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针对一起飞机托板螺母自锁失效问题,开展螺母收口形态对比观察、组织结构分析以及硬度测试。结果表明:托板螺母自锁失效属于收口段金属材料的松弛变形失效。螺母组织均匀性较差,特别是材料表层存在粗大晶粒组织,残余奥氏体含量较高,对抗应力松弛不利;收口形态一致性差,导致螺母装配受力不均;二者是导致螺母个别出现松弛失效的直接原因。提出了在自锁螺母的研制生产中应重点关注材料组织均匀性、收口一致性、螺栓尺寸合理性以及服役环境下的组织稳定性。

  • 标签: 托板螺母 自锁 应力松弛 组织 收口 一致性
  • 简介:受惠于农历春节前备货潮,PCB厂产能利用率增长至80%左右,带动上游铜箔基板厂台光电、联茂、台耀业绩逆势升温,联茂2013年12月合并营收月增11.5%达新台币17.74亿元,年增18.94%,写下2012年3月以来新高,累计2013全年合并营收共198.59亿元,年增3.1%;台光电12月营收也可望优于11月,月增10%以上,达到新台币14亿元水准,全年营收也将年增5~10%幅度;台耀累计前11月合并营收109.44亿元,年增0.35%。

  • 标签: 升温 业绩 春节 覆铜板 厂家 台湾地区
  • 简介:综合利用铝对于回收资源,改善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铝综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 标签: 铝灰 综合利用 氧化铝 氯化铝
  • 简介:是不可避免的铝工业副产品,通常铝重量能占到电解铝厂的总产量的1%~5%之间,装备有各种压制机头/盘选择方案的ALTEKTARDfS第二代铝压制机能有效处理所有颗粒的铝,其原理引导着铝熔炼过程中回收铝的新方向,这种装置对于从灰渣中回收铝和降低环境污染有着明显的节能效果。

  • 标签: 回收技术 铝灰 冷却 挤压 工业副产品 电解铝厂
  • 简介:为了制备一种骨架稳定的有机镁燃料电池多孔镁电极,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在1mol/LEtMgBr/THF的电解质溶液中,镁在金属镍和铜2种基体上沉积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镁在2种金属基体上均可以发生沉积,而且在铜基体上还能够形成一层连续的镀层。采用在预镀铜的泡沫镍基体上电沉积镁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骨架稳定的多孔镁电极,这种多孔镁电极的放电性能优于平板状的镁电极。

  • 标签: 镁电沉积 多孔电极 有机电解质 放电性能
  • 简介:综述ZnS薄膜制备技术的特点.ZnS薄膜材料具有工艺容易控制、成本低等特点,极具市场发展潜力,尤其作为高阻层在CIGS太阳能电池的应用,有望替代传统使用的CdS膜.

  • 标签: 制备技术 基薄膜 技术研究
  • 简介:惯性导航加速度计是惯导系统的关键元件之一,由于单轴摆式加速度计具有量程大、精度高而被广泛使用。对悬丝作为敏感线圈的支撑,在整个单轴摆武加速度计中属关键零件,同时也是加速度计中最易失效的零件。对悬丝断口、材质、工艺过程及测试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过载断裂是悬丝的主要失效形式,其次为疲劳断裂;悬丝失效受综合因素的影响,包括悬丝内部缺陷、材质不均、焊接过程控制问题、测试环境因素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悬丝内部各种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严格控制悬丝加工工艺过程、改用可焊接性能良好的抗氧化无铅焊料KYHFSn96.5AgCu代替普通的铅锡焊料HLSn40PbA焊接等改进措施,有效地预防了加速度计悬丝的断裂失效。

  • 标签: 加速度计 悬丝 过载断裂 失效
  • 简介:制作了含玻璃布和不含玻璃布的PTFE/陶瓷填充的覆铜板。该覆铜板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和稳定的介电性能。

