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34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主要分析资料,以便更好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不良反应与它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结果经统计结果发现,50~59岁患者的占比最高,为28.44%,静脉滴注构成比最高,为76.12%,抗感染药物构成比最高,为33.58%,同时实验室检查有存在部分异常情况。结论提高医护人员的对药物性肝损伤的意识,是防止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的重要途径,同时在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后,及时实施对症治疗也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药物性肝损害 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手术病人的麻醉效果及炎性反应,并对其做调查研究。方法以我院本次研究所收纳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每组为36例。针对对照组乳腺癌病人,手术时,我院采取全身麻醉;而针对于试验组乳腺癌病人,手术时我院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调查两组患者在不同的麻醉方式下,患者麻醉效果及手术后身体炎性反应。以此作为乳腺癌病人在手术时的哪种麻醉方式更为有利。结果通过对7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且给予病人不同的麻醉方式,结果显示,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于乳腺癌患者的麻醉效果更好,有利于病人的手术及治疗;而试验组乳腺癌病人身体炎性反应较只通过全身麻醉的患者疗效更好,炎性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乳腺癌病人,且相关指标具体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本次对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方式对乳腺癌病人进行全身麻醉,效果更为显著,且患者炎性反应基本没有出现或更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 标签: 胸椎旁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乳腺癌手术 麻醉效果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细化护理管理对头颈肿瘤患者放疗急性反应及放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头颈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患者予以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分别行精细化护理管理、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放疗依从性率、不良反应(放射性皮炎、放射性口腔炎、吞咽困难)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放疗依从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头颈肿瘤患者予以精细化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放疗依从性率。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头颈肿瘤 放疗急性反应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术毕超声引导下穿刺至前锯肌平面,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注射罗哌卡因。结果(1)在T1、T2、T3,观察组静止时、咳嗽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T1、T2、T3、,观察组静止时、咳嗽时的IL-6、IL-10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术后镇痛效果显著,有效减轻炎性反应,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术后镇痛 炎性反应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老年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气道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6月-2018年2月90例老年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方法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比较两组老年重度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和气道炎性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老年重度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肺功能和气道炎性反应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和气道炎性反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方法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老年重度支气管哮喘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肺功能和气道炎性反应,缩短疗程,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噻托溴铵吸入治疗 老年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 肺功能 气道炎性反应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Hyper-CVAD方案治疗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42例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Hyper-CVAD方案加MA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Hyper-CVAD方案,比较、评定两组患者的用药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6.2%和85.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口腔黏膜炎、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等毒副反应的发生方面,观察组发生率分别为4.8%、9.5%、19.0%、14.3%、14.3%,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33.3%、38.1%、52.4%、47.6%、42.9%,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Hyper-CVAD方案的疗效良好,在毒性反应方面,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更为显著,明显优于常规的Hyper-CVAD方案,用于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可获得满意结果。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改良Hyper-CVAD 毒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3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诊断、治疗后,受损肝脏均获得一定修复,疗效较满意。结论对药物性肝病患者早期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获得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药物性肝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性反应及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出现的差异,明确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产生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12(白细胞介素-12)和CRP(C反应蛋白)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12明显升高,CRP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指标G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MAD(丙二醛)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PX、SOD明显升高,MAD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加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显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炎性反应 氧化/抗氧化
  • 简介:摘要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对患儿的社会功能存在持续不良影响,需要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非药物性治疗。本文总结了针对儿童ADHD不同种类的非药物性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感觉统合、中医、饮食等,并对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研究、比较和总结。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进行了相关概述,然后就该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解决方式,希望能够以此来进一步提高聚合酶链式反应在微生物检测中的价值。

  • 标签: 聚合酶链式反应 微生物检测 应用
  • 简介:摘要某些药物如氯丙嗪、异烟肼、甲基多巴及阿司匹林等,虽按一般剂量给药,也可引起肝脏损伤,将这类肝病称为药物性肝病。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本文旨在探讨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诊治

  • 标签: 药物性肝病 分型 特征
  • 简介:对慢性肾衰合并药物性肝炎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68岁。主因少尿2a,纳差1周,神志不清0.5d入院。患者2a来水肿、少尿。化验血尿素氮36.7mmol/L,肌酐1002.3μmol/L。诊断慢性肾衰尿毒症期。在我院门诊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1周前患感冒,自服阿奇霉素2片/d,7d。

  • 标签: 肾功能衰竭 慢性/并发症 肝炎 中毒性/诊断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药研究的深入及制药技术发展,新药物不断出现应用,同时各类药物联用情况增加,使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的临床发生率增高,DILI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主要对DILI的临床特点及相关药物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点 相关药物
  • 简介:摘要药物性肝损伤(DILl)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随着人口社会老龄化的到来,以及疾病谱的变化、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疾病并发症的增多、临床上广泛应用新药,使得老年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越来越严重1。以下对老年人常见肝损伤药物(中药、抗结核药、抗肿瘤药)进行综述。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老年人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护肝片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给临床治疗提高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依据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肝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肝功能的改善程度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护肝片,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多烯磷脂酰胆碱 护肝片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是牙周基础治疗方式在药物性牙龈增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我院在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接受的80例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牙周治疗组两个组,每个组有40例患者,常规治疗组患者应用的是常规药物性牙龈增生治疗方式,牙周治疗组患者应用的是牙周基础治疗方式,并分析了两组患者的牙龈增生指数、菌斑指数、出血情况、治疗有效率。结果牙周治疗组患者的牙龈增生指数、菌斑指数、出血情况评分均少于常规治疗组患者,且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周基础治疗方式在药物性牙龈增生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牙周基础治疗 药物性牙龈增生 纵向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方法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6月确诊了4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同时也确诊了38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对比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和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不但IgG以及IgM有所提高,并且IgA也有所提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IgG以及IgM和IgA均没有提高,两组患者的组织学表现也不同。结论药物性肝损伤以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在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有助于在临床中对这两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原发性 胆汁性 肝硬化 药物性肝损害 临床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临床用药进行分析,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就1例应用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后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进行分析,针对出现肝损伤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提出用药意见。结果参考临床药师建议,制定用药方案,预后良好。结论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临床药师 甲状腺功能亢进 肝损伤 甲巯咪唑
  • 简介:摘要目的对牙周基础治疗及维护期治疗对药物性牙龈增生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之间我院收治的42例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21例患者,分别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和牙周基础治疗联合维护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GHI、PLI、SBI及PD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GHI、PLI、SBI及PD水平分别为(2.15±0.31)、(1.04±0.08)、(1.63±0.12)和(3.82±0.32),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2.28±0.35)、(1.24±0.11)、(1.81±0.13)和(4.15±0.45),并且P<0.05,对比差异明显。结论对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在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维持期治疗,能够优化患者的GHI、PLI、SBI及PD水平,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牙周基础治疗 维护期治疗 药物性牙龈增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促肝细胞生长素应用在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择取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间我院接收确诊的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病患72例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分别对两组病患实施常规的保肝治疗与促肝细胞生长素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总胆红素(TBIL)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水平上降低的程度更为明显,且肝功能的恢复率也比较高,比较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对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治疗中,选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更具推广价值。

  • 标签: 促肝细胞生长素 结核药物性 肝损害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