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瑞士研究人员新开发出一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确定药物分子结构的方法,比现有方法效率大大提高,有助于制药行业开发新药物。为充分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功效,研究人员需要确定其分子结构。科研人员常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来探测分子结构,但此前的相关计算非常复杂和耗时。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说,他们开发出一种机器学习程序,使用数据库对其进行训练后,它分析核磁共振技术所得数据的效率非常高,几乎是现有方法的1万倍。

  • 标签: 人工智能技术 分子结构 药物 核磁共振技术 研究人员 制药行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治疗用卡介苗的稳定性进行观察与分析,让临床用药治疗得到保障。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中记录方法对不同批次存放于37℃环境28d卡介苗的稳定性和质量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活菌含量比、溶解时间、水含量、菌体染色形态、药物毒性以及迟发超敏试验。结果对9批样品进行存放2至3年后的热稳定试验中,每一批次的残存活菌数均高于20×104CFU·mg-1,同时,保存于37℃环境28d制品的活菌数超过置于4℃环境下样品活菌数的20%。对另外3批样品进行其他项检测,结果数据均提升合格。结论治疗用卡介苗具质量稳定,可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治疗。

  • 标签: 治疗用卡介苗 质量 稳定性
  • 简介:目的建立通化振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甲硝唑阴道泡腾片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判别模型,以打击假冒伪劣品。方法利用近红外仪器,对样品进行扫描,收集原始图谱,对原始图谱进行二阶化加矢量归一法进行处理后建立模型。结果通化振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6批样品均在模型设定的CI范围内。结论此方法建立的品牌模型,能快速鉴别该品牌药品的真伪,并可应用于日常监督中的药品的初筛,以提高抽样命中率。

  • 标签: 近红外光谱法 定性模型 甲硝唑阴道泡腾片
  • 简介:在传统生药学实验基础上,优选出最基础和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部分;对可实现定量操作的实验内容,结合显微鉴定方法及紫外光谱、高效液相方法等鉴定技术进行定量的实验设计研究.从各类中药的生药学鉴定、理化鉴定、中成药中生药含量测定三个方面实现定量实验设计.这种由定性到定量的实验教学设计,在强化生药学基础实验基础上,让学生具备对生药质量“定量”控制及其品质评价的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

  • 标签: 生药学 实验教学 定量 设计改革
  • 简介:目的:对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有关物质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找出影响不确定度因素。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有关物质测定过程中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估。结果:通过计算各变量的不确定度,合成不确定度,最终得出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结论:分析产生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为有效控制该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的准确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有关物质 不确定度分析
  • 简介:目的评定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大鼠尿样中26-OH-PD浓度的不确定度。方法分析UPLC-MS/MS法测定大鼠尿样中26-OH-PD浓度的不确定度来源,根据各分量计算出合成不确定度并进行了扩展。结果大鼠尿样中低浓度(6.16ng/mL)、中浓度(97.94ng/mL)和高浓度(398.02ng/mL)26-OH-PD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1.44、6.97、22.05ng/mL(P=95%,k=2)。结论UPLC-MS/MS法测定大鼠尿样中26-OH-PD低浓度样品的不确定度主要分别由线性拟合引入,中、高浓度样品的不确定度主要由仪器允差引入。该法适用于评定UPLC-MS/MS法测定尿样中26-OH-PD的不确定度研究,能为复杂生物样品分析过程的不确定度评定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不确定度 26-OH-PD UPLC-MS/MS 尿样浓度
  • 简介:本研究考察了不同工艺因素对双氯芬酸钾(DFP)颗粒及胶囊的物理特性、体外溶出度、短期和长期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湿法制粒方法,制备DFP颗粒,制粒溶剂中水/乙醇比例越低,所生成总有关物质越少。与50℃或60℃干燥相比,湿物料在70℃干燥时,有关物质生成更多。DFP颗粒制备过程中,药物对强光比较稳定。水/乙醇溶剂比例为1:4时,DFP颗粒的粒度较小,休止角较大。4种不同水/乙醇溶剂比例制备的DFP颗粒,其10分钟溶出度均低于2%,而30分钟溶出度可达95%。DFP胶囊(水/乙醇,1:4)的有关物质显著低于DFP胶囊(水/乙醇,1:0)。在高温(60℃)或强光(4500±500Lux)下保存10天,DFP胶囊稳定性差,但在高湿条件(92.5%RH)比较稳定。在长期稳定性试验条件(25±2℃,60%±10%相对湿度)下保存12个月,DFP颗粒的稳定性优于DFP胶囊。2个月长期稳定性数据表明,胶囊材料种类对DFP的稳定性无影响。总之,DFP颗粒对溶剂种类和干燥温度敏感,而DFP胶囊须在低温、避光条件下保管。

