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 (房颤 ) 是一种最常见的心率失常,房颤患者一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高,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最佳手段。传统华法林的一些缺陷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从而促进了新型口服药物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利伐沙班、依杜沙班等的研发。现就口服在房颤患者中治疗的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 简介:摘要:房颤是中风的一个独立风险因素,与其它因素相比,房颤所引起的中风范围较大,预后较差。在心房颤动病人中,使用抗凝剂的病人死亡率和缺血性卒中的机率较低。《2020欧洲心房颤动诊断和管理指南》着重介绍了 ABC路径对房颤进行全过程的控制,“A”是指和/避免中风,并突出了对中风的控制。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对各种新型口服抗凝剂的药物特性、临床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下面是关于这件事的报导。

  • 标签: 抗凝药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效果
  • 简介: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指南推荐是VTE的基础治疗,传统药物的使用疗效和安全性确切,但是存在诸多局限性。新型口服药物(noveloralanticoagulants,NOACs)的问世为VTE治疗提供了新选择,我们将从临床疗效、安全性、围手术期管理及服药依从性等方面评估新型口服是否可以取代华法林用于VTE治疗.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口服抗凝药 心血管疾病 抗凝药物 临床疗效 凝血酶抑制剂
  • 简介:目的:对新型口服(NOACs)在非瓣膜性房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发展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最新发表的相关文章,对新型口服的药理学特性、临床试验结果和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与结论:房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对于CHA2DS2-VASc评分≥2或既往曾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或有卒中史的患者,应该使用药物。新型口服,与维生素K拮抗剂(VKA)相比,有相似甚至更好的效果、安全性和便利性。它们具有快速起效,更多可预测的动学特征,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少,饮食对其无明显影响,比华法林导致颅内出血的风险更低。

  • 标签: 口服抗凝剂 房颤 达比加群 阿哌沙班 利伐沙班 系统性栓塞
  • 简介:摘要近年来,新型口服药物成为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主要方案,较维生素K拮抗剂,其具有较高的效果,使栓方法获得较多新选择。目前,新型口服药物种类较多、半衰期短,不同药物之间的药物作用不同,治疗效果也不同。因此,本文对希美加群(已撤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的动力学进行分析,并对不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进行阐明,以此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新型口服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合理性。

  • 标签: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药理学 维生素K拮抗剂 血栓栓塞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对比分析新型口服与华法林的临床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0例心房颤动、深静脉血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华法林治疗,观察组患者服用新型口服药物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起效时间、药效维持时间及出血、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起效时间更早(P<0.05);对照组药效维持时间较观察组长。两组患者脑卒中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降低患者颅内出血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口服药物的起效时间更快,在预防患者出现颅脑出血等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新型口服抗凝药 华法林 作用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口服(NOAC)相关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LCV)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Direct、Ovid、Scopus数据库(截至2020年8月),收集报道NOAC相关LCV的病例报告类文献,提取患者相关信息(性别、年龄、原发病、合并疾病、NOAC应用情况、合并用药情况、LCV发生情况、治疗及转归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NOAC相关LCV患者13例,美国6例,土耳其、西班牙各2例,希腊、南韩、丹麦各1例;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28~95岁,≥60岁者9例;应用阿哌沙班和利伐沙班者各5例,达比加群酯3例。7例有NOAC用药剂量记录,均在说明书推荐范围内。12例患者有服用NOAC至发生LCV时间的记录,为3~18 d,其中7~10 d者7例。13例患者均出现皮肤病变,表现为紫癜和/或皮疹,累及四肢和躯干者4例、下肢7例、下肢和躯干1例、上肢和躯干1例。12例患者进行了病变部位皮肤活检,11例出现中性粒细胞浸润,1例仅出现嗜酸粒细胞浸润。诊断LCV后,13例患者均停服在用NOAC,其中12例换用其他,9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8例LCV痊愈,5例症状改善。结论NOAC相关LCV多发生在用药7~10 d,主要临床表现为紫癜和皮疹,多累及下肢;停用可疑药物,视病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抗凝药 血管炎 利伐沙班 达比加群 阿哌沙班 新型口服抗凝药 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
  • 简介:【摘要】口服是一类常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近年来,口服的临床治疗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研究内容:

