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各学校进一步规范了办学,课堂有效教学成为当前学校和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的课前预习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预习可在课堂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教师可能会在课堂上浪费较多的时间在一些本来可以不讲或简讲的问题上。

  • 标签: 初中物理 有效预习 实践总结
  • 简介:摘要:2010年万亩大豆高产创建活动取得成功,有力促进我县大豆的单产水平提高,为我县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和产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建议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加大高产创建的长效机制,搞好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副加值。关键词:高产创建关键措施问题建议按照市农委的安排,垫江县农技站承担了大豆万亩高产创建项目。根据要求,结合我县大豆生产生态特点,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创建高产、增收、增效为目标,制定了垫江县万亩大豆示范片推广项目实施方案,并按方案组织实施,成效显著,探索出我县大豆大面积持续高产的新途径。一、高产创建取得的成效。(一)实施地点及规模。在垫江县砚台镇11个村86社实施,建立万亩示范片一个,示范面积11000亩。其中千亩示范片一个,面积1100亩,高产公关片一个,面积100亩。(二)产量及效益分析。2011年垫江县建立11000亩大豆高产示范片,核心示范片1100亩,辐射带动全县90000亩大豆生产。经过市农委组织有关专家对我县大豆进行现场测产,万亩示范平均产量121.6公斤,千亩示范片产量平均产量129.3公斤,百亩公关片135.7公斤。分别比非示范片平均亩产量106.1公斤,增加15.5公斤、23.2公斤、29.6公斤,增产12.8%、17.9%、21.8%。万亩示范片共增加产量170500公斤,按每公斤大豆4.6元计算,共增收784300元,亩增收71.3元。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 标签: 垫江县大豆 大豆示范 示范总结
  • 简介:摘要后进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

  • 标签: 后进生 转化 工作总结 工作记录
  • 简介:1月20日上午,局、总队隆重召开了2011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对局和总队在过去一年中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进行表彰,局机关和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的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会议。随后,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局、总队领导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颁奖。

  • 标签: 年度总结 表彰 先进集体 先进个人 国家统计局 干部职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教育评价制度被列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健,可见其地位十分重要。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是学校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综合体现在评价内容的全面(包括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等诸多方面),评价内容的全程(包括目标的确立、过程中的努力与最后的评定),还有评价渠道的多样化(包括了同学、教师、家长、学校等多方面评价的结果)。

  • 标签: 课堂全程式评价 立体式评价 协作式评价 发展性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上半年工作回顾今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家统计局的领导下,全区统计系统认真学习贯彻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全国、全区统计工作会议精神,紧紧盯住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不动摇,奋力推进统计工作新跨越,坚持超前谋划、勤政精勉、主动作为、追求卓越,

  • 标签: 统计工作会议 视频 社会发展目标 国家统计局 统计系统 自治区
  • 简介:摘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想讲好课,必须讲究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

  • 标签: 英语 教师 评价艺术 主导地位 语言变化 自我素养
  • 简介:摘要:历史课程和教学改革中的教育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观念。在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当今时代,课程改革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树立新的里程碑。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呢?首先,要教会学生独立地分析和思考问题。其次,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第三,历史课堂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第四、历史课堂教学应该贯穿着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学评价历史课程和教学改革中的教育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观念。在大力宣传和极力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当今时代,课程改革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树立新的里程碑,历史课改已走上了历史教育教学新的议事日程,实施历史课改迫在眉睫。掌握历史知识和灵活应用历史知识是关键。《历史课程标准》相对于以前的教学大纲,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更适合当今知识时代和学习化社会的高度,一切以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为本,确立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极具创新精神又具有操作可行的教育目标,从而代替了传统的“传授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认知”的空泛又难以测评检验的教学目标。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给出的答案一定是:历史知识。不错,中学历史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普及历史知识。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的历史教育仅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其他,这无疑是陷入了误区。任何一种教育,其终极目标都应该指向人的发展,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中心的人的全面发展,历史教育也不应例外。我们传授历史知识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应付考试,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能力。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都有所收获。现在的历史教师在课改上不仅要实施素质教育,还应着力研究和创新历史教学的素质教育,不能沉湎于传统的应试模式,不能怨天忧人历史是永远的副科。长期的历史教育教学,是乎成了一个固定模式,说教与填充,满堂灌与填鸭式,教师既主导,又主体,学生袖手旁观,无滋无味。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找出适合自己的新路来,另辟奚径,找方法,找兴趣。教师兴趣去教,教得轻松,教授自然。学生开心学,学得愉快,乐意接收,老师分秒必争,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学生在课内时间接受知识,消化知识,增长学问,发展素质。教师讲究教学艺术,不断变化教育模式,优化、创新课堂教学环节,变应试教育为素质要求,深刻研究教师的教学方式、技巧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能力培养,切实做到“减负”不减“质”,增质不超量,变教学一般化为教学的艺术特长,变传统型的说教式应试教育为应用型的科学素质教育。抓好教历史与学历史上的主体与主导,主观与客观,主动与被动,厌倦怠学与积极求知等的协调及合作关系。兴趣教学,学而不迷,素质教育,育而不乱。从会学知识中去学会知识。变沉甸甸的历史书本里的浩瀚知识为学生所有,为学生所用。

  • 标签: 历史教学 教学评价 新课程背景
  • 简介:摘要教育评价学是一门较年轻的科学。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泰勒通过长期研究证明,如果把培养高级智慧技能作为教育目标的话,那么这些技能就必须加以测量。在此基础上,泰勒提出了以教育目标为核心的教育评价理论。实践证明,科学的评价活动是教育活动科学化的需要,正确地运用教育评价对提高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终结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特点的对比,阐述了终结评价的弊端和形成性评价的优势及形成性评价的方法,探索了如何把这些方法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策略,列举了形成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操作,说明了形成性评价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形成性评价 英语教学 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