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电与机械活动相关的阻抗信息作为诊断依据,建立新的、更准确的动力评价方法.基于阻抗法设计了获取动力信息的系统,通过小波变换技术分离与电同步的蠕动信息.结果表明系统通过了调试,实现设计功能,采集到了阻抗和同步电信号.小波变换提取的信号排除了干扰,获得了蠕动信息.基于阻抗技术的方法可检测蠕动状态,联合同步电分析技术为临床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 标签: 胃动力 生物阻抗 胃电 小波变换 信号处理
  • 简介:体表电图(electrogastrogram,ECG)具有幅值小,频率低和窄带宽的特点,并且极易受到心电、呼吸以及运动等干扰.我们研究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从体表记录到电信号,采用低功耗设计,可长时间进行电测量.将MMC卡作为电的存储器,通过在MMC卡上创建FAT文件系统,可使记录的电数据以标准文件的格式存储在MMC卡上,保证了后续的Windows环境下数据的处理.

  • 标签: 胃电 单片机 慢波 便携式 多媒体卡
  • 简介:采用动脉夹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内放置水囊记录运动的方法,观察了脑供血不足对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夹闭30min过程中,最初2min内的运动指标(收缩频率、总收缩时程、总收缩幅度、运动指数)较夹闭前2min内抑制显著;夹闭第28-30min(即松开动脉夹前2min内)的运动各项指标较夹闭前2min均无显著差异。(2)松开动脉夹30min过程中,松开后最初2min内与松开前2min内相比,运动抑制显著;但松开后第28-30min的运动与松开前2min内的运动相比,无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说明:夹闭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局部供血不足初期,对运动有抑制作用,但随着结扎时间的延长,这种抑制作用逐渐消除,可能是椎-基底动脉环起了代偿作用。

  • 标签: 大鼠 颈内动脉 WILLIS环 脑供血不足 胃运动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腹膜内补片修补造旁疝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操作要点。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5月12例造旁疝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43-80岁,平均年龄62岁。对其进行腹腔镜下腹膜内补片修补术。结果12例腹腔镜下修补成功,手术时间50-120min,平均手术时间82min。术后住院时间2-8d,平均住院时间5.1d,术后随访1-15个月,未见复发及远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造旁疝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早期临床疗效理想。

  • 标签: 造口旁疝 腹腔镜 疝修补术
  • 简介:现行脉冲回波超声成像装置存在的固有缺点直接影响了超声成像装置的轴向分辨率,使得成像系统产生随机相位噪声或斑纹噪声。本文分析了产生随机相位噪声或斑纹噪声的原因及其对成像系统轴向分辨率的影响,并给出了一些斑纹噪声的模拟和实验结果。

  • 标签: 脉冲回波背向散射 轴向分辨率 斑纹噪声
  • 简介:颅内病灶的术前精确定位是手术能否成功的首要前提,如何做到简便、快捷和准确定位是每一位神经外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面临的实际问题。随着CT和MRI影像技术、三维立体定向和术中实时导航技术的发展,术前精确定位已基本实现,但导航和立体定向需要特殊昂贵的专用设备,基层医院不便于推广。笔者根据20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立体几何学原理.总结出一套简便快捷的象限区域定位,经临床应用10余年,效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 标签: 临床应用 定位法 三维立体定向 颅脑 精确定位 导航技术
  • 简介:法国科学家首次成功的利用人类干细胞制造出了一块完整的表皮。法国科学家首次成功的利用人类干细胞制造出了一块完整的表皮,该成果可缩短重度烧伤患者等待皮肤移植手术的时间,减小感染的几率,从而挽救病人生命。科学家希望这种干细胞疗法未来可成为重度烧伤患者和遗传性皮肤病患者的替代疗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11月份的英国《柳叶刀》杂志上。此项研究由法国I-STEM研究所负责,该所主要使用干细胞来开发再生疗法。所长马克·佩先斯基称,人类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和分化为机体各种细胞的多能性。在实验中,研究人员首先从人类皮肤干细胞中提取出了角质生成细胞,它可以使皮肤不断更新;然后,研究人员分别在体外和生物体上对分离出来的角质生成细胞重组形成功能性表皮细胞的能力进行了测试;接下来,在细胞生物学和药理学方法的支持下,研究人员在体外成功地利用角质生成细胞重建出了一块表皮,并将获得的表皮移植到实验小鼠背部的伤口上。移植后12周,小鼠移植表皮的局部皮肤区域完全恢复正常。佩先斯基表示,在传统的手术中,皮肤移植一般取用病人自己的皮肤组织,而且完成移植需要3周时间,对于很多严重烧伤的人来说,这个过程太漫长。每年,在法国都有200人到300人死于重...

