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卷制结构不同的烟丝、测试通过卷接设备的烟丝结构、调整设备参数及喂丝方式等实验,发现烟丝的结构和耐加工性能是影响卷烟部落丝量的主要因素,卷接设备的参数调整、喂丝方式是影响卷烟部落丝量的次要因素。

  • 标签: 端部落丝量 整丝率 碎丝率 烟丝结构 耐加工性能
  • 简介:提出了一种基于拓展光谱的红外光谱模型转移方法。该方法利用一组标准样品估计源机光谱和目标机光谱之间的差异光谱,然后利用差异光谱将其他样品的源机光谱转移为目标机光谱,从而扩充目标机光谱的数量,建立目标机的稳定建模。使用三台不同仪器的红外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少量的标准样品光谱可以将大量源机光谱转移为目标机光谱,建立目标机的模型进行准确预测。该方法对仪器的更新替换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 标签: 近红外光谱 多元校正 模型转移 差异光谱 拓展光谱
  • 简介:应用红外光谱技术建立烟草17项主要化学成分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收集700个具有代表性样品的光谱,建立其相应指标的红外模型.在所有的校正模型中,原始谱图经过一阶导数和偏最小二乘(PLS)处理,大约50个外部样品用于所建模型的验证.烟草中总挥发酸、总挥发碱、石油醚提取物总量、石油醚提取物中性成分、多酚、淀粉、纤维素、硫酸根、pH、灰分、水溶性灰分碱度、总糖、还原糖、总氮、生物碱、氯、钾等十七项指标的预测标准偏差(BMSEP)分别为0.020、0.009、0.402、0.393、0.578、0.583、0.932、0.139、0.117、0.634、0.235、1.720、1.407、0.104、0.173、0.037和0.300.该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技术在分析17项烟草化学指标时均可以替代经典化学方法.作为一种质量控制方法,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将为烟草行业节省大量的资金和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近红外 烟草 快速分析
  • 简介:为适应快速分析烟草中植物色素含量的需要,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FT-NIR)光谱法测定了77个具有代表性的烟草样品的光谱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法,以样品的光谱数据和对应的化学测定值为基础,建立了预测烟草中叶黄素、β-胡萝卜素和其它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模型优化后,模型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02、0.9962和0.9751,预测标准偏差(RMSEP)分别为0.00947、0.0607和0.0446。该方法简便、快速、不破坏样品,可用于大批量烟草样品中叶黄素、β-胡萝卜素和其它类胡萝卜素的快速测定。

  • 标签: 近红外光谱 烟草 植物色素 叶黄素 Β-胡萝卜素 其它类胡萝卜素
  • 简介:运用四种不同的光谱范围选择方法来建立烟草中水溶性糖的红外定量模型,发现模型的交互验证系数、交互验证均方差和预测均方差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对烟草中水溶性糖的分子结构分析,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漫反射光谱的特性,初步确定烟草水溶性糖红外定量模型的建模光谱范围,以交互验证系数和交互验证均方差为评价指标进一步优化光谱范围,可以得到烟草水溶性糖在红外定量模型中的最佳光谱范围为3850-5010cm^-1、5720-7010cm^-1和7760-7980cm^-1,总糖和还原糖定量模型的交互验证系数、交互验证均方差和预测均方差分别为0.989、0.787、0.565和0.982、0.801、0.693。

  • 标签: 近红外 烟草 定量模型 光谱范围 水溶性糖 交互验证
  • 简介:本文利用红外光谱仪(NIR)结合偏最小二乘法,用漫反射方法测定了青烟叶中K、Ca、Mg三种化学成分,试验证明,MR可以用于测试青烟叶中这三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 标签: 近红外 青烟叶 化学成分
  • 简介:针对在建立烟草中还原糖、总糖、总碱和游离氯的分析模型时出现的模型转移问题,用离散小波变换的细节信息重构红外光谱,建立了具有良好转移性能的红外分析模型.通过考察不同小波基和离散小波变换阶数的选择对红外分析模型及模型转移性能的影响,找到了一些较优的小波变换参数.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变换在消除干扰信息的同时不引入新的干扰因素,并且能够同时进行扣除基线和滤噪的计算,应用于红外光谱前处理时具有突出的优点,是提高红外分析模型转移性能的一种有前途的技术.

