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胆结石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观察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第1次排气的时间以及患者的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第1次排气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开腹取石手术,其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 胆结石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腹腔与输尿管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2月-2017年7月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组与输尿管组各20例,腹腔组采取后腹腔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输尿管组采取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术后镇痛泵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输尿管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腹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结石清除率为100.0%高于输尿管组的85.0%(χ2=16.216,P〈0.05),腹腔组发热、输尿管黏膜损伤及狭窄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输尿管组的25.0%(χ2=7.792,P〈0.05)。结论腹腔与输尿管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均取得了一定临床效果,但腹腔效果更好,清除病灶彻底,安全性较高,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腹腔镜 输尿管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清洗方法对腹腔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掌握最佳的清洗方法。方法:选择使用后的腹腔器械200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件。对照组采用手工清洗方法,观察组采用预处理+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方法。通过目测检测法、隐血试验检测法、细菌培养检测法对2组器械的清洗合格率进行检测。结果:预处理+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方法清洗合格率优于传统手工清洗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器械进行预处理、手工清洗后采用超声清洗是必要的,能显著提高清洗效率,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清洗方法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腹腔镜器械 清洗方法 检测
  • 简介:目的分析采用腹腔手术方法对早期宫颈癌患者手术治疗后所采取的护理手段。方法纳入此次研究的86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接收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手术予以治疗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此研究中入选的患者在治疗后经过针对性护理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愈合良好。结论对于选择腹腔手术方法治疗宫颈癌的患者而言,需要在治疗后按照其实际状况采取针对性护理方法,从而减少患者的恢复时间。

  • 标签: 腹腔镜 宫颈癌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胆囊结石治疗腹腔胆囊切除术与微创保胆取石的疗效.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随后,对照组采用LC治疗,观察组则采用MC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或者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8.70%(2/2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4/23).结论在胆囊结石治疗中微创保胆取石术能够降低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提高一次性结石清除率;同时,还能够降低胆囊结石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胆囊结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微创保胆取石术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腹腔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160例穿孔性阑尾炎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腹腔阑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及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为(45.59±5.53)h,观察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9.84±3.31)h,观察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8.75%(31/80),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25%(5/80),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阑尾切除术相比,采用腹腔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并能有效减少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穿孔性阑尾炎 开腹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创技术已在妇科腹腔、盆腔疾病临床中广泛应用。妇科腹腔手术虽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其临床应用作为一项侵入性治疗措施,它可以引起很多种术后并发症,而其中作为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妇科患者腹腔术后出现的腹部疼痛,文献[1]报道其疼痛发生率为33%~68%。甚至也有临床报道称发生率高达60%-70%。

  • 标签: 妇科腹腔镜术 疼痛发生率 妇科患者 侵入性治疗 护理干预 腹部疼痛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经腹腔下和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EM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受开腹TEM术(开腹组,n=70)和腹腔下TEM术(腹腔组,n=60)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及进食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但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患者保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大小及肿瘤下缘距远切缘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术后肿瘤转移情况及术后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行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效果相同,且术中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析胃间质瘤采用胃镜与腹腔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74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开腹手术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腹腔、胃镜双联合治疗,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均较短,且术中出血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胃间质瘤患者胃镜、腹腔联合治疗,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

