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检测胶质瘤细胞中阿霉素(ADM)的含量,探讨抗P-糖蛋白(P-GP)单克隆抗体对细胞耐药性的逆转效果.方法将胶质瘤细胞分为敏感组、耐药组、耐药+抗P-GP单抗组及空白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细胞中ADM含量.色谱条件为LiChrosorbC18柱(250mm×4.6mm,10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01mol*L-1磷酸二氢胺冰醋酸(5022280.5);流速为1ml*min-1;激发波长为495nm,发射波长为560nm.结果测得细胞内ADM浓度在0.1~1.0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3.ADM在各种细胞中的浓度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496±0.015)mg*L-1,敏感组(0.533±0.029)mg*L-1,耐药组(0.502±0.075)mg*L-1,耐药+抗P-GP单抗组(0.577±0.086)mg*L-1.结论HPLC法是一种简便而准确地检测细胞中ADM的方法.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耐药的胶质瘤细胞中ADM浓度降低,加抗P-GP单抗逆转后的细胞中ADM浓度升高,提示抗P-GP单抗的确对胶质瘤细胞的耐药性有逆转作用.

  • 标签: 胶质瘤 细胞耐药性逆转 HPLC法 研究 阿霉素
  • 简介: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其预后差,死亡率高,极大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研究表明恶性胶质瘤患者在接受常规综合治疗(手术、放疗、化疗)后,中位生存期也仅一年左右[1,2].2003年Singh等[3]基于肿瘤细胞和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无限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相似性,以CD133为标志物,采用免疫磁珠法从胶质瘤标本中分离出与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相似的脑肿瘤干细胞(braintumorstemcells,BTSCs)

  • 标签: 微小RNA 胶质瘤干细胞 耐药
  • 简介:难治性癫痫亦称为耐药性癫痫,系指使用目前的抗癫痫药物在有效治疗期间内经过合理用药仍不能终止其发作,或已被实践证实为难治的癫痫及癫痫综合征。肿瘤、外伤、血管畸形、脑血管病、各种代谢性疾病、缺氧、发育异常、感染、寄生虫、营养障碍、内分泌紊乱以及某些药物均可引起癫痫发作.成为耐药性癫痫的病因。其中大脑胶质瘤病和脑表皮样囊肿是近来备受关注的两种耐药性癫痫的病因。

  • 标签: 耐药性癫痫 病因 难治性癫痫 抗癫痫药物 大脑胶质瘤病 脑血管病
  • 简介:目的筛选有效的MRP1siRNA序列,为RNAi的体内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Dharmacon公司的RNA在线工具,设计了4对针对MRP1基因不同区域的siRNA序列,分别转染至U251等三种肿瘤细胞,采用荧光转染试剂观察转染效率;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MRP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siRNA1、siRNA2、siRNA3、siRNA4四对序列分别转染上述三种肿瘤细胞后的RT-PCR实验结果说明siRNA2和siRNA4对MRPmRNA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siRNA2、siRNA4是可有效抑制MRP基因表达的序列.

  • 标签: SIRNA MRP1 多药耐药 肿瘤细胞
  • 简介:随着近些年临床上对失眠的不断研究,失眠的机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探讨失眠的机制,是治疗失眠的根本突破点。本篇综述将对失眠的机制及诊断做出简单的总结。

  • 标签: 睡眠 失眠
  • 简介:目的探讨siRNA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的多药耐药的影响,为RNAi的体内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已初步筛选有效的MRP1siRNA序列,转染U251等三种肿瘤细胞,采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MRP1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bromide,MTT)法检测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改变。结果细胞转染siRNA2和siRNA4,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CR,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转染后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ultidrugresistanec-associatedprotein1,MRP1)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未转染组均明显下降;药敏结果显示,转染后肿瘤细胞对表柔比星和长春新碱的敏感性增加,而对紫杉醇的敏感性没有明显改变;RT-PCR、Westernblot和MTT实验证实siRNA2是最有效的siRNA序列。结论siRNA2是体外实验中筛选出的最有效的抑制MRP基因表达的序列,针对MRP1的siRNA通过降低MRP1mRNA和蛋白的表达,可使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强,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

  • 标签: SIRNA MRP1 多药耐药 U251细胞
  • 简介:背景现代神经影像学方法可以检测到越来越多的大脑半球白质改变,后者与老龄化相关,并能够促进特殊认知功能缺损的发生。这些脑白质异常(有时称为脑白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对支持脑白质疏松的病因与特殊类型脑缺血有关的假说的现有证据进行评价,强调脑缺血性损害可导致局限于脑白质的选择性结构改变。综述概要本文是对关于脑白质动脉循环的解剖学和生理学以及脑白质疏松发开门见病机制的论文(大多数为近10年内发表)进行的评论分析。结论有相当多的线索支持某些类型的脑白质疏松可能是脑缺血性损伤的结果的假说。与老龄化和卒中危险因素相关的脑实质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结构性改变、脑血流自动调节机制的变化以及大脑半球白质独特的动脉供血状态似乎均参与脑白质疏松的形成。根据我们对现有资料的解释,最有可能造成这种脑白质改变的缺血性损伤类型包括以局部脑血流量适度降低(导致不完全性梗死)为特征的短暂性复发事件。这种假说能够在适当的实验模型中检测。

