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3 个结果
  • 简介:龙州镇新华村养鱼专业户黄华东,全家7口人,4个劳动力。几年来他们在管好13亩责任田的同时。连年承包鱼塘,养鱼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1981年承包鱼塘30亩,产鱼8500斤,产值7500元;1982年承包鱼塘57.5亩,产鱼20600斤,产值22050元;1983年承包了48.5亩,并加强科学管理,产鱼25000斤,产值3万元,1984年承包了80.5亩,

  • 标签: 承包 产值 致富 劳动力 收入 专业户
  • 简介:通过虹鳟鱼卵体外滞留1.2.3.4.5.6min6个梯度,对受精、发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鱼卵在体外滞留时间的延长,受精随之下降,分别为95%,85%,75%,75%,60%,60%;从受精卵发育到发眼卵,虹鳟卵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与发眼之间无相关性,发眼不随虹鳟卵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变化而变化,发眼变幅在91.2~93.9%.

  • 标签: 虹鳟鱼 体外受精 受精时间 受精率 发眼率
  • 简介:今年(1986年),继续实施香鱼的种苗生产试验完成了166万尾任务,现将试验情况概要报告如下。

  • 标签: 香鱼 种苗生产 试验 任务 概要
  • 简介:初级生产力:又称原初生产力。即水域中绿色植物(包括高等与低等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碳固定、转化)合成碳水化合物的有机碳的能力。也可以说是从能量的角度研究水域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初级生产力是水域物质和能量循环(或转换)的最初环节。无机物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变为有机物,

  • 标签: 水域 光合作用 初级生产力 生物量 初生 碳固定
  • 简介:中国农业大学王学东等选取条件相近的长白怀孕母猪30头,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6头母猪,探讨在母猪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饲用活性干酵母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同时检测母猪胃内容物中的菌群变化情况。试验母猪分别饲以含有活性酵母菌0×10^7、0.5×10^7、1×10^7,2×10^7、4×10^7CFU/g的日粮。试验期为母猪配种7d后至生产下仔猪21d结束.试验结果显示.活性干酵母添加量为1×10^7CFU/g和2×10^7CFU/g组母猪所产仔猪21日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同时添加适量活性干酵母具有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提高仔猪断奶及改善母猪胃内菌群结构的作用。

  • 标签: 活性干酵母 生产母猪 生产性能 猪胃内容物 中国农业大学 断奶仔猪
  • 简介:近年来,常有许多关于特种转基因鱼实验的报道(Zhu等,1985等)。由这些实验结果来看,转基因的整合频率略低于75%。但是,由于存在染色体外DNA,常使基因整合的估计变得复杂而困难。

  • 标签: 虹鳟 外源DNA 卵子 转基因鱼 特种 基因整合
  • 简介: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太门哲罗鱼Huchotaimen成熟卵子氨基酸组成,并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氨基酸组成对受精和发眼的影响。结果表明:剔除对受精决定性较小的影响因素,精氨酸(X1)、氨基酸总量(X2)和丝氨酸(X3)3个对受精起决定性的因变量,与受精的相关性依次为0.982、0.901和0.596,对受精(Y)的决定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精氨酸>氨基酸总量>丝氨酸,拟合方程为Y=-2.892+0.960X1+0.062X2+0.367X3。剔除对发眼决定性较小的影响因素,保留精氨酸和氨基酸总量2个对发眼起决定性的因变量,与发眼的相关性依次为0.954和0.902,精氨酸对发眼的决定程度大于精氨基酸总量,拟合方程为Y=-2.917+0.742X1+0.096X2。

  • 标签: 太门哲罗鱼 氨基酸 受精率 发眼率
  • 简介:网箱养鱼是一种先进的集约化养鱼方式。80年代初期,我国在水库利用天然饵料进行网箱养殖鲢鳙等滤食性鱼类,获得成功,随后发展到网箱养草食性鱼类以及海洋中网箱养石斑鱼等肉食性鱼类。80年代以来,网箱养鱼技术不断提高,养殖对象不断增多,已成为我国“三网”的主要形式之一。

  • 标签: 网箱养鱼技术 成活率 草食性鱼类 养殖对象 天然饵料 石斑鱼
  • 简介:锦州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史东辉等试验探讨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添加低聚异麦芽糖(IMO)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性别相同、体重相近、日龄差异不超过2d的断奶前杜长二元仔猪40头,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化设计,分成5组,第1组未添加,第2组添加0.3%的IM0,第3组添加0.5%的IMO,

  • 标签: 断奶仔猪 异麦芽低聚糖 锦州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 腹泻率 低聚异麦芽糖 玉米-豆粕型
  • 简介:鱼类养殖生产成功与否,运输是关键环节。影响鱼类运输成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鱼的体质。运输鱼类的体质是决定运输成败的关键性因素。要运输的鱼类必须健康、无病、无伤。伤病及体弱的鱼类难以忍受运输过程中剧烈的颠簸和恶劣的水质环境,运输会加剧其伤病,易于死亡。

