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下颌后入路进行腮腺良性肿瘤功能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腮腺良性肿瘤45例,经行下颌后入路功能肿瘤切除术,并与45例行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的病例做对比研究,分析其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例术后均无复发,经下颌后入路的功能切除组术后出现唾液腺瘘(χ2=5.29,P〈0.05)、面瘫(χ2=11.28,P〈0.05)、味觉出汗综合征(χ2=11.25.P〈0.05)等并发症明显低于浅叶切除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时,下颌后入路功能切除术较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腮腺良性肿瘤 下颌后入路 功能性切除 浅叶切除术
  • 简介:上气道结构狭窄是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andhypopneasyndromes,OSAHS)的主要病因之一。OSAHS患者夜间睡眠时由于频发的上气道塌陷、阻塞而造成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可导致高碳酸血症或缺氧,长期发病可并发心律失常、高血压、脑血管意外以及糖代谢异常、肾功能损害等全身并发症。个体颅颌面硬组织结构的特点,气道周围内部空间软组织构成特点及其生理、病理性变化,正畸和正颌治疗以及耳鼻喉科的手术治疗等均已不断地被证实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上气道的解剖结构。

  • 标签: 上气道狭窄 颅颌面形态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矫治 并发心律失常 上气道结构
  • 简介:选用50只新西兰白兔,2只处死后取上唇组织作为病理对照,48只采用Millard's法修复上唇裂隙,拆线后随机分为实验组、溶媒组和对照组3组,每组16只.实验组每天涂擦复方丹参膏2次,溶媒组每日涂擦溶媒膏二次,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分别在术后0d、7d、15d、21d、30d、60d、90d测量上唇瘢痕的体积变化,并在7d、30d、60d时每组分别处死2只,90d后全部处死,取上唇瘢痕组织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组织学观察显示丹参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影响胶原蛋白合成,使胶原纤维重排和降解,从而减轻瘢痕增生.

  • 标签: 瘢痕 丹参 成纤维细胞 胶原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颌面部良性肿瘤切除的可靠.方法:18例颌面部良性肿瘤患者,男7例,女11例;年龄5-34岁,平均16.8岁.前额部纤维瘤3例、脂肪瘤4例;颧部脂肪瘤2例、肌内静脉畸形3例、皮样囊肿6例.肿物大小1.7cm×2.2cm-2.0cm×3.2cm.全部病例在内镜辅助下耳屏前或发际切口切除.结果:全部肿瘤完整切除,手术时间45-75min,平均54min.术中出血量6-15mL,平均8.5mL.手术过程顺利,切口一期愈合.随访2-8个月,肿瘤无复发,瘢痕隐蔽,美容效果好.结论:内镜辅助下耳屏前或额部单通道小切口切除颌面部良性肿瘤安全、可靠,瘢痕隐蔽,美容效果好。

  • 标签: 内镜技术 良性肿瘤 颌面部
  • 简介:目的观察光索在儿童颌面瘢痕畸形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一组11例张口困难或合并颈部活动受限的颌面瘢痕畸形患儿,应用光索辅助进行气管插管,观察完成气管插管每例患者所用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插管,最长需时10min,最短3min,平均5min,所有患者无声门水肿发生.结论光索是解决儿童颌面外科气管插管困难问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光索 困难气管插管 儿童 颌面瘢痕畸形
  • 简介:本实验采用第三代稀土永磁体钕铁硼产生的力,对上颌发育不足、牙弓狭窄的唇腭裂患者进行扩大上颌治疗,并与机械力扩大上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磁力扩大唇腭裂患者上颌是可行的;与机械力相比,磁力扩大上颌患者的牙弓长度明显增大,SNA角也均增大,说明磁力扩大上颌对改善唇腭裂患者上颌发育不足有利。治疗前后静脉血血气分析结果表明了磁力扩大上颌的生物安全

  • 标签: 扩大上颌 磁力 唇腭裂 机械力
  • 简介:目的比较Hyrax快速与慢速扩弓矫治替牙晚期上颌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替牙晚期上颌基骨狭窄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Hyrax快速扩弓与Hyrax慢速扩弓进行矫治,扩弓前后拍摄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rizedtomography,CBCT),通过Invivo5牙科软件三维重建,分别测量扩弓前后上颌第一磨牙、第一前磨牙冠状位硬腭水平基骨宽度、颊侧牙弓宽度、双侧牙槽骨倾斜角度的交角、双侧牙齿倾斜角度的交角,轴位颊、舌侧骨质厚度。扩弓前后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冠状位:Hyrax快速扩弓与Hyrax慢速扩弓在骨开展和牙弓总宽度变化上无差别,扩弓后牙弓总宽度增加,第一前磨牙平面的骨开展量大于第一磨牙平面,牙齿和牙槽嵴颊向倾斜,牙槽嵴倾斜的角度慢速扩弓组大于快速扩弓组,牙齿倾斜的角度快速扩弓组大于慢速扩弓组;轴位:颊侧骨质厚度减少,舌侧骨质厚度增加,但Hyrax慢速扩弓组颊侧的减少量小于Hyrax快速扩弓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替牙晚期患者,与Hyrax快速扩弓相比,Hyrax慢速扩弓慢速轻力的特点更符合生理特性,并且对颊侧的骨质厚度影响小,是一种有效的扩弓方式。

