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就我院1994年1月到2001年12月收治的55例脑膜瘤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麻醉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脑膜瘤 外科手术 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PRESIDIOTM、MICRUSPHERE、CERECYTE、ORBIT等不同特点弹簧圈在复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特点和栓塞效果。方法2012年1月以来,我院对8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栓塞过程中使用CodmanNeurovascular公司新上市的不同特点的弹簧圈进行治疗。结果8例复杂颅内动脉瘤均致密栓塞,没有发生栓塞相关并发症。结论CodmanNeurovascular公司新上市的PRESIDIOTM、MICRUSPHERE、CERECYTE、ORBIT弹簧圈具有自动地顺应于不同形状动脉瘤的特性,在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过程中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栓塞材料。

  • 标签: 弹簧圈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 栓塞治疗
  • 简介: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病例,探讨该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5例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动脉瘤的位置、尺寸和破裂与否,技术的操作成功率等相关数据,并分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男35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51.8±5.2)岁;动脉瘤位于前循环29例,后循环16例,平均大小为(2.05±0.72)mm,其中36例为破裂动脉瘤,9例为未破裂动脉瘤。操作成功率100%。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术后1例继发脑梗塞,遗留轻偏瘫,其余均无并发症。结论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进行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可防止弹簧圈突出,达到致密栓塞。

  • 标签: 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 Lvis支架 弹簧圈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6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观察组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观察组完全栓塞率、术后6个月GO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可显著提高动脉瘤栓塞程度,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

  • 标签: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支架 弹簧圈 栓塞 预后
  • 简介:目的评估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栓塞后3个月同期进行了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查的37例41个动脉瘤,两者时间间隔在3d以内,以DSA为标准,观察有无瘤颈残留以及弹簧圈内有无血流残留.结果41个动脉瘤中,DSA发现有29个完全闭塞,9个可见瘤颈残留,3个动脉瘤内有对比剂.MRA见31个动脉瘤完全闭塞,8个可见瘤颈残留,2个可见瘤内存在血流.本组中假阴性2例,无假阳性.结论MRA是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后的一种无创、可靠、快速的影像学随访方法,有助于监测动脉瘤颈残留和弹簧圈内血流残留.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总结支架配合弹簧圈治疗宽颈动脉瘤的经验。方法采用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3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结果20例致密填塞,10例部分栓塞,4例出现载瘤动脉闭塞,经治疗后血管再通。结论自膨式支架是一种有效的动脉瘤栓塞辅助材料.可以致密栓塞动脉瘤,解剖治愈,但其长期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支架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目的应用Neuroform颅内专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探讨其安全性,有效性,技术特点和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3例应用Neuroform颅内专用支架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对Neuroform支架的特点和应用的技术特点进行探讨,分析手术中注意点,术中术后并发症防治,手术效果,并且对部分患者术后随访,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33例患者,除1例患者由于血管迂曲,支架没有植入,其余均顺利完成。术中2例出现急性载瘤血管闭塞,急性溶栓成功;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给予加速栓塞,术后加做脑室外引流,痊愈出院。术后23例患者获得脑血管造影随访,随访期限6~38个月,2例出现动脉瘤复发,给予再栓塞,1例出现载瘤动脉狭窄,尚无缺血表现,给予继续随访。所有患者均无术后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手术效果良好。结论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颅内宽颈动脉瘤 颅内支架 并发症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Onyx胶联合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大动脉瘤的方法及经验。方法2例皆为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采用Onyx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动脉瘤。结果2例动脉瘤均得到致密栓塞,载瘤动脉通畅,临床随访3个月,病人恢复良好;行DSA复查1例,CTA复查1例,均提示动脉瘤栓塞稳定,未见复发。结论应用Onyx胶栓塞动脉瘤,短期内是安全、有效的,能极大降低治疗费用,长期疗效仍需观察。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眼动脉 ONYX胶 弹簧圈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3D-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GDC作为第1个弹簧圈栓塞治疗的39例40个动脉瘤;动脉瘤大小4~16.7mm;瘤颈宽度2.1~9.5mm,≤4mm18个,>4mm22个;栓塞后所有病人复查造影并随访2~33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动脉瘤完全栓塞31个(77.5%),次全栓塞9个(22.5%);22个瘤颈>4mm者完全栓塞18个(81.8%).5例出现栓塞相关并发症,2例轻残,其余病人恢复良好.结论3D-GDC栓塞治疗动脉瘤,特别是较复杂的颅内宽颈动脉瘤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 标签: 三维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 颅内动脉瘤 临床研究 血管内栓塞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球囊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CBMdisc、VIP、CNKI、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至2013年7月,纳入中、英文比较球囊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是临床研究。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752例患者。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动脉瘤的完全栓塞率(OR=1.05,95%CI:0.72~1.51;P〉0.05)、次全栓塞率(OR=1.33,95%CI:0.86~2.06;P〉0.05)及部分栓塞率(OR=0.69,95%CI:0.31-1.5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OR=0.61,95%CI:0.27~1.41;P〉0.05)、术后3个月的预后良好率[OR=0.95,95%CI:0.54-1.67;P〉0.0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球囊与支架辅助弹簧圈两种技术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但这一结论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和长期随访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颅内宽颈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支架 球囊 弹簧圈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联合弹簧圈疏松填塞技术对基底动脉梭型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应用血管内支架联合弹簧圈疏松填塞技术治疗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1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均无明显手术相关并发症:7例患者术后6~8个月内行DSA检查随访,其中6例动脉瘤完全消失,1例可见动脉瘤内部分造影剂充盈。7例患者载瘤动脉均保持通畅。结论支架联合弹簧固疏松填塞技术治疗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好。

  • 标签: 基底动脉 梭形动脉瘤 血管内支架 弹簧圈 疏松填塞
  • 简介:目的报道采用支架技术将1枚大部分脱入颈内动脉(ICA)的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DC)完全送回脑动脉瘤(AN)腔内.方法对一后交通动脉瘤病人采用GDC治疗,当闭塞了AN后拔出微导管时,1枚GDC大部分脱出AN腔并随血流搏动.采用球囊导管仅将GDC部分压入AN腔,在使用圈套回收失败后,用一球囊扩张式支架将脱出的GDC完全送回AN腔.结果造影显示ICA完全通畅且AN不显影.结论支架置人技术是处置GDC意外脱人载瘤动脉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支架植入技术 颈内动脉 ICA 可脱式弹簧圈 GDC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