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研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对木薯粉丝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检测木薯粉丝各项品质指标。木薯粉丝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糊化时间3min,食盐添加量为1.5%,水添加量为49%,醋酸酯淀粉添加量为5%,预糊化淀粉添加量为6%。木薯粉丝平均烹煮损失为2.89%,平均断条率为2%,平均膨胀率为290.20%,平均复水时间6.17min,上述烹煮试验指标表明木薯粉丝品质与米粉或红薯粉丝相当;由木薯粉丝压缩试验和拉伸试验测得木薯粉丝力学指标:剪切形变为0.580、剪切应力为105.191g/mm^2、拉伸强度为29.413g/mm^2、拉伸形变为0.497。数据表明木薯粉丝力学指标均达到优良粉丝标准。

  • 标签: 木薯粉丝 木薯全粉 工艺 配方 品质
  • 简介:应用栅栏技术,对面包水分活度(甘油和山梨糖醇)、复配防腐剂(脱氢乙酸钠与丙酸钙复配)和复合充气包装(二氧化碳与氮气复配)3个栅栏因子进行研究,以贮存时间和感官评分为指标,确定面包保存最佳栅栏条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栅栏条件:水分活度(甘油2%、山梨糖醇4%)、脱氢乙酸钠与丙酸钙复配比例2∶3、二氧化碳与氮气充气比例1∶2。通过试验验证,在此条件下,面包贮存时间最长为61天。

  • 标签: 栅栏技术 面包 保质期
  • 简介:以甜玉米饮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离心沉淀率来确定稳定性好坏。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不同稳定剂对甜玉米饮料稳定性影响,确定单因素最优范围,并且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来分析优化工艺条件,以不同稳定剂组合用量为因素,以离心沉淀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回归实验分析。在影响离心沉淀率因素相关显著性为瓜尔豆胶〉CMC〉结冷胶,并优化出胶体组合。结果表明,当CMC0.61g/L,瓜尔豆胶0.30g/L,结冷胶0.20g/L时,甜玉米饮料离心沉淀率最小,为0.6050%,稳定性好。

  • 标签: 甜玉米饮料 稳定剂 离心沉淀率 响应面法
  • 简介:以籽瓜种子蛋白(WPS)为原料,研究WPS对香肠品质影响。并与大豆分离蛋白(SPI)香肠、纯肉香肠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添加WPS香肠与SPI香肠比较,色度亮度大、水相分布结合水、不易流动水含量高于大豆蛋白,自由水含量低于大豆分离蛋白肠差异显著(P〈0.05),红度低差异不显著(P〉0.05)。质构比较硬度小,黏聚性大,弹性小,回弹性较好。因此,籽瓜种子蛋白应用于香肠中,保水性较好,蒸煮损失少,但质构品质较差,需结合其他因素更好地应用于香肠制品中。

  • 标签: 核磁共振 色泽 质构 籽瓜种子蛋白
  • 简介:棕榈油酸是一种n-7单不饱和脂肪酸,近年来发现其在糖脂代谢方面具有一定调控作用。本文对其生物来源,生理功能和应用进行了总结和阐述,并对其研究热点和趋势做一展望,旨在为棕榈油酸系统化研究提供借鉴。

  • 标签: 棕榈油酸 生理功能 应用
  • 简介:目的建立及优化爆米花中双乙酰含量测定方法,并对潍坊地区市售爆米花中双乙酰含量进行检测。方法从爆米花预处理方法、料液比、蒸馏提取时间、显色时间及最佳检测波长等方面,建立并优化爆米花中双乙酰含量检测方法,运用所建立方法对6种市售爆米花中双乙酰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通过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爆米花样品粉碎目40目,料液比1∶5,蒸馏提取时间30min,显色时间20min,最佳检测波长335nm,利用该方法测定6种市售爆米花中双乙酰含量分别为7.15、10.85、5.05、7.50、7.40、6.25mg/kg。结论试验建立双乙酰含量测定方法简单易行,有良好回归性和可再现性,方法检出限为0.0687μg/L。试验测得潍坊地区6种市售爆米花中双乙酰含量均在美国香料和香精制造者协会(FEMA)规定范围内。