  • 标签: 人类干细胞 出表皮 制造出
  • 简介:结肠镜注水进镜(简称注水结肠镜),是指用注水代替传统结肠镜检查过程中的注气,以达到充盈肠腔、辨认肠管走行的目的。相较于结肠镜注气,其优势在于提高结肠镜检查成功率、减轻患者腹痛、减少镇静镇痛类药物的使用、提高患者耐受性。文章就注水结肠镜的原理、方法、优势、局限性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标签: 注水法 结肠镜 回盲部到达率 腹痛
  • 简介:据FontecchioA2007年3月10日[AppliedPhysicsLetters,2007,90(10):103108—103109]报道,Drexel大学工程学院的科学家最近成功发明了一种有碳纳米(CNT)尖端的吸液管,这对于细胞生物学领域的DNA测序及细胞器药物运输研究非常重要。

  • 标签: 碳纳米管 细胞器 探针 针尖 DNA测序 细胞生物学
  • 简介:本研究采用光催化接枝的方法,在硅胶导尿表面接枝亲水性高聚物和抗菌成分醋酸氯己定(A)、牡丹酚(B),成功制备出两种具有不同超滑抗菌涂层的导尿,并对其结构、形貌、亲水性、润滑性、抑菌性、稳定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亲水高聚物及抗菌成分均成功接枝到导尿表面;相比于A超滑抗菌导尿,B超滑抗菌导尿的涂层更加致密、均匀,亲水涂层与抗菌涂层无明显界限,融为一体,且具有更优异的润滑性能和抑菌性能,其动摩擦力低至0.012N,体外持续抗菌时间可达40d以上,可满足临床使用需求,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 标签: 光催化接枝 硅胶导管 亲水涂层 超滑 抗菌
  • 简介: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科研人员利用小神经球传代方法在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可在10个月时间内传代25代,从单一的细胞扩增至10万个细胞。目前,这一方已在哈医大卫生部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普遍应用,并已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临床上,脊髓损伤后的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对伤者而言脊髓损伤的破坏性是严重和持久的。目前,很多学者对发育的干细胞培养和应用潜力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因为这些细胞可以提供神经元,神经元细胞作为再生轴突的靶点,能促进神经环路的重建。

  • 标签: 代法扩充 传代法 利用神经
  • 简介:提出了基于容积脉搏波振幅梯度的血压检测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检测系统,进行了原理测试和对比实验。首先,对三名实验者进行了验证性实验,确认了系统的稳定性;其次,以水银式血压检测作为对比方法,进行了基于容积脉搏波振幅梯度的血压检测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血压检测具有良好的直线相关性;最后,用Bland-Altman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94%以上的实验结果分布在95%置信区间的范围之内,说明两种测量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基于容积脉搏波振幅梯度的血压检测与水银式血压检测具有大致相同的检测精度,本研究提出的新的血压检测间歇式血压检测是有效的。

  • 标签: 血压 容积脉搏波振幅梯度 血管壁力学特性 容积脉搏波 检测系统
  • 简介:五脏(脾、肺、肾、肝、心)气血盛衰与年、日、时干支及五行、五音、气化纳时、五运六气有关,估值极其复杂。本文根据[1]关于五脏气血盛衰估计的有关理论,通过研究编排组合,制出一系列表格,其估值速度大大提高。在临床针灸治疗及进一步深入研究五脏气血盛衰规律和经络穴位相互关系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五行 五运六气 干支
  • 简介:光流是一种可变形图像配准方法,已用来配准CT图像、四维CT(4D-CT)图像、锥形束CT(CBCT)图像、磁共振成像(MRI)图像、MRI/CT图像、PET/CT图像、SPECT图像。文章描述了光流在放射治疗图像配准中的应用。这种技术可以使放射治疗更加有效地杀死癌细胞,同时使正常组织毒性反应更少,提高肿瘤靶区勾画的精确性,进而使肿瘤放射治疗更精确。

