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卒中发生抑郁(PSD)与卒中部位的关系。方法选取医院收治入院的PSD患者112例,依据脑卒中定位方法进行卒中部位定位,脑卒中抑郁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分析脑卒中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与脑卒中类型的相关性。结果PSD患者中,左侧病灶明显多于右侧病灶,额前部病灶明显多于额后部病灶,皮质病灶明显多于皮质下病灶,PSD与脑卒中部位的相关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D与患者脑卒中部位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患者日常生活方面、病情变化及个人因素等都会影响脑卒中发生抑郁

  • 标签: 脑卒中 脑卒中后抑郁 卒中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了艾司西酞普兰和安脑丸联用给药治疗脑卒中抑郁的临床疗效等情况。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抑郁患者共97例作为治疗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在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给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则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和安脑丸联用给药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通过对临床治疗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发现,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5.9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约为81.25%,经计算分析可知两数据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在治疗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经计算分析可知数据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和安脑丸联用给药治疗脑卒中抑郁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安脑丸 脑卒中后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电动床站立训练对脑卒中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电动床站立训练配合基础预防护理,对照组给予基础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电动床站立训练能有效预防脑卒中肺部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电动床 站立训练 脑卒中 肺部感染 护理
  • 简介:目的比较国外5种评分系统在中国人群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出血转化(HT)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262例AIS患者进行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应用HAT模型、MSS模型、GRASPS模型、SEDAN模型以及SITS模型的量表进行测评。观察5种评分系统与HT发生率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大小比较5种评分系统对HT的预测能力;单因素分析5种评分系统内的指标和HT的相关因素,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认为是静脉溶栓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5种评分系统测评的分值增加,HT发生率随之上升,在5种评分系统组间中HT发生率的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种评分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5;两两比较ROC曲线下面积,结果显示GRASPS模型优于MSS模型和SITS模型(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的心房颤动剔除,余下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行头颅CT的早期梗死征象、既往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史、基线NIHSS评分均是非心源性脑栓塞rt-PA静脉溶栓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五种评分系统均可以预测中国人群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发生HT的风险,其中GRASPS模型可能拥有相对较好的预测价值;对非心源性脑栓塞rt-PA静脉溶栓患者应注意了解其年龄、既往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史,评估入院行头颅CT的早期梗死征象和基线NIHSS评分,以避免发生HT。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我今年82岁,患有腔隙性脑梗死.近来由于出现心境低落和丧失兴趣而到三级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抑郁症、医生开给阿米替林,每次25毫克,每日3次、谁知服用一天我就出现了心悸、胸闷的现象,再到医院心内科就诊,作心电图示室性早搏和QT间期延长。医生说是抗抑郁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要我停服该药。请问我应如何正确服用抗抑郁药?服用抗抑郁药还会引起哪些不良反应?

  • 标签: 抗抑郁药 正确服用 医院就诊 腔隙性脑梗死 QT间期延长 不良反应
  • 简介:焦虑和抑郁障碍是老年人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几乎一半的抑郁症患者有明显的焦虑症状,因此逐渐出现混合型焦虑抑郁障碍的概念。在临床实践中,焦虑抑郁障碍较单纯的焦虑或单纯抑郁诊治更难,预后更差。老年人焦虑抑郁症状较隐匿,易被误诊为其他躯体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医疗和护理负担,成为公共卫生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针对老年焦虑抑郁障碍的诊治特点作一综述。

  • 标签: 焦虑 抑郁 混合型焦虑抑郁障碍 老年
  • 简介:为例更好的探讨帕金森病并发抑郁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特点,本次研究院将抽取40例帕金森病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来作为评定帕金森病患者是否与出现并发抑郁症状,以及帕金森病的种类和出现并发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资料显示研究资料中的40例帕金森病患者中没有出现抑郁症状的有24例,有初步抑郁症状表现的有16例患者,患有轻度抑郁症的有9例患者,5例中度抑郁症患者,2例重度抑郁症患者;患病的时常没有超过5年的患有并发抑郁症的患者有4例,患病时常小于5年患有伴发抑郁症的有10例,年龄在60岁以下的患者患有并发抑郁症的共有7例,9例患者患有有伴发抑郁症;震颤强直型伴发抑郁症的患者有10例,少动强直型办法抑郁症患者有6例。从研究资料结果可以得出帕金森并发抑郁的发生率要高于无躯体性疾病患者出现并发抑郁症的发生率许多。抑郁症的发生和患者所患疾病的时间、类型等都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帕金森并发抑郁症的临床医师在为患者治疗帕金森病的同时也要重视治疗抑郁症。

  • 标签: 帕金森病 临床分析 并发抑郁症 讨论
  • 简介:五脏在情志活动中划分的职能不同,在情志病中伤及的部位也有所不同。现报道如下。1抑郁症发病情况与病因情况在探索一个疾病的过程中,清楚地掌握其发病及死亡情况是一项及其重要的工作。

  • 标签: 抑郁症 五脏功能 情志病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方法56例高血压伴有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血压控制稳定所需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焦虑 抑郁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初步了解探讨醒后脑卒中(WUS)的临床特点,提高对WUS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住院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84例,按照WUS定义对所有入组患者分为WUS组和非醒后脑卒中(NWUS)组,登记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并按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HISS)和发病2周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疾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比较WUS与NWUS的临床特点、脑血管危险因素及短期预后的异同。结果WUS组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者高于NWUS组(22.0%vs7.0%,P〈0.05),WUS组入院时NHISS评分高于NWUS组(7[4,9]vs5[3,8],P〈0.05)。发病2周时mRS评分,WUS组高于NWUS组(3[2,4]vs2[2,4],P〈0.05)。结论WUS患者有病前TIA发作史比例相对较高,其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NWUS无明显差异;WUS早期病情相对较重,更易发生出血转化,短期预后较差。