  • 标签: 爆米花 双乙酰 邻苯二胺比色法 食品添加剂 检测 食品安全
  • 简介:为了鉴定芥末油中挥发性成分,采用固相微萃取提取了市售4种芥末油中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所得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与鉴定。采用质谱、保留指数和标准品进行定性,共鉴定出1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最多,为6种;4种芥末油中共有的成分是二硫化碳、烯丙基氯、异硫氰酸环丙酯、异硫氰酸甲酯、异硫氰酸烯丙酯和硫氰酸烯丙酯。采用邻二氯苯为内标对4种芥末油进行了定量,其中含量较高有异硫氰酸烯丙酯(7487.01-22025.36μg/g样品)、硫氰酸烯丙酯(1074.69-4013.81μg/g样品)、异硫氰酸环丙酯(21.24-49.74μg/g样品)、硫氰酸甲酯(5.80-19.77μg/g样品)等。在鉴定出成分中,由异硫氰酸烯丙酯转化或降解产物有硫氰酸烯丙酯、异氰酸烯丙酯、二硫化碳和二烯丙基硫醚。

  • 标签: 芥末油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 简介:食品从"农田到餐桌"整个生命周期每个环节数据都隐含着空间地理属性。与经典统计相比,空间统计能够有效挖掘此属性实现食品安全跨界融合与关联分析,并具有多学科集成、启发专业人员深度思考、更加贴近客观实际等优势,目前逐步应用到食品产地环境污染空间抽样与地理格局分析、食源性疾病聚集性分析、早期爆发识别与预测预警、突发食品事件追溯与应急指挥、食品安全监管与科学决策等方面。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空间统计将成为食品安全数据分析一种重要工具。

  • 标签: 食品安全 空间统计 GIS 研究现状 展望
  • 简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骆驼蓬粗多糖对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亚硝酸根清除能力及其还原能力。结果表明,骆驼蓬粗多糖对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亚硝酸根(NO_2~-)都具有一定清除作用,对O2-·(IC50=0.47mg/mL)清除效果优于·OH(IC50=0.89mg/mL),骆驼蓬粗多糖还原能力随着多糖浓度增加而增加,说明骆驼蓬粗多糖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

  • 标签: 骆驼蓬粗多糖 羟基自由基(·OH)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 亚硝酸根(NO_2~-) 还原能力
  • 简介:叶黄素是一种富集于眼睛视网膜黄斑区黄色素,缺乏叶黄素会增加可致盲老年性黄斑变性患病风险;β-胡萝卜素作为维生素A前体物质,被人体吸收后可转化维生素A营养眼睛。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是我国卫生部颁布药食同源植物之一,为了确定紫苏中对视力有保护作用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在优化提取条件前提下,采用高效液相方法分析了两个紫苏品种不同采收期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结果表明添加了pH为715%醋酸三乙胺乙醇为叶黄素最佳提取溶剂,β-胡萝卜素最佳提取溶剂为石油醚-丙酮(8∶2),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在紫苏叶中最高含量分别为740μg/g干重和543μg/g干重。

  • 标签: 紫苏 叶黄素 Β-胡萝卜素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番茄红素是一种脂溶性类胡萝卜素,具有很强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氧自由基,可防止脂蛋白和DNA氧化损伤,还具有抗衰老和降低肿瘤发生作用,因此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是以番茄皮渣为原料,乙酸乙酯为萃取剂,研究添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提取番茄红素实验,分别考察了混和酶用量、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对番茄红素萃取效果影响。结果表明,果胶酶对番茄红素提取率起主要作用。最佳提取条件为A1B1C2,即混合酶用量为0.2mL/g,酶解时间为3h,酶解温度为35℃,得到萃取液中番茄红素含量最高。C30-HPLC色谱图结果表明,经过酶处理番茄红素有少部分反式异构体转变为顺式异构体,有助于番茄红素在人体内吸收及协同效应,为番茄红素保健食品开发提供试验依据。

