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博莱霉素肺毒性反应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作一综合报道.博莱霉素所致的肺毒性反应的发生率约占使用含博莱霉素化疗患者的2%~46%,因肺毒性死亡的患者约占所有用博莱霉素治疗患者的3%;博莱霉素的肺毒性是严重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副作用.一些危险因素可能会增加博莱霉素的致病率或致死率.降低博莱霉素的累积剂量可能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 标签: 防治 博莱霉素 肺毒性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34岁。主因上呼吸道感染,于2010年4月20日入院。患者既往无过敏史。入院查体:T38.6℃,P100min-1,R24min-1,BP120/75mmHg。实验室检查:WBC47.3×10^9L,中性粒细胞0.881,PLT477×10^9/L,CRP59.93mg/L。将热毒宁注射液20mL力口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液体输注约20mL时,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憋气、呼吸困难、意识模糊。

  • 标签: 热毒宁注射液 静脉滴注 过敏性反应 上呼吸道感染 葡萄糖注射液 入院查体
  • 简介:<正>我科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硫酸奈替米星(NetilmicinSulfate)又称奈特,急性毒性反应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25a。因腹痛、腹泻伴呕吐1d,于1997年7月13日来诊。查体:脉搏84次/min,血压14.7/10.7kpa,神清,一般状况良好,无脱水貌。心肺正常,腹软,脐周有轻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便常规检查:稀水样便,脓细胞1~3个/HP,痢疾杆菌培养阴性。诊断为急性肠炎,给予生理盐水500毫升加奈特0.2

  • 标签: 硫酸奈替米星 急性毒性反应 氨基糖 痢疾杆菌 辽宁省 钙离子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pazopanib相关的皮肤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按照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常见毒性反应标准(NCI-CTC)3.0版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和分级,对我科参与的pazopanib治疗局部复发或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全球性临床试验的13例患者的药物相关性皮肤不良反应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作为新型的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pazopanib的皮肤不良反应较多见,以皮肤和毛发脱色、手足皮炎最常见。结论:PazopanIb的皮肤不良反应较常见,但程度轻、易耐受;其中,手足反应的程度可能与疗效有一定关系。

  • 标签: 分子靶向药物 不良反应 手足反应 PAZOPANIB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保留灌肠用于慢性盆腔炎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科接诊慢性盆腔炎病人(n=82)。试验组采取中药保留灌肠法,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IL-2等指标。结果:关于TNF-α和IL-10: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关于疗效: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用中药保留灌肠法,病人的炎性反应因子改善更加明显,疗效提升更为迅速。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炎性反应因子 价值 中药保留灌肠
  • 简介:目的了解各类药物导致药物性肝损害(DILI)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为防治DILI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从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提取并筛选2008~2016年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中发生DILI的病例,对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引起DILI的药品、实验室指标与主要临床表现、发生DILI的时间及给药途径、DILI转归及治疗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110例DILI中,男女比例为1.51:1;男女患者年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30,P=0.01);引起DILI前3大类药物依次为抗感染药物、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引起DILI频次较高的药物为阿托伐他汀、利福平、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在DILI的转归中,应用保肝药物的患者治愈和好转的构成比更高(χ^2=25.136,P〈0.001)。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加深对导致DILI药物的认识,合理用药;而对于DILI的患者,应及时停药,并积极对症治疗。

  • 标签: 药物性肝损害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 方法:以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选取的 60 例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 例。实施常规性治疗 的是对照组,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是观察组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免疫功能 [ 免疫球蛋白 G ( IgG )、免疫球蛋白 A ( IgA )、免疫球蛋白 M ( IgM ) ] 改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优良 ( P < 0.05 ) 。 结论 :对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 实施 连续性血液净化 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但可以将患者炎性反应减少,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值得大力推崇。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子痫前期的主要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7年6月沧州市中心医院产科诊断的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各40例,并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4组相关血清因子水平。结果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中血清对氧磷酶1和脂联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逐渐降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逐渐升高(P<0.05)。结论氧化应激、炎性反应以及血管内皮损伤均可能为子痫前期的发生及进展的相关机制,除控制血压外,合理适当的抗感染及保护血管等也为治疗子痫前期的关键措施。

  • 标签: 子痫前期 氧化应激 炎性反应 血管内皮损伤
  • 简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腹腔内域区化疗备受关注。作者分析35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化疗与静脉化疗的毒性反应.认为:胃肠道反应仍是主要的毒性反应。腹胀在腹腔组多于静脉组;恶心、呕吐腹腔组明显少于静脉组;腹痛在腹腔组中发生率较静脉稍高。周围静脉炎是静脉组中常见的毒性反应之一。总之,5-Fu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灌注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途径,但静脉给药剂量大,而毒性反应少且轻,简便易行,是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它能攻击腹腔内肿瘤、又能杀灭经门静脉扩散到肝脏的癌细胞而毒副作用小。

