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标准延续性护理伤口造口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与价值。方法: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选取了46名伤口造口患者,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将患者分为标准延续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进行对比观察。记录并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标准延续性护理组在伤口愈合时间、感染发生率和康复效果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并获得较高的患者满意度。结论:标准延续性护理伤口造口患者临床护理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和价值,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标准化 延续性护理 伤口造口患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收口护理应用风险管理结合个体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共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措施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风险管理结合个体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伤口感染率及纠纷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联合个体护理对于慢性伤口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 标签: 慢性伤口 风险管理 个体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干预压力性损伤病患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63例压力性损伤病患进行分析与研究。将63例病患分为研究组(32例,伤口造口护理模式)、对照组(31例,传统护理),对比两组病患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研究发现,研究组病患护理效果(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77.42%),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伤口造口护理小组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干预压力性损伤病患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63例压力性损伤病患进行分析与研究。将63例病患分为研究组(32例,伤口造口护理模式)、对照组(31例,传统护理),对比两组病患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研究发现,研究组病患护理效果(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77.42%),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伤口造口护理小组 效果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伤口恢复进程较长,如未合理护理,极易导致伤口愈合速度减缓,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因此,针对慢性伤口实施合理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综述了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应用,为慢性伤口愈合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支持。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慢性伤口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从外科伤口评估技术、新型敷料发明、新型护理技术等三个方面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外科伤口护理的研究进展。针对不同的伤口时期和类型对应的合适的敷料和护理方式进行分析探讨,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使外科伤口护理实践变得更加科学、有效。   【关键词】外科伤口  护理  伤口评估  敷料   外科伤口护理是一项看似容易但却非常重要的医疗实践过程,很多伤口经常被认为是小问题而难以引起患者和家属的重视 ,甚至有些伤口由于护理不当或不护理而逐渐发展至常年不愈,最终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里压力。随着现代医疗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外科伤口护理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也有了新的成果。伤口愈合理论由干性愈合逐渐转变为湿性愈合 ,各种新型敷料和伤口护理技术也随之产生。外科伤口护理不再是从前简单的伤口消毒和更换敷料,它在伤口评估技术、新型敷料发明、新型护理技术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1  外科伤口评估    1.1 伤口分类:根据伤口愈合的阶段和感染情况我们把伤口分为缝合伤口、结痂和坏死组织较多的伤口、急性感染和渗液较多的伤口、肉芽组织新鲜和渗液较少的伤口慢性感染的伤口 [1]。根据不同的伤口,采用不同的消毒方式、不同的敷料、不同换药技术和不同的伤口护理方式。如损伤后已发生感染化脓的伤口,通常采取外科干预,去除已经感染坏死的组织和细胞,引流出伤口分泌物后在采用适合的敷料加强换药处理 ,促进伤口愈合。    1.2 伤口标本采集技术:要对伤口进行准确的评估,必须采取伤口标本进行科学的分心。目前伤口标本采集技术主要有拭子、活组织检查和用吸管吸取等 3种方式。 3种伤口标本采集技术各有利弊,若伤口处有大量渗出液则最好采取吸管吸取或活组织检查方式会更好。获取标本后,可以对伤口进行准确的评估,为病人采取最适当的伤口护理方式。采取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消费观念患者的外科伤口护理需求 [2]。    2  外科伤口护理新型敷料选择 [3]   随着外科伤口愈合理论的发展和伤口治疗理念的转变,借助于现在材料学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伤口护理新型敷料应运而生。