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右旋布洛芬注射液对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通过小鼠自主活动试验、运动协调试验和戊巴比妥钠催眠/睡眠试验,考察右旋布洛芬注射液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通过对清醒Beagle犬遥测心电图、血压和呼吸指标的检测,考察右旋布洛芬注射液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结果右旋布洛芬注射液20、40、80mg/kg剂量时对小鼠自主活动、爬杆行为均无显著影响,剂量为80mg/kg时与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催眠/睡眠具有协同作用;剂量为10、20、40mg/kg时对Beagle犬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均没有显著影响。相同剂量条件下,右旋布洛芬注射液与布洛芬注射液比较,不良反应未见增加。结论右旋布洛芬注射液对自主活动、运动协调能力、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没有显著影响,大剂量时与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催眠/睡眠有协同作用。

  • 标签: 右旋布洛芬注射液 安全药理学 中枢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心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100例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治疗基础疾病,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在应用倍他乐克治疗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参数[连续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分钟正常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心搏数所占比例(PNN50)]的改变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总早搏次数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DNN、SDANN、RMSSD、PNN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DNN、SDANN、RMSSD、PNN50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24h总早搏数分别为(6345±623)、(3451±504)次/24h;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24h总早搏数分别为(6347±498)、(4981±447)次/24h;治疗前,两组患者的24h总早搏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h总早搏数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能够减少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室性早搏次数,有助于改善此类患者的心脏电生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麝香保心丸 频发性室性早搏 心脏电生理 心率变异性
  • 简介:雷莫芦单抗(Ramucirumab)是一种完全人源化IgG1单克隆抗体,其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结合,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雷莫芦单抗目前被获批适用于晚期胃癌、食管胃交界腺癌、结肠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本文就雷莫芦单抗的药理学、药代动力学、不良事件及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雷莫芦单抗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临床试验
  • 简介: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黄芪六一汤对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以黄芪六一汤治疗糖尿病为指导,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黄芪六一汤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有效分子进行预测.预测过程中收集化学结构数据、基因组学数据、蛋白组学数据、药理学数据.结果根据网络药理学预测发现,即黄芪六一汤对2型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有效分子共20个;黄芪六一汤可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线粒体以及细胞器膜,并通过与各种离子和物质相结合的方式影响跨膜和转运作用.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氧化磷酸化、脂类代谢、甾体激素合成代谢途径,也参与2型糖尿病引发的心肌收缩和由于神经系统变形或退化引起的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舞蹈症等并发症.结论黄芪六一汤通过细胞间的物质转运,参与能量代谢而达到治疗2型糖尿病的目的.

  • 标签: 糖尿病 2型 黄芪六一汤 网络药理学
  • 简介:对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药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为混合式教学在医药学院校本科生中的全面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混合式教学 传统教学 自主学习 药理学
  • 简介:理学是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多年来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重理论、轻应用”现象.根据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药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依据护理技能培养的特点及临床护理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结合近年来对高职护理学专业药理学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的优化,提出教学改进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药疗护理”的理念,为培养现代临床护理实际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 标签: 药理学教学 高职护理专业 职业能力导向 药疗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成釉细胞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和细胞角蛋白7(CK-7)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39例成釉细胞瘤患者的手术标本,均经组织病理证实,设为观察组;同时,收集4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利用标本制作石蜡切片,实施苏木精-伊红染色,并利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测定MMP12和CK7的表达。结果:MMP-12在对照组中无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0),在观察组中呈现出一定的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4.36%(29/39)],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7在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50%(1/40),显著低于观察组的61.54%(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病理情况下的MMP-12与CK-7表达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随着肿瘤的复发与恶变,MMP-12与CK-7的阳性表达水平相应地不断升高,病理程度越高,相应的,MMP-12与CK-7的阳性表达率也越高,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釉细胞瘤中MMP-12和CK7会呈现出明显的阳性表达,且与临床病理情况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随着肿瘤的复发与恶变,MMP-12与CK-7的阳性表达水平也不断升高。

  • 标签: 成釉细胞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细胞角蛋白 病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WT-1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SFT/HP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中枢神经系统SFT/HPC的W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以29例脑膜瘤作为对照。结果SFT/HPC以瘤细胞围绕血管形成血管外皮瘤样结构为特点,肿瘤小血管呈WT-1强弱不等的阳性表达或不表达,而毛细血管呈弥漫性强阳性表达。在脑膜瘤中,WT-1表达与肿瘤血管的大小和肿瘤的类型及分级无明显关联性〇=0.02727,P=0.7572)。结论WT-1可作为SFT/HPC区别脑膜瘤的标记物,将来也可作为抗SFT/HPC血管生成治疗的潜在靶点。

  • 标签: WT-1 中枢神经系统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血管周细胞瘤
  • 简介:临床前药物安全评价毒性病理学靶器官毒性的检查和评价要结合大体病理学、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考虑、逐步分析,并使用国际统一推荐的诊断术语及诊断标准,避免主观、不确切的诊断。简要介绍了临床前药物安全评价毒性病理学靶器官毒性检查的基本原则,大体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毒性病理学诊断方法、程序及注意事项,诊断术语及诊断标准的国际统一,临床病理学参数分析,解剖病理学与临床病理学数据结合一致性分析等内容,以期为我国临床前药物安全评价毒性病理学靶器官毒性检查及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临床前药物安全评价 毒性病理学 靶器官毒性 临床病理学
  • 简介:新型药物的研发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参与,药理学作为"四大药学"之一,是药学学科的龙头课程。以八年制本硕博班药理学实验课程为例,以传统实验教学为基础,辅之创新教学方案,将传统的综合性实验转变成与新药研发相结合的药效及机制的研究型实验,使学生在以后的就业或科研中更具竞争力。

