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检测口服木糖醇对实验性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及肾脏IGF-Ⅰ表达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造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C),糖尿病5%、10%、20%木糖醇(Xy)喂养组(D+5%、10%、20%Xy),另外设置正常对照组(NC)。喂养中分别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木糖醇,开始分组喂养前留取血糖结果,第8w末处死,处死前测量血糖。通过SABC免疫组织化学和定量分析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肾脏IGF-Ⅰ表达的平均光密度(MOD)。结果血糖结果≥16.7mmol/L证实模型构建成功。差异性喂养8w后,各糖尿病组(DM)血糖与NC组相比仍升高(P〈0.05),DC组血糖较0w升高(P〈0.05),而各D+Xy组8w较0w无明显变化。肾皮质/髓质IGF-Ⅰ表达的组间变化趋势一致:DC组较NC组IGF-Ⅰ表达量高;相比于DC组,随着饲料中添加木糖醇以及浓度的升高,IGF-Ⅰ表达量有逐渐降低趋势;皮质D+20%Xy组较DC组降低(P〈0.01)且已与NC组无差异,髓质三个D+Xy组的IGF-Ⅰ表达量介于NC组、DC组之间。糖尿病大鼠在口服不同浓度木糖醇8w后血糖与肾脏IGF-Ⅰ的表达量高度相关,r皮质=0.981(P=0.019),r髓质=0.998(P=0.002)。当血糖t∈28~35mmol/L,皮质/髓质回归曲线方程可分别表示为y=186.036-705.932/t(R2=0.977,P=0.012),y=122.038+13.157lnt(R2=0.997,P=0.002)。结论口服一定剂量木糖醇可稳定血糖及抑制肾脏IGF-Ⅰ表达,具有一定保护肾脏的作用。

  • 标签: 木糖醇 IGF-Ⅰ 糖尿病 大鼠 肾脏 胰岛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疾病患者血清IGF-Ⅰ水平、IL-6水平以及IL-8水平呈现出的变化,并且分析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26例作为实验观察组;同阶段选择26例健康者作为实验对照组;临床均选择放射免疫分析法施以IGF-Ⅰ水平、IL-6水平以及IL-8水平检测,对最终IGF-Ⅰ水平、IL-6水平以及IL-8水平检测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血清IGF-Ⅰ水平方面,观察组肝硬化患者同对照组健康者比较,呈现出显著降低(P<0.05);在血清IL-6水平以及IL-8水平两方面,观察组肝硬化患者同对照组健康者比较,呈现出显著升高(P<0.05);并且患者的血清IGF-Ⅰ水平同患者的IL-6水平以及IL-8水平表现为负相关。结论对于肝硬化患者施以IGF-Ⅰ水平、IL-6水平以及IL-8水平检测,对于肝硬化疾病的临床诊断、临床治疗可以加以对应性指导,从而优化肝硬化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肝硬化 IGF-Ⅰ水平 IL-6水平 IL-8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承德地区身高偏矮儿童IGF-1、IGFBP-3水平与体格发育指标的相关关系,为监测及改善儿童身高提供参考依据,减少矮身材的发生率。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承德市中心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儿科门诊及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96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其身高和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BMI),根据身高分为身高正常组、身高矮小组和身高偏矮组,分别测定三组儿童IGF-1、IGFBP-3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身高矮小组和身高偏矮组儿童的身高、体重及BMI均低于身高正常组;身高矮小组和身高偏矮组儿童的血清GH、IGF-1、IGFBP-3水平均低于身高正常组,但三组血清GH、IGF-1、IGFBP-3水平总体分布不存在统计差异(P>0.05);三组儿童的血清IGF-1等级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儿童的IGF-1水平显示均与各自身高、体重、BMI呈正相关(P<0.05);GH与与各自身高、体重、BMI无显著相关性(P>0.05);儿童血清IGF-1水平与骨龄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638,P<0.01)。  结论:承德地区身高偏矮儿童体格生长发育落后与IGF-1水平关系不大。人的最终身高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 标签: 身高偏矮儿童 IGF-1 IGFBP-3 体格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IGF-1、PSA及fPSA联检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入院诊疗前列腺癌的患者中任意选择60例设为观察组,再择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人员设为对照组,同样包括60例,给予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相同检测诊断,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IGF-1、PSA、fPSA水平。结果:根据检测结果上看,观察组前列腺癌患者血清IGF-1水平、PSA水平、fPS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健康人员相同指标,两组检测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IGF-1、PSA以及fPSA指标与健康人员相比明显更高,这三项指标在临床上具有较高敏感度,可用于前列腺癌筛查,为医生提供可靠诊断依据,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血清IGF-1 PSA fPSA 前列腺癌 诊断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天麻钩藤汤辅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紧张素II(AngⅡ)、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共选择9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按照其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天麻钩藤汤内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压控制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ACE、IGF-1、AngⅡ、NO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天麻钩藤汤 硝苯地平 高血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属于胰岛素类激素家族中的成员之一,是一种在分子结构上与胰岛素类似的碱性多肽。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调解物质代谢以及临床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IGF-1与肿瘤、代谢综合征和针灸调节的关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保留阴道黏膜阴道紧缩术治疗阴道松弛的效果及对性生活状况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阴道松弛患者10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50例。对照组以传统阴道紧缩术治疗,观察组以保留阴道黏膜阴道紧缩术治疗。比较阴道松弛情况,记录治疗前后TGF-β1IGF-1及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变化。结果  观察组阴道松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保留阴道黏膜 阴道紧缩术 阴道松弛 效果 性生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病人进行的甲状腺全摘除术对血清iPTH,IGF-1水平和预后的作用研究;方法:选择了在医院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甲状腺癌患者9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成了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本次研究选取时间为2020年8月~2021年8月,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手术前后血清iPTH,IGF-1水平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诊断效果显著高于其他病人(P

