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手足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1]。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大多症状轻微,部分患儿可出现急性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多发性神经根炎、急性迟缓性瘫痪等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我们于2009年11月~2010年5月共收治手足病患儿85例,其中重症患儿18例,经治疗和护理,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 观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手足病后甲脱落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8年6月本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310例甲脱落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相关文献。结果310例甲脱落患儿年龄主要集中在2~3岁,发病率为56.5%;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4~10月,占发病总数的72.6%;平均受累指(趾)甲3.5个,其中拇指受累比例最高,接近90%;指(趾)甲脱落在患儿患手足病后的2~3周最多见,约占总体的85.3%。结论甲脱落与手足病关系密切,甲脱落可能是手足病的后期并发症。

  • 标签: 甲脱落 手足口病 临床特征 文献分析
  • 简介:胚胎9周时阴茎头已发育并完全裸露,而包皮迟至12周时才形成并逐渐向阴茎头远端方向生长,至14周时才覆盖整个阴茎头并与阴茎头粘连。这种生理性粘连一直持续至出生时,伴或不伴有包皮狭窄,随着阴茎发育多在17岁前自然消失,如不消失,就变为病理性;因炎症等因素成人原本已翻动自如的包皮可以再次发生包皮狭窄及包皮粘连,此属于病理性。作为一门正在蓬勃发展中的学科,现代男科学应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上重视包皮粘连及包皮狭窄的诊断及处理,以期阴茎的结构及功能得到良好的保障。本文对包皮粘连及包皮狭窄加以分析,对有关研究进展加以综述,认为这两者在现代男科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 标签: 包皮 阴茎 粘连 狭窄 疾病 男科学
  • 简介:观察阿达帕林凝胶联合阿奇霉素间歇冲击疗法治疗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中重度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阿奇霉素分散片口服,0.5g/次,1次/天,每周连服3天后停药4天;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外用阿达帕林凝胶,每晚睡前用1次.治疗前后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调查,比较两组用药1月、2月后的综合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月后,治疗组有效率45.71%,对照组有效率3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月后,治疗组有效率82.86%,对照组有效率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指数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但以治疗组下降明显,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指数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达帕林凝胶联合阿奇霉素间歇冲击疗法治疗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好,生活质量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寻常型痤疮 阿达帕林凝胶 阿奇霉素分散片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因面部、躯干皮疹伴轻度瘙痒20年,于2013年8月26日来我院就诊。20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眼睑、额部出现粟粒大小肤色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偶有瘙痒,皮疹逐渐增多,

  • 标签: 汗管瘤 发疹型 激光
  • 简介:发疹型汗瘤在临床中相对少见。本病例为青年女性(22岁),全身泛发黄褐色扁平丘疹,密集成片,部分融合,质较硬,对称分布,部分浸润,缓慢进行性发展,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组织病理符合发疹型汗瘤诊断。予维A酸类药物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 标签: 汗管瘤 发疹型 维A酸 治疗
  • 简介:患者,女,29岁。主因乳房部位出现丘疹8年余、双下眼睑丘疹2年余,于2014年4月9日就诊。8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双侧乳房部位出现数颗肤色或褐色小丘疹,无特殊不适,未予治疗,皮损逐渐增多。2年前,患者双下眼睑开始出现类似皮损。患者平素体健,否认有其他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者。

  • 标签: 汗管瘤 发疹型
  • 简介:患者女,63岁。脐周、腋窝以及腹股沟反复红斑、糜烂、水疱伴瘙痒20余年,加重2个月,有家族遗传史。皮肤科情况:双侧腋窝皮肤呈褐色沉着斑,轻度糜烂、渗出、结痂;脐两侧皮肤呈条带状暗红斑疹,部分糜烂、渗出、结痂;双侧腹股沟有小片状暗红斑及色沉斑,轻度糜烂、渗出、结痂,有特殊异味。皮损组织病理:全层棘刺松解,呈'倒塌砖墙样'改变,真皮浅层少量炎细胞浸润。诊断: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予除湿苓汤加减7剂,内服并煎汤外洗治疗,皮损基本消退,随访3个月未复发。

  • 标签: 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 除湿胃苓汤 Hailey-Hailey病 文献回顾
  • 简介:目的:探讨间歇性应用免疫调节剂对带毒阳性生殖器疱疹(herpesgenitalis,HG)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复发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攀枝花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带毒阳性HG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免疫调节剂间歇性治疗,口服胸腺肽肠溶胶囊+肌肉注射甘露聚糖肽。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机体免疫功能、治疗结束后6个月复发情况、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NK水平分别为(62.73±8.14)%、(37.48±8.46)%、(1.56±0.64)、(17.93±7.21)%,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CD8+水平为(24.03±7.38)%,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观察组总复发率为24.07%,显著低于对照组总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6.29%(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毒阳性HG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间歇性应用免疫调节剂治疗,可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从而提高治疗疗效,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免疫调节剂 间歇性治疗 生殖器疱疹 免疫功能 复发频率
  • 简介:通过对《理瀹骈文》的补深沉思考后得出“寓攻于补、泻即是补、宣即是补、升降即是补等”结论,进而阐明“外治者,气血流通即是补”的实质内容。次而挖掘出“外补仍需药补”的隐藏之意。最后指明其应用。