  • 标签: 抗凝药 口服药物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使用新型口服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纳入本院2019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华法林治疗,实验组接受达比加群治疗,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出血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使用新型口服药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安全性高。

  • 标签: 新型口服抗凝药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高龄人群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近年来,每年血栓栓塞疾病患者人数都在增加,其死亡率也呈递增趋势,药物对血栓栓塞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口服分为新型口服(NOACs)和传统口服。本研究针对NOACs和传统口服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用药提高参考依据。

  • 标签: 口服抗凝药 研究新进展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传统药物临床应用的局限性,决定新型口服药物的不断出现,新型口服药物具有起效快,消除快,效果具有可预测性,无需常规监测等优点,本文对新型口服药物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血栓栓塞性疾病 达比加群 利伐沙班 阿哌沙班
  • 简介:摘要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NOACs)在预防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卒中和系统性栓塞(SE)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充分证实。随着NOACs处方量的递增,规范NOACs在NVAF中的剂量问题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当处方不正确时,NOACs会增加缺血事件和卒中风险。因此,需要为合适的患者开出正确的剂量,以便在真实世界中,患者能够取得在随机对照试验(RCTs)中证实的NOACs益处。

  • 标签: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
  • 简介:摘要与一般人群相比,恶性肿瘤患者更易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并且其复发和大出血的风险更高,因此,恶性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挑战性。新型口服能够通过直接抑制凝血酶或Ⅹa因子活性发挥作用,已被证明在一般人群中与传统一样地安全、有效,但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缺乏相关证据。本文回顾了目前恶性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管理及新型口服在其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口服利伐沙班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到我院治疗的60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华法林治疗,一组为实验组采取利伐沙班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出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心房颤动患者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心房颤动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利伐沙班对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降低患者的出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利伐沙班在临床对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口服抗凝药 利伐沙班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因手术创伤大等原因,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和肺栓塞成为其严重并发症,导致脑梗死、心肌梗死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TKA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病(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的发生十分必要。本文以目前新型口服药物如阿哌沙班等对TKA术后VTE预防的效用性和安全性做一综述,为指导TKA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静脉血栓 口服抗凝药物
  • 简介:目的评价高龄老年(≥80岁)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新型口服(NOACs)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科室使用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治疗的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各50例,达比加群组使用110mg,2次/d,利伐沙班组使用10mg,1次/d,华法林组将国际标准化比值调整至2.0~2.5,比较3组间的出血、栓塞事件的发生率,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血红蛋白、肝肾功能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相关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1)华法林组、达比加群组、利伐沙班组组间比较栓塞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组与利伐沙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组及利伐沙班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华法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达比加群组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肌酐等指标用药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用药前[(34.25±0.59)s]、用药后3d[(44.73±2.60)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利伐沙班组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肌酐用药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凝血酶原时间(PT)用药前[(14.94±0.31)s]、用药后3d[(18.05±0.58)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结论(1)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NOACs有效性不劣于华法林,安全性优于华法林。(2)使用NOACs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但当应用于特殊人�

  • 标签: 抗凝药 心房颤动 老年人 80以上 评价研究
  • 简介:摘要治疗被认为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预防策略的基石。新型口服相较于传统口服华法林,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药物相互作用少以及无需频繁监测凝血指标等优点,被普遍应用于预防治疗中,大幅降低了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风险。但对于合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急性缺血性卒中、颅内出血、颅内微出血等增加卒中及出血风险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临床治疗及启动时间的选择无疑是个挑战。本文将对新型口服在合并常见脑血管病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与预防提供参考。

  • 标签: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脑血管病 颅内出血 卒中复发 新型口服抗凝药
  • 简介:药物是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凝血过程的药物,可用于防止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的疾病,预防中风或其他血栓性疾病。新型药物具有传统药物不可比拟的优点。

  • 标签: 新型抗凝药 概述
  • 简介:目前,骨科大关节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预防常用药物为肝素类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磺达肝葵钠等)或维生素K拮抗剂等,通常膝或髋关节置换术后至少10d,髋关节置换术后延长35d可起到更好的预防效果。尽管目前的预防措施可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但髋关节置换术及膝关节置换术后仍有较高的VTE发生率,髋关节或膝关节手术后3个月内有2%~3%的病人出现症状性VTE.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口服抗凝药 预防效果 手术后 髋关节置换术后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