  • 标签: PTFE 覆铜板 高频 CTE
  • 简介:为研究复合离子液体中电沉积制备Ir的工艺过程,探讨添加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对BMIC-BMIBF4复合离子液体黏度、电导率及电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分析IrCl3在该复合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并在不同电位下恒电位电沉积Ir层。采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仪对沉积层形貌及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DMAC的加入使复合体系的黏度降低、电导率升高、电化学稳定性提高;金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测试表明,Ir3+通过一步还原反应生成单质Ir的过程是受扩散速率控制的不可逆过程,其平均转移系数为0.170,扩散系数为1.096×10-6cm^2/s;SEM显示,在还原峰电位处可以获得较为致密、平整的Ir层,而XRD谱表明Ir层为多晶结构。

  • 标签: 复合离子液体 N N-二甲基乙酰胺 电沉积
  • 简介:以维生素C为还原剂和覆盖剂,在水溶液中制备铜纳米颗粒,并研究其催化性能。研究不同维生素C浓度对铜纳米颗粒尺寸的影响。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计(FTIR)对所制备的铜纳米颗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维生素C浓度的增加,铜纳米颗粒的尺寸减小。维生素C在防止纳米颗粒氧化和团聚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帮助纳米颗粒在应用过程中保持较高的稳定性。所制备的铜纳米颗粒在PMS氧化丝氨酸过程中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活性。铜纳米颗粒的催化活性随颗粒尺寸的减小而提高。铜纳米颗粒有望用于催化和环境修复领域并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铜纳米颗粒 维生素C 丝氨酸 PMS 氧化 动力学
  • 简介:片状银粉是独石电容器、滤波器、碳膜电位器、钽电容器、薄膜开关、半导体芯片等电子元器件的主要电极材料,其颗粒度及分布、单片厚薄以及银粉纯度对以银粉为导电相的电子浆料和电子元器件的电性能影响很大[1-3].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片状银粉和电子浆料的生产已经成为一个特定的工业行业.片状银粉的制备方法很多,通常是将适当的银盐用化学方法还原成超细银粉后,再用机械球磨的方法将球形颗粒用强力打压成片状.由于还原过程和球磨过程的可变因素很多,不同工艺、不同生产者、甚至同一工艺同一生产者生产的不同批次的片状银粉,在技术指标上也往往难以一致.目前有关片状银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片状银粉颗粒大小、表面形貌和电性能上[4,5],对生产片状银粉过程中如何控制银粉纯度、降低生产成本和稳定片状银粉质量等方面研究较少.本文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一种以粗银作为原料生产高纯度片状银粉的新工艺,所得产品纯度很高,工艺稳定性好,生产成本可以明显降低,适用于中小企业生产.

  • 标签: 制备高纯度 粗银法 银法制备
  • 简介:采用能量守恒定律,推导出岩石热-水-力(THM)耦合条件下含裂纹试件的裂纹扩展起裂速度的计算公式。利用自行设计的THM耦合断裂导电胶电法,实时连续地测量出裂纹扩展速度。研究结果表明:起裂速度随着温度和水压的增加而增加。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所推导的THM耦合断裂起裂速度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 标签: 起裂速度 热-水-力耦合 导电胶电测法 断裂机理 脆性岩石
  • 简介:在低温下用电化学促进化学镀(EPEP)在AM60B镁合金上制备无预处理Ni-P涂层,并用SEM、AFM、EDS和XRD等技术对涂层进行表征。在阴极电流密度为4mA/cm^2、温度为50℃的条件下获得致密、均匀和中等磷含量的Ni-P涂层,其显微组织为晶态-无定型的混合态。在相同的化学镀条件下,但不施加阴极电流,合金表面形成了岛状的镍团簇镀层。在3.5%NaCl腐蚀电解液中进行电化学检测,发现EPEP镀后镁合金的耐蚀性有了明显提高。显微电镜观察进一步证实了电化学测试的结果,涂层的厚度、显微硬度、孔隙度及粘结强度均合格。

  • 标签: 镁合金 腐蚀 低温化学镀 N-P涂层
  • 简介:综述透明导电ZnO薄膜制备技术的发展状况.ZnO薄膜材料具有高稳定、成本低等特点,极具市场发展潜力,尤其柔性村底的应用,有望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取代传统使用的ITO膜.

