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患者认知功能、电活动及影像学的相关性。方法对70例PD患者及40例正常人进行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量表、BEAM频谱分析及影像学检查,对经MMSE初步测查后可疑认知功能障碍者进一步行成套神经心理学评估(FOM、RVR、DST、BD、BNT、HAMD)。结果PD痴呆组的神经心理学评估分值明显降低,痴呆组慢波(δ、θ频段)相对功率谱较非痴呆组明显增高(P〈0.01),而快波(β1、β2频段)的相对功率谱显著降低(P〈0.05);痴呆组额叶、颞叶的皮质萎缩及皮质下萎缩程度明显增加,且合并白质疏松症(LA)者明显高于非痴呆组;PD认知功能损害与额叶沟宽度、外侧裂宽度、三脑室宽度、脑室指数、前角指数及δ波功率值相关。结论神经心理学测验有利于发现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PD认知功能障碍与额颞叶皮质萎缩、皮质下机构萎缩程度、δ波功率及抑郁障碍密切相关,合并LA者痴呆发生率高。

  • 标签: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 BEAM CT
  • 简介: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研究原发性帕金森病患嗅觉相关区结构改变及其与嗅觉障碍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作为早期诊断的可能性。方法应用“五味嗅觉测试液”对26例诊断明确的早期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进行嗅觉功能检测,并与年龄、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帕金森病统一评价量表(UPDRS)]进行相关分析。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序列获取三维结构图像,SPM5软件后处理,通过配准、分割获得白质密度图像,经调试获得白质体积图像。结果帕金森病组患者嗅觉察觉阈值和嗅觉识别阈值分别为0.66±0.84和2.41±0.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4±0.83和1.08±0.54(Z=4.455,P=0.000;t=4.898,P=0.000)。帕金森病组患者嗅觉功能与年龄(察觉阈值:n=0.199,P=0.330;识别阈值:n=0.256,P=0.207)、病程(察觉阈值:n=0.123,P=0.550;识别阈值:n=0.055,P=0.789)及UPDRSⅢ评分(察觉阈值:n=0.229,P=0.260;识别阈值:rs=0.379,P=0.056)无明显相关性;UPDRS总评分与嗅觉察觉阈值无相关性(rs=0.314,P=0.118),但与嗅觉识别阈值呈正相关(n=0.397,P=0.045)。与对照组相比,原发性帕金森病组患者右侧枕叶(BA17~19区)、左侧扣带回后部(BA23,30,31区)、左侧枕叶(BA18,19区)和左侧中央旁小叶(BA3~5区)白质密度,以及双侧枕叶(BA17~19区)、左侧扣带回后部(BA23,30,31区)和左侧中央旁小叶(BA3~5区)白质体积均增加,且左侧扣带回后部白质密度增加与嗅觉识别阈值呈负相关(rs=0.496,P=0.010)。结论原发性帕金森病患嗅觉功能明显减退,但与年龄及病程均无相关性。有嗅觉减退的早期帕金森病患其嗅觉相关区,尤其是神经纤维通过的白质区存在明显的病理变化,可能提示帕金森病患嗅觉障碍是中枢神

  • 标签: 帕金森病 嗅觉障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动脉病伴皮质下脑梗死和白质病(CADASIL)患者临床表现与MRI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一家系同代4例患者施行常规MRI和MRA检查,并对其脑部病变的信号特征、分布范围、分布规律、脑萎缩程度及相关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其中3例(先证者及其姐妹)经Notch3基因检查和皮肤组织活检明确诊断,余1例(先证者弟)经MRI和临床检查拟诊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动脉病。结果先证者经皮肤组织活检证实血管平滑肌细胞表面存在嗜锇颗粒沉积;Notch3基因突变:临床表现为渐进性记忆力减退,伴轻度偏瘫。家系中连续2代5例于43—48岁发病,均以痴呆伴轻度偏瘫为主要表现。MRI显示多发小灶性脑梗死,深部白质广泛稀疏和O'Sullivan征、双侧额叶和顶叶大致对称性广泛皮质下与侧脑室旁的白质病灶、脑萎缩、皮质下腔隙性脑梗死、“人字征”、基底节和脑干形态不一的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黑洞征(blackholessign)”和“胡椒壶征(pepperpotsign)”等。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先证者和其姐分别为21分和23分,其妹和弟分别为22分和29分;Coulthard评分先证者和其姐分别为32分和29分,其妹和弟分别为25分和27分。结论Coulthard评分提示CADASIL伴痴呆患者的MRI改变更为广泛,但该评分难以反映疾病早期的l临床表现。

