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新型口服(NOACs)在非瓣膜性房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发展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最新发表的相关文章,对新型口服的药理学特性、临床试验结果和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与结论:房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对于CHA2DS2-VASc评分≥2或既往曾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或有卒中史的患者,应该使用药物。新型口服,与维生素K拮抗剂(VKA)相比,有相似甚至更好的效果、安全性和便利性。它们具有快速起效,更多可预测的动学特征,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少,饮食对其无明显影响,比华法林导致颅内出血的风险更低。

  • 标签: 口服抗凝剂 房颤 达比加群 阿哌沙班 利伐沙班 系统性栓塞
  • 简介:目的评价高龄老年(≥80岁)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新型口服(NOACs)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科室使用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治疗的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各50例,达比加群组使用110mg,2次/d,利伐沙班组使用10mg,1次/d,华法林组将国际标准化比值调整至2.0~2.5,比较3组间的出血、栓塞事件的发生率,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血红蛋白、肝肾功能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相关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1)华法林组、达比加群组、利伐沙班组组间比较栓塞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组与利伐沙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组及利伐沙班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华法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达比加群组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肌酐等指标用药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用药前[(34.25±0.59)s]、用药后3d[(44.73±2.60)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利伐沙班组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肌酐用药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凝血酶原时间(PT)用药前[(14.94±0.31)s]、用药后3d[(18.05±0.58)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结论(1)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NOACs有效性不劣于华法林,安全性优于华法林。(2)使用NOACs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但当应用于特殊人�

  • 标签: 抗凝药 心房颤动 老年人 80以上 评价研究
  • 简介:由血栓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和我国的首要死因,严重威胁着人群的健康和生命的延续。按其所形成的部位分为动脉、静脉、心腔内血栓,其成因、风险、组分及组分比例、性状和防治原则也不尽相同。其形成是一个复杂、缓慢、多因素的由量变到质变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日之功”。在大量临床研究中,血小板在对抗血栓中显示出良好效果,临床获益与结果已被多项循证医学的系统研究所证实,但其用药风险和不良反应较大,使得药学监护和合理、安全应用尤显重要。本期重点锁定于治疗与用药监护,4篇文章均来自于临床一线专家,就血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华法林的基因组学、抗凝血应用风险及监护要点各抒己见,以飨读者。

  • 标签: 临床应用 药学监护 抗凝药 药物治疗原则 腔内血栓 用药监护
  • 简介:目的探讨我国人工机械瓣膜置换(HVP)术后早期口服治疗强度(INR)的关系,以期指导术后早期的治疗。方法记录260例HVP患者术后1-7d的华法林用量及INR,分析INR与口服治疗的关系。结果1~3d内,华法林用量与INR无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有增加的趋势,P值有减小的趋势。第4天,华法林用量与INR具有相关性(P〈0.01),此后的3d内华法林用量与INR明显相关(P〈0.01),相关系数逐渐增加。结论HVP术后早期,尤其3d以内,INR并不能真正反映华法林的全部作用,第4天(72h后)开始,INR与华法林用量才有明确的相关性。建议3d以后才应该根据INR值对华法林用量做适当的增减。

  • 标签: 人工机械瓣膜 风湿性心脏病 抗凝治疗 国际标准化比率
  • 简介:目的:调查2017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除和生育保除药品目录》更新之后,各省市自治区基本医疗保险对新型口服药物(Noveloralanticoagulant,NOAC)费用补偿的情况。方法:在所有实行国家药品目录的省级行政单位选取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分别调查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在省(自治区)职工医保、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覆盖范围内的门急诊及住院适应证、支付比例情况。结果:在所调查的31家不同省市自治区的三甲医院中,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阿哌沙班进入常规采购品种目录的比例分别为100%、87.1%、61.2%;其中,4家医院所在省市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的利伐沙班的适应证相较于国家药品目录受到进一步限制。29.7%的省市自治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门诊NOAC的使用,报销比例在0.2-0.9,100%的省市自治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住院NOAC的使用,报销比例在0.15-0.95。结论:各省市自治区新型口服药物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与其地区经济水平相适应,但目前大部分省市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NOAC的保障较差。

  • 标签: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基本医疗保险 房颤
  • 简介:合理用药就是在用药的任何环节都要做到正确的患者、正确的药品、正确的剂量、正确的给途径和正确的给时间,卒中患者应用也要遵循这个原则。1卒中患者应用要注意适应证