  • 标签: 纤维素酶 果胶酶 顺式异构体 反式异构体
  • 简介:姜黄素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着色能力强,是世界上销量最大七大天然食用色素之一,是被WHO和FDA公认天然食品添加剂。除此之外,姜黄素因其具有分子中含有多个双键,同时还有酚羟基和羰基等活性基团,在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微生物以及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多方面均有疗效,但其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因此如何提高姜黄素生物利用度成为国内外研究者共同关注课题。该文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对姜黄素生理活性及应用进行概括,并对姜黄素体内代谢途径进行综述,分析指出姜黄素生物利用度低原因,并介绍研究姜黄素生物利用度模型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方法,为全面系统研究姜黄素生物利用度打下基础。

  • 标签: 姜黄素 生理活性 代谢 生物利用度
  • 简介:以肉制品中常见5种食品腐败菌和致病菌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与酱卤肉加工过程相关不同pH、温度、NaCl浓度等对肉桂精油抑菌效果影响,并进行气态防腐试验和酱卤牛肉保鲜实验。结果表明:肉桂精油具有广谱抑菌作用,对受试5种菌均表现出良好抑菌作用,其中以枯草芽孢杆菌对肉桂精油最为敏感。肉桂精油与pH存在协同抑菌作用。在酸性环境中肉桂精油抑菌性能强烈。肉桂精油与一定浓度范围NaCl有协同抑菌效果,且肉桂精油具有良好热稳定性。气态防腐实验表明:肉桂精油具有良好挥发性,不与菌体直接接触条件下,在密闭培养皿中对受试菌同样表现出良好抑菌活性。经肉桂精油浸泡过酱卤牛肉中微生物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 标签: 肉桂精油 抑菌 酱卤牛肉 保鲜
  • 简介:以燕麦麸皮为原料,以提高燕麦麸多糖得率为目标,研究超声微波协同法提取燕麦麸多糖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微波功率、液料比、pH和超声-微波协同时间对燕麦麸多糖得率及纯度影响,并通过二次回归中心组合试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燕麦麸多糖提取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639W、液料比36∶1、pH10、超声-微波协同时间18min。与传统水提法相比,燕麦麸多糖得率从4.3%提高到8.45%。通过扫描电镜及红外光谱分析得出两种提取方法得到燕麦麸多糖结构未发生改变。

  • 标签: 燕麦麸皮 多糖 超声微波协同提取 结构
  • 简介:目的结合不同标准和规范要求,对Petrifilm^TM沙门菌测试片(以下简称3M测试片)进行评价。方法用53个血清型64株沙门菌及30株不同种属非沙门菌,对3M测试片包容性和排他性进行评价;针对12类食品样品,通过与我国国标方法平行检测,对不同沙门菌检测系统检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株沙门菌在所测试4种分离培养基上生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沙门菌分离培养基对30株非沙门菌抑制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沙门菌选择性增菌肉汤-选择性培养基组合可影响食品样品中10^-1cfu/25g染菌水平沙门菌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RV(R10)-3M测试片组合检出率最高,而两种选择性增菌肉汤-选择性培养基组合(如国标法)可提高不同种类食品样品中人工污染低浓度沙门菌检出。结论3M测试片以其快速、方便、易保存,且准确性与国标方法相当特点值得在食品微生物检测行业推广。