  • 标签: 痴呆 多发性梗塞性 脑白质病 进行性多病灶 磁共振成像 基因 显性 遗传性疾病
  • 简介:目的HHcy是脑血管病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拟明确小血管病(smallvesseldisease,SVD)患者外周血Hcy水平与早期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及其机制。方法连续入组缺血性卒中后门诊随访的非痴呆SVD患者,登记人口社会学、血管危险因素等资料,进行全面认知评估。入组1周内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Hcy,根据血浆Hcy水平将SVD患者分为HHcy组(Hcy>15μmmol/L)和正常Hcy(normalHcy,NHcy)组(Hcy≤15μmmol/L)。2周内行多模式头颅MRI检查。对2组患者的认知评分及影像特点进行比较,并与Hcy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研究共纳入81例SVD患者,平均年龄(64.3±7.4)岁;男性65例,占80.2%;轻度认知障碍50例,占61.7%。②HHcy组30例(37.0%),NHcy组51例(63.0%)。HHcy组吸烟比例高于NHcy组。③HHcy组执行功能中交替连线测验B(trailmakingtestB,TMT-B)耗时数高于NHcy组(P=0.016),数字符号转换测验(digitalsymbolsubstitutiontest,DSST)(P=0.013)、数字广度测验(digitalspantest,DS)顺背(P=0.029)得分低于NHcy组。④HHcy组较NHcy组中重度脑室旁白质病变(63.3%vs39.2%,P=0.018)、深部白质病变(60.0%vs37.3%,P=0.036)和多发微出血(36.7%vs17.3%,P=0.047)的比例更高,且Hcy水平与脑室旁白质病变评分显著相关(r=0.227,P=0.041)。⑤经脑室旁白质病变评分校正后,Hcy水平与TMT-B耗时数(r=0.278,P=0.013)正相关,与DSST(r=-0.354,P=0.004)和DS顺背(r=-0.366,P=0.001)得分负相关。结论SVD患者外周血Hcy水平与执行注意以及脑室旁白质病变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外周血Hcy水平可能是SVD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认知功能 神经影像
  • 简介:目的探讨PD患者便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PD患者212例,采用便秘量表评定PD患者的便秘程度,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病程、用药情况,并进行UPDRSDI评分、Hoehn—Yahr分期、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中文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将各项因素与便秘进行偏相关分析,并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D患者合并便秘的危险因素。结果212例PD患者的年龄、Hoehn.Yahr分期、HAMD总分与便秘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是便秘的危险因素,而性别、病程、盐酸苯海索每日剂量、吡呗地尔每日剂量、左旋多巴每日剂量、UPDRSⅢ评分、MMSE总分与便秘无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结论PD患者便秘与年龄、Hoehn—Yahr分期、HAMD总分有关。

  • 标签: 帕金森病 便秘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对帕金森患者的睡眠障碍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其临床特点,为临床上治疗帕金森病的睡眠障碍提出更加有效的措施,从而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帕金森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嗜睡量表、抑郁情绪测定表以及用药调查表等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价,统计分析患者的睡眠障碍程度、病例的临床表现、药物的运用等问题。结果:30例帕金森患者中,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21例,睡眠障碍率为70.0%,睡眠障碍患者中难以入睡患者5例、睡眠情况发生破碎的6例、白天睡眠过多的6例、睡眠时呼吸出现暂停情况的4例,通过研究分析,患者在夜间难以入睡的最主要因素在于夜尿、梦魇、疼痛、麻木等情况,以上情况和患者的患病时间长短、病情严重程度、抑郁的严重程度以及左旋多巴胺每天用的剂量息息相关。结论:帕金森患者的睡眠情况十分不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睡眠障碍,在临床上通过表现为难以入睡、睡眠出现破碎、白天睡眠时间过长等,出现以上情况,大概率和患者的睡眠障碍病程长短、病情、抑郁时间长短以及左旋多巴胺的使用剂量密切相关。

  • 标签: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临床特点 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精神症状的分布.方法用中文版神经精神问卷(CNPI)调查42例确诊的PD患者最近一个月的12项精神症状,并予以评分.结果64%的PD患者存在一项以上的精神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睡眠障碍(43%)和抑郁(38%),最少见的症状是欣快.抑郁评分的均值最高.PD患者的精神症状评分和性别、年龄、病程、疾病严重程度无关.睡眠障碍、抑郁、焦虑和淡漠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PD治疗药物中仅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培高利特与幻觉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大多数PD患者存在一项以上的精神症状.PD患者的睡眠障碍、抑郁、焦虑和淡漠症状可能与神经变性有关.

