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瞳孔状态下行切口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行切口碎核自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瞳孔白内障患者28例(28眼),术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分别采用粘弹剂推注力钝性分离及虹膜切开法扩大瞳孔,术后随访1至6个月,重点观察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视力及瞳孔状态。结果术后随访28例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1月视力0.1—0.3者6例,〉0.3者22例,其中〉0.6者占10例,除1例患者术后瞳孔上移、1例瞳孔不规则散大,余26例眼瞳孔均恢复正圆状态,直径2.5—4mm,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瞳孔状态下行切口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利用粘弹剂推注力钝性分离及虹膜切开法扩大瞳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小瞳孔 粘弹剂 虹膜切开法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
  • 简介:目的探讨瞳孔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用T型钩及粘弹剂扩大虹膜,必要时行瞳孔扩约肌放射状剪开,2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5眼行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周视力:0.05—0.1者2眼;0.1—0.2者4眼,0.3—0.4者9眼;0.4—0.8者8眼;1.0者2眼。结论瞳孔白内障采用本手术方法,能获得较好视力,无严重并发症。

  • 标签: 小瞳孔 白内障 小切口 人工晶状体
  • 简介: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探讨显微镜下手术吻合泪管断裂的临床疗效。在手术显微镜下应用四环素可的松眼膏从上泪管挤入来找出泪管断端,以硬膜外麻醉管作为支撑管插入泪管腔,对断端进行显微手术吻合。术后随访12~36个月,36例中有29例愈合良好,泪道通畅;3例通而不畅;另4例则完全不通。总有效率达88.89%采用显微手术结合硬膜外麻醉管作支撑物,同时术中应用眼膏治疗下泪管断裂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泪小管 创伤 显微手术 效果
  • 简介:近年来,胶质细胞因其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最有代表性的免疫细胞而成为青光眼免疫学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其神经保护与神经毒性的双重作用归因于它对一系列病变做出反应后所能合成和分泌的物质不同。因此我们就视网膜胶质细胞的青光眼免疫发病机制及治疗的展望进行综述。

  • 标签: 视网膜小胶质细胞 青光眼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07/2012—07间白内障患者291例291眼,对其行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3者诊断为低视力,并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患者291例术后共发生低视力49眼,其中手术所致术后低视力17眼(34.7%),术前病变所致术后低视力32眼(65.3%),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8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4眼、高度近视6眼,其他4眼。结论:原有眼病是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术前仔细检查可以提高手术的可预测性。

  • 标签: 白内障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 低视力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泪管断裂的手术方法、手术重点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显微镜直视下吻合手术对76例外伤性泪管断裂患者进行治疗,取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对其一般资料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中68例冲洗泪道通畅,无溢泪,治愈率89.5%;8例冲洗泪道通而不畅,有轻度流泪,好转率10.5%。76例全部一次手术成功,有效率100%。结论外伤性泪管断裂应及时手术,避免造成终生溢泪,影响患者的生活。

