思想是一个严密的体系,因此他的形而上学观念蕴含了其政治哲学的观念。

  • 标签: 形而上学命题 政治哲学 霍布斯
  • 简介:为了解释财产权的起源,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中批判了当时流行的相关理论并选择了诉诸许可法,这使之既不同于格老秀斯式的契约财产理论,也不同于洛克式的劳动财产理论。通过追溯许可法在12世纪教会法学家那里的用法,可以看出康德立足于一个传统之中;而通过回顾康德在不同时期对许可法概念的使用,它的意义在康德思想中的转变及其原因被揭示了出来,《道德形而上学》中的许可法也被表明为是对应于自然法一般性禁令的授权规则。

  • 标签: 许可法 康德 道德形而上学 法权 一般性禁令
  • 简介:司法判决的有效性在哈贝马斯那里被区分为事实有效性和规范有效性两个维度,我们将事实有效性和规范有效性这两个西学术语转化为中国传统哲学的“有、无”概念.法官司法判决所依据的法律(有)必须是符合正义(无)的规范要求,法律(有)必须接受正义(无)的调整和统摄.如果二者并无严重冲突,法官当然可以直接适用法律(有);如果二者有严重冲突,法官就要弃法律(有)不用,直接适用正义(无)所体现出的原则要求,立法者要在正义(无)的价值指导下修改原来的法律(有)使之与正义(无)相符合.

  • 标签: 司法判决 “有” “无” 有效性
  • 简介:老子哲学的一个巨大贡献在于它不仅是在中国哲学史上提出第一个系统本体论学说,更在于它在中国乃至世界哲学史上第一个用否定性的概念描述了存在本体,并由此形成了老子所反复标举的独特深刻的哲学方法,即其否定性的形上学方法。通过对老子这种否定性哲学方法的内涵和意义的考察分析,无疑对我们理解把握一般的哲学及人类认识的基本方法具有重要的启迪。

  • 标签: 老子哲学 否定性方法
  • 简介:2008年“以来,得益于中央、省委、最高法院和人大、政府、政协及社会各界的领导、监督和支持,全省法院坚持“三个至上”工作指导思想,落实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总体工作思路,立足审判职能,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要求,加强审判管理,健全制度,厉行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 标签: 领导 关怀 最高法院 审判职能 2008年 人民司法
  • 简介:所谓临终关怀,其针对的主要对象是那些濒临死亡,即通常诊断生命只有6个月或不足6个月的病人。按照规定,临终关怀医院不向病人提供治疗,主要是通过提供缓解性照料、疼痛控制和症状处理来改善个人余寿的质量,因此它既不是治疗疾病或延长生命,也不是实行“安乐死”去加速病人的死亡。临终关怀强调对病人尊严的维护和情感的尊重,它体现人道的、社会的关怀,反映病人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使病人在亲人的温情中平静地结束生命。

  • 标签: 临终关怀 情感需求 “安乐死” 病人 生命 死亡
  • 简介:对存在者、本质、存在、本体这些形而上学概念的讨论、分析与理解构成了托马斯.阿奎那整个神学一哲学的基础。他对上帝的理解与证明没有例外地以他对这些概念的讨论为前提;也正是对这些概念的区分和阐释,完成了将亚里士多德哲学基督教化,使基督教一个最危险的希腊敌人彻底融入了基督教世界。

  • 标签: 本质 存在者 存在 什么性 本体
  • 简介: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海德格尔在其一系列论著中对现代技术的根源、本质以及现代技术的克服等问题进行了本体论的论述。海德格尔这位存在哲学的大师在危机到来之前预见到了技术的无限制发展所潜藏着的危险,并设想出了克服现代技术的方法。在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被技术的异化所困扰,发现海德格尔的技术观并研究它,成为技术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

  • 标签: 海德格尔 技术 形而上学 根源 本质
  • 简介: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在发展过程中陷入了难以克服的困境,形而上学困境以本体论困境为内在核心,以认识论困境为逻辑前提,以思维方式困境为底层基础。马克思揭示出知识论哲学是导致形而上学困境的根源,因为知识论哲学颠倒了本体世界与现象世界之间的关系,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归结为单一的认识关系,把同一性思维方式推向了极端抽象化。马克思以实践哲学超越了知识论哲学,在此基础上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取代了同一性的思维方式,把主客体之间单一的认识关系拓展为人与世界之间丰富的实践关系,并把本体世界与现象世界的抽象关系还原为哲学与历史的真实关系。马克思彻底超越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把哲学从知识论时代推进到了实践论时代。

  • 标签: 马克思 西方传统形而上学 本体论 实践哲学 知识论哲学
  • 简介:“自然”和“是”在西方语系的词源上有着紧密的联系,自然法思想必须在形而上学的视野中来思考。古希腊人对Themsis、dike、nomos和physis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提供了自然法理论的思想来源。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希腊思想家对它们进行了卓越的思考。并由晚期希腊思想家斯多各学派,特别是西塞罗进行了第一次系统的明确的表述。

  • 标签: 自然 约定 正义 自然法 古希腊
  • 简介:关于人性的不同判断与各自的政治法治实践这二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法律的地位和作用是法律与权力的关系所决定的,孟子说人性是善的

  • 标签: 人性恶 形而上学视角 恶法治
  • 简介:本文旨在论述康德的法权学说在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中的位置,尤其是在他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中的位置。在目前康德学界,有关该问题存在两种对立立场:一种立场认为法权学说属于道德形而上学,另一种立场认为法权学说可脱离道德形而上学而自成一个独立部分。本文通过康德有关"批判"和"形而上学"的划分而指出,法权学说并不纯粹属于道德形而上学,它因为要依赖于某些人类学假设而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道德形而上学。

  • 标签: 批判 形而上学 法权学说 道德形而上学 人类学根基
  • 简介:黑格尔法哲学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讨论,关于它的解读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尤其是近三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热衷于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去形而上学化来复兴他的实践哲学,希望借此将黑格尔法哲学纳入当代政治哲学论争的语境中来,进而将其转化为应对现代性的困境与危机、建构当代规范性理论和为现代自由民主国家提供理论基础的思想资源。但是,这种去形而上学的解读很容易矮化黑格尔的哲学旨趣,使得黑格尔哲学中更为深刻的洞见被掩盖起来。实际上,黑格尔法哲学本身就是一种形而上学,是其绝对观念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问题意识始于其对近代理性的主观化(主观性形而上学)所导致的实然与应然之二分的不满,而着力于从理之本然或存在本身出发来讨论规范性问题,恢复古代的客观理性传统,以此证成理性的绝对性与必然性,确立合理性的终极标准和规范性的终极根据,从根本上来回应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挑战。

  • 标签: 黑格尔 法哲学 形而上学 规范性 观念论 绝对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