  • 标签: 帕金森病 精神症状 神经精神问卷 睡眠障碍 淡漠症状
  • 简介:目的验证可穿戴定量评估系统在临床评估帕金森病患运动迟缓症状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探讨运动迟缓定量指标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组为符合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2016版)的11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健康对照组为15名与帕金森病患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组患者进行美多巴冲击试验,状态分为服药前和服药后。所有患者均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进行评估。应用可穿戴定量评估系统测量两组被试者的翻腕、抬腿、10m往返范式动作的运动数据,提取幅度、频率等运动指标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并与UPDRSⅢ中子项及子项组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与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组服药前及服药后状态的翻腕幅度、步幅、转身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帕金森病患服药前转身时间与UPDRS步态(Ⅲ29)、中轴症状(Ⅲ18、19、27-31)和迟缓+中轴症状(Ⅲ18、19、23-31)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r=0.824,P=0.002;r=0.779,P=0.005;r=0.673,P=0.023)。结论可穿戴定量评估系统可对帕金森病的运动迟缓症状进行定量测量,对药物治疗帕金森病患运动迟缓症状的效果进行有效评估;为帕金森病的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 标签: 帕金森病 运动迟缓 运动功能定量评估 可穿戴定量评估系统
  • 简介:目的:研究住院精神病人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封建科34年死亡病历回顾性分析。结果:自杀是精神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占53.66%,其中精神分裂症占77.27%,身体疾病导致死亡占46.34%,其中漏诊躯体疾病致抢救不及时的占73.68%。结论:落实干部制度,随时收拣危险物品,按时巡视病房是防自杀的重要措施,认真进行体检,重视实验室检查是防止漏诊躯体疾病的关键。

  • 标签: 住院 精神病 自杀 精神分裂症 漏诊 死亡原因
  • 简介:目的:探究帕金森病患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分析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帕金森病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纳入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爱泼沃斯思嗜睡量表(EpworthSleepingScale,ESS)对受检者睡眠状况与临床特点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观察组PQSI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过程梦魇、尖叫、肢体有反击性动作、片段睡眠、入睡困难、打鼾、RLS、EDS的发生概率相比对照组均显著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EDS症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病患PQSI指数经治疗后PQSI指数评分相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数的帕金森病患合并有睡眠障碍,通过予以合理的治疗与干预,患者睡眠质量能得到一定的改善。对此类患者临床需及时进行诊断并予以针对性综合治疗干预以改善症状。

  • 标签: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临床特征 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精神病人院内感染情况.方法对自1984年2月~2003年10月住进我院的长期住院精神病人,在胃肠道感染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分析.结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8.21%,胃肠道的平均期间患病率为26.87%,其感染率高.结论应结合精神病院的特点,对精神病患特别是长期住院精神病患的院内感染进一步的监测和防治.