  • 标签: 脑缺血 小血管病 脑白质疏松 白质脑病 白质
  • 简介:缺血后适应作为缺氧耐受现象的一种,可以显著地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后适应,可以明显缩小脑梗死的体积,改善缺血后的神经功能。脑缺血后适应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文主要从脑的微循环基因水平和分子水平角度来阐述脑缺血后适应可能存在的机制

  • 标签: 缺血后适应 缺血预适应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关于脊髓空洞症(SM)的探讨可追溯到300年以前,300年的时间里产生各种学说解释其发病机制。20世纪以来,对脊髓空洞症的认识逐渐转向对脑脊液动力学的研究,认为脊髓空洞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脑脊液紊乱所致,并催生了多种学说。这些学说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可行性,但仍不能满意解释诸多存疑。目前新的理论认为,脊髓空洞形成的力量来自于脊髓组织的搏动压。

  • 标签: 脊髓空洞症 病理学 综述文献
  • 简介:脑出血后脑水肿是患者症状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前观点认为出血后脑水肿主要是由于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缺血缺氧引起脑水肿,但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中释放的物质如凝血酶、血红蛋白等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发生机制 所致水肿 水肿发生
  • 简介:目的构建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短发卡RNA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对胶质瘤干细胞药物敏感性的作用。方法培养脑胶质瘤干细胞;根据MDR1的DNA序列设计shRNA,用Siportxp-1脂质体法转染胶质瘤干细胞。分别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blot检测转染前后MDR1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使用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对转染后细胞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评价shRNA对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结果成功构建MDR1shRNA表达质粒,转染组MDR1mRNA表达水平有所下降(P〈0.05),转染5d组下降最明显;RT—PCR结果显示MDR1mRNA水平降低,第3、5、7d抑制率分别为78.46%±14.17%,82.02%±11.87%,79.5%±13.27%。Westernblot结果显示:shRNA转染组P-糖蛋白(P-gp)的表达降低,第3、5、7d抑制率分别为58.1%±6.5%,39.5%±5.2%,45.8%±8.6%;而药敏实验显示:阿霉素、长春新碱对转染MDRIshRNA的胶质瘤干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出现凋亡峰(P〈0.05)。结论MDR1短发卡RNA可在转录后水平对多药耐药进行调节,下调MDR1基因表达,提高药物敏感性,诱导细胞凋亡。

  • 标签: 胶质瘤干细胞 SHRNA 多药耐药基因(MDR1) 基因治疗
  • 简介:失眠在老年人群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年轻人并常被人们忽视,加强老年失眠症的研究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中医药对于防治老年失眠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状况特点,认为元气亏虚是老年失眠的致病基础、情志内伤是老年失眠的诱发因素、痰瘀胶结为老年失眠的病理特点,提出培元、舒郁、化痰是治疗老年失眠的重要法则。

  • 标签: 老年失眠 病因病机 治则治法
  • 简介:广义的额颞叶痴呆(FTD)亦被称为额颞叶退行性变(FTLD),是一组以行为和人格改变、失语为特征性表现的疾病。根据美国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理学分类,额颞叶痴呆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路易体痴呆(DLB)的第3种痴呆类型。发病年龄为45—70岁,绝大部分患者在65岁之前发病;病程2~20年,平均约8年。1892年,德国医师ArnoldPick最先报告一例额颞叶痴呆患者。

  • 标签: 痴呆 额叶 颞叶 综述文献
  • 简介: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持续发展,在建立起各种工作机制的同时,还应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来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落实和推动。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才能使优质护理稳步发展,保持长久的活力。激励机制建立的目的是通过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发挥人的内在潜力,

  • 标签: 激励机制 极性 护士 临床护理工作 持续发展 护理事业
  •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研究证实,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参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诱导的免疫抑制综合征。本文阐述了卒中后交感神经激活途径及交感神经如何通过神经、体液途径作用于免疫系统,旨在探讨卒中后感染发生的机制,为预防卒中后感染的发生和改善卒中病人预后提供思路。

  • 标签: 卒中 感染 免疫抑制 交感神经
  • 简介:病毒性脑炎是一种以脑实质炎症出现症状和体征的严重疾病.常表现发热、头痛、行为改变,以及意识水平的变化,同时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和癫痫发作.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
  • 简介:疑病症是一种并不少见的精神心理疾病。医学生更容易产生疑病倾向和疑病症。疑病症在临床表现为疑病心理、疼痛感觉和躯体症状等。引起疑病症产生的原因有:暗示聊想、学习程度、心理挫折、身体状况和人格特征等。疑病症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自我心理防卫机制

  • 标签: 医学生 疑病症 心理机制 精神心理疾病 疑病心理 疼痛感觉
  • 简介:动物实验证明,脑缺血事件发生后的几小时至几天时间里,缺血区域尤其是缺血半暗带区域存在着大量的细胞凋亡,它构成了最初阶段脑缺血总体损害的一部分。目前认为,脑缺血启动了两条主要的凋亡路径:内源性凋亡路径和外源性凋亡路径。脑缺血后抗凋亡治疗的研究成为目前脑缺血治疗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就当前脑缺血后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脑缺血 缺血半暗带 细胞凋亡 内源性途径 外源性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