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GF-Ⅱ水平与脂质过氧化物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免法测定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Ⅰ)水平,化学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并与35名正常人作对照。结果62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GF-Ⅱ、MD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而SOD、GSH—PX水平低于时照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GF-Ⅱ水平与MDA呈正相关(r=0.6014,P〈0.01)。结论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GF-Ⅱ水平的升高与活性氧代谢紊乱有关。

  • 标签: 肝炎 丙型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 简介:越来越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阿尔兹海默症(AD)与II型糖尿病发病存在密切关联。新近的研究表明,参与II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信号通路同样可能参与了AD的病理进程。本文以AD两大病理特征之一——老年斑的主要组份β-淀粉样蛋白(Aβ)为切入点,

  • 标签: 胰岛素信号通路 Β-淀粉样蛋白 IGF-1 脑内胰岛素 通路异常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2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mNGF18μg,肌肉注射,1支/次,1次/d,共治疗14d。治疗前及治疗14d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BDNF、IGF-1和IL-33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d后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IHSS评分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4%)明显优于对照组(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4d后血清BDNF、IGF-1水平升高,IL-33水平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变化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NGF可显著减轻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可有效上调BDNF、IGF-1和下调IL-33表达水平。

  • 标签: 鼠神经生长因子 脑梗死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白细胞介素-33
  • 简介:目的:探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并分析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某院住院的首次发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梗死组入院第3天、第14天及健康对照组体检当天血清IGF-1水平,对所有入组患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内壁,根据斑块彩超表现分为斑块稳定组与斑块不稳定组。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梗死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组,将梗死组分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并比较分析3组患者入院第3天、第14天血清IGF-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梗死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第14天血清IGF-1水平有所升高,对梗死组及对照组的所有人员颈动脉斑块情况进行检测和统计,可得以不稳定斑块居多,共76例,其余44例为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斑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分为轻型组25例、中型组40例、重型组15例,轻、中、重型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中型组低于轻型组(P=0.008)、重型组低于中型组(P=0.009)和轻型组(P=0.009)。结论:梗死组患者体内的血清IGF-1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而且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清IGF-1水平低于稳定斑块组,血清IGF-1水平的下降可能与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相关性
P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生活方式宣教干预在高血压高危人群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中心接受健康检查的200名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为宣教干预组、对照组,每组各100人。干预组在接受常规体检护理及健康指导的同时,再实施健康生活方式宣教干预。结果:干预组在宣教后的血压控制率、健康生活方式知晓率及遵医行为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生活方式宣教干预能够有效促进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生活方式改善,有利于他们的血压控制并降低心血管风险,提升其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在体检护理中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健康生活方式 高血压高危人群 宣教干预 体检护理 临床观察
  • 简介: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广泛开展,多胎妊娠率不断提高。双胎妊娠中1胎死于宫内对母亲和存活胎儿的影响及对于双胎妊娠中一胎死宫内的处理,探讨死胎的原因以及进行治疗。

  • 标签: 双胎妊娠 胎死宫内
  • 简介:患者男.32岁。发热1周入院。发热多出现在凌晨2时至5时.体温39~10℃.有时自行缓解.有时需用药物退热.曾在门诊不规则抗炎治疗5d无缓解。入院时,伴有盗汗、肝区疼痛、四肢无力、食欲下降。病程中.无咽喉痛、无咳嗽、咳痰、咯血、无腹泻等症状。体检:全身淋巴结无肿大、两侧肺呼吸音正常,心率86次/min,腹部软,肝脏在右肋缘下2cm触及,质中,腹水征阴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9×10^9/L.中性粒细胞0.68,淋巴细胞0.32,血红蛋白9.9g/L,血沉63mm/h,肝肾功能正常,血清胎甲球蛋白正常、心电图正常。胸部X光检查未发现肺结核,B超检查示肝脏“多发低回声区”。CT增强扫描示“肝实质性占位可能”,初步考虑“转移性肝癌”。立即行肝穿刺检查并送病理检查,同时应用三代头孢霉素抗炎、退热.能量合剂等对症治疗,住院3d后病情仍无好转,住院期间观察到盗汗明显,考虑血沉增高,

