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心血管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 2019年 4月至 2020年 4月共 86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血管病 43例( A组),单纯心血管病 43例( B组),发病后 24h内进行心电图监测,分析心电图结果。结果: A组中共出现 36例心电图异常,占比 83.72%; B组中共出现 40例心电图异常,占比 93.02%,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后,由于血循环障碍常损害神经中枢,引起神经 -体液调节紊乱,可导致心脏功能异常及其他内脏器官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这些并发症如不能及时处理,将使病情严重恶化以至死亡;另一方面,急性脑血管病发作时有些患者很快出现意识障碍和失语,有心脏疾病的主诉较少,少数患者可有心悸、胸闷、偶有心绞痛发作。因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及时检查心电图,必要时行心电监护,并要积极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降低脑血管患者死亡率,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总的来说,随着脑血管病并心血管病病情的变化,心电图异常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对预测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心血管病 心电图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腹直肌分离联合应用电刺激、康复按摩治疗对促进恢复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50例行常规康复治疗者作为对照组,55例行电刺激+康复按摩治疗者作为实验组,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①实验组治疗后腹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实施电刺激、康复按摩治疗,可促进腹围恢复,提高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后腹直肌分离 电刺激 康复按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脂分析在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方法:在本院心血管科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抽取 80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体检中心检查为健康的人员 8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脂检测,对比血脂指标。结果:观察组 TC、 TG、 LDL-C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HDL-C指标则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血脂指标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高血脂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因此需将血脂检查进行普及,对疾病进行有效预防。

  • 标签: 血脂分析 心血管疾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7年6月~2019年6月,共纳入心血管内科患者228例,根据时间顺序先后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强化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8.26%(113/115)高于对照组89.38%(101/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进入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强化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质量 用药安全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 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心脑血管疾病 68 例(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10 月),随机分为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对照组( 34 例)与联合 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观察组( 34 例),观察患者血脂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脂指标改善情况好, P < 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P > 0.05 。 结论: 给予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他汀类药物治疗,能提高血脂指标,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心脑血管疾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炙甘草汤对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20年3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具体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建制50例。研究组给予炙甘草汤进行治疗干预,参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施相应治疗措施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相应治疗措施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炙甘草汤较之常规药物,更适合用于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工作中,且应用效果相对显著,明显提升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降低其他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及合并症的概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炙甘草汤 心血管内科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动脉 CT血管成像对肺栓塞的诊断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7年 03月 -2018年 03月间的肺栓塞患者,共 62例,均进行 CT血管成像检查,观察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 。结果:肺栓塞检出率61例,诊断准确率高达 98.39%。 结论:在对肺栓塞的诊断中,肺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价值较高,可提高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推荐推广。

  • 标签: 肺栓塞 肺动脉 CT血管成像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9年1月~2019年5月,共纳入研究对象77例,均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便利抽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5.0%低于对照组29.73%,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7.5%高于对照组75.68%,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可大力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心血管内科 临床护理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 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内科规范治疗,对比分析治疗两周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以及疗效。结果 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分别为( 1.32±0.13)次 /周、( 2.25±0.37) min/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92.86%( 39/42),对照组为 80.95%( 3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通过对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及与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后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心血管内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接收200例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研究以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n=100常规治疗),试验组(n=100氯吡格雷),对比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结果 :临床疗效对比试验组(97.00%)较对照组(87.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绞痛 临床治疗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文通过对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进一步对合理用药进行探究。方法:通过将本诊所收治的 70 例心血管内科患病人员当作研究群体,这些研究人员的就诊时间为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7 月,详细观察心血管内科患病人员实行前后用药不合理、退药状况。结果:实行后用药不合理状况为 11.43% ,实施前用药不合理情况为 40.00% ,可以看出实施前后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行前后退药状况都是修改医嘱发生率最高,从退药情况方面来看两组患病人员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从心血管内科用药状况方面来看,依然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情况,需要明确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积极落实,确保用药安全,为患病人员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 标签: 合理用药 心血管内科 用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