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7 个结果
  • 简介:漏电流增大是集成电路主要失效表现,通过光发射显微镜(PEM)和光束感生电阻变化(OBIRCH)技术互补地结合使用,对集成电路中常见PN结漏电、介质层绝缘性降低、间接漏电流失效和芯片背面分析案例进行研究,分析由过电应力、金属化桥连、静电放电损伤导致漏电定位特性。得出以下结论:根据光发射显微镜得到缺陷形貌和位置可以断定是否为原始失效或间接失效,结合电路分析进而可以解释发光原因;OBIRCH对原始缺陷定位更为准确,多层结构背面OBIRCH分析更有优势。

  • 标签: 光致电阻变化 光发射显微镜 集成电路 失效分析 失效定位 漏电
  • 简介:每个国家由于历史原因不同,发展不同,在管理上会有很大差异。第一个实现经济赶超国家当属美国,大约在1880年时候,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第一次超过英国,从而成为世界最重要工业生产国家。

  • 标签: 管理 工业生产 生产国 美国 世界 经济
  • 简介:在低辊径-厚度比下,研究摩擦因数在宽展公式作用,摩擦因数对展宽作用主要体现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经过5组不同铅轧实验,获得不同等级摩擦因数。随着宽厚比、压下率和辊径-厚度比改变,可以得到不同名义摩擦因数并应用在相应公式。随后提出一个拟合公式,通过与232次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拟合得到名义摩擦因数误差低于12%。通过一定次数自学习修正,该误差减少至2%以下。最终实现通过可以变化名义摩擦因数对宽展进行更加精确预测。在真正工作环境下使用名义摩擦因数,得到宽展预测误差也小于2%。在实际生产中验证,得到了一个能够对宽展公式摩擦因数进行设置参考和解决方法,从而满足工业生产应用。

  • 标签: 宽展 轧制 摩擦因数 拟合 自学习
  • 简介:物理冶金技术是失效分析主要手段之一,在失效性质确定、失效模式判别及失效原因分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综述了光学金相、扫描电子显微术(SEM)、透射电子显微术(TEM)等几种常用组织形貌观察技术,并比较其特点及其在失效分析应用范围;以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衍射(ED)技术为代表,介绍了结构分析技术在残余应力分析及迹线分析应用;以电子探针微束分析(EMPA)技术为代表,介绍了在微区成分表征技术在元素偏析应用;并对物理冶金技术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 标签: 物理冶金 失效分析 形貌观察 组织结构 微区成分
  • 简介:微磁检测技术是通过对试样磁信号检测,对试样应力集中情况和疲劳损伤程度进行早期评估一种新检测手段。该方法使用可以正确反映待测试样应力变化。为了精确测量试样磁信号强度,在研制了高灵敏度磁矢量探头检测试验平台同时,建立了检测信号与磁导率关系算法。试验发现:应力集中区域会导致其与周边区域磁导率发生相应差异,即随着试样中所存在残余应力增加,采集得到磁信号强度增大,且材料微观应变变大,晶粒减小。

  • 标签: 微磁技术 电磁检测 应力集中 磁信号
  • 简介:本文较深入探讨了填料在覆铜板功用及作用机理,填料典型性质及质量控制;填料和(与)被填充材料物理性质;填料和(与)被填充材料化学性质;界面、含有填料基体结构;填料相互间以及与其它助剂间相互影响;填料对覆铜板性能影响以及填料在覆铜板合理使用等问题。

  • 标签: 覆铜板 填料 性能
  • 简介:研究纯金和焙烧金矿电极在25°C脱气搅拌氰化物介质活化和钝化行为。在搅拌速度为100r/min0.04mol/LNaCN溶液得到循环伏安曲线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显示不同峰位置和电流密度。动电位测试表明,峰电流密度随氰化物浓度增加而大幅度增加。pH值从10升高到11导致电流密度大幅度降低,而将搅拌速度从100r/min降低到60r/min导致电流密度明显增大。在有氧条件下,纯金和焙烧金矿电极显示不同峰位置和腐蚀速率。恒电位法研究表明,当pH值为11时,将电位从1V提高到1.4V,电流密度降低80%,而在1V时,将pH值从11降低到10,电流密度增大到1.7倍,这可能是由于形成了更有效钝化层。金极化后,在衰减期间电化学噪声测试(ENM)表明,金在高电位时处于钝化程度更高,呈点状腐蚀特征。ENM结果表明,这项技术有望于更好地应用于金浸出研究。XPS研究证明了钝化氧化物存在。