  • 标签: 甲状腺癌 甲状腺全切除术 血清iPTH,IGF-1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天麻钩藤汤加减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对患者血清ACE、IGF-1、AngⅡ、NO水平的影响。方法: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88例高血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天麻钩藤汤加减联合氯沙坦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未采取上述联合治疗而应用氯沙坦治疗)与实验组(44例:采取上述中西医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2个疗程后血清ACE、IGF-1、AngⅡ、NO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天麻钩藤汤加减 氯沙坦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女童单纯乳房过早发育以及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诊断与鉴别中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浓度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期间在院治疗的ICPP女童50例(Ⅰ组)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IGF-I以及IGFBP3血清浓度检测,取同期处于正常发育期的女童45例(Ⅱ组)、未发育女童40例(Ⅲ组)以及单纯性乳房过早发育女童50例(Ⅳ组)作为对比。结果检测结果表明,Ⅰ组女童血清中IGF-I以及IGFBP3两项指标浓度与Ⅲ组、Ⅳ组女童血清中的浓度相比远远要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与Ⅱ组女童相比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单纯乳房早发育以及ICPP女童的判断及鉴别中,血清IGF-I以及IGFBP3浓度指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与积极意义。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单纯乳房早发育 中枢性性早熟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PB-3)表达水平检测在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几种脑肿瘤患者血清IGF-I和IGFPB-3水平,其中脑膜瘤16例、胶质瘤13例、GH分泌型脑垂体瘤32例、非GH分泌型脑垂体瘤40例和30例健康对照者。结果脑膜瘤组和GH分泌型脑垂体瘤组IGF-I和IGFPB-3血清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GH分泌型脑垂体瘤组IGF-I和IGFPB-3血清水平均高于非GH分泌型脑垂体瘤;GH分泌型脑垂体瘤血清IGF-I水平以术前高于术后(均P<0.05)。结论IGF-I和IGFPB-3在许多脑肿瘤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升高,可辅助诊断某些脑部肿瘤;IGF-I、IGFPB-3在分泌型和非分泌型脑垂体瘤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因此可以鉴别诊断脑垂体瘤的类型;分泌型脑垂体瘤术前IGF-I和IGFPB-3明显高于术后,可以通过监测其术后下降速度和程度来判断手术效果及患者恢复情况。

