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创伤患者在接受护理时选择标准换药流程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12月至2022年10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中收入的52例创伤患者的基本资料录入Excel表格中,有系统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随机分组,单组内随机挑选26名患者,系统随机对患者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则将标准换药流程应用其中,对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状况,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相当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更短,并且实验组内患者的出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各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创伤患者进行有效的标准换药流程,能够有助于对患者的个体状况进行控制,将其应用于创伤患者护理工作中,能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可用价值。

  • 标签: 标准化换药流程 伤口护理 自我管理
  • 简介:目的观察门诊外科伤口换药护理干预对患者伤口愈合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伤口换药的90例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干预组两组,对患者伤口分别给于常规干预与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愈合率。结果干预组伤口愈合率为97.8%,较高于观察组75.6%(P<0.01);干预组伤口愈合时间也早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门诊外科伤口换药期间加强临床护理,有助于优化伤口愈合效果,促进愈合,值得推广。伤口一旦形成,需要及时的用药、换药,尽可能的保证伤口尽快愈合,从而缩短治疗周期,如果在伤口换药过程中,护理不当,不仅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而且会延误伤口愈合,甚至导致感染,由此可见,在外科治疗过程中,落实伤口换药的护理工作,是提高外科治疗的关键。为此,本文就围绕外科伤口换药护理为主要的论点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为实际的外科伤口换药护理提供一些借鉴意见,从而促进整体发展。

  • 标签: 外科 伤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伤口护理中湿性敷料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敷料,研究组患者使用湿性敷料,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结果在两组患者护理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伤口愈合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伤口护理中应用湿性敷料有利于加快伤口的愈合,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伤口 护理 湿性敷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慢性创面患者伤口护理门诊中通过运用多学科诊疗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 方法:对照组在伤口护理门诊中运用常规护理, 同期观察组则采用慢性创面多学科诊疗护理模式。 结果: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而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且 P < 0.05 ;观察组的护理干预总有效率 97.37% ,对照组 81.58% ,且 P < 0.05 。 结论:对于慢性创面患者伤口护理门诊中运用多学科诊疗护理模式 ,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创面愈合效果并缩短愈合时间 。

  • 标签: 多学科诊疗护理模式 门诊 慢性创面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在外科门诊患者慢性伤口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外科门诊收治的慢性创面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一组为对照组44例,另一组为观察组,同样为44例。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和换药间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持续护理能加速伤口愈合,减少伤口糜烂等不良事件,伤口护理效果良好。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外科门诊 慢性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 综述国内外慢性伤口疼痛管理模式,评价各模式的优缺点,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更加有效的疼痛管理模式,改善慢性伤 口病人的预后。

  • 标签: 慢性伤口 疼痛管理 发展
  • 简介:【摘要】 综述国内外慢性伤口疼痛管理模式,评价各模式的优缺点,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更加有效的疼痛管理模式,改善慢性伤 口病人的预后。

  • 标签: 慢性伤口 疼痛管理 发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伤口换药在ICU气管切开术后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6例气管切开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的是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的是改良伤口换药(无黏胶泡沫敷料改良换药)方式,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9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79%;观察组每日更换敷料次数为(1.18±0.33)、拔管时间为(16.22±2.45)、感染率为3.03%。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ICU气管切开术中,对伤口换药方式进行改良,有效防止伤口感染,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避免频繁更换敷料,可显著提升气管切开术患者术后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改良伤口换药 ICU气管切开 术后伤口护理 应用效果
  • 作者: 罗承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罗承会阴侧切后伤口需要特别护理是因为会阴的解剖位置较为特殊,无法敷料覆盖伤口。基于这样的情况,会阴侧切后伤口处于暴露状态之中,加之产后产妇还会从阴道内部排出大量的恶露,携带者许多病菌,伤口在这样的状态下容易被感染或者发生其他异常。因此需要采用正确的伤口护理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细菌生物膜慢性伤口个体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2例慢性伤口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普通网眼粗纱覆盖换药,观察组采取个体治疗方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慢性伤口患者采取个体治疗方法,可进一步缩短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增强患者创面的愈合能力,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同时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细菌生物膜 慢性伤口 个体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压疮护理中实施护理评估以及新型伤口敷料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23年12月 20例压疮患者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10例实施常规护理,10例实验组经护理评估和新型伤口敷料,对比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压疮改善时间、住院指标等。结果:住院时间、压疮改善时间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压疮患者实施护理评估以及新型伤口敷料干预后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周期,提升疾病康复效率,保证护理有效性以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评估 新型伤口敷料 压疮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柯大夫:我父亲干活时手掌不小心被铁钉扎伤,伤口较深,流了不少血,用创可贴包扎了3天。本来以为没事了,谁知拆开一看,伤口竟然化脓,只好到医院治疗,医生说像这种伤口不能使用创可贴。请问还有哪些伤口不能用创可贴?陈读者:由于创可贴的吸水性较差,不利于创口分泌物和脓液的引流,甚至可能对细菌的生长繁殖有利,

  • 标签: 伤口 创可贴 医院治疗 生长繁殖 柯大夫 吸水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在预防乳腺术后伤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接受乳腺手术治疗的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综合性护理干预,并进行护理效果的组间对照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结果 B组较A组伤口一级愈合率更高,三级愈合率、伤口感染率、伤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均更少,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综合性护理应用到乳腺手术患者中,其可以有效降低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并加快伤口愈合速度及提升愈合质量,值得被进一步推广应用到临床。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乳腺手术 术后伤口感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肾移植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从 2018年 11月 -2019年 11月期间在我院肾移植术后患者中随机选取 94人,根据所干预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每组均包含 47例研究对象,统计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护理干预后伤口疼痛等级分布情况的差异,进而分析中综合护理的应用价值。结果:常规护理组研究对象中疼痛等级 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有 6例、 10例、 15例、 16例和 0例,分别占比 12.77%、 21.28%、 31.91%、 34.02%和 0%,综合护理组研究对象中疼痛等级 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有 19例、 16例、 7例、 5例和 0例,分别占比 40.43%、 34.04%、 14.89%、 10.64%和 0%,相比之下,干预后综合护理组研究对象疼痛程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比常规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肾移植术后,综合护理干预,伤口疼痛,疼痛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