  • 标签: 纯金 焙烧金矿 氰化物 极化 电化学噪声 XPS
  • 简介:本文首先探讨了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模具流程、3D打印技术在模具应用研究及应用实例;然后对3D打印技术短期内无法替代传统模具制造技术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目前3D打印技术应用发展方向.

  • 标签: 3D打印 增材制造 模具制造 随形冷却 注射模具
  • 简介:前起收放作动筒接头耳片损伤容限试验45000次疲劳循环后,从预制缺口处第一次检测出裂纹,此时裂纹已接近穿透耳片厚度,未能采集到损伤容限数据。通过外观观察、断口宏微观观察及断口定量分析、金相组织观察、硬度和化学成分检测等手段,对接头耳片进行失效分析,并对检测方案进行改进。结果表明:接头耳片为疲劳开裂,裂纹萌生寿命为11717循环周次,在裂纹萌生之后扩展阶段至少4次渗透漏检;建议后期增加涡流无损检测配合渗透检测或选择在线检测,可有效地完成接头耳片损伤容限试验。

  • 标签: 作动筒接头耳片 损伤容限 渗透检测 断口定量分析 漏检
  • 简介:制造业4.0是什么?早在2013年,德国就将制造业4.0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近日来这个概念在中国引发关注。某著名经济学家甚奄认为,只要工、世4.0在全球铺开,中国制造业将崩溃。面对这样挑战,中国这样还未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国家又要如何紧跟步伐赶上制造业4.0这部快车,而不是被快车碾死呢?

  • 标签: 中国制造业 工业化发展 国家战略 经济学家
  • 简介:SAP对企业价值主要体现在:改善工人安全保障,促进规程执行:减少停产时间:控制维护及维修费用;降低备件库存和备件成本;提高采购效率;更有效地配置生产设备、人员和其他资源。

  • 标签: SAP系统 成本管理 维修费用 企业 安全保障 生产设备
  • 简介:为研究铁水中钛元素碳热还原反应规律,提供高炉护炉理论依据,利用高温熔炼、急速淬火、化学分析以及热力学模型计算等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分析纯试剂研究在1350-1600°C间钛在低钛渣系CaO-SiO2-MgO-Al2O3-TiO2与铁水间分配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增加,钛分配比L(Ti)增加,但系统活度系数γsys降低,从而导致反应平衡常数升高。结合Wagner与凝聚电子相模型,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钛碳热还原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公式。最后,结合实验所得结果,给出了高炉铁水中w(Si)与w(Ti)含量关系以及可以达到护炉效果最小入炉钛负荷。

  • 标签: 分配行为 活度系数模型 护炉 钛负荷
  • 简介:将MK模型与韧性断裂准则相结合,提出预测不同温度下5A06-O铝合金板材成形极限新模型。基于宽板弯曲试验,应用新修正MK模型确定材料常数(C)和初始厚度不均度(f0)。通过提出新模型计算得到20和200°C下成形极限图。将板材厚度法向应力对成形极限影响计入新模型,并嵌入Abaqus/Explicit,进行筒形件充液成形并加以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MK模型对比可知,新模型预测成形极限图与实验值更加接近;在20和200°C下,充液热成形模拟与实验之间误差分别为8.23%和9.24%,验证了模型有效性。

