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李强观察了注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休息、吸氧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使用扩血管药、正性肌力药物、利尿剂及抗生素等综合治疗。本组并用注射(华西医科大学药厂生产)30~50m1加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1静滴。两组均14日为l疗程。结果显示:本组共有60例患者,其中显效4l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40例患者,显效22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0%。治疗后心功能级别为本组4~3级4例,4~2级12例,4~l级5例,3~2级10例,3~l级25例,无变化4例;对照组4~3级4例,4~2级10例,4~l级5例,3~2级9例,3~l级7例,无变化5例。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药疗法 临床疗效 扩血管药 利尿剂
  • 简介:病例:患者,女,45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不适1天来我院急诊。主诉:无疼痛,无呼吸困难,无反酸暖气;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因血压正常自行停用降压药1年);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7℃,脉搏90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90/6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身材略胖;双肺听诊未见异常,心率90次/分,心律整齐,未闻病理性杂音;心电图正常。初步诊断:胸骨后不适并低血压待查,心绞痛待除。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不良反应 胸骨后不适 呼吸困难 血压正常 高血压病史
  • 简介:患者,男,34岁。7年前在我院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血压病3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多囊肾、脂肪肝”,同时行“动静脉内瘘形成术”。患者血液透析6年半,仍间断头晕、头痛,为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于2012年11月4日以慢性肾功能不全收入院。患者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入院查体:体温(T)36.5℃、脉搏(P)94次/min、呼吸(R)20次/min、血压(BP)140/100mmHg,右前臂可见一动静脉内瘘,震颤良好。辅助检查:甲状旁腺素1003.4pg·mL-1;尿素氮22.10mmol·L-1,肌酐1143.7umol·L-1,尿酸755umol·L-1,磷1.85mmol·L-1;叶酸4.51ng·mL-1,维生素B12489.0pg·mL-1,铁蛋白493.30ng·mL-1,血清铁9.02mol·L-1,血清铁蛋白223.10g·L-1,转铁蛋白1.68g·L-1;HBsAg、HBeAb、HBcAb检测均是阳性。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电轴不偏、不正常心电图、心肌劳损。腹部彩超提示脂肪肝、多囊肾。入院后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险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多囊肾、脂肪肝。给予降压(硝苯地平、缬沙坦)、改善微循环(红花黄色素)、营养心肌(二丁酰环磷腺体苷钙)、调节钙磷代谢(醋酸钙、骨化三醇)等对症治疗。

  • 标签: 过敏性休克 参麦注射液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小球肾炎
  • 简介:目的分析注射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本院上半年上报的6例注射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注射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累计器官主要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及其附件。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可能与药物溶媒选择,患者特异质反应有关。结论为尽量避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加强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监测,谨慎用药。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 简介:目的对我院注射应用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应用和药品监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医院集中监测的方法,对2011年1月~10月期间我院应用注射的住院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统计。结果共收集到468份应用注射的住院患者病历,85.5%为50岁以上老年患者;适应证、用法用量和疗程均比较规范,基本符合药品说明书规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属常见范畴;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胸闷、不适等,临床表现多样,无明显特异性,且多为一过性,停药即可,不需特别处理。结论医院集中监测法是对自发性呈报系统良好的补充,其得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可参考性,但需要进行多中心的研究,使数据更具代表性。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不良反应 医院集中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某市各医疗机构上报的注射不良反应报告的情况,以降低注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18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所有上报的注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统计报告类型及严重程度、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ADR类型与临床表现、注射的给药途径以及ADR发生时间分布情况。结果 76例注射不良反应报告中,仅1例严重报告,其余均为一般报告,其中新不良反应报告16例;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发生注射发生不良反应与年龄正相关,多为静脉滴注给药,且主要集中于用药过程前30min发生。