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将生物可吸收缝线用于妇产科疾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 104 例妇科患者并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 52 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线缝合方式,而实验组则使用生物线可吸收缝线方式,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切口愈合优良率为 96.15% ,显著高于对照组 84.61% 的优良率( P < 0.05 );实验组患者切口疼痛与拆线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在进行妇产科临床治疗中,使用生物可吸收缝线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妇产科 临床治疗 生物可吸收缝线 愈合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脑出血的安全性及其对神经功能、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2),对照组予以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予以微创颅内抽吸术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指标、炎性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微创颅内抽吸术治疗脑出血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水平,且安全性高。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益气利湿降浊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实验所包含的对象是2019年8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8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单双数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包含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运用益气利湿降浊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后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分析益气利湿降浊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炎性反应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

  • 标签: 益气利湿降浊汤 糖尿病肾病 临床效果 炎性反应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进行甘草酸制剂的治疗,分析对转氨酶、PAF以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本课题主要针对本院收治的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共纳入9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剂量为150mg,并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浓度为5%)剂量为250ml,并进行静脉滴注,1天进行1次治疗。观察组使用硫普罗宁注射液,进行效果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别各项指标治疗前后ALT、ALB、TNF-α以及PAF变化进行分析,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情况好转,相比较对照组患者来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清抗氧化指标变化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SH-PX、 MDA、SOD分别为44.26±2.04kkat/L、107.12±22.06ukat/L、2370.30±541.13ukat/L,相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对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进行甘草酸制剂的治疗后,患者情况明显改善,整体效果较优,肝损伤情况明显减轻。

  • 标签: 甘草酸制剂 药物性肝损害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 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能功效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炮制后的中药治疗,参照组应用未经炮制的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中药炮制可提高药物疗效,改变其理化性质,同时还可以降低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中药炮制 药物性能功效 理化性质
  • 简介:摘要:目的:就人工肝治疗药物性肝炎急性肝衰竭中护理对策加以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以回顾性分析展开,对象为 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所接诊病例 56 例,对治疗中护理对策加以分析。结果 在有效护理对策的作用下,本组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护理满意度达100%。结论 针对接受人工肝治疗的药物性肝炎急性肝衰竭患者,辅以有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该部分患者诊治效率。

  • 标签: 人工肝 药物性肝炎 急性肝衰竭 护理
  • 简介:摘 要:分析抗结核治疗肺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 (DIL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抗结核治疗肺结核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基于血管性痴呆患者分析和探讨非药物性护理干预对其激越行为的抑制作用。方法 随机从某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收的血管性痴呆病例中筛选符合条件的90例用于实证研究,按照45例/组的标准随机分组,并根据拟定方案实施差异化的护理,即对照组采用一般性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本研究提出的非药物性护理,并对两组在不同护理方案下的日常生活表现、精神变化以及激越问卷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通过组间精神状态对比来看,观察组的表现显然更优;从组间的日常生活表现与激越得分来看,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非药物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提升自理生活能力,减少激越行为的发生,减轻照护者负担,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护理干预 非药物性 激越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性。方法:医院微生物检验室于2020年实施生物安全防护,并比较2020年与2019年全年医院微生物检验室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废弃物不合格处理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2020年全年医院微生物检验室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废弃物不合格处理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2019年(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人员存在职业暴露风险,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生物安全防护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性。方法:医院微生物检验室于2020年实施生物安全防护,并比较2020年与2019年全年医院微生物检验室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废弃物不合格处理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2020年全年医院微生物检验室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废弃物不合格处理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2019年(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人员存在职业暴露风险,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生物安全防护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 发热反应是静脉输液中最为常规的全身反应,也称热原反应。只要我们熟练掌握静脉输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对的治疗措施,正确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三查,七对,一注意”,输液时多巡视、多观察,大多数的输液反应是可避免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越来越发达,以及现代化大数据信息时代背景下知识的迅速爆炸、信息量爆炸式的增加,亟需一种高效率的系统管理技术和方法,对这些信息实施综合处理,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在各种行业和领域中被应用并进一步普及。本文将通过对于生物信息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性地探讨生物信息技术在我国现代医疗机械领域中的应用和其发展。

  • 标签: 生物医学 信息技术 应用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门诊药品不良反应,提高门诊用药合理性。方法:于2020年02月--2020年11月,对本院门诊纳入的680例药物治疗患者进行观察,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相关表现。结果:680例门诊药物治疗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00例,占比29.4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年龄>60岁占比高于其他年龄阶段;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高于口服给药;抗感染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循环以及消化系统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特点表现为皮肤损害。结论:门诊用药治疗患者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需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监测,确保合理、正确用药,以规避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门诊 药品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诱因及影响,以为儿童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0月间,笔者收集的216例儿童用药不良反应资料,对其中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数据资料录入EXVEL表格处理。结果:研究显示药物滥用、不合理用药、错误用药是引起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的主要诱因。结论:为确保儿童安全用药,应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儿学童药品检测和管理,积极推进儿科药学研究,增强患儿家长的安全用药意识和用药知识。

  • 标签: 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 医疗卫生 儿科药物 诱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