  • 标签: 醒后脑卒中 睡眠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产褥期产妇抑郁症的预防效果。方法258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9例。对照组实行产褥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产妇抑郁症的发生率及护理前后的抑郁水平。结果观察组抑郁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观察组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褥期产妇实行优质护理能有效改善抑郁水平,并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 标签: 优质护理 产褥期 抑郁 预防
  • 简介:生活中大多数女性如厕都离不开卫生纸,然而,前阵子有流言认为这恰恰是导致妇科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因为现在很多卫生纸都是再造纸,其中带有大量的细菌,过分频繁地用纸巾擦拭,细菌很容易在阴道处停留并滋生,最好的办法是小便什么都不用,每天换内裤就可以了。其实,女性小便,

  • 标签: 妇科疾病 潜在危险因素 妇科感染 前阵 生殖道炎症 非特异性外阴炎
  • 简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主任方建培教授说,儿童或成年人感冒,适当饮用酸奶,还可以起到改善胃口的作用。"感冒、小儿腹泻等常见病跟病原菌生物特性有关。病了以后胃口不好是常见现象,跟病理生理变化有关,因为生病过程中消耗很大。"方教授介绍,"这时候如果要改善胃口,除了运动、吃一些辅助性的益生菌,适当喝些酸奶也有所裨益。

  • 标签: 感冒后 胃口 酸奶 孙逸仙纪念医院 病理生理变化 中山大学
  • 简介: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8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同时增加自我效能的护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一般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36.42±3.8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0.18±4.19)分。干预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FMA评分(52.68±5.1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0.71±4.38)分,观察组MBI评分(56.24±3.7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8.90±3.12)分(P〈0.05)。结论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 标签: 自我效能 急性脑卒中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烧伤皮肤疤痕的整形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到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烧伤瘢痕患者60例,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结果治疗有效率为98.3%,有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3.3%。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皮肤病史、瘢痕面积是导致烧伤皮肤疤痕的整形治疗出现并发症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对烧伤皮肤疤痕能达到比较好的整形效果,但是也存在并发症多等问题,我们要根据发生危险因素加强护理与管理。

  • 标签: 烧伤 皮肤疤痕 整形治疗
  • 简介:目的对比中日医疗器械上市监管方式,为我国医疗器械上市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比中日医疗器械监管机构组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不良事件报告的处理,结合目前我国医疗器械监管现状,分析存在不足,并提出建议。结果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上市监管在法规、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使用单位人员能力、公众上报意识方面还存在不足。结论借鉴日本上市监管经验,改善我国目前监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促进公众用械安全。

  • 标签: 中日 医疗器械 上市后监管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治疗中,采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产生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80例我院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依据奇偶分组方式均分两组,均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口服,20mg-40mg/日);此外,研究组(40例)治疗初期合并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共2周;对照组(40例)给予经颅磁无效刺激,共2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2周,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接受治疗1周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于治疗1周、2周其评分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较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临床疗效更高,不良反应发生明显减少(P<0.05或0.01)。结论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同时,给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有效弥补抗抑郁药起效的滞后性,提高早期疗效,降低自杀风险。

  • 标签: 药物治疗 经颅磁刺激 超低频 抑郁症 HAMD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VS气管插管气管软化的CT征象,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对638例PVS患者气管插管的颈、胸部CT图像进行分析,对确诊或怀疑为气管软化的患者进行全科读片,对最后确诊为气管软化的患者进一步分析其CT表现。结果共确诊气管软化患者58例,CT上气管多呈“刀鞘”状,前后径大于左右径50%,部分管腔狭窄,局部可见气管塌陷,两肺内见炎性改变、肺不张。结论CT能清晰显示PVS患者软化气管的形态、程度,为临床及早、合理的处理提供影像学依据,提高PVS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气管软化 PVS 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试验组(舒肝解郁胶囊+经颅磁刺激治疗)各40例。观察临床疗效,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程度。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37例(92.5%),高于对照组的30例(75.0%);治疗3周、6周后患者的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12.5%,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针对抑郁症患者,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减轻患者的抑郁程度,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磁刺激 药物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垂杨柳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抗抑郁药的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11—2013年抗抑郁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dailydosesystem,DDDs)和限定日费用(dailydrugcost,DDC)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3年我院门诊抗抑郁药的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依次为133.68、157.60、176.11万元;用药以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serotoninreuptakeinhibitor,SSRI)为主,3年中其DDDs分别为77.14、80.37、80.06。2011—2013年,帕罗西汀销售金额分别为75.51、92.88、99.90万元,DDDs为6.93,8.59,10.55,销售金额及DDDs一直居首位;DDC最高的为文拉法辛,其次为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最低的为阿米替林,仅为0.51元。我院门诊抗抑郁药应用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1∶1.48;应用的年龄范围为17~101岁,平均年龄(57.29±16.09)岁,人数较多的年龄段为41~80岁。2011—2013年门诊科室抗抑郁药应用比例最高的为精防科门诊,分别为21.01%、35.03%、38.45%;其次是神经内科门诊,分别为8.10%、10.50%、13.02%。结论:SSRI已成为我院抗抑郁首选药,且帕罗西汀在SSRI类药物中的使用位居首位,且门诊抗抑郁药应用病例数呈上升趋势。

  • 标签: 抗抑郁药 用药频度 限定日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