  • 标签: 临床应用 抗凝药 卒中 合理用药 给药时间 给药途径
  • 简介:吡仑帕奈是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受体拮抗剂,为一种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抗癫痫,临床上用于伴有或不伴有继发性强直的12岁以上患者癫痫部分发作的辅助治疗。本文对吡仑帕奈的作用机制、药效学、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和安全性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吡仑帕奈 抗癫痫药 癫痫 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受体拮抗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新型口服(NOAC)治疗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疗效及出血风险.方法计算机检索有关数据库截至2017年12月收录的关于NOAC治疗VTE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结局指标包括症状性VTE复发率、全因病死率、大出血发生率或临床相关性非重大(CRNM)出血发生率.应用STATA13.1软件,采用网络Meta分析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的效应指标为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共9项RCT纳入本分析,包括27827例患者,涉及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等5种药物.质量评价结果显示,9项RCT中4项为低偏倚风险,2项为偏倚风险不确定,3项为高偏倚风险.网络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5种不同药物的急性VTE患者之间症状性VTE复发率和全因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分析结果显示,在降低症状性VTE复发率及全因病死率方面,阿哌沙班(SUCRA:69.0%,77.1%)疗效最优的概率最高,其次为利伐沙班(SUCRA:60.7%,51.4%).在安全性方面,阿哌沙班致大出血的风险显著低于达比加群酯和依度沙班(达比加群酯比阿哌沙班:OR=2.36,95%CI:1.16-4.83;依度沙班比阿哌沙班:OR=2.64,95%CI:1.36-5.13);阿哌沙班致CRNM出血风险显著低于依度沙班和利伐沙班(依度沙班比阿哌沙班:OR=1.67,95%CI:1.26-2.20;利伐沙班比阿哌沙班,OR=2.09,95%CI:1.59-2.74);达比加群酯致CRNM出血风险显著低于依度沙班和利伐沙班(依度沙班比达比加群酯:OR=1.36,95%CI:1.01-1.84;利伐沙班比达比加群酯:OR=1.71,95%CI:1.27-2.30).出血风险的SUCRA分析结果显示,阿哌沙班致大出血的风险(SUCRA:98.2%)可能最低,其次为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依度沙班、华法林.阿哌沙班致CRNM出血的�

  • 标签: 抗凝药 口服 静脉血栓栓塞 出血 网络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服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心房颤动患者共10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华法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利伐沙班。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相对于华法林对于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更好减少出血不良事件的出现。

  • 标签: 口服抗凝药物 心房颤动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服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心房颤动患者共10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华法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利伐沙班。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相对于华法林对于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更好减少出血不良事件的出现。

  • 标签: 口服抗凝药物 心房颤动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60例口服糖尿病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5年12月东莞常安医院上报60例相关ADR,对患者的年龄、原发疾病、累及器官和(或)系统、给时间、涉及药物种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例ADR患者中,年龄〉56岁者的发生率为63.33%(38/60),45~≤56岁者为36.67%(22/60);18例(30.00%)糖尿病伴高血压病患者出现ADR,然后依次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16例(26.67%)、慢性肾功能不全15例(25.00%)、糖尿病性血管性疾病11例(18.33%);ADR主要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神经系统最为常见(25例,占41.67%);ADR发生时间以用药1~7d最多(39例,占65.00%);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双胍类(29例,48.33%)。结论:糖尿病致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及早发现ADR,及早处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糖尿病 抗糖尿病药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ISl服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果用限定日剂量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口服高血压药物的药品名称、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3年我院住院患者使用高血压药物销售金额前3位一直是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用药频度前3位一直是CCB、利尿剂、ARB;单品种排序中销售金额前2位一直是硝苯地平控释片(拜心同)、氨氯地平片(络活喜),第3位2009年为左旋氨氯地平片,后由培哚普利片(雅施达)替代;用药频度前3位一直是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片和螺内酯片。结论我院口服高血压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 标签: 抗高血压药物 销售金额 用药频度 应用分析
  • 简介:自1990s开始,治疗便被证明可有效预防房颤患者的缺血性华中复发。相关出血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很少有研究表明老年人是否能够从治疗中获益。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抗凝药 高龄老人 复发 预防 抗凝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口服高血压的使用概况、发展趋势及合理用药水平,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0—2012年我院高血压的使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我院口服高血压的销售金额和DDDs均呈上升趋势;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和钙通道阻滞剂(CCB)销售金额排序均居前2位,在高血压中占据主要地位;销售金额排序居前3位的药品2010年为缬沙坦、氨氯地平、美托洛尔,2011和2012年均为氨氯地平、缬沙坦、厄贝沙坦;缬沙坦、氨氯地平始终居DDDs排序前3位。结论:我院口服高血压使用基本合理,其中ARB和CCB是口服高血压的主流。

  • 标签: 口服抗高血压药 用药频度 限定日费用
  • 简介:栓治疗主要针对凝血系统和血小板活化两个环节起作用;分别称为治疗和血小板治疗。目前临床药物也主要作用于这两个环节,一些新型药物逐步用于临床或是进入临床验证阶段。本文综述了此类药物的临床研究情况,机制以及临床试验等。

  • 标签: 抗凝药物 抗凝机制 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