  • 标签: 胃间质瘤 腹腔镜 胃镜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腹腔抗反流手术联合生物补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1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均采用腹腔抗反流手术联合生物补片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1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全部成功通过腹腔抗反流手术,其中25例为Rossetti胃底折叠术,35例为Toupet胃底折叠术,40例为Nissen胃底折叠术。患者手术耗时45~210min,术中失血5~105ml,手术中未出现转开腹病例、死亡病例,围手术期无不良病症产生。手术效果确切,多数患者对抗反流手术远期效果认可高。结论重视辨识解剖标志,准确找到外科面,按照技术操作要求,是腹腔抗反流术成功的前提;术后,提供饮食规范指导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腹腔镜抗反流手术 生物补片 胃食管反流病 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静脉滴注舒芬太尼与推注舒芬太尼复合吸入七氟醚全麻在腹腔下胆囊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择期拟行腹腔下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静脉滴注,对照组间断静脉注射。两组采用相同的方法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观察组在插管完成后静脉滴注舒芬太尼,对照组缓慢静脉注射同等体质量剂量舒芬太尼,比较两组在插管前(T1),插管后5min(T2)、10min(T3)及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并比较两组拔管后即刻和术后24h视觉模拟评分和当天及24h内下床活动时间。结果对照组在T2时刻心率较观察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h(D2)疼痛者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当天下床活动者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舒芬太尼在腹腔下胆囊切除术中对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微小,能有效改善手术患者术后的活动行为,对预后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舒芬太尼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静脉滴注 血流动力学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对比后腹腔肾囊肿去顶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48例肾囊肿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实行后腹腔去顶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1/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6/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后腹腔去顶术治疗肾囊肿效果更为明显,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后腹腔镜 肾囊肿 开放手术
  • 简介:目的探究输尿管软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合并临床症状的肾盏结石临床效果。方法80例合并临床症状的肾盏结石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皮肾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输尿管软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碎石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4.39±1.02)d,短于对照组的(6.55±1.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输尿管软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合并临床症状的肾盏结石效果确切,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 肾盏结石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腹腔手术治疗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应城市蒲阳医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予以腹腔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米非司酮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率、月经与排卵恢复时间及抑郁评估量表(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月经与排卵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腹腔手术治疗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降低患者复发率,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米非司酮 腹腔镜检查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3D与2D腹腔结直肠癌根治术中术者主观感受。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6年2月本院行3D与2D腹腔结直肠癌根治术主刀医师、第一助手以及扶手作为调查对象,主要通过对手术医生开展主观感受问卷调查。手术医师主要通过3D与2D腹腔辅助下开展结直肠癌根治术,其中开展2D腹腔结直肠癌根治术作为A组,而开展3D腹腔结直肠癌根治术作为B组比较两组主管感受。结果挑选出98份有效调查表,其中A组48份(主刀医师、第一助手及扶手分别有12份、18份和18份)、B组50份(主刀医师、第一助手及扶手分别有18份、14份和18份)。两组主刀医师在双眼聚焦差异度、视野、视觉操作协调度及颜色分辨率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一助手的双眼聚焦差异度为(4.8±0.4)分、空间定向感为(4.1±0.4)分以及纵深感为(3.8±1.1)分;B组第一助手的双眼聚焦差异度为(4.4±0.7)分、空间定向感为(4.7±0.6)分以及纵深感为(4.4±0.7)分,两组第一助手的双眼聚焦差异度、空间定向感以及纵深感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扶手的双眼聚焦差异度、视野、视觉操作协调度评分分别为(5.0±0.0)、(4.9±0.3)分,B组扶手分别为(4.6±0.6)、(4.4±0.7)分,两组扶手的双眼聚焦差异度、视野、视觉操作协调度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28、2.785,P<0.05)。结论3D与2D腹腔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操作方式一样,虽然在眩晕感等方面效果次于2D腹腔,但其手术立体感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 标签: 结直肠癌 2D技术 3D技术 腹腔镜 主观感受研究
  • 简介:目的:评价抗感染治疗与经皮肾取石术对上尿路结石伴有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上尿路结石伴感染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后与经皮肾取石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后与传统后腹腔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用药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为27.78%(P〈0.05)。结论:采用抗感染治疗和经皮肾取石术对上尿路结石伴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确切,并发症发的生率较低。

  • 标签: 上尿路结石伴有感染 经皮肾镜取石术 传统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抗感染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禹州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8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行腹腔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GnRH-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1年复发率、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腹腔手术联合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生活治量,降低术后复发率。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检查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PDCA循环管理规范婴幼儿腹腔下内环口高位结扎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0~3岁婴幼儿腹腔下内环口高位结扎术出院病历为非干预组(200例);2015年1月~2016年8月0~3岁婴幼儿腹腔下内环口高位结扎术出院病历为干预组(291例),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对两组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给予评价。结果非干预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为67例,预防用药比例为33.50%(67/200);干预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为7例,预防用药比例为2.41%(7/2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给药时机的合理率、24h停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PDCA循环管理,婴幼儿腹腔下内环口高位结扎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比例明显降低,不仅促进该类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同时对遏制细菌耐药、节省医疗费用和降低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PDCA 循环 婴幼儿 腹腔镜 内环口高位结扎术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 简介:目的:评价替硝唑注射液对腹腔胆囊切除术患者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行腹腔胆囊切除术患者74例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不给予任何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观察组患者术前30min、术后第2天再次给予替硝唑注射液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用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10.81%稍低于对照组为13.51%(P〉0.05),住院治疗时间为(11.4±2.0)d略高于对照组为(11.2±2.3)d,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81%高于对照组为5.41%,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D〉0.05)。结论:采用替硝唑预防腹腔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不确切,并耒缩短其住院时间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替硝唑注射液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后切口感染 预防作用
  • 简介:目的分析手术室腔不同消毒灭菌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手术室内的腔器械120件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件,对照组采用2%戊二醛浸泡,观察组采用等离子灭菌机,比较2种消毒灭菌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清洁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1.67%(P〈0.01);观察组灭菌合格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结论等离子灭菌机相比于2%戊二醛浸泡对手术室内的腔进行消毒可以获得更好的消毒灭菌效果,有利于手术室内消毒灭菌工作的有效开展。

  • 标签: 手术室 腔镜 消毒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