  • 标签: 外伤性泪小管断裂 手术方法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泪管断裂吻合的有效方便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08年间收治的30例泪管断裂患者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显微镜下直接找到或经上泪管逆行寻找到泪管鼻侧断端并以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导管作为泪管支撑物的手术有效率达86.67%。结论本文报道的手术方法是一种简单、方便、有效的泪管断裂吻合术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泪小管 吻合术 硬膜外麻醉 导管
  • 简介:干眼(Dryeye)是由于泪液生成不足或泪液蒸发过强并致泪膜不稳定引起眼表病变而产生眼部一系列不适症状.泪液生成不足型干眼病是由于泪液生成功能紊乱或泪液由泪腺排人结膜囊受阻所致.通过阻止泪液的排泄而增加眼表泪液从而减轻干眼症状.本文以不可吸收性泪管栓子栓塞干眼患者泪管后,观察干眼症状的减轻,客观检查进行比较,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来观察泪管栓子治疗干眼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泪小管栓塞 治疗 干眼 并发症 抗生素
  • 简介:目的:比较单用伐单抗与伐单抗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疗效。方法:回顾性比较随机研究。对21例42眼黄斑水肿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评估。单眼内注射1.25mg伐单抗(IVB组),在同组的眼玻璃体内注射1.25mg伐单抗和1mg曲安奈德(IVTA-IVB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ETDRS视力和眼压测量黄斑中心厚度(CMT)。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4.7±1.5mo。在IVB组和IVTAIVB组中,注射前平均CMT分别为494.7±114.4μm,546.8±165.6μm;第一个月分别为430.4±133.2μm,363.7±105.3μm;第三个月分别为484.8±167.4μm,407.3±108.7μm;六个月后分别为550.4±191.5μm,516.8±158μm。第一个月和第三个月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IVB组和IVTA-IVB组中,注射前平均ETDRS视力数分别为57.1±13.5,48.9±13.9;第一个月分别为2.2±14,58.8±12.1;第三个月分别为59±13.7,59.3±13.6;第六个月分别为55.6±14.9,55.5±8.7。第三个月和第六个月存在显著差异(P<0.05)。IOP无差异。第一次注射后IVTA-IVB组在第三个月时视力最佳并持续6个月,而IVB组在第一个月时视力最佳但仅持续了3个月。结论:6个月后发现,IVTA-IVB组较IVB组疗效显著,且无激素依赖性并发症。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曲安奈德 贝伐单抗
  • 简介:目的应用新型泪道引流管治疗泪管断裂,恢复泪道引流通路.方法对30例泪管断裂患者使用新型泪道引流管作为支撑管行泪管吻合术,将引流的两端探子分别从上、下泪点插入泪道,通过泪管断端经过鼻泪管至下鼻道开口处,在鼻腔内窥镜直视下,用镊子触及并取出探子于鼻腔外,在探子与硅胶管交界处剪断硅胶管,两端硅胶管在鼻腔内打结留置于鼻腔.术后3月或0.5a拔管.并与以往用硬膜外麻醉管做支架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30例患者均于植管后3~7d内症状消失,29例拔管后达到治愈标准,无泪管豁开、下睑外翻或泪点外翻等并发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以硬膜外麻醉管作支架管吻合组.结论新型泪道引流管作为泪管断裂吻合支撑管,伤口愈合快,成功率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泪道引流管 治疗 泪小管断裂 硅胶管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非诺特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10/2017-11在我院接受治疗的DR患者102例102眼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51眼,两组患者均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术后第1d起,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降压及改善微循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非诺特治疗,均连续治疗3mo。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基本情况(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3mo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相关因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随访至术后6mo,比较两组患者视网膜病变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观察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Lp-PLA2、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观察组患者血清Lp-PLA2、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视功能生存质量问卷活动受限、感觉适应、心理、社交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观察组患者视功能生存质量问卷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mo,观察组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5.9%(3/51),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诺特联合23G微创玻璃�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 非诺贝特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功能生存质量
  • 简介:慢性泪囊炎是眼科临床上的常见病,治疗以手术方法为主,而泪囊鼻腔吻合术迄今为止仍不失为本病公认的理想术式。但传统手术创口较大,愈合时间长,术后瘢痕形成明显,针对这些问题,我院自2008年起进行技术改进,使其省时简便,对外表影响,成功率提高,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泪囊鼻腔吻合术 临床分析 小切口 慢性泪囊炎 眼科临床 手术方法
  • 简介:管断裂是眼科常见的外伤急症之一,及时手术吻合断裂的泪管,恢复泪道通畅,可避免终身溢泪的痛苦;但基层眼科专业医师对该技术的应用较少,而外科或全科医师行内眦部及其附近的眼睑裂伤清创时往往容易忽视泪管断裂的问题。另外某些患者没有意识到溢泪的痛苦,由于经济等原因拒绝吻合泪管,创口愈合后无法忍受溢泪的痛苦,最终选择二期泪管吻合手术。本文回顾性分析本科2006年1月~2011年12月泪管断裂行二期吻合术的病例23例取得了有效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泪小管断裂 吻合术 手术吻合 专业医师 眼睑裂伤 全科医师
  • 简介:管断裂是常见的眼外伤疾病,泪管吻合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但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找到泪管鼻侧断端,而不能进行泪管吻合术。我们自2001年起采用泪管泪囊吻合术治疗此类患者共1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泪小管吻合术 泪小管断裂 泪囊 床体 外伤疾病 鼻侧断端
  • 简介:目的:评价新型硅胶管(RS一次性使用泪道引流管)治疗泪管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01/2015-10来我院就诊的47例47眼泪管断裂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在泪管断裂吻合术中,新型硅胶管从上、下泪小点“U”形置入,在泪道中保留3mo。拔管后,观察泪道通畅率、是否伴有泪溢和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泪管吻合成功,新型硅胶管顺利植入。未发生硅胶管相关的并发症,如眼部刺激、泪小点外翻和撕裂、过早脱落等。治愈41例(87%),泪道冲洗通畅,无泪溢。部分治愈4例(9%),患眼轻微泪溢,但泪道冲洗通畅。失败2例(4%),患眼泪溢,泪道冲洗不畅。结论:在泪管断裂吻合术中,新型硅胶管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置入物,其操作过程简单,易于掌握,术者学习曲线短。

  • 标签: 泪小管断裂 硅胶管 双泪小管置入
  • 简介: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手术技巧。方法我院2005年8月至2014年5月采用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257例(263眼),对其术后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出院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低于0.1者6只眼,占2%,0.1~0.3者19只眼,占7%,0.3~0.5者84只眼,占32%,0.5~0.8者115只眼,占44%,0.8以上者39只眼,占15%。7-10天复诊视力进一步提高。结论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疗效显著,实用性强,易于操作,成本低,非常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白内障 基层医院
  • 简介:目的探讨化脓性泪管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28例化脓性泪管炎确诊患者。把他们分为4组。第1组单纯泪管炎,冲洗泪道有液体进入鼻口腔。第2组泪管炎合并泪管阻塞。第3组泪管炎合并慢性泪囊炎但不合并泪管阻塞。第4组泪管炎合并慢性泪囊炎及泪管阻塞。所有组用聚维酮碘结膜囊冲洗及泪管灌洗,同时泪管中用妥布霉素冲洗并注入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眼局部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脓性分泌物减轻后第1组给予保守治疗;第2组给予泪管切开术。第3组给予泪囊鼻腔吻合术。第4组给予泪囊鼻腔吻合+泪管切开术,术后同术前保守治疗。结果所有组泪管炎全部治愈。但第2及第4组各有1例泪管阻塞。结论聚维酮碘结膜囊冲洗及泪管灌洗,泪管中用妥布霉素冲洗并注入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眼局部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或在此基础上合并泪管切开和/或泪囊鼻腔吻合术,简单方便,疗效确切。

  • 标签: 化脓性泪小管炎 诊断 治疗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