  • 标签: ZNO 透明导电膜
  • 简介:介绍了某型加速度计在静态电阻测试时悬丝断裂的失效情况。通过分析工作原理,计算测试过程中悬丝所受的电应力和机械应力,结果表明:采用恒流原理万用表测试静态电阻时,加速度计摆线圈发生满偏打摆现象,导致悬丝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是悬丝断裂的原因。通过采用恒压原理万用表测试静态电阻,消除了线圈满偏打摆现象,有效地避免了悬丝的过载断裂失效。

  • 标签: 加速度计 静态电阻测试 悬丝 失效分析 工艺控制
  • 简介:采用高频超声波发生器生成硝酸银气雾滴,然后用氢气还原硝酸银制备纳米银粉。研究前驱体浓度和反应温度对产物粒径、形貌和晶粒尺寸的影响。在200℃的氢气气氛中,以硝酸银为原料制得的纳米银粉中含有氧化物。当反应温度超过200℃时可以制得纯银粉;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所制得样品的晶粒尺寸为29~47nm。研究表明反应温度对产物的粒径有明显影响。随着前驱体浓度的增加,所得纳米粉末的晶粒尺寸增加。SEM观察表明,产物银粉呈球形,粒径为210~525nm。反应温度和前驱体浓度对产物粒径有明显影响。

  • 标签: 银粉 纳米晶材料 气溶胶工艺 氢还原
  • 简介:通过向黄铜中添加共晶铸铁,在熔铸过程中原位生成渗碳体颗粒,利用石墨化退火工艺使渗碳体分解成石墨从而制得石墨黄铜。利用SEM和EDS分析石墨黄铜的显微组织,探讨显微组织与切削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铸态黄铜中的渗碳体颗粒经过退火后全部分解为石墨颗粒,石墨颗粒均匀弥散地分布在黄铜基体上,其平均尺寸为5.0μm,体积分数约为1.1%。石墨黄铜的车削表面光滑无毛刺,切屑形貌为短C型,比铅黄铜的粗大,但优于普通黄铜的长螺旋型屑。更多还原

  • 标签: 无铅石墨黄铜 石墨化退火 显微组织 切削性能
  • 简介:采用DTA-TGA法研究了(NH4)3AlF6的热分解过程并获得了相关的热力学数据。结果表明,(NH4)3AlF6经三步分解后,固态产物为AlF3,前两步分解的固态产物分别为NH4AlF4和AlF3(NH4F)0.69,三级反应的分解温度分别为194.9,222.5和258.4℃;计算了3个反应温度下相关物质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采用DSC法测量了3个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制备了无水氟化铝,XRD分析和失重分析表明,(NH4)3AlF6在400℃下保温3h可以得到高纯度的AlF3。

  • 标签: 氟铝酸铵 热分解 氟化铝 热力学数据
  • 简介:以可膨胀石墨为原料制备少层石墨烯,通过初次微波辐照3min、混酸(浓硫酸与浓硝酸的体积比为1:1)浸泡处理24h及二次微波辐照剥离3min的工艺流程,得到了少层石墨烯。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红外光谱(FTIR)和燃烧法元素分析对实验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初次微波辐照处理,伴随闪光及爆裂声,可膨胀石墨层片结构被剥离,迅速形成疏松、多孔的蠕虫形貌。通过混酸浸泡、二次微波辐照和超声分散等后续处理,可快速制得厚度约为4.7nm的约十几层的石墨烯,且石墨烯未被严重氧化,纯度高,结晶度高。

  • 标签: 石墨烯 可膨胀石墨 微波辐照 强酸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