结论 注射的临床用药时,需根据患者年龄,给予合适的剂量,控制滴速,严格把控用药适宜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主要生命指征,尽量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麦注射液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注射(SMI)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及其原因。方法以C48/80为工具药建立RBL-2H3细胞脱颗粒模型,检测不同浓度C48/80与RBL-2H3细胞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β-己糖苷酶、类胰蛋白酶和组胺的释放率以及细胞活力,在细胞活力大于80%情况下,选择释放程度较高的指标和条件为优选考察指标和条件。将SMI和其溶剂(Tween-80)原液等比稀释成不同浓度后与RBL-2H3细胞共同培养,通过中性红染色法观察细胞脱颗粒的形态学变化,分别用显色法和间接荧光法检测细胞上清的β-己糖苷酶和组胺释放率,采用细胞计数法(CCK-8)检测细胞的活力。结果RBL-2H3细胞脱颗粒模型的最佳作用时间为30min,最佳指标为β-己糖苷酶和组胺释放率。与空白组相比,SMI质量浓度低于13.3g生药/L(3倍临床浓度)时,细胞中性红染色未见脱颗粒现象,组胺和β-己糖苷酶释放率亦无差异;而在Tween-80质量浓度为1.00g/L时,SMI40g生药/L(9倍临床浓度)组和溶剂1.00g/L组细胞中性红染色均可见脱颗粒现象,细胞上清组胺和β-己糖苷酶释放率亦明显增加。此外,CCK-8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各浓度的SMI对细胞活力均无影响。结论SMI低于3倍临床浓度无明显RBL-2H3细胞脱颗粒作用;而在9倍临床浓度能刺激细胞脱颗粒,这种脱颗粒作用可能与所含溶剂(Tween-80)有关,与其对RBL-2H3的细胞毒性作用无关。提示SMI在低于3倍临床浓度相对安全,在9倍临床浓度时有致类过敏反应的风险。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RBL-2H3细胞 类过敏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硝酸甘油联合注射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北红十字会博爱医院2014年7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给予硝酸甘油联合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心功能〔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和心搏出量(CO)〕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50%,高于对照组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FS、LVEF、SV、C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FS、LVEF、CO、S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联合注射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血液流变学,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心力衰竭 参麦注射液 硝酸甘油 治疗结果
  • 简介:注射是由古方生脉散衍变而来,临床常用于辅助肿瘤化疗、增效和减毒作用,注射所致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有关,其出现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过程前30min,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及药师应重视注射的不良反应,做到合理用药。现将应用过程中发生2例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不良反应 乳腺癌术后 治疗 临床医护人员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观察注射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时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0年5月-2013年1月在泉州解放军180医院急诊科急救的68例低血容量性休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按照抗休克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60ml,0.5h内静脉滴注完.检测部分常规、生化、凝血指标.结果经抗休克治疗后,两组部分常规、生化、凝血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在治疗0.5,1,2,6,12和24h时间点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早期液体复苏中,使用注射配合常规液体复苏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为下一步治疗争取宝贵机会.

  • 标签: 休克 多器官功能衰竭 参麦注射液 血液凝固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注射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PIRI)时Fas/FasL配体(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兔单肺原位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兔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n=10)、肺缺血-再灌注组(I-R,n=10)和肺缺血-再灌注加注射组(SM,n=10)。分别于再灌注3h取左肺组织,观察Fas/FasLmRNA定位表达、凋亡指数(AI)、肺组织湿干重比(W/D)、肺损伤组织学定量评价指标(IQA)及光镜、电镜下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SM组Fas/FasLmRNA在肺小动脉内(外)膜、肺小静脉内膜、肺泡上皮及肺支气管上皮呈弱阳性表达,明显低于I-R组(P<0.05);AI、W/D和IQA值显著低于I-R组(P<0.01和P<0.05);肺组织形态学异常改变程度减轻。结论:注射可下调肺组织Fas/FasLmRNA的表达而减轻细胞凋亡,对PIRI发挥积极的防治作用。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FAS/FAS配体 细胞凋亡 参麦注射液
