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血管炎是指组织病理学上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改变,包括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红细胞外溢、血管壁及周围有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及炎性细胞浸润,严重者有血栓形成甚至整个血管的破坏[1].皮肤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结缔组织,是重要的靶器官,应性皮肤血管炎皮损表现为红斑、丘疹、溃疡、糜烂、坏死[2].我科于2015年3月收治1例应性皮肤血管炎下肢大面积糜烂,伴皮损部位剧烈疼痛的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 标签: 血管炎 变应性 皮肤 护理
  • 简介:一96岁男性出现息肉样黑色素瘤,肿瘤有明显的透明基质,与黏液样黑色素瘤相似,但阿辛兰染色(pH2.5)和胶样铁染色均为阴性。不清楚具有假黏液样特征的黑色素瘤(假黏液样黑色素瘤)是否为黑色素瘤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学变异。但是,其必须与真正的黏液样黑色素瘤相鉴别,后者有阿辛兰染色阳性的酸性黏多糖。

  • 标签: 皮肤黑色素瘤 黏液 酸性黏多糖 铁染色 阿辛兰 息肉样
  • 简介:目的研究羊肉、青椒、香菇、带鱼、竹笋5种“发物”对小鼠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建立小鼠ACD模型后,随机分成5个“发物”组和对照组,观察各种“发物”对小鼠模型耳厚度、炎症细胞浸润影响及外周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羊肉、青椒组激发后小鼠耳厚度差及炎症细胞计数明显增加,外周血IFN-γ、IL-17表达升高,48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竹笋组与对照组小鼠耳厚度差及炎症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γ、IL-17表达下降(P<0.05);香菇、带鱼组各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肉、青椒有加重小鼠ACD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IFN-γ、IL-17表达有关.竹笋、带鱼、香菇对小鼠ACD无影响.

  • 标签: “发物”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耳厚度 炎症细胞 细胞因子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5岁.脚趾长小肿物4个月,并逐渐长大,无明显痒痛感.体格检查:头、面、躯干及四肢皮肤肤色正常,未见明显斑块、结节、硬化、瘀斑及色素沉着,舌体大小及色泽正常,毛发及甲无改变.皮科情况:左足2-5趾间,右足3-4趾间内外侧缘,见数个淡紫红色绿豆至黄豆大疣状肿物,表面光滑,质地柔软,呈串珠样排列.

  • 标签: 限局性结节性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临床资料 脚趾肿物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骶骨韧带高位悬吊术(highuterosacralligamentsuspension,HUS)对重度盆腔器官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53例重度POP患者采取经阴道HUS治疗,观察其盆腔器官垂定量系统(POP-Q)分期变化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25.7±39.5)min,术中出血量(122.9±13.0)mL,住院时间(5.9±1.2)d,治疗费用(9733.7±1107.9)元,未见术中输尿管损伤,未见术后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恢复良好;53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7±0.8)个月,有效52例,无效1例,未见复发,有效率98.1%;患者末次随访POP-Q分期较术前显著降低;末次随访患者生活质量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无自诉性交困难。结论:经阴道HUS对重度POP的治疗具有安全、可靠、恢复快等多种优势,可促进患者的早期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是重度POP治疗的较佳方式,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经阴道 子宫骶骨韧带高位悬吊术 重度盆腔器官脱垂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检测及分析临床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特异过敏原(sIgE)及总IgE水平.方法用瑞典法玛西亚公司的UNICAP100过敏原分析仪对新疆地区118例应性皮肤病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血清特异过敏原及总IgE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18例应性皮肤病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血清多价过敏原均以食物组过敏原(fx5、fx2、fx7)和吸入组过敏原(pHad、hx2)阳性率较高,维吾尔族患者食入组过敏原(fx5)阳性率明显高于汉族,汉族患者吸入组过敏原(hx2)阳性率明显高于维吾尔族.血清总IgE阳性率为78.9%,以荨麻疹和异位性皮炎最高,阳性率分别为93.4%和85.7%.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率略高于总IgE阳性率.结论对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的实验研究可以帮助临床合理寻找过敏原并对其进行预防、诊断及治疗.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过敏原 IGE UNICAP 100过敏原分析仪
  • 简介:气球细胞痣在100多年前被首次报道。迄今为止,黑色素细胞的细胞气球样已在多个肿瘤报道中提到,包括黑色素瘤、蓝痣和Spitz痣。这些改变是否代表细胞恶变或增殖改变尚存争议。作者报道1例巨大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的增殖性结节中发现细胞气球样

  • 标签: 黑色素细胞痣 增殖性 先天性 结节 巨大 SPITZ痣
  • 简介:目的:研究色素异常性皮肤淀粉样(Amyloidosiscutisdyschromica,ACD)的OSMR基因、IL31RA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用PCR扩增色素异常性皮肤淀粉样的两姐妹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OSMR基因第14、15外显子和IL31RA基因第12外显子并进行测序,以30个正常人的样本作对照。结果:患者及其家系成员OSMR基因第14、15外显子和IL31RA基因第12外显子均未发现明显突变。结论:色素异常性皮肤淀粉样的发生可能存在遗传学上的多变性。

  • 标签: 色素异常性皮肤淀粉样变 OSMR基因 IL31RA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大麻素Ⅱ型受体(CB2)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尖锐湿疣(CA)和Ⅰ级宫颈上皮内瘤(CINⅠ)中的表达规律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宫颈CA皮损、CINⅠ组织中CB2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CB2受体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CA皮损、CINⅠ组织中均有表达,CINⅠ组织中CB2受体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宫颈CA皮损,两组CB2受体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CB2受体的表达可能与宫颈尖锐湿疣和宫颈上皮内瘤的发生发展相关。

  • 标签: 大麻素Ⅱ型受体 尖锐湿疣 宫颈上皮内瘤变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体膜疗法对原发性皮肤淀粉样的治疗作用。方法原发性皮肤淀粉样患者79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42例,采用中药体膜疗法合并10%水杨酸软膏外擦;对照组37例,单独采用10%水杨酸软膏外擦。两组治疗均连用6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体膜疗法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具有较好疗效。

  • 标签: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中药体膜疗法 水杨酸软膏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植入网片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垂(POP)的疗效及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妇科住院接受经阴道植入网片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的36例POP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使用盆腔器官垂定量(POP-Q)评分系统评价盆底垂程度情况;同时应用盆底功能影响问卷-7(PFIQ-7)评价生活质量及问卷-20(PFDI-20)评价盆底功能障碍情况,应用盆腔器官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问卷-12(PISQ-12)评价患者的性生活质量。结果:本研究36例患者中治愈率为91.67%(33/36);术后随访1年时POP-Q各点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FIQ-7评分及PFDI-20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时PISQ-12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植入网片的盆底重建术治疗POP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并且安全性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性生活质量。

  • 标签: 盆腔脏器脱垂 全盆底重建术 生活质量 性功能
  • 简介:目的:探究改良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治疗非子宫垂良性子宫病变的效果。方法:病例来源于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妇产科收治的非子宫垂良性子宫病变需行子宫全切术病患154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77例,对应随机数字是奇数者归入对照组,对应偶数者归入观察组。对照组施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施行改良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术中输血与出血量、手术所需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与出血、术后发热、开始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长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中输尿管膀胱损伤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改良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对病患的手术创伤较小,能够积极促进病患健康恢复,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特点,临床前景广阔。

  • 标签: 非子宫脱垂良性子宫病变 改良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 开腹全子宫切除术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