  • 标签: 运输成活率 鱼类 养殖生产 水质环境 运输过程 体质
  • 简介:草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它生长快,肉质鲜美,群众十分喜欢养它。但它有个最大弱点,就是抗病力差。特别是从海花养到一个月这个阶段,发病最高。十多年来,我场虽也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方法,但未取得良好效果。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预防为主”的方针,发动群众,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并注意消除各种病原体,

  • 标签: 草鱼 苗种成活率 鱼苗 抗病力 肉质 四大家鱼
  • 简介:养好商品瘦肉猪.提高瘦肉.必须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因为猪胴体中瘦肉高低的表现和其它性状一样.都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主要是遗传因素.即猪种;外因主要是饲料.饲养与科学的管理等综合技术措施。

  • 标签: 瘦肉率 商品肉猪 商品瘦肉猪 遗传因素 相互作用 猪胴体
  • 简介:随着鱼类单产水平的不断提高,鱼类的发病也越来越高。现就如何科学使用鱼药,提高鱼病的治愈谈几点看法。一、勤观察了解,及早预防,正确选药一般的鱼类被病原感染或侵袭到发病前,都有一段过程,要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征兆。有的病鱼游动迟缓,有的狂游急窜或体表有明显病变。这就要观察的仔细,了解的全面。观察天气、水质的变化是否正常,鱼类的吃食、活动情况是否有改变;其次要了解鱼的来源、体质,以前该鱼池

  • 标签: 科学用药 鱼病 治愈率 对症用药
  • 简介:投放等氮(32%蛋白质)和等热(3600千卡/千克)的半提纯饵料饲养奥利亚罗非鱼苗12周,在这种饵料含有12%牛脂时,鱼苗的生长与缺脂饵料饲养的相比差异显著(P<0.05)。发现用这种饵料和含有2、4、6、8、10或14%牛脂的饵料饲养鱼苗时,鱼苗生长无显著差异。饵料转换(投喂的干饵料量(g)/鱼增重量(g)]的差异与饵料对鱼苗生长的影响是相似的。投喂含12%牛脂的饵料时,饵料转换最低(1.9),而投喂缺脂饵科时,饵料转换最高(2.8)。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鱼苗的成活在90%以上,而损失的鱼苗主要是因为逃逸。这次试验的结果表明牛脂对奥利亚罗非鱼来说是一种不好的食用脂类。一般来说鱼苗生长不好可能是因为饵料中有低度不饱和脂肪酸。

  • 标签: 饵料 鱼苗生长 投喂 罗非鱼 成活率 饲养
  • 简介:在2个温度条件下,对2种有不同规格的倒刺鲃鱼种进行耗氧与窒息点的测定。结果表明:耗氧随着鱼体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而窒息点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平均尾重3.53g的小规格倒刺鲃鱼种在水温27.312~28.3℃和30.012~31.0℃时耗氧分别为0.3577mg/g·h和0.3199mg/g·h,窒息点分别为0.3270mg/l和0.3131mg/l;平均尾重7.62g的大规格倒刺鲃鱼种在水温27.3℃~28.3℃和30.0℃~31.0℃耗氧分别为0.2819mg/g·h和0.3009mg/g·h,窒息点分别为0.3659mg/l和0.4784mg/l.

  • 标签: 倒刺鲃 鱼种 耗氧率 窒息点 温度 鱼体体重
  • 简介:我市郊区自推广生物增氧越冬技术以来,鱼类越冬成活不断提高,而近年来,出现一种新的情况,鲢鳙成活仍保持着过去的水平,可是鲤鱼尤其是杂交鲤的越冬成活却不断下降。1992年全郊区鱼种越冬平均成活为70%,而鲤鱼种的平均成活仅60%左右。个别越冬水面不到40%。因此,每年春(?)都得外进,给渔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原图像不清楚

  • 标签: 越冬成活率 鲤鱼种 生物增氧 越冬期间 鱼种越冬 杂交鲤
  • 简介:通过室内水族箱与室外池塘相结合,对幼鲶饵料生物,趋光性,采食强度,昼夜活动现律,种内相互残杀等项内容进行研究,认为幼鲶阶段饵料的适口性、营养性是成活的关键。

  • 标签: 幼鲶 生活习性 成活率
  • 简介:近年来,我市本地胡子鲶的养殖发展很快。到1995年,全市养殖面积达1100亩,估计总产鲜鱼不少于330t。但由于养殖成活较低,一般仅为30%~40%,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群众养殖的积极性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于1994年5月至1995年3月,在本市六靖镇西山村陂口组黄柏成养殖户的屋边塘,进行了本项试验,

  • 标签: 养殖成活率 胡子鲶 试验 养殖户 养殖面积 鲜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