  • 标签: 近红外光谱 小波变换 模型转移 烟草
  • 简介:为全面了解国内外烟草科技论文的数量与分布状况,分析研究国内外的烟草科学技术研究动态,对2002~2006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共计2599篇烟草科技论文进行了统计,并采用改进后的分类方法和文献计量学等情报分析研究手段对科技论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烟草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与国外有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国外对遗传、农药、品种、育种等基础性的研究更为关注,而我国则更为关注实用技术;(2)我国烟草工业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与国外有差异,主要体现在国外对作为我国研究热点和重点的烟草工艺、设备与仪器、计算机应用等技术相对成熟的实用性技术研究较少,而对烟气化学、吸烟与健康、烟草物理学、滤嘴与过滤技术以及卷烟包装材料等相对更为基础性的学科领域研究较多,发表了大量的科技论文;(3)在国际层面上,我国虽然有了明显进步,但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远低于美国;(4)国内烟草科研机构和相关大学在国内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高于其它单位。

  • 标签: 烟草科技论文 统计分析 研究热点 研究方向
  • 简介:通过相关分析和建立模型,研究了烤烟叶片身份和结构指标与化学成分的关系及其红外速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烟草叶片身份和结构指标与单叶重以及烟草化学成分之间存在极密切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叶片厚度和叶面密度与钾含量的相关性最高,呈较好的幂指关系;烟草叶片厚度、叶面密度以及叶片疏松度均存在能建立较好预测模型的可能性。利用全国主产区441个烟叶样品建兢的叶面密度红外速测模型的参数为:决定系数(R^2)90.28%,均方差(RMSECV)0.529,说明可以用红外对烤烟叶面密度进行较准确的速测。

  • 标签: 烤烟 叶片结构 化学成分 近红外模型
  • 简介:本文从地理分布、经济损失、症状、寄主范围、病原学、流行学和防治学方面对烟草野火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烟草 野火病
  • 简介:以不同产地、等级的国产白肋烟和马里兰烟为试验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特征的上部和中部样品49份,测定其红外光谱和烟草特征指标,用一阶导数和平滑处理光谱后再进行归一化处理,各指标检测值也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采用(ProjectionofBasingonPrincipalComponentandFisherCriterion)投影方法分析样品间部位和产地的相似性。结果表明:1)红外光谱和特征指标两条途径均可判别烟叶部位与产地;2)根据方差贡献率,最能体现部位特征的因素是生物碱和亚硝胺指标,最能体现产地特征的因素是亚硝胺指标;3)相似性判定可用于工业等级间替代和配方微调。

  • 标签: 近红外光谱 烟草特征指标 白肋烟 产地 部位
  • 简介:为建立基于烟叶麦角甾醇含量结合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初烤烟叶霉变预警模型,以2015年和2016年云南5个地区2个等级(B2F和C3F)初烤烟叶为研究对象,调节烟叶含水率为18%,在28℃,RH80%条件下以30天为实验周期,进行烟叶霉变实验。每3天取一次样,采集红外光谱数据并检测样品麦角甾醇含量。建立第0d初烤烟叶样品红外光谱主成分监测模型并提取HotellingT-2统计量,预测第3天至30天初烤烟叶样品红外光谱数据的HotellingT-2统计量,对比分析肉眼观察和红外类模型对烟叶霉变的预警效果。结果表明:1)烟叶霉变过程中,麦角甾醇含量逐渐增加后逐渐降低,当肉眼可见时,麦角甾醇含量较初始值增加4.66-23.38倍;2)基于上述监测模型,13个霉变烟叶样品中,提前预警天数为6天的样品2个,提前预警天数3天的样品7个,当天预警的样品4个,7个未发生霉变烟叶在30天的监测周期内均未出现预警,预测准确率100%。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方便快速地实现对初烤烟叶霉变的预警,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 标签: 初烤烟叶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麦角甾醇 霉变 HOTELLING T2
  • 简介:参试260份烟草品种对青枯抗性先做自然圃初筛鉴定,从中选取表现R-LR和部份优质感品种共n3份分菌系接种测定.结果表明,对青枯Ⅰ、Ⅱ、Ⅲ型菌系反应R-LR的抗病品种有G3、反帝3号和G6等3份,这是迄今所发现抗病谱广且能抗强菌系的种质资源;抗Ⅰ、Ⅱ型菌反应R-MR,感Ⅲ型菌的品种有SPG117、OX2028和岩烟97等12份;抗Ⅰ型菌反应R-MR,感Ⅱ、Ⅲ型菌的品种有K326、K346、G80、RGll和Coker176等50份;对Ⅰ型菌反应为MS-HS的感品种有中烟15、云烟87、春雷3号、大叶密目、大黄金和革新3号等195份,包括目前生产上的主栽品种NC89、云烟85、翠碧一号和红花大金元等.

