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42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开放术式,观察组给予后腹腔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医疗费用、下床活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体质量和卡氏评分显著提高(P<0.05),但观察组术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结论与传统的开放术式相比,腹腔下输尿管切开术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显著,结石清除率高,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切开取石 腹腔镜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腹腔组与开腹手术组各25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腹腔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治疗宫外孕较开腹手术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出血量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宫外孕 临床疗效
  • 简介:子宫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妇科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及致死率高的特点。手术切除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经腹子宫广泛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是其经典的术式,但该术式有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慢、淋巴结清扫不完全、术后易复发的缺点[1]。随着腹腔技术及阴式妇科手术的发展、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下阴式手术逐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且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 标签: 子宫恶性肿瘤 广泛切除术 子宫广泛切除 阴式手术 盆腔淋巴 妇科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腹腔胃癌手术围手术期处理的方法及高龄患者行腹腔胃癌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该院普外科2009年6月至2014年4月间收治的280例高龄(≥70岁)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3例行腹腔手术(腹腔组),117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中、术后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肿瘤部位、手术方式和术前合并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组比较,腹腔组手术时间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腔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拔胃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开腹组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保证高龄患者腹腔胃癌手术成功的关键。重视术前合并症的处理,术中贯彻微创观念和使用微创外科技术,采取个体化手术方式,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腹腔胃癌手术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且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优势明显。

  • 标签: 高龄患者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肾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治疗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本院收治住院治疗的肾结石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经皮肾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对照组采用经皮肾气压弹道碎石术,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一期结石清除率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84.27±5.91)min、术中出血量为(80.69±7.83)ml、下床活动时间为(22.69±9.20)h、住院时间为(5.67±1.24)d、一期结石清除率为96.43%,均优于对照组的(105.36.4-6.20)min、(101.68±8.12)ml、(55.42±10.31)h、(14.02±2.43)d、8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为3.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7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在治疗结石效果和安全性方面都较好,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 肾结石 超声碎石术
  • 简介:目的:比较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老年患者静脉全身麻醉下腹腔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90例行静脉全身麻醉下腹腔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Ⅰ组45例,Ⅱ组45例.Ⅰ组实施瑞芬太尼、依托咪酯全凭静脉麻醉,Ⅱ组实施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观察2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Ⅱ组患者麻醉诱导后(T1)SBP、DBP均较诱导前(T0)明显降低,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Ⅰ组没有明显变化;Ⅱ组麻醉诱导后(T1)DBP明显高于Ⅰ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和Ⅱ组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3min(T3)、腹腔置入即刻(T4)、腹腔置入3min(T5)、气管拔管即刻(T6)、气管拔管后3min(T7)与诱导前(T0)比较均无明显改变,Ⅰ组和Ⅱ组组间各时点亦无明显差异;Ⅰ组和Ⅱ组的苏醒时间分别为16.16±5.86min和10.84±4.06min,Ⅰ组和Ⅱ组的气管拔管时间分别为18.91±6.23min和14.40±5.38min,2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施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腹腔胆囊切除术具有麻醉诱导平稳、镇痛效能高、术中可控性好的优势,但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方法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更短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临床应根据需要合理选择麻醉方法.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老年 依托咪酯 丙泊酚 瑞芬太尼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女性腹腔手术护理的关键性。方法拟定健康教育路径给予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结果受健康教育者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能够让自己的病情等到控制,并且正确的了解自己的病情。结论通过对患者实行的健康教育可以除去患者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建立战胜困难的信念,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

  • 标签: 健康教育 妇科 腹腔镜手术 护理路径
  • 简介:目的:观察乌拉地尔在妇科腹腔手术气腹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妇科腹腔次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乌拉地尔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麻醉前(T0)、麻醉后气腹前(T1)、气腹后1min(T2)、5min(T3)、15min(T4)时2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气腹前后各项指标都相对稳定,对照组气腹后各项指标都显著高于观察组,同时高于气腹前。结论:乌拉地尔能有效预防妇科腹腔手术气腹时的心血管反应,维持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

  • 标签: 乌拉地尔 妇科 腹腔镜手术 气腹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胆囊切除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将我科2012年8月-2013年6月实施腹腔胆囊切除术的11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明显提升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充实了护理工作的服务内涵,提升了社会对医院的满意度。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临床护理路径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肾联合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泌尿系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B超引导下定位进行经皮肾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治疗.结果160例除1例外均一期成功建立经皮肾通道.平均手术时间95min,术中出血平均100mL,平均住院时间12.5d,1次取净结石146例,2次取净5例,总结石清除率为94.4%,无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肾碎石取石术是治疗泌尿系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方法,其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患者创伤小、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B超引导 经皮肾镜 上尿路 取石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胆囊手术和开腹胆囊手术后的肠粘连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115例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与对照组(57例)。观察组采用腹腔胆囊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肠粘连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肠粘连发生率为6.9%(4/58),对照组肠粘连发生率57.9%(33/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的开腹胆囊手术,腹腔胆囊手术在胆囊炎临床治疗后的肠粘连发生率更低,安全有效,有利于患者术后病情的恢复。