  • 标签: Hyrax扩弓器 慢速扩弓 快速扩弓 上颌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机用PathfileTM镍钛锉联合手用ProTaper镍钛器械在磨牙狭窄根管的预备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需行根管治疗的磨牙根管狭窄患者125例(患牙125颗),采用PathfileTM镍钛锉进行根管预处理,以手用ProTaper镍钛器械完成根管预备,侧向加压技术充填根管,根据治疗前后的X线片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效果.结果125颗患牙的419个根管中,409个形态好,7个未能完全疏通,无台阶、根尖堵塞、根管偏移侧壁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有3根器械折断于根尖段.恰填403个根管,10个根管因未完全疏通、无法到达根尖孔或断针而欠填,6个根管超填.结论采用机用PathfileTM镍钛锉疏通狭窄根管的根尖段后再以手用ProTaper镍钛器械完成根管预备,可获得良好的成形效果且较少出现并发症.

  • 标签: 根管预备 镍钛器械 狭窄根管
  • 简介:目的:总结牙源性感染累及前纵隔的下行坏死性纵隔炎的护理经验。方法:14例下行坏死性纵隔感染患者(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5岁).均为牙源性感染。其中,前上纵隔感染9例,整个前纵隔感染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同时加强营养支持.积极治疗控制基础疾病;术后根据引流管位置,做好双套管冲洗胸腔冲洗.确保引流通畅。结果:除1例患者早期因感染性休克死亡外,其余患者均痊愈,死亡率为8.3%,发生肺部感染6例.ARDS2例,肾功能不全1例。结论:下行坏死性纵隔炎需根据感染的部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通畅的引流科学的呼吸道护理.是控制病情发展和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标签: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清创 引流 护理
  • 简介:复发性坏死性黏液腺周围炎是复发性口疮的最重型,溃疡疼痛剧烈,病程常迁延数月或更久,病变有由口腔前份向后发展的倾向,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最终诊断常需根据溃疡好发部位、溃疡的特点、有无复发性、全身情况活检与特异性溃疡和肿瘤相鉴别。

  • 标签: 复发性坏死性黏液腺周围炎 瘢痕 下唇 颊黏膜.
  • 简介:虽然牙槽嵴牵引成骨术是个很有前途的骨增量方法,可以用于上下颌骨吸收情况下种植,但适用于狭窄牙槽嵴的水平或斜形牵引成骨的技术还没有建立,这里报道一例用钛网板加牵引螺丝进行水平牵引成骨种植的病例,患者为下前牙牙槽嵴极度萎缩。用水平截骨术准备两块移动骨段,植入两套水平骨牵引器,7天的等待期后,开始使用骨牵引器进行牙槽嵴唇向增宽(每次牵引0.225mm,一天两次,连续14天),巩固3个月后去除骨牵引器,牵引区完全由新生成的坚硬骨组织充填。去除牵引器后2个月,牵引区植入4枚骨内种植体并以种植体支持义齿进行最终修复。这种水平骨牵引技术可以用于临床上医院或刃状牙槽嵴的种植。

  • 标签: 牙槽嵴牵引成骨术 水平截骨术 种植体支持 个案报道 狭窄 下颌骨吸收
  • 简介:目的研究成人骨下颌偏斜患者脊柱冠状面形态躯干平衡。方法对35例成人骨下颌偏斜患者10例正常对照者拍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片和头颅后前位片,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①下颌偏斜者脊柱冠状面形态均不同程度呈“S”型弯曲,正常对照组脊柱基本呈一直线与重力线平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下颌偏斜患者的躯干平衡均为失平衡(失衡角〉1°),正常对照者躯干平衡均在正常范围内(失衡角〈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下颌偏斜患者的脊柱侧弯程度和肩失平衡程度与下颌偏斜程度均呈正相关,并呈线性趋势;④下颌偏斜方向与颈椎段侧弯方向具有异向性,与躯干段侧弯方向具有同向性。结论骨下颌偏斜与脊柱形态和躯干平衡之间有一定的相关,临床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成人 骨性下颌偏斜 冠状面 脊柱形态 躯干平衡性
  • 简介:阻塞涎腺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随着涎腺镜技术的发展应用,人们对其认识不断深入。本文主要通过回顾近几年来涎腺镜技术的临床应用,探讨阻塞涎腺疾病的病因治疗进展。