  • 简介:目的观察注射对老年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控制感染,持续低流量吸氧,解除支气管痉挛,排除痰,适当应用强心利尿和扩张血管药物,维持酸碱平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一致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注射5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15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细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和70.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X^2=5.25,P〈O.05);心功能检查中每搏量(SV)、每分钟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舒张早晚期最大血流速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能明显改善老年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指标,是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肺心病心力衰竭
  • 简介:  1病例资料  患者男,39岁.因食欲不振,四肢关节疼痛半年,加重1周于2005年5月16日入院.入院体检关节无红肿及压痛,四肢肌张力正常.血常规示:RBC5.12×1012/L,WBC10.35×109/L,ESR44mm/h.入院后给予注射20mL(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251020664)加入5%葡萄糖注射中静滴,60滴/min,10min后,患者突感胸闷憋气、面色潮红、鼻塞、流泪、周身瘙痒,立即停药,给予吸氧,静推氟美松10mg,非那根25mg,症状逐渐缓解.……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过敏反应
  • 简介:前列腺增生症是男性老年人的常见病,1992年元月以来,我们用济南军区91医院研制的纯中药制剂“川注射”行前列腺局部注射进行治疗,经260例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中年龄最小者46岁,最大者85岁,病程最长者30年,病程最短者2年。经1~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120例随访6个月至1年,并经B超检

  • 标签: 川参通注射液 治疗前 夜尿 肛门指诊 前列腺体 军区
  • 简介:目的研究连续静脉给予丹芎注射对SD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方法丹芎注射342、228、152mg生药·kg^-1(高、中、低剂量)连续尾静脉注射给药30天,整个实验期间观察动物的一般状态、测定体重和摄食量,分别于给药30天及停药后14天取部分大鼠进行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学指标、脏器系数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大鼠未发生因给药而引起的异常症状,各给药组大鼠体重增长和摄食正常。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在给药30天时,高剂量组导致大鼠WBC、GR%、Urea、CR、TBIL和肝脏系数、肾脏系数、肾上腺系数明显增高,中剂量组GR%、CR、TBIL显著增高和LY%显著降低(P〈0.05),停药恢复14天后,除CR和肾系数之外,高剂量组其他指标均恢复正常,中剂量组所有指标恢复正常。高剂量组大鼠肾脏组织出现不可逆性病变,中剂量组大鼠肾脏组织出现可逆性病变。结论中剂量静脉注射丹芎注射30天,可导致SD大鼠出现肾脏功能及病理组织学可逆性改变。

  • 标签: 参丹芎注射液 长期毒性 大鼠
  • 简介:目的:观察注射对消化道肿瘤术后化疗病人的血常规及CD_4/CD_8的影响。方法:80例消化道肿瘤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化疗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含奥沙利铂3周方案化疗。单纯化疗组不加保护剂;+化疗组每次化疗期间连用注射50mL/d,共5d。比较两组病人6疗程化疗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医症状积分的平均值;对比两组病人CD_4/CD_8绝对值及比例情况。结果:+化疗组化疗后中性粒细胞、CD_4/CD_8比例较单纯化疗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化疗组化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化疗组高,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注射能改善化疗相关症状,减轻化疗骨髓抑制,调节化疗患者免疫状态,保证化疗顺利进行。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肿瘤 血常规 CD_4/CD_8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注射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药学分析。方法 在2018年11月—2019年12月之间进行本研究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研究样本选择,共选择9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其中对照组以传统的药物治疗为主,观察组则以注射治疗为主。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药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与对照组之间数据相比较高,因此(p<0.05),观察组治疗前的心功能情况与对照组之间相比数据相当,因此(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心功能变化情况指标明显比对照组的要低的多,因此(p<0.05)。结论 在临床上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注射治疗的效果极佳,有效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促进恢复,值得临床的借鉴与利用。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药学分析
  • 简介: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注射中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的含量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NovaPakC18柱,流动相:乙腈:水(70:30),检测波长:203nm.结果: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分别在0.7208μg~7.208μg(r=0.9997,n=6)和0.6032μg~6.032μg(r=0.9997,n=6)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RSD=1.2%)和99.8%(RSD=1.3%).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便捷,可同时控制注射中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的含量.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