  • 标签: 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 院内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淋病患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临床开展性病咨询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17例淋病患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测评。结果:117例淋病患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分得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2.830-6.494,P<0.01),而人际关系因子分得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668,P>0.05)。结论:淋病患存在较广泛的心理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 标签: 淋病 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 性病咨询 心理干预
  • 简介:目的分析库欣病患经蝶手术治疗前后代谢特征的变化。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行经蝶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54%患者体重指数(BMI)〉25,86%患者血脂异常,80%患者患高血压,20%患者有糖尿病,BMI大于〉25的患者血脂异常(96.3%)及脂肪肝(51.9%)的发生率较高(P〈0.05);术后:患者BMI、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51.9%BMI〉25的患者于术后6个月之内降至25kg/m2以下,平均恢复时间为(4.1±1.6)个月;92.5%的高血压患者在随访期间血压恢复正常,平均恢复时间(3.9±7.3)个月。结论库欣病应早期行经蝶手术治疗;术后患者高血压、糖及脂代谢异常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仍有较高的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 标签: 库欣病 经蝶手术 代谢变化
  • 简介: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视空间障碍情况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07年4月至6月在广州6家医院门诊或住院部连续就诊并且同意参与本次调查的PD患者共107例,用复制立方体评估PD患者的视空间能力,并选用Hoehn.Yahr分级、PD统一评分量表第2部分(UPDRS.II)、UPDRS-Ⅱ、UPDRS-Ⅳ、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Fuld物体记忆测验(FOM)、言语流畅性测验(RVR)、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积木测验(WAIS.BD)、韦氏成人量表数字广度测验(WAIS—D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神经精神科问卷(NPI)、睡眠量表、Epworth嗜睡量表(ESS)、非运动并发症等量表评估PD患者的运动症状、神经精神症状、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视空间能力与各相关因素的双变量相关性.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视空间障碍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在107例PD患者中有59例(55.14%)出现视空间损害。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视空间能力与发病年龄、性别、Hoehn.Yahr分级、病程、UPDRS—Ⅱ、UPDRS-Ⅲ、FOM、RVR、WISC-BD、WAIS—DS、焦虑状态、痴呆等相关(P〈0.0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oehn.Yahr分级及病程是视空间障碍的危险因素,而RVR及WISC-BD是视空间障碍的保护因素。结论PD患者视空间障碍的发生可能与病情分级、病程、语言流畅性、图像识别及构造能力等有关,临床上可以通过改善患者运动症状及训练患者的语言能力、图像识别及构造能力等综合治疗来改善患者的视空间能力。

  • 标签: 帕金森病 视空间障碍 认知功能 运动症状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病患暴力行为特征。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6年进行的673例鉴定案例中,实施暴力行为且具有精神科诊断的为147例,设为研究组:实施暴力行为但不具有精神科诊断的66例,设为对照组。收集一般资料,进行BPRS、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社会功能适应量表(SDSS)以及MMPI、韦氏智力测查,然后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研究组病理动机占36%,2组BPRS、PANSS、HAMD、SDSS结果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一般资料、MMPI、韦氏智力测查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加强对精神病人的积极治疗,减少精神病患暴力行为的发生。

  • 标签: 精神病司法鉴定 暴力犯罪 对照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微量元素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关系,为A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老人颐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收治36例AD患者和46例对照者进行头发的锌、铁、铜、锰、铅5种微量元素及钙元素的检测,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D组患者头发的锌、钙、锰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病理与锌、钙、锰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低下有密切关系。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微量元素
  • 简介:目的为了解精神病患的自杀行为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了105例住院精神病人临床资料。结果105例自杀行为患者中自杀死亡6例,其中男性1例(17%),女性5例(83%),自杀死亡率为5.7%。结论自杀死亡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所以做好女病人的心理疏导,预防自杀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住院病人 精神病 自杀行为 预防措施
  • 简介:目的测定帕金森病(PD)患者尿中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和血中低密度脂蛋白体外氧化延迟时间的变化。方法运用病例一对照观察,根据Calne标准选取31例男性PD患者、同时选取31例年龄、影响因素等相当的健康男性为对照。通过铜氧化共轭双烯法在波长234nm测定血中低密度脂蛋白体外氧化延迟时间以及酶联免疫法测定尿中8-iso-PGF2α浓度。结果PD患者组尿中8-iso-PGF2α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增高[(81.1±1.6)ng/mmol肌酐vs(46.9±1.1)ng/mmol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中低密度脂蛋白体外氧化延迟时间明显减低[(63.5±6.0)minvs(84.4±8.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高的氧化压力与降低的抗氧化能力在PD的病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提示有效的抗氧化治疗可能对控制疾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帕金森病 氧化压力 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目的:观察家庭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影响。为有效控制COPD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提供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方法。方法:根据就诊时间编号,分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与不同方法的宣教及心理护理。采用SF-36生存质量表、症状自证量表、自编调查问卷,进行考评分析。结果:1年后,患者各观察项目经统计学处理,研究组各观察因子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患者生活质量、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药物治疗依从性等因数,除生理功能外,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戒烟情况,研究组为96.67%,对照组为39.29%。结论:家庭干预可有效控制COPD患者病情进展,提高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家庭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