  • 标签: 涎腺镜 阻塞性涎腺炎 涎石症
  • 简介:双膦酸盐类药物临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变形骨炎和其他代谢骨病、多发性骨髓瘤以及与肿瘤转移相关的骨骼疾病。该类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而产生临床治疗作用。然而,双膦酸盐类药物,尤其是静脉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有致颌骨骨坏死的危险。目前,国内尚未有该类药物致下颌骨坏死的报道。作者报告1例口服双膦酸盐类药物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商品名福善美,Fosamax)致下颌骨骨坏死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双膦酸盐颌骨坏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预防和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双膦酸盐 颌骨 骨坏死
  • 简介:与癌症治疗相关的口腔黏膜炎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放化疗急性并发症。一般来说,头颈部癌症放疗或放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发病率较高,也较为严重;单纯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发病率较低,程度较轻。严重的口腔黏膜炎造成病人疼痛、吞咽困难、继发感染、营养障碍,影响癌症的治疗,给病人造成了极大的痛苦。本文对国内外口腔黏膜炎动物模型建立情况和新近的各种防治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口腔黏膜炎 放疗 化疗 动物模型 防护
  • 简介:目的探讨骨Ⅲ类错(牙合)患者牙弓、基骨弓宽度二者协调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骨Ⅲ类错(牙合)患者33例为实验组,47例个别正常(牙合)为对照组,利用锥形束CT扫描颌面部,将扫描后图像导入Mimics10.01图像处理软件分别测量牙弓宽度、基骨弓宽度,并计算上下颌对应宽度之差,对测量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骨Ⅲ类错(牙合)组上颌牙弓宽度与个别正常(牙合)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下颌牙弓宽度大于正常(牙合),其中下颌第一磨牙处平均宽度正常(牙合)为(56.26±3.09)mm,骨型Ⅲ类患者为(57.78±3.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Ⅲ类错((牙合)上颌基骨弓宽度测量值均小于对照组,其中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处正常(骀)为(59.11±5.97)mm,骨型Ⅲ类患者为(56.23±5.28)mm,有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基骨弓宽度均大于对照组,其中在前磨牙及第一磨牙处分别为(47.44±2.96)mm、(59.81±3.87)mm和(76.20±4.20)mm,与正常(牙合)相比差异显著(P<0.05).骨Ⅲ类错(牙合)上下颌基骨弓宽度差值均小于正常(牙合)(P<0.01),而牙弓宽度差值仅在尖牙处差异显著(P<0.05),其余牙位测量项目无统计学差异.结论①骨Ⅲ类错(牙合)组上颌基骨宽度发育不足,下颌基骨宽度发育过度.②骨Ⅲ类错(牙合)的宽度不协调表现在基骨水平,牙弓对基骨弓宽度不调有代偿.

  • 标签: 骨性Ⅲ类错 牙弓宽度 基骨弓宽度 锥形束CT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不同临床条件下的应用情况。材料与方法12名存在支抗控制问题的患者(13~52岁,3名男性,9名女性),治疗前获取患者的头颅侧位片,曲面断层片,照片研究模型。根据相应的标准,确定每个患者不同的植入位置。共计植入19枚微螺钉,以实现不同类型的牙齿移动。结果微螺钉的应用在多种不同的临床条件下都获得成功,例如:压低前牙,压低后牙,伸长并排齐阻生牙,作为远中移动牙齿的支抗,作为远中移动后的保持,前移磨牙,在后牙支抗不足的情况下用以内收上下颌前牙,在后牙缺失时唇倾并压低下颌前牙以及在关闭间隙过程中加强后牙支抗。结论本研究所展示的新型的微螺钉作为一种非牙支抗,在很多传统支抗无法应用的情况下显示了优良的治疗效率。

  • 标签: 种植体支抗 牙齿移动 临床应用 治疗效率 螺钉 下颌前牙
  • 简介:目的:观察渗氮类金刚石膜应用于纯钛支架义齿后的临床效果以及对义齿表面润湿的影响。方法:为8例上下牙列均有缺失的患者镶配纯钛支架义齿,随机选取每例患者上下义齿支架中的一个镀制渗氮类金刚石膜,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采用接触角测定仪测量改性后的试件接触角并计算表面自由能。结果:纯钛活动义齿镀制渗氮类金刚石薄膜后,在临床上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对比未镀膜纯钛义齿,镀膜组义齿在改善色素沉着,颜色变暗和口感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渗氮类金刚石膜的表面自由能大于未改性组。结论:纯钛表面经渗氮类金刚石膜修饰后提高了表面润湿和戴用舒适

  • 标签: 纯钛 表面改性 类金刚石膜 润湿性 接触角 表面能
  • 简介:目的:观察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细胞粘附分子CD44v6在牙源角化囊瘤(keratocysticodontogenictumor,KCOT)中开窗减压前后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16例经病理证实的KCOT患者开窗减压前后的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OPNCD44v6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窗减压前,OPNCD44v6在KCOT中均呈高表达。减压后,16例患者OPN均呈阴性表达,统计学分析其表达在开窗后显著下降(P<0.05);CD44v6在开窗减压后标本中,10例(63%)表达下降,5例(31%)表达未发生变化,1例(6%)表达升高,统计学分析其表达在开窗后显著下降(P<0.05)。结论:OPNCD44v6在KCOT中呈高表达,开窗减压后二者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开窗减压术治疗KCOT的部分机制。

  • 标签: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开窗减压术 骨桥蛋白 CD44V6 免疫组织化学 CD44V6
  • 简介: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类常见的由EB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本文报道1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IM,结合文献对该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诊断、抗病毒治疗激素治疗方面进行讨论、分析。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 抗病毒治疗 激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