  • 标签: 肝结核 病例报告
  • 简介:1病历摘要患者女,52岁,来诊前13天无诱因出现发热、尿频、尿急、尿痛及腰痛,体温最高达38.9℃。化验室检查尿常规:WBC满视野、RBC0-2/HP、PRO±、PC3-5/HP。血常规:WBC12.1×10^9/L、NE0.84。当时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0.4g,每日一次。经治疗一周,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尿路刺激症状减轻。为巩固治疗,继续使用左氧氟沙星。

  • 标签: 药物热 左氧氟沙星 急性肾盂肾炎 尿路刺激症状 巩固治疗 化验室检查
  • 简介:2009年所流行的流感病毒是H1N1流感病毒的一种新型病毒,最初称为“猪流感(swingflu)”,根据2009年4月的基因检测结果,这种病毒实际具有禽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3种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基因片段。随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一致宣布,以全称为猪源性甲型H1N1流感(swine—origininfluenzaA(H1N1)virus)指代当前的流感疫情。

  • 标签: 禽流感病毒 H1N1 治疗药物 甲型 INFLUENZA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 简介:患者,男性。68岁。因突发神志模糊、烦躁不安、语言含混不清2小时急诊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传染病史及其他遗传病。体格检查:T37.3℃,P128次/min,R29次/min,BP135/83mmHg,呼吸急促,面色潮红;瞳孔等大等圆,约6mm×6mm,对光反射迟钝;唇角无偏斜、唇舌干燥,咽部充血,颈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 标签: 曼陀罗花中毒 诊断 治疗 病例
  • 简介:毒鼠强毒性强烈,中毒快,特别是对病因不明的昏迷患者来说,极易漏诊误诊,如果抢救不及时,死亡率极高。现将毒鼠强中毒致死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毒鼠强中毒 死亡 药物中毒 昏迷
  • 简介:患儿,男性,8岁。因发热3d,恐惧3h于2002年8月3日入院。患儿入院前3d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发热,体温波动于38~38.5℃之间,偶伴头痛、乏力、周身不适。曾到当地诊所就诊,拟诊为感冒给予先锋必治疗3d(剂量不祥),但上述症状未见好转,体温仍在38.5℃左右。入院前3h在家中看电视时突然出现恐惧,对声音敏感,且逐渐加重。无呕吐、腹痛、腹

  • 标签: 狂犬病毒 传染病 治疗 神经系统
  • 简介:患者,男,66岁。主因头晕、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3h入院。3h前患者晨起时突感头晕、左侧上下肢无力并言语不清,左上肢不能持重物,左下肢行走费力,无发热、咳嗽,无头痛、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抽搐、二便失禁,未行治疗,

  • 标签: 脑梗死 急性 治疗
  • 简介:在农村很多地方都可看到野生的曼陀罗(又称洋金花),曼陀罗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最近遇到误服曼陀罗成熟果实籽粒熟食白酒送服而中毒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曼陀罗中毒 饮食中毒 东莨菪碱 诊断 治疗
  • 简介:1病历摘要男,41岁。消瘦、纳差1个月入院。无腹痛,无呕吐,无进食梗阻,呕血、黑便,既往体检无肝病史。查体: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腹软,全腹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包块未及。胃镜:十二指肠球前壁溃疡,胃结石;胃窦病理活检未见肿瘤细胞,肝胆胰脾超声未见占位性病变。对症治疗1个月无明显好转,复查胃镜未发现占位性病变,出院。2个月后,明显进食梗阻,消瘦,再次入院。胃镜:胃窦新生物,幽门不全梗阻,反流性食管炎。病理:胃窦黏膜轻度萎缩性胃炎伴急性炎。

  • 标签: 皮革胃 弥漫浸润性胃癌
  • 简介:患者,男,26岁,既往体健,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鼻炎、哮喘病史.2004年3月14日,作为健康受试者参加临床药物试验,体检正常,早晨8时服用阿司匹林片剂,81mg/片,共4片,服药2小时后出现胸闷,肺部未闻及干、湿口罗音,予以观察,夜间入睡后约0:04时自觉胸闷加重,不能平卧.

  • 标签: 阿司匹林 哮喘 药物副作用 支气管痉挛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