  • 标签: 光流法 图像配准 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诊断腕综合征(CTS)可行性。方法选择10例(18腕)经电生理检查诊断为CTS患者(CTS组),其中男性2例(4腕),女性8例(14腕);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8.22岁。2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其中男性2例(4腕),女性19例(38腕);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4.43岁。行超声检查,在豌豆骨与舟状骨水平测量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采用SMI技术对正中神经内血流半定量评分并测量峰值血流速度,将CTS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不同方法的诊断阈值,比较不同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CTS组正中神经CSA、血流半定量评分和峰值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0.13±0.03)cm^2vs(0.10±0.02)cm^2,(3.17±0.71)vs(1.50±0.55),(5.71±4.86)cm/svs(2.74±0.44)cm/s],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A的诊断阈值为≥0.12cm-2,灵敏度为67%,特异度为83%,曲线下面积为0.84(P=0.000)。血流半定量评分的诊断阈值为≥3,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98%,曲线下面积为0.95(P=0.000)。峰值血流速度的诊断阈值为3.2cm/s,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83%,曲线下面积为0.88(P=0.000)。应用SMI对正中神经内血流进行半定量评分及测量峰值血流速度诊断CTS均优于测量CSA。结论SMI技术评价正中神经内部血流信号有助于诊断CTS。

  • 标签: 超声 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 血流 超微血管成像(SMI)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Z轴自动电流调制技术(ATCM)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86例头颈部CT增强血管成像的病例,采用常规扫描成像(固定电流)和Z轴ATCM成像各43例。常规成像组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0岁。ATCM组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3岁。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专业人员分别评价图像质量.比较单次扫描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1)、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在扫描范围、扫描参数(kV、mAs、p、TH等)、造影剂注射速率、注射部位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两种扫描方法的成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Z轴ATCM的DLP是常规扫描成像的0.74倍。结论采用Z轴ATCM能明显降低总曝光量和累计DLP,有效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 标签: CT扫描血管成像 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 辐射防护
  • 简介:提出一种基于遗传规划(geneticprogramming,GP)和进化策略(evolutionstrategy,ES)的学习方法,命名为遗传规划-进化策略(GPES),建立更准确的华林剂量预测模型。纳入247例汉族患者。GP进化复杂特征提取,ES进化模型系数,组成模型,得出预测的华林维持剂量,与线性回归模型、国际华林药物基因组学联合会模型,及三种机器学习方法相比较。GPES的均方误差(MSE)(1.68×10^-2)和预测值在真实值±20%范围内的比例(20%-p)(53.33%)表现最优;其平方相关系数(R^2)(69.45%)为次优;GPES在上述3个指标在测试集与训练集中的差值δMSE(0.43×10^-2)和δ20%-p(0.92%)的绝对值最小,δR2(-10.64%)的绝对值为次小。GPES总体表现最优。因此,本研究方法GPES提高了华林剂量预测模型的趋势相关性、精度、可用性与泛化性。

  • 标签: 华法林 精准医疗 剂量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 进化算法
  • 简介:目的本文主要对碳纳米/羟基磷灰石生物复合材料进行了初步研究.力争初步找到一条制备CNTs/HAp复合材料的工艺路线,并对所得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球磨和超声分散两种工艺制备了CNTs/HAp复合粉体,并经等静压成型、真空无压烧结制备出了碳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结果XRD、IR、TEM及SEM研究发现,所制备羟基磷灰石为纳米级,纯度高,所使用的原料碳纳米纯度高,碳纳米在复合粉体中分散均匀.碳纳米管有细化晶粒的作用,但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碳纳米分解加剧,因此烧结温度以低于1100℃为宜.结论初步找到了一条制备CNTs/HAp复合材料的工艺路线.随温度的升高,复合材料中CNTs的存留量逐渐减少.因此真空下该复合材料的烧结温度应低于1100℃.

  • 标签: 碳纳米管 羟基磷灰石 生物复合材料
  • 简介:对合并活动性出血的1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应用吸附无肝素透析(HFHD)75例次,结果透析器有凝血现象6例次(凝血发生率8%),血液透析(HD)后全部病例出血停止,血尿素氮(BUN)、肌酐(Cr)较HD前显著下降,纠正了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症状改善。临床治愈5例(50%),好转2例(20%),死亡2例(20%),自动出院1例(10%)吸附HPHD应用体会:ARF的预后与HD前BUN、Cr、出血量无关,与ARF病因、患者的身体基础情况、开始治疗的时间,特别是合并脏器衰竭的数目密切相关。本法生物相容性好,HD效果确切,简便、安全;不影患者的凝血机制,不干扰HD中的治疗操作。对救治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MSOD)及可疑有出血倾向的ARF应用HFHD为宜。

  • 标签: 急性肾功能衰竭 吸附 血液透析 多脏器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