传统的敷料包括纱布、棉垫透性过强,容易造成伤口脱水和换药时伤口机械损伤,而且不能阻挡外界的微生物,伤口感染风险较大。而理想的敷料最好能在保持伤口湿润的同时吸取多余的渗出液,而且能保温透气并隔离微生物。    2.1 理化性质的敷料   目前已发明的新型敷料主要包括薄膜敷料、泡沫敷料、藻酸盐敷料 [4]、高渗盐水敷料、水胶体类敷料、水凝胶类敷料、银离子敷料、交互式敷料等。薄膜敷料透明保湿透气,便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但敷料吸收饱和后容易导致膜下渗液积聚 ,可能诱发或加重感染 ,所以不适于渗出性和感染性创面。而泡沫敷料由聚氨基甲酸乙酯和聚氯乙烯二醇多孔泡沫组成。材料较轻、弹性好、吸收渗液能力强。但缺点是不方便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不好固定、抗菌性差,而且换下时容易引起机械性损伤。藻酸盐敷料止血作用好、保湿、吸收渗液的能力强。但固定性差、有异味 ,外观与感染伤口易混淆,且不适合干痂伤口,适用于术后需要促进止血及高渗出性的慢性伤口 ,如压疮、溃疡等。高渗盐水敷料可通过高渗作用抑菌和降低组织间隙的水肿、清创不具有特异性,较适用于伤口护理的初期。水胶体类敷料能吸收渗出物形成凝胶 ,保护伤口不会再次受到机械性损伤。清创作用好、黏性强、密闭创面效果佳 ,而且使用起来非常简单便捷,可根据伤口的形状任意裁减。缺点是有时会导致过度湿润及周围皮肤的浸渍。适用于清洁伤口和用于消除伤口的炎症阶段。水凝胶类敷料可以连续吸收伤口的渗出物而且有温和冷却的作用。但是黏性较差、固定性不好、抑菌作用不强,一般比较适用于皮肤擦伤、激光和化学损伤等造成的伤口。银离子敷料抗微生物能力极强,但是有细胞毒性,一般较适用于严重污染或感染的伤口。交互式敷料具有特别的可主动调节创面病理生理环境的能力 ,一般用于外科伤口的清创期及肉芽期。    2.2 生物膜类   所有的新型材料中生物膜类材料的特性最接近医学认为的理想敷料 ,目前有天然生物敷料和人造生物敷料两大类。天然生物敷料又包括同种同体皮和同种异体皮。人造生物类敷料主有膜型胶原生物敷料、海绵型胶原敷料 ,复合型胶原敷料等 3种。一般来说生物膜敷料效果较其他敷料要好,但是储存和运输比较困难 ,来源也较少,价格相对较高 ,目前仍没有广泛应用。    3  外科伤口护理新型疗法    3.1 伤口局部封闭负压引流   有些伤口尽管应用新型敷料进行护理仍然需要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愈合 ,甚至有些伤口还会长久不愈 ,或者愈合后又重新复发等。医学研究发现对于这种顽固性伤口采用伤口局部封闭负压引流疗法可以促进愈合。但原因可能是局部封闭负压引流能有效的促进患者局部血液灌注,在患者伤口组织表面形成机械应力从而促进患者伤口部分内皮细胞的增殖、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的形成等 ,从而促进肉芽组织的形成。    3.2 氧气疗法   有些伤口因为组织局部缺血缺氧而需要借助氧疗提高吸入气中的氧浓度,目前氧气疗法已经广泛应用在很多医学实践中。氧气疗法可通过提高患者伤口局部组织中的氧含量而促进伤口附近侧支循环系统的重新构建 ,从而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使伤口组织的快速修复。    3.3 患者心理护理   新型的外科伤口护理理念不仅包括对患者身体的伤口进行科学的护理还包括对患者心理进行护理。很多患者在清理伤口或换药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情绪,对于慢性愈合伤口还会产生悲观情绪。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的情况,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调节措施,减轻患者精神上的痛苦,并提高外科伤口护理过程中的心理护理水平,促使患者伤口和精神尽快愈合。   参考文献    [1]王玉兰 .伤口处理与更换敷料体会 [J].中外健康文摘 ,2017 ,9(25).    [2]詹秀兰 ,黎中良 ,曾雪玲 .伤口护理新进展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 ,22(4):425.    [3]朱圆 ,曹伟新 .外科伤口敷料的选择 [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8 ,22 (4):56-57.    [4]姚江颖 ,袁玥旻 .藻酸钙伤口敷料在混合痔术后的临床应用 [J].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8 ,24(11):25-26.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护理安全文化是引入护理管理的新概念。建设护理安全文化首先要改变护理安全的观念,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建立系统的护理安全管理办法,畅通的护理差错报告制度,制定简单的标准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护理管理者对安全问题要积极关注与参与,并与合作者及患者加强沟通,以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患者安全目标标准化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手术之后伤口感染预防的影响。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选择本院在 2018 年 1 月到 2019 年 1 月收治的 80 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之后的伤口感染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伤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的满意度由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将 围术期护理应用在临床中,可以有效预防患者手术之后的伤口感染,降低感染率,有助于院感控制,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可以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

  • 标签: 围术期护理 术后伤口感染 预防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以对比研究的方式,观察对腹部伤口渗漏的患者进行造口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腹部渗漏伤口患者 88 例选择方式为随机挑选,选择的年限为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9 月 ,将 88 例患者进行对等分组 ,一组为 44 例的常规组,其进行常规的换药护理,另一组为 44 例的针对组,其需要对伤口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后应用造口袋管理,经不同护理后,观察各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 在换药时间以及频率上,针对组明显短于常规组,在对比两组的伤口渗漏以及周围皮肤损伤上,针对组也同样优于常规组,统计学结果 P<0.05 ,具有差异性。 结论: 对腹部渗漏的患者进行造口护理,提高对伤口管理的程度,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伤口情况,更好更快的促进伤口愈合的情况。