  • 标签: 脑肿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脑垂体瘤
  • 简介:背景:以往研究证实,CREG是一种与M6P/IGFⅡR直接结合的溶酶体蛋白,并依赖于与M6P受体的相互作用有效转运至溶酶体。目的:分析外源性CREG蛋白与溶酶体组织蛋白酶和M6P/IGFⅡR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M6P/IGFⅡR表达变化及细胞内定位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免疫荧光双染和免疫共沉淀方法,观察外源性CREG蛋白与溶酶体组织蛋白酶和M6P/IGFⅡR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应用gain-of-function和loss-of-function模型,通过Western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双染方法,观察CREG对M6P/IGFⅡR表达变化及细胞内定位的影响。结果与结论:细胞免疫荧光双染和免疫共沉淀方法证实外源性CREG蛋白与溶酶体组织蛋白酶和M6P/IGFⅡR有直接相互作用关系;应用gain-of-function和loss-of-function模型进一步证实,CREG对M6P/IGFⅡR表达变化无影响,而影响其在细胞内的定位。提示外源性CREG蛋白定位于溶酶体,且与溶酶体组织蛋白酶和M6P/IGFⅡR有相互作用关系,并影响M6P/IGFⅡR的细胞内定位。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E1A激活基因阻遏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简介:目的研究新生儿CYP1A1、GSTM1、GSTT1基因的多态性分布,为新生儿建立相应基因型记录,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方法收集新生儿脐血,抽提其中有核细胞的DNA,PCR扩增CYP1A1、GSTM1、GSTT1基因的特征性外显子片段。限制酶切CYP1A1扩增产物,RFLP分析每个标本的基因型;非变性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分析GSTM1、GSTT1的基因型。结果CYP1A1、GSYM1和GSTT1基因型均成多态性分布,CYP1A1的基因型分布有3种,分别为A/A基因型占60.9%、A/G基因型占34.5%、G/G基因型占4.5%;GSTM1的基因型有2种分别为GSTM1+/+和GSTM1+/0占85.5%、GSTM1-/-占14.5%。GSTT1基因型分布为GSTT1+/+和GSTT1+/0占76.1%,GSTT10/0为23.6%。结论在正常出生的新生儿中,他(她)们的代谢酶CYP1A1、GSTM1、GSTT1基因存在着多态性分布的现象。

  • 标签: 新生儿 细胞色素P450 谷胱甘肽-S-N移酶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应用“ 1+1+1” 组合签约模式对家庭医生服务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8.5 月 -2019.5 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信息系统中与家庭医生签约 “ 1+1+1” 组合模式的 1500 例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本社区的 1500 位居民在签约前后的家庭医生服务质量水平进行分析。 结果: 对比本社区的 1500 位居民在签约前后的家庭医生服务质量水平,在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 “ 1+1+1” 组合模式后居民使用抗生素处方的人数明显少于签约前,而签约后居民合理使用抗生素情况明显有所好转,优于签约前,签约后居民在门诊需要进行补液的人数也少于签约前,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家庭医生进行 “ 1+1+1” 组合签约模式后,能够明显提高家庭医生的服务质量,改善居民的用药质量,降低了医疗费用,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的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值得推广和提倡。

  • 标签: 家庭医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居民 “ 1+1+1” 组合签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1+1+1组合签约对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设区参与 2018年 9月健康调查的 120位老年人,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60人。对照组开展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开展家庭医生 1+1+1组合签约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生命质量评分、体检数据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体检数据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家庭医生 1+1+1组合签约服务模式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具有显著影响,可改善老年人的疾病健康知识了解程度,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水平,改善老年人体检健康数据,促进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提高。

  • 标签: 1+1+1组合签约 老年人 健康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1+1+1组合签约对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设区参与 2018年 9月健康调查的 120位老年人,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60人。对照组开展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开展家庭医生 1+1+1组合签约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生命质量评分、体检数据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体检数据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家庭医生 1+1+1组合签约服务模式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具有显著影响,可改善老年人的疾病健康知识了解程度,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水平,改善老年人体检健康数据,促进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提高。

  • 标签: 1+1+1组合签约 老年人 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