  • 标签: 胃肠道恶性肿瘤 腹腔内 毒性反应 术后 静脉化疗 5-FU
  • 简介:利用肿瘤细胞特异性抗体治疗肿瘤是近年来医学研究的方向,单克隆抗体是目前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疗效较为显著的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单克隆抗体治疗 反应例 治疗难治性
  • 简介:摘要:目的:就小柴胡汤对肺癌晚期患者生命质量、免疫能力及炎性反应效应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晚期患者,在其治疗中应用小柴胡汤。结果:患者接受相应治疗后,免疫能力得到提升,炎性反应效应降低明显,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较为理想。结论:在肺癌晚期患者治疗中,小柴胡汤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增强免疫能力,降低炎性反应效应,应予以重视。

  • 标签: 小柴胡汤 肺癌晚期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胫骨骨折患者在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中辅以人文关怀护理的应用效果及炎性反应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接收的50例胫骨骨折患者,均予以交锁髓内钉治疗,依据分组处理,就对照组(25例)采取常规护理与观察组(25例)采取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结果:术前,组间CRP、IL-6和TNF-α水平检测值无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胫骨骨折 交锁髓内钉 人文关怀护理 效果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面膜和背部阳性反应点刺络拔罐放血疗法联合用于肺胃湿热证痤疮的价值。方法:2020年6月-2022年5月本科接诊肺胃湿热证痤疮病人56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中药面膜与背部阳性反应点刺络拔罐放血疗法,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疗效。结果: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的数据96.43%,和对照组78.57%相比更高(P<0.05)。结论:肺胃湿热证痤疮联用中药面膜与背部阳性反应点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效果显著。

  • 标签: 痤疮 中药面膜 疗效 刺络拔罐放血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治疗采用腹腔镜下肠黏连松解术效果及对机体炎性反应产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8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收治于2017年6月10日~2022年6月10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肠黏连松解术),观察两组手术治疗效果、机体炎性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首次下地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前、出院时PCT、CRP水平与对照组比对无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下肠黏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理想,术后患者首次下地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PCT、CRP水平低,可推广。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腹腔镜下肠黏连松解术 首次下地时间 CRP
  • 简介:临床上药物性肝病屡见不鲜,但尚未引起患者和医师的广泛重视。据报道,药物性肝病约占黄疸住院患者的2%~5%,占成人肝病患者的10%,在老年肝病中可达20%以上。在欧美国家约30%~40%的急性肝功能衰竭由药物引起,在我国药物性肝炎大约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

  • 标签: 肝疾病 药物毒性 治疗
  • 简介:患者男,64岁.因确诊肺癌3个月、胸闷半月,于2001年9月7日入院.查体:T37.4℃,R20次·min-1,BP145/100mmHg,神志清晰,精神尚佳,中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气管居中,左胸廓饱满,左肩胛下线第5肋以下呈实变征,左上肺、右下肺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心、腹检查无异常,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Hb79g·L-1,WBC5.3×109·L-1,L0.70,肝、肾功能、血糖、心肌酶谱无异常,Na+130mmol·L-1,Cl-90mmol·L-1,ECG正常.既往有高血压病、前列腺增生症.诊断:1左下肺癌并胸膜、肺内转移,阻塞性肺炎,小细胞未分化癌.2高血压病Ⅱ期.3前列腺增生症.入院后给予舒他西林(舒氨新)3.0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滴,bid,依那普利5mgbidpo.入院第3天午后,患者出现精神恍惚,表情呆滞,回答不切题,自言自语,行为异常.

  • 标签: 依那普利 药物性脑病 药物不良反应 肺癌 合并症 高血压病
  • 简介:<正>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受药代动力学、遗传因素、肝细胞酶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一些药物因肝功能减退、肝药酶活性较低,在肝内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缓慢。半衰期明显延长,引起肝毒性作用。由于药物损伤肝细胞或增加肝脏负担而出现的主要症状有:药物性肝炎,黄疸,肝功能异常,肝脂肪变性甚至肝硬变,肝萎缩。可导致肝功能

  • 标签: 药物性肝炎 肝损害 肝功能异常 药代动力学 两性霉素B 肝细胞
  • 简介:目的:了解药物对皮肤的损害。方法:对医院2003年~2006年间收集的75例药物致皮肤损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38例(50.67%),女性37例(49.33%),静脉滴注给药引发不良反应最多,占总例数的66.67%(50例),引起ADR的药物种类共49种。结论:警惕、识别、避免药品对皮肤的损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药物 皮肤损害 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