  • 标签: 外治 气血流通 补法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20岁。主因面颈部、躯干、四肢丘疹6年余,于2013年5月就诊。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前胸部出现粟米大淡红色丘疹,无自觉症状。后皮损逐渐增多,累及颜面部、颈项部、双侧腋窝、腹部、背部及四肢。皮损夏季明显发红,冬季色泽变淡。颈部皮损曾在外院行CO2激光治疗,效果不佳,遗留点状增生性瘢痕。患者既往体健;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外伤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下眼睑、颈项、躯干、双腋窝、双上肢屈侧、双下肢近端皮肤密集分布淡红色或肤色扁平丘疹,直径2~3mm,表面光滑,质硬,互不融合,无触痛。颈部及前胸部可见CO2点激光治疗后遗留多处粟米大凹陷性或增生性瘢痕,部分瘢痕相互融合(图1a-1d)。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生化、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及梅毒抗体均未见异常。上胸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轻度角化过度,真皮上部多个嗜碱性细胞组成的条索状小团块及腔样结构,管壁为单层或双层上皮,腔内有嗜酸性物质(图2)。诊断:泛发性发疹型汗瘤。由于本例患者为瘢痕体质,既往在外院行CO2激光治疗,术后瘢痕明显,遂考虑行保守治疗:维生素A胶丸2.5万U口服,每日2次;外用0.1%阿达帕林凝胶每晚睡前点涂。治疗6周后效果不明显,遂改为阿维A胶囊20mg、维生素E胶丸100mg口服,每日1次。3个月后原有皮损仍未见明显消退,亦无新发皮损。由于皮肤、黏膜干燥等不良反应,患者拒绝继续口服药物,外用0.1%阿达帕林凝及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外涂颈部瘢痕处,抑制瘢痕增生。定期电话随访,截至发稿时患者自诉皮损无明显消退。

  • 标签: 汗管瘤 发疹型 泛发
  • 简介:56岁男性患者,左侧头皮肿物渐增大5年余。皮肤科检查:左侧颞部见一5cm×4cm×2.5cm大小的暗红色肿物,表面凹凸不平,糜烂、破溃,覆有少量有恶臭的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质硬、触痛。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增大。组织病理诊断:乳头状汗囊腺癌。手术完整切除后随访3年无复发。

  • 标签: 汗管囊腺癌 乳头状
  • 简介:天疱疮是一组由表皮细胞松解引起的大疱性皮肤病,特点是在皮肤及黏膜上出现松弛性水疱或大疱,尼氏征阳性。一般天疱疮的水疱护理主要采用小水疱(直径〈1cm)不处理使其自行吸收、大水疱(直径〉1cm)无菌低位抽吸疱液的方法,且均保留疱壁。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对轻症天疱疮患者的皮损采取清除水疱及疱壁,然后暴露创面的方法效果较为理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天疱疮 水疱 清除 暴露 护理
  • 简介:患者男,62岁,手足干燥、疼痛伴多发溃疡2月余。患者于5月前在外院肺部病理确诊“非小细胞肺癌”,予以“阿替尼50mg口服,每天1次”治疗。皮肤科检查:左无名指、左拇指、右食指,双足跟,双足掌内缘可见9个大小不等溃疡面,溃疡深约1~2mm不等,溃疡边缘较整齐,最大面积约2cmX3cm,最小面积约0.8cmX0.8em,部分溃疡上见少量黄白色分泌物,左无名指处溃疡上覆黑痂,双手双足皮肤干燥,手足活动无明显限制。病理示:炎症性溃疡。诊断:手足皮肤反应。

  • 标签: 阿法替尼 手足皮肤反应 溃疡
  • 简介: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全麻患者拔期应激反应和耐的影响。方法:110例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静复合全麻。对照组:手术前无超前镇痛,观察组:在手术前给予患者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结果:在拔时,观察组患者HR、MAP低于对照组患者HR、MA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手术结束和拔时,两组患者的血糖和皮质醇均高于用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血糖和皮质醇浓度低于对照组患者血糖和皮质醇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耐评分和拔后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耐评分和拔后疼痛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全麻患者中采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糖和皮质醇浓度,减少患者拔后疼痛,提高患者预后。

  • 标签: 氟比洛芬酯 超前镇痛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 应激反应 全麻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超声乳化法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随机将436例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230例应用小切口超声乳化法治疗,对照组206例应用小切口剪刮法治疗。结果:小切口超声乳化疗效较好,有效率为89.41%,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为6.47%,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小切口超声乳化法治疗腋臭,疗效好,遗留瘢痕小,并发症少。

  • 标签: 腋臭 手术方法 超声乳化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