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吸入性肺炎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与脑卒中的预后关系密切[1],主要由于吞咽功能障碍和食管返流所致,对意识不清或有假性球麻痹的脑血管病及气管切开患者,食物及咽部寄生菌因误吸进入下呼吸道,引发的肺炎,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2]。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30%~50%,早期需通过饮食来维持生命。据刘剑梅等[3]对老年鼻饲患者吸入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对策研究报道:由于鼻饲造成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57.7%,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管饲 吸入性肺炎
  • 简介:脑卒中后期的康复患者中约有42%由于疾病原因诸如意识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需持续或长期借助进行鼻饲饮食治疗[1]。脑卒中中后期的康复患者需每日外出行高压氧或康复治疗,由于搬运时牵拉或患者意识障碍及康复时未适当固定肢体等原因,导致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将拔除,即非计划拔除。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患者 非计划胃管拔除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间歇缺氧对心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间歇缺氧组,每组10只。间歇缺氧组置于低氧舱中制备间歇缺氧模型。常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实验干预12周。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试剂盒检测心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结果显示与常氧组相比,间歇缺氧组心肌具备明显的损伤特征,血清LDH、CKMB升高,心肌MDA含量增多,SOD含量减少。结论:慢性间歇缺氧对心肌造成一定的损伤。

  • 标签: 慢性间歇缺氧;心脏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中心室长间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78例动态心电图中心室长间歇(长间歇〉2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冠心病3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2例,心悸待查2例,晕厥6例,心律失常8例,心肌病5例,糖尿病3例,脑血管病、风湿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心肌炎、房间隔缺损、甲状腺功能亢进、脑外伤各1例。78例患者动态心电图中心室长间歇的心电图诊断结果:窦性停搏28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5例,二度窦房阻滞1例,房性早搏未下传14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6例,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9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交界性逸搏(逸搏心律)5例,室性逸搏(逸搏心律)1例,早搏的超长代偿间歇7例。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其独具的优势对心室长间歇及早做出正确的心电图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描记术 心室长间歇 临床意义
  • 简介:烤红薯香甜软糯,外焦里嫩,很多人连皮一起吃下去。不过有人说烤红薯不要连皮吃,因为红薯皮含有较多生物碱,食用后会导致胃肠不适。这到底怎么回事呢?红薯由于淀粉含量高,脂肪含量低,饱腹感较强,可以代替一部分主食。而红薯皮也含大量生物碱,难以被肠胃吸收,食用后会刺激肠胃,引起肠胃不适的症状,因此被人们所抛弃。但红薯皮烤熟之后,可以护

  • 标签: 胃肠不适 红薯皮 肠胃不适 脂肪含量 烤红薯 生物碱
  • 简介:间歇性房内传导阻滞的报告较多,但右房肥大注射西地兰后出现高耸P波和双峰P波及房室交接性心律实属罕见。患者男,5岁。因活动后气急3个月,发烧、咳嗽、气促6d收入院。体检:双肺可闻及小水泡音,心脏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肋下6cm,肝颈……

  • 标签: 间歇性结间束传导阻滞 间歇性房间束传导阻滞 病例报告 心电图
  • 简介:在肠胃不适时,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小米粥或南瓜粥,其实,茯苓、芡实、莲子也能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可称为养胃三宝,大家应该常吃。茯苓味甘、淡、性平,有健脾和的功效,能除湿利水,还有抗衰老的作用。除了最常见的茯苓饼,还可以将茯苓打磨成粉后放入粥中食用,或拌蜂蜜后抹到糕点上蒸熟食用。

  • 标签: 肠胃不适 茯苓 莲子 健脾养胃 健脾和胃 南瓜粥
  • 简介:患者男性,56岁。因心悸、胸闷半年,加重半月入院。临床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查体:一般情况尚好,血压150/95mmHg,心界向左扩大,呈抬举搏动,心率750:/分,律齐。心电图(图略)示:窦性心律,P波顺序出现,P—P间距相等,奇数的R波其P—R间期0.18s,偶数的R波宽大畸形,其前有“8”波,P—R间期0.06s。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间歇生预激综合征呈“二联律”。

  • 标签: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 二联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律 临床诊断
  • 简介:例1患者女,51岁,有频发室早史,因近来反复发作胸闷、心悸、头晕就诊.查心电图(图1)示:P波在宽大QRS波前的位置不固定,即PR间期不等,QRS波起始部无粗钝,与相邻正常波PP间期不等于两者的JJ间期,为典型舒张晚期室早.