  • 标签: 造口护理 伤口管理 腹部渗漏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患者感染伤口病原菌检验结果,旨在促进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骨科在 2017年 10月 -2018年 10月期间收治的 120例伤口感染患者,对所有患者伤口分泌物实施病原菌检测,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120例伤口感染骨科患者中,经分泌物培养共分离出 134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阳性菌 85株( 63.43%),革兰阴性菌 49株( 36.57%)。其中革兰阳性菌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酵母样真菌及其他。革兰阴性菌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及其他。结论:导致骨科患者伤口感染因素较多,这就要求临床工作者在骨科患者感染后及时地对其予以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抗生素药物进行合理使用,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骨科患者 伤口感染 病原菌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小组(伤口造口)对预防与治疗压疮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62例患者(2020年3月-11月)研究,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实施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由伤口造口护理小组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不仅能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压疮,还能获得患者的认可,值得推广。

  • 标签: 伤口造口护理小组 压疮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篇文章的目的在于分析延续性护理伤口造口患者的应用研究,主要方式是选择100例伤口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延续组两组,给予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给予延续组进行延续性护理,通过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评价延续性护理的应用价值。对比两组患者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自我恢复能力,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加科学的评估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通过这些数据能够进一步分析患者伤口造口护理中的研究。该实验的结果表明,延续组的皮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在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意识和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在护理实验之后,延续主的患者自我修复能力和生活质量都优于对照组,另外,延续主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样也高于对照组,这也进一步说明伤口造口护理中延续性护理的应用价值。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伤口造口护理中的延续,性护理应用价值更高,对于伤口造口患者给予更多的护理帮助,为我国的医疗事业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 标签: 伤口造口 延续性护理 并发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 伤口造口护理中延续性护理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 伤口造口患者 66 例( 2017 年 4 月至 2018 年 11 月),随机分为延续性护理的观察组( 33 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33 例),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自我护理能力。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 ECSA 评分高, P < 0.05 。 结论: 在 伤口造口护理中延续性护理,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 标签: 伤口造口 延续性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标准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到我院进行内镜诊疗的98例患者,研究时间从2020年2月到2020年1月,以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数量分别为49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应用标准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照组内镜治疗时间为1.45±0.57,疼痛评分为2.13±1.14,生活质量评分为70.31±5.18;观察组内镜治疗时间为1.01±0.13,疼痛评分为0.14±0.05,生活质量评分为89.14±4.69,观察组内镜治疗时间明显更短,疼痛评分更小,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因此观察组临床指标整体更好,P

  • 标签: 消化内镜室 护理质量管理 标准化护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