  • 标签: MK模型 韧性断裂准则 充液热成形 厚度法向应力
  • 简介:研究浸出参数对电炉炼钢粉尘灰中选择浸出性Zn影响,以Zn和Fe浸出率为响应变量,以硫酸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液固比为独立变量,采用基于三水平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浸出参数进行优化。对试验结果进行ANOVA分析和验证。在硫酸浓度为2.35mol/L,浸出温度为25℃,浸出时间为56.42min,液固比为5条件下,可得到Zn最大浸出率为79.09%,Fe最小浸出率为4.08%。通过ANOVA分析表明,对Zn和Fe浸出率影响最大因素为硫酸浓度和浸出温度。基于响应面法模型与试验数据具有很好一致性,Zn和Fe浸出率相关系数分别为0.98和0.97。

  • 标签: 电炉炼钢粉尘 选择性浸出 优化 BOX-BEHNKEN设计
  • 简介:对苏打焙烧-碱浸-酸浸从高镍铜阳极泥依次脱除硒和碲工艺进行试验研究。通过热力学分析结合各工序中间产物XRD图谱变化推断整个过程反应机理。在苏打焙烧过程,铜阳极泥以Cu4SeTe形式存在铜被氧化成CuO和Cu3TeO6,而硒和碲则分别转化为Ag2SeO4和Cu3TeO6。在焙砂碱浸过程,Ag2SeO4容易溶解浸出,但Cu3TeO6转化为CuTeO3仍然难以浸出,因此在焙烧-碱浸过程硒优先于碲被浸出。残留在碱浸渣CuTeO3和CuO很容易在接下来酸浸过程浸出。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最佳苏打焙烧-碱浸过程,超过97%硒被浸出,而碲几乎不浸出,从而实现了硒与碲分离。在随后酸浸过程,超过96%铜和几乎所有的碲被浸出进入酸浸液

  • 标签: 铜阳极泥 苏打焙烧 碱浸 酸浸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在需要四面抽芯面板压铸模,利用矩形导柱延时抽芯方式代替大滑块油缸抽芯,并运用于生产实践,组装方便且省时省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

  • 标签: 四面抽芯 压铸模 矩形导柱延时抽芯 大滑块油缸抽芯
  • 简介:本文主要研究在注射成型过程利用华塑CAE软件进行设计分析,通过典型案例应用,尝试找出塑料模具设计和分析最佳方案。

  • 标签: 华塑CAE 模具设计 注射成型 壳体
  • 简介:前言3D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以前称快速成型“快速成形”技术,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世界上(包括国内)第一次研究开发热度期,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003年左右。2003年至2012年出现了研究开发低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自从2012年开始,该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又有了新转机,其原因众所周知,因此,自2012年以来,3D打印技术出现了新一轮研究开发热度期,并且,其热度远远大于第一次热度。

  • 标签: 打印技术 3D 研究开发 连载 制造技术 快速成形
  • 简介:光弹法测量应力是通过对图像携带灰度信息计算出应力条纹相位信息,然后再对图像去包裹确定全场等差线条纹级次,从而确定应力分量,实现对材料应力分布考察。本研究将Patterson和Wang六步相移法基本原理与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传统光弹性方法,选择具有精确理论解有机玻璃透明材料模型试样进行试验;通过对有机玻璃透明材料实施一次正射加一次斜射方法,配合图像处理技术,确定了有机玻璃透明材料应力分布,并将试验结果与模型理论解进行了对比,相对误差为7.9%;详细分析了引起误差因素。本研究结论确定了该方法应用于有机玻璃透明材料应力分布考察可行性。

  • 标签: 六步相移 光弹性 应力 透明材料
  • 简介:埋弧焊在承压设备受压元件焊接应用很普遍,其优点是高效、高自动化。但是,很多焊接缺陷也在锅炉筒体薄板(8-12mm)纵缝和环缝埋弧焊焊接时不断出现,如气孔和夹渣。为解决这一问题和找到提高埋弧焊焊接效率和经济性方法,尝试性地将陶瓷衬垫引入,并做了一些可行性焊接试验来加以验证。试验证明陶瓷衬垫埋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是焊接生产单位简化操作、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有效途径。

  • 标签: 承压设备 埋弧焊 陶瓷衬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