  • 标签: 舒张晚期室早 间歇性预激 鉴别 心电图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手足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包括传播途径复杂、发病对象特殊、疫情控制难度大、社区医生的诊断经验欠缺等方面。针对疫情流行特点提出了科学防治的策略和建议,建立分级筛查、诊断、治疗的工作体系和秩序,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控的“四早”原则是手足病防治的关键。

  • 标签: 手足口病 防治 策略
  • 简介:摘要糖尿病性轻瘫属于祖国医学“痞满”或“痞”范畴。糖尿病性轻瘫者病程较长,易久病入络,血络易瘀,故血瘀为病者相当普遍。糖尿病性轻瘫辨证治疗不能忽略瘀血所起的作用。在常规辨证的基础上,配合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有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

  • 标签: 2型糖尿病性胃轻瘫 血瘀
  • 简介:目的对重症手足病的临床症状进行阐述,并对机械通气在治疗重症手足病患儿的临床应用和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重症手足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跟踪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变化,并详细记录患儿生理指标变化。结果在进行治疗前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四肢末梢循环不良和皮疹等症状,部分患儿存在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紊乱。经治疗后,50例患儿中有1例因医治无效死亡,其余经过系统治疗均康复出院,且经过检查患儿血糖浓度、白细胞计数、胸片检查等均呈现正常状态。患儿平均住院时间15.2d,通气时间(85.0±15.2)h。结论在重症手足病患儿治疗过程中及早采取机械通气可以改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机械通气 肠道病毒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血肿特种电磁波辐射(TDP)治疗、护理的效果.方法:以血肿自然吸收为对照组,TDP照射血肿为治疗组,进行疗效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穿刺血肿消散比对照组快,平均提前5~7天(P<0.05).结论:TDP照射治疗穿刺血肿,可加速血肿吸收,促进愈合,缩短卧床、住院时间.

  • 标签: 术后 穿刺口血肿 TDP 治疗 护理 冠状动脉介入术
  • 简介:长期以来,心电图在左束支阻滞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诊断上明显受限。本文报道一例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掩盖ACS患者,因其束支阻滞间歇性出现,原本被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掩盖的ST-T改变及异常Q波得以暴露,避免了ACS的漏诊。

  • 标签: 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急性冠脉综合征 Sgarbossa诊断标准
  • 简介: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所受纳的水谷精微。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脾胃又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只有升清降浊,方能气化正常,健康长寿快乐。

  • 标签: 腹部 人体 揉腹 正常 脾胃 养生保健
  • 简介:据英国《卫报》网站报道称,近日,一种新式气球减肥药在英国开始正式投入使用。通过该疗法.在12周内.患者平均能减肥7.7公斤。

  • 标签: 减肥药 气球 英国
  • 简介:据美国“健康日”网最新报道,3月号《美国牙科协会志》刊登美国田纳西大学健康科学中心一项新研究发现。泛酸(食管返流病)不仅伤害食管,而且会严重损伤牙齿。

  • 标签: 胃食管返流病 嚼口香糖 牙齿 泛酸 苏打水 严重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与饥饿素对糖脂代谢异常模型大鼠血糖、血脂、体质量及血管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雄性无特定病原体级Wistar大鼠40只,高脂饮食20d,随机取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瑞舒伐他汀组、饥饿素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继续给予高脂饮食12周后检测血脂、血糖、体质量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Westernblot检测血管内皮组织中ICAM-1、VCAM-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血糖、LDL-C、TC、hs-CRP、ICAM-1、VCAM-1明显增加,瑞舒伐他汀组体质量、血糖、LDL-C、hs-CRP、ICAM-1、VCAM-1明显增加,饥饿素组血糖、LDL-C、ICAM-1、VCAM-1明显增加(P〈0.05,P〈0.01)。与瑞舒伐他汀组比较,饥饿素组血糖、体质量明显降低[(9.89±6.32)mmol/Lvs(17.56±3.56)mmol/L,(289.62±32.66)gvs(358.72±30.89)g,P〈0.01]。结论饥饿素不仅调脂、抗炎作用与瑞舒伐他汀相似,而且降糖、降体质量作用优于瑞舒伐他汀。

  • 标签: 细胞黏附分子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糖尿病 胃促生长素 降血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