  • 标签: 沙门菌 培养基 3M测试片 检测 食源性致病菌
  • 简介:以感官品质、酸价、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为指标,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发酵猪肉香肠储存稳定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银杏叶提取物添加量增加,发酵猪肉香肠感官品质变化不大;而酸价、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变化越来越慢,表明银杏叶提取物能明显减缓发酵猪肉香肠产酸速度和氧化速度,并且随着银杏叶提取物添加量增加,其效果也随之增强,即两者之间具有一定量效关系;添加0.25%银杏叶提取物对提高发酵猪肉香肠稳定性效果最佳。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发酵猪肉香肠 储存稳定性
  • 简介:以骏枣叶片为试材,分别测定了枣吊叶片中不同发育阶段不同部位枣叶片中总黄酮、总酚含量变化,并分析含量变化情况,以确定新疆骏枣叶片适宜采样部位和采收时期。结果表明:枣叶中富含丰富黄酮类化合物和酚类物质,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动态变化具有明显规律,不同部位含量也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枣叶 总黄酮 总酚
  • 简介:在反应体系pH=4.84,106±2℃,2.5h条件下,用单因素方法制取猪肉香精样品。采用热脱附方法(TD)提取其香气,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分析其香气成分。研究葡萄糖和木糖在美拉德反应中对香气影响。单独添加葡萄糖样品挥发性成分59种,单独添加木糖样品挥发性成分有48种,添加葡萄糖与木糖样品挥发性成分有72种,不添加单糖样品挥发性成分有37种。木糖与葡萄糖相比,对香气肉味贡献大,反之,葡萄糖对香气焦香贡献大。同时使用葡萄糖和木糖,香气更丰满。可调整木糖与葡萄糖比例,获得偏重焦香或肉香产品。

  • 标签: 葡萄糖 木糖 美拉德反应 香气
  • 简介:目的:研究两种来源低聚果糖对双歧杆菌体外增殖效果。方法:配制以两种低聚果糖为碳源培养基,对两种双歧杆菌进行体外培养,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吸光度(OD值)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通过对比吸光度(OD值)反馈双歧杆菌增殖情况,进而评价两种低聚果糖对双歧杆菌增殖效果。结果:从双歧杆菌Ⅰ(BI-07)生长曲线看出,两种低聚果糖均能促进双歧杆菌Ⅰ(BI-07)生长,从对数期到稳定期,菊粉低聚果糖吸光度(OD值)值始终高于蔗糖低聚果糖;从双歧杆菌Ⅱ(BB-12)生长曲线看出,两种低聚果糖均能促进双歧杆菌Ⅱ(BB-12)生长,当双歧杆菌处于对数期时,初期蔗糖低聚果糖吸光度(OD值)高于菊粉低聚果糖,但在24h后,菊粉低聚果糖吸光度(OD值)逐渐高于蔗糖低聚果糖,最终是菊粉低聚果糖吸光度(OD值)高于蔗糖低聚果糖。结论:两种低聚果糖均能促进双歧杆菌体外增殖,但菊粉来源低聚果糖对双歧杆菌体外促生长作用优于蔗糖来源低聚果糖。

  • 标签: 低聚果糖 菊粉 蔗糖 双歧杆菌 增殖
  • 简介:以枯草芽孢杆菌为抑菌试验指示菌,采用从凤凰单丛茶中分离到内生细菌FH01无菌发酵液进行抑菌试验,对内生细菌FH01发酵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对抑菌活性影响较大因素为碳源、氮源、初始pH、发酵温度、摇床转速、发酵时间。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方法对FH01发酵条件进行六因素三水平试验。结果表明:FH01最佳发酵条件为麦芽提取物用量1.43%(m/v),大豆蛋白胨用量1.67%(m/v),初始pH5.0,发酵温度36.78℃,摇床转速129.52r/min,发酵时间67.36h。在此条件下,FH01发酵液对枯草芽孢杆菌抑菌圈直径为22.10mm,与预测值24.10mm相比,相差仅为2mm,比优化前抑菌圈直径平均值14.50mm(n=3)提高了34.39%。

  • 标签: 内生细菌FH01 抑菌 发酵条件 响应面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