  • 标签: 胆囊炎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肠粘连
  • 简介:目的:评价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甘露醇溶液联用对妇科腹腔术前肠道清洁的疗效。方法:选择妇科腹腔手术患者200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治疗;对照组予甘露醇溶液治疗,比较两组清洁肠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肠道清洁效果符合优良级的占95.00%,对照组患者肠道清洁效果符合优良级的占79.00%,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较甘露醇在妇科腹腔手术前肠道准备中的清洁效果更好。

  • 标签: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甘露醇 肠道
  • 简介:目的探讨消化内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鉴别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以提升消化道早癌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2月-2013年4月疑似消化道早癌患者263例为研究对象,内黏膜切除、剥离或外科手术切除标本病理确诊为消化道早癌60例,其中内下黏膜切除术(EMR)患者35例(A组)、外科剖腹手术25例(B组),确诊为消化道早癌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窥镜、超声内、NBI内,根据内影像评分对诊断进行评价;比较2组不同手术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内窄带成像(NBI)内在形态、胃小凹分型、毛细血管形态3方面均优于常规内窥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经济花费3方面均较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外科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I对消化道早癌诊断准确性要优于常规内窥镜和超声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内黏膜下切除术对治疗消化道早癌具有良好临床效果,创口小、安全、有效,在大力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消化道早癌 窄带成像内镜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内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80岁的胆源性胰腺炎80例的资料,采用经内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鼻胆管引流(ENBD),或胆道塑料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80例中,有4例因下无法找到十二指肠大乳头开口而转为开腹手术,余76例均完成内治疗,成功率95.00%。其中一次性完成ERCP+EST+ENBD治疗者69例,7例因较大铸型结石嵌顿无法碎石而行胆道塑料支架植入。1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因反复消化道出血死亡,病死率2.63%。结论内治疗高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病死率低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治疗 高龄 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颌下腺导管结石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近4年住院及门诊治疗的49例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口服催涎剂和颌下腺区域按摩等术后处理方法不同分成A、B、C、D四组,分析各组特点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四组患者3年后恢复良好率分别为:A组33.3%、B组77.7%、C组83%、D组90%。结论采取口服催涎剂和颌下腺区域按摩与颌下腺导管结石取出术后的愈合相关,两者联合运用可提高颌下腺导管结石取出术后的恢复良好率。

  • 标签: 颌下腺疾病结石 手术 口腔 辅助治疗
  • 简介:大肠癌是国内外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是第4位的常见恶性肿瘤,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大肠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对于早期大肠癌(以下简称早癌)可采取内下微创治疗,不仅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也明显降低患者诊疗费用,减轻了经济负担。

  • 标签: 早期大肠癌 内镜 山西省 诊治 术后患者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应用临床教育路径的意识对高龄结肠检查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和健康指导,探索其在高龄患者结肠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住院的高龄结肠检查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实施常规健康宣教和临床教育路径护理干预及健康指导。结果在实施临床教育路径指导后,观察组患者的结肠检查相关知识掌握较好、结肠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结肠检查患者实施临床教育路径有利于提高患者结肠检查的成功率,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满意度。

  • 标签: 高龄 结肠镜检查 临床教育路径
  • 简介:目的:探讨低压重力灌注(100cm水柱)+导管引流在逆行输尿管碎石中的可行性、适用性和安全性。方法输尿管上镜至结石下方后放置F4导管,头端越过结石到达肾盂并保留。退后从导管旁再次上镜,低压重力持续灌注冲洗下进行气压弹道碎石。结果本组共5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4例,中段17例,下段35例,输尿管石街2例,除1例输尿管口过细无法上镜而留置双J管外,其余均成功从导管旁再次上镜并达到结石下方,灌注压为100cm水柱时即可保持碎石过程中清晰视野,1例发生结石漂移至肾盏后成功碎石,碎石成功率为99.1%。术中无输尿管穿孔、粘膜撕脱发生,术后仅有轻微血尿发生,无腰痛、发热。结论低压灌注+导管引流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术。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 低压灌注 引流
  • 简介: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无痛结肠检查的麻醉效果,探讨其可行性,同时针对小儿内室麻醉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合理评估并提供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选择结肠诊疗患儿90例,随机分为PF组、PK1组和PK2组。PF组给予芬太尼1μg/kg,PK1组给予氯胺酮0.5mg/kg,PK2组给予氯胺酮1mg/kg,间隔约2~5min后3组均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1~1.5mg/kg。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麻醉前后的生命体征、丙泊酚药量、意识消失及苏醒时间,观察呼吸抑制、术后恶心呕吐和躁动发生情况。结果:PF组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高于PK1组和PK2组(P<0.05);PK1组丙泊酚用量大于PK2组(P<0.05),2组血流动力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儿均安全度过围麻醉期。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0.5~1mg/kg)用于小儿无痛结肠检查麻醉效果安全可靠,优化和规范的麻醉流程可进一步降低麻醉意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丙泊酚 氯胺酮 小儿 结肠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