  • 标签: 双氯芬酸钾 湿法制粒 物理特性 影响因素试验 长期稳定性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肌酶及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收并予以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87例,按入院时间不同分为探究组(n=45)与对比组(n=42),所有患者均予以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探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通心络胶囊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肌酶(CK、LDH、CK-MB)及心电图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两组比较显示探究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比组(P<0.05);且探究组心电图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将通心络胶囊应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肌酶异常水平,因此值得应用于临床中。关键词通心络胶囊;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酶;心电图不稳定性心绞痛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类疾病之一,易发展为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故而临床对该疾病需予以全面、安全的干预治疗。相关研究表明1,通心络胶囊具备化瘀通络、益气活血等作用,在心血管类疾病治疗中效果显著。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肌酶及心电图的影响,现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收并予以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87例,按入院时间不同分为探究组(n=45)与对比组(n=42),探究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63.47±18.60)岁;对比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43-80岁,平均年龄(63.50±18.52)岁;将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纳入统计学中分析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可作临床比较。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若出现心绞痛可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生产厂家山东时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270);探究组再此基础上予以通心络胶囊(生产厂家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9980015)治疗,口服方式0.78g/次,服用频率3次/d。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14d,观察疗效。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肌酶及心电图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心肌酶主要指标CK(磷酸肌酸激酶)、LDH(乳酸脱氢酶)、CK-MB(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运用LD-P法测定LDH,应用免疫抑制法与耦联法测定CK-MB及CK;应用美国康泰公司生产的TLC4000同步12导联动态进行心电图检查。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心肌酶指标情况探究组(n=45),CK(150.27±64.57)U/L、LDH(551.61±140.72)U/L、CK-MB(21.01±8.02)U/L;对比组(n=42),CK(182.78±72.33)U/L、LDH(629.41±147.67)U/L、CK-MB(25.15±8.22)U/L;(t=2.215,P=0.030;t=2.516,P=0.013;t=2.377,P=0.020)经组间比较显示探究组心肌酶各指标显著低于对比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2.2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情况探究组(n=45),显效20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43例,占总比95.56%;对比组(n=42),显效11例、有效19例、无效12例,总有效30例,占总比71.43%;(x2=9.366,P=0.002)经组间比较显示探究组心电图疗效显著优于对比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3讨论不稳定性心绞痛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导致其不稳定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具备稳定性。且粥样硬化斑块突发性破裂而形成的血栓是该疾病主要发病机制,会基于患者原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导致病情加重。同时,胆固醇升高、斑块脆性增加、血压上升及炎症反应等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密切关联。不稳定性心绞痛在中医中属于“胸痛”、“胸痹”范畴,可追溯到《黄帝内经》记载。依照传统中医理论而言,该疾病属于标实本虚等症状,患此疾病者可能血气及心血不足,同时伴有痰浊、血瘀等疾病,且其病机为气滞脉络淤阻。通心络胶囊属于中药制剂,具备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等功效,其中含有人参、水蛭、蜈蚣、全蝎、冰片、降香等药材。人参可补血、补气,可促进气血运行,保障其通畅无阻;而水蛭、蜈蚣、全蝎等可解痉、通络、化瘀;冰片、降香具备通窍功效,在各类药物共同作用下,可标本兼治,促进患者机体康复2。本研究中探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通心络胶囊相较于对比组单纯应用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更具优势,且最终数据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将通心络胶囊应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其可有效降低患者心肌酶各项指标,保障心电图治疗疗效,因此可在临床中予以广泛推广、运用。参考文献1.苗灵娟,程广书.冠心舒通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心肌酶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6)152-154.2.程杰.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及内皮功能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7,7(2)95-96.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DKPF)温敏水凝胶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其稳定性和组织相容性。方法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KPF温敏水凝胶中DKPF含量,并考察方法的专属性、线性关系、定量限、精密度、回收率;应用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恒温振荡法测定DKPF温敏水凝胶的释放度,检测高湿、光照、低温条件下的DKPF温敏水凝胶稳定性。随机选取80只昆明小鼠,分别SC0.2mLDKPF温敏水凝胶、空白水凝胶、DKPF生理盐水溶液(DKPF浓度同DKPF温敏水凝胶),于给药后1、3、6、9、12d,每组各取5只脱颈处死,剖开注射部位皮肤观察水凝胶状态,并取皮下组织样本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评价DKPF温敏水凝胶组织相容性。结果DKPF在260nm处有最大紫外吸收,DKPF质量浓度在1.70-25.56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方法学的日间、日内精密度,加样回收率均良好;DKPF温敏水凝胶主要以扩散为主,释放度符合规定,且工艺重现性好;水凝胶在低温、湿度75%条件下稳定性良好,不耐光照,需避光保存。SC给予小鼠水凝胶后,各组小鼠均成活,且水凝胶在皮下逐渐减小直至消失;病理切片结果提示,温敏水凝胶引起轻微炎症反应,随着时间延长逐渐消失,组织相容性良好。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方法准确率高,重复性好,可应用于DKPF温敏水凝胶中DKPF含量测定;DKPF温敏水凝胶符合生物材料的安全标准。

  • 标签: 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温敏水凝胶 紫外分光光度法 释放度 稳定性 组织相容性
  • 简介:目的:探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并分析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某院住院的首次发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梗死组入院第3天、第14天及健康对照组体检当天血清IGF-1水平,对所有入组患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内壁,根据斑块彩超表现分为斑块稳定组与斑块不稳定组。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梗死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组,将梗死组分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并比较分析3组患者入院第3天、第14天血清IGF-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梗死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第14天血清IGF-1水平有所升高,对梗死组及对照组的所有人员颈动脉斑块情况进行检测和统计,可得以不稳定斑块居多,共76例,其余44例为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斑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分为轻型组25例、中型组40例、重型组15例,轻、中、重型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中型组低于轻型组(P=0.008)、重型组低于中型组(P=0.009)和轻型组(P=0.009)。结论:梗死组患者体内的血清IGF-1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而且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清IGF-1水平低于稳定斑块组,血清IGF-1水平的下降可能与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