  • 标签: 烟草 种质资源 青枯病 菌系 抗性鉴定
  • 简介:本文研究了复方氨基酸等10种药剂对烟草花叶的防治效果及其防治机理.结果表明:(1)复方氨基酸、抗毒增产剂、植物生理平衡剂、水杨酸和硫酸锌等5种药剂对烟草花叶均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其中以前两种药剂预防效果最好,防效达58.3%.此外,复方氨基酸还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治疗效果亦达52.1%;(2)药剂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烟株矮化和减轻个体发病程度,抗毒增产剂、硫酸锌、5%菌毒清和复方氨基酸等4种药剂效果明显,尤以前两种药剂刺激烟株生长效果最为明显,株高反而超过无病的健株;(3)药剂处理可使烟草叶片内SOD和POD活性上升,而CAT活性下降,其中复方氨基酸等5种防病效果较好的药剂对酶的活性影响也最大.药剂防治效果与烟叶内SOD、POD活性呈正相关,而与CAT活性呈负相关.

  • 标签: 烟草花叶病 药剂防治 防治机理
  • 简介:对香料烟细菌性斑点的症状观察发现,香料烟细菌性斑点主要为害叶片,初为黑褐色水浸状圆形或多角形小斑点,以后斑扩大、连片,形成不规则的较大坏死斑,新发的斑夹杂其间,斑大小不一。2001、2002年普查结果表明,在保山香料烟栽培区的隆阳区芒宽乡和昌宁县柯街镇普遍发病,发病田块达60%,平均病株率在25%以上;其他烟区仅见零星发病,病株率均在1%以下。在调查中也发现品种、温湿度、烟叶的成熟度、栽培条件等对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影响较大。病原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细菌。

  • 标签: 香料烟 细菌性斑点病 症状 病害普查 病原鉴定
  • 简介:为探索Beinhart1000-1的赤星抗性遗传规律,以抗赤星品种Beinhart1000-1为母本,感品种G140为父本,构建F1及F2代群体,筛选与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并进行抗性基因的QTL定位。结果表明,Beinhart1000-1的赤星抗性由显性基因控制。同时利用混合群体分组分析法,从2653对SSR引物中,得到83对在抗感池间表现多态且扩增条带稳定清晰的SSR标记。以F2代群体115个单株为作图群体,利用该83对引物进行扩增,经WinQTLCart2.5分析,构建了83个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获得2个抗赤星QTL位点,分别位于7号和15号连锁群上。

  • 标签: 烟草 Beinhart1000-1 赤星病 SSR QTL定位
  • 简介:为明确广东省烟草病毒种类及其主要侵染病原,对广东2个主要烟区(韶关地区和梅州地区)进行了病毒病害调查,并对采自田间的62个花叶样本,通过鉴别寄主、ELISA和RT-PCR法进行了病原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在上述2个主要烟区,主要是花叶病危害,很少发现其他病毒种类;病原鉴定方面,在62个花叶样本中,61.29%为单TMV侵染,20.97%为单CMV侵染,17.74%为TMV和CMV复合侵染。

  • 标签: 烟草花叶病 病原 鉴定
  • 简介:为了完善前作大蒜防控烟草病害技术,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前作大蒜不同种植行距(20cm,15cm,10cm和5cm)对土壤烟草黑胫病菌数量和后作烤烟黑胫病情指数及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前作大蒜种植行距的减小,土壤烟草黑胫病菌数量减少,与空闲对照相比,前作大蒜显著减轻后作烤烟烟草黑胫病情指数,提高烟草黑胫的防控效果,前作大蒜种植行距10cm对后作烤烟黑胫的防控效果显著。

  • 标签: 前作大蒜行距 烟草黑胫病 黑胫病菌 病情指数 防控效果
  • 简介:对烟草内生细菌的来源、数量动态变化、与青枯抗性的关系,以及内生细菌防病和促进种子萌发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草内生细菌可来源于种子内部,在烟草不同生育期,抗病品种中内生细菌的总数量以及对青枯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数量均高于感品种,部分内生细菌具有促进烟草种子萌发和防治烟草青枯的作用。

  • 标签: 烟草 内生细菌 青枯病 生物防治
  • 简介:CORESTA2009农学与植学组联席会议于10月3~8日在克罗地亚Rovinj市召开,共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120位正式代表参加,宣读和墙报展示论文共计60篇。主要包括病虫草草害综合治理、烟草特有亚硝胺、良好农业实践(GAP)、烟叶贮藏、重金属、

  • 标签: 克罗地亚 农学 烟草特有亚硝胺 病虫草 重金属 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