  • 标签: 八年制 药理学实验 人才培养
  • 简介:目的:分析元胡止痛滴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配伍合理性。方法:选取元胡止痛滴丸当中的主要代表成分作为研究对象,在网络药理学的基础上,分析元胡止痛滴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以及配伍合理性。结果:所有化合物均可以作用于所形成的23个潜在蛋白靶点以及19条相关的通路当中。其中,作用通路主要包括血管舒张、中枢镇痛、炎症及免疫等多个环节,各个通路群间通过均有共同的靶点相连,且显示出了不同成分之间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效果。结论:元胡止痛滴丸主要作用于中枢镇痛等靶点蛋白发挥止痛、活血的功效,在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配伍合理性。

  • 标签: 网络药理学 元胡止痛滴丸 原发性痛经 配伍 合理性
  • 简介: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DID专委会)心血管病学分委员会(分委会)和老年药源性疾病学分委会成立暨慢病管理研讨会于2017年3月30日下午在北京召开.DID专委会主任委员王育琴教授、副主任委员李玉珍教授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委会委员五十余人出席会议.

  • 标签: 专业委员会 药源性疾病 中国药理学会 心血管病 病管理 疾病学
  • 简介:《药学与临床研究》是由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江苏省药学会主办的药学综合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双月2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ISSN1673-7806CN32-1773/R。《药学与临床研究》强调药学科技的普及与提高,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

  • 标签: 药学与临床研究 江苏省药学会 药学科技 药品监督 双月 栏目设置
  • 简介:口服药物肠道吸收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外法、体内法和在体法,对这3种研究方法进行简要介绍。鉴于在体肠灌流法操作简便、技术成熟、可控性强,同时又保证了神经内分泌调节与淋巴液血液供应的完整性等特点,更能反映药物吸收的真实情况,因此重点介绍了在体肠灌流法,并对在体肠灌流法中使用的循环灌流法和单向灌流法常用的几种灌流液体积校正方法等进行综述,为研究口服药物肠道吸收试验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为保证试验的可操作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认为应根据所研究药品的性质、实验要求、试验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试验方法,进而为药物剂型的开发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肠道吸收 药物评价 在体法 肠灌流法 循环灌流法 单向灌流法
  • 简介:目的:建立通脑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处方中西红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西红花中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含量,色谱柱:AgilentZORBAXSB-C18柱(250mm×4.6mm,5μm),甲醇-水(48∶52)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440nm,进样量10μL。结果:薄层鉴别专属性强,分离效果好。西红花苷Ⅰ在9.66~57.94μ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西红花苷Ⅱ在5.91~35.48μ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RSD=1.21%,n=9),99.4%(RSD=1.70%,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通脑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 标签: 西红花 西红花苷Ⅰ 西红花苷Ⅱ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银杏Ginkgobiloba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是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天然药物之一。银杏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凋亡、改善脑血流、神经保护、抑制血小板活性等多种药理作用,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症、动脉粥样硬化、癌症、哮喘、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并发症等疾病的治疗。就银杏药理作用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新药研发人员和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银杏药理资料,进而为新药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银杏 心脑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癌症 非酒精性脂肪肝 哮喘
  • 简介:在医院做久一点,就会认识这对“死对头”。行政管理和临床医生几乎对觉得对方不可理喻,难以沟通,抛开其他,还算是个有趣的现象。这属于医院的内部矛盾,但是很少有人认识到它的影响力,或者说认识到了但认为不重要,因为大家都司空见惯了。“死对头”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 标签: 临床医生 行政管理 医院
  • 简介:随着抗菌素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过多和错误使用,全球细菌耐药形势日趋严峻。一些菌株如革兰阳性菌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革兰阴性菌中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开始出现多重耐药性(MDR),甚至极高耐药性(XDR)和完全耐药性(TDR)。

  • 标签: 抗菌药物 FDA 革兰阳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 简介:通过驱护舰艇卫勤调研既往文献复习,经过对随舰执行训练、护航任务卫勤工作总结,提炼出驱护舰艇卫勤设施现状特点,提出舰艇医疗核心区"三室一厅"及医疗辅助区"三房一舱"建设整修概念。分析了舰艇卫勤设施平时的共用性以及战救保障的必要性。提出满足平战伤病服务保障、实现战救信息互联互通、加强设施装备维护保养、充分发挥舰艇卫勤平台保障效能的建议,为建设强有力的舰艇卫勤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驱护舰艇 卫勤设施 建设
  • 简介:最近,来自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者们鉴定出了食管癌发生的关键因子。AndySharrocks教授以及其临床合作者YengAng博士等人利用一种新型的手段,寻找人类基因组中与该类癌细胞产生有关的分子标记。

  • 标签: 食管癌 PLOS 癌细胞产生 人类基因组 分子标记 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