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新家兔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方法采用单侧颈动脉结扎后枕大池二次注血方法制成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实验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N组)、结扎右侧颈总动脉组(L组)、枕大池二次注血组(SAH组)、结扎后枕大池二次注血组(L-SAH组)。观察并比较各组动物神经功能改变、基底动脉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速度变化以及基底动脉和海马形态学变化。结果SAH组和L-SAH组均出现了神经功能症状,SAH组较轻,L-SAH组较重且持续时间长。SAH组和L-SAH组枕大池二次注血后血流速度均明显加快,根据平均血流速度计算基底动脉痉挛程度:SAH组在二次注血后1d、3d、7d分别为32.70±5.81、21.29±7.98、4.21±6.55;而L-SAH组为29.97±6.37、21.51±10.25、12.40±7.46。结论兔单侧颈动脉结扎后枕大池二次注血可制成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可用于研究SAH后神经功能损害及药物干预。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模型
  • 简介:目的伴难以控制、反复发作癫痫急性重症脑炎(AcuteEncephalitiswithRefractoryRepetitivePartialSeizures,AERRPS)自2001年被命名以来,相关英文文献陆续有报道。通过总结这1组患者疾病过程和临床特点,讨论其是否是疾病范畴?填补中文文献空白。方法符合诊断标准患者4例,总结其临床过程,包括:既往史、前驱症状、出现前驱症状到癫痫发作时间、病毒谱分析(血液和脑脊液病毒免疫学分析、单纯疱疹病毒聚合酶链反应)、癫痫发作过程、多次反复长程脑电图监测发现、神经影像学检查(CT和MRI)特点以及预后。结果癫痫持续状态间识别要点为难以控制、反复发作癫痫和发热伴行,且极大剂量地西泮无效,极大剂量苯巴比妥(血药浓度60~10μg/ml或更高)和麻醉剂有效。即便如此,局灶和全面发作并不能完全控制。恢复期依旧以苯巴比妥为主,5~10mg/(kg·d),甚至更多(血药浓度50μg/ml左右)。病毒谱分析阴性。恢复期影像学表现不同程度脑萎缩,白质变性、局灶或多发异常信号。预后较般脑炎差,多遗留精神运动障碍。结论伴难以控制、反复发作癫痫急性重症脑炎是个独立疾病范畴吗?从疾病整体发生发展看,很有可能系个独立疾病,但其根本病因不能确立,导致认识过程延迟。持续发热与难以控制癫痫发作相并行,脑脊液中细胞与蛋白轻度增高,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最近在AERRPS患者血液和脑脊液中发现谷氨酸ε-2受体抗体提示有可能系免疫介导自身免疫炎症。总之,对其认识还需要作进研究工作。

  • 标签: 脑炎 癫痫持续状态 难治性癫痫 苯巴比妥
  • 简介:在对大鼠脑组织进行各种实验时,常会遇到大鼠因颅内压过高而引发脑疝情况。脑疝出现使得实验大鼠死亡率明显升高,严重干扰了实验准确。为了早期发现大鼠颅内压升高,就需要对大鼠进行颅内压监测,以尽早采取保护措施。笔者经过多次动物实验,研制出简易颅内压测量方法,简便、易行,可有效防止脑疝发生。

  • 标签: 大鼠脑组织 颅内压监测 实验大鼠 颅内压测量 动物实验 脑疝
  • 简介:遗传因素与卒中发生密切相关,明确基因与卒中相关关系,有利于卒中预防、诊断和治疗。近年来随着技术手段发展,越来越多卒中相关基因位点被发现,而既往已知基因也对诊疗有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介绍遗传相关卒中,包括镰状细胞病、Fabry病、遗传胶原蛋白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近期基因位点多态相关研究。

  • 标签: 遗传相关性卒中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镰状细胞病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以惯性传感器测量数据识别帕金森病(PD)冻结步态(FOG)方法及其准确。方法用惯性传感器对正常对照者、PD患者及PD合并冻结步态患者,进行10m往返和双重任务往返行走运动功能检测;采用改进结合时域步态参数频域分析方法进行测试数据分析。结果惯性传感器测试数据经改进方法分析,显著提升了识别的敏感性(P〈0.05);针对实验敏感性为100%,特异性88.9%;针对冻结步态片段敏感性为84.7%。结论惯性传感器能对PD冻结步态精准检测,改良分析方法对其识别更加有效。PD冻结步态早期、精准识别,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功率谱分析 步态周期
  • 简介:1材料腰穿包1个,0.55号头皮针1枚。2方法用9号腰穿针常规行腰椎穿刺术,成功后,拔出腰穿针芯,将0.55号头皮针头插入腰穿针管中,然后抬高头皮针管,与床面垂直,待管内脑脊液平面上移停止时,该液平面与腰穿针水平面间距离即为颅内压值。单位mmH2O。将局麻用注射器针头在管液平面刺入作标记,待腰穿术结束后,

  • 标签: 腰椎穿刺术 颅内压 无菌操作
  • 简介:偏头痛和眩晕是神经科临床常见症状,有证据表明,与偏头痛相关复发性前庭系统症状是独立临床病症。偏头痛是以发作严重头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常见慢性病症,些患者常伴有神经系统先兆症状。偏头痛患者常伴有前庭系统症状,其表现程度不等,既可以是明显眩晕,也可表现为头晕、站立不稳、不能耐受头部活动等特异性较低症状。

  • 标签: 偏头痛患者 眩晕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临床病症 常见症状 系统症状
  • 简介:尽管睡眠障碍在精神疾病中非常常见,但它常常被当作精神疾病二级症状,认为对其主要精神疾病治疗才是缓解睡眠苦恼最可行办法。事实上,对创伤后应激障碍而言,采用针对睡眠紊乱治疗方案后,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本文将论述创伤后应激障碍对睡眠影响,及其发生机制和相关治疗问题。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睡眠障碍
  • 简介: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与脑梗死关系,以及Hey对其严重程度影响。方法测定50例脑梗死患者和50例健康者血浆Hey水平,同时记录人院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血压及血糖。并对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它们之间关系。结果病例组He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5);其中病例组患者高Hcy比例(41%)明显高于对照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病例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Hey与正常血压、正常血糖患者Hey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是0.758及0.615);高Hcy患者NIHSS评分明显高于正常Hcy患者NIHSS评分(P=0.037),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Hey水平升高是脑梗死个独立危险因子(OR:4.02,95%CI:2.33-10.24,P=0.007)。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危险增加有关,并且增加其严重程度。

  • 标签: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失眠症不同证型与焦虑、抑郁评分关联。方法:将137例失眠患者辨证分型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5证候类型,采集般资料并评定HAMA、HAMD,分析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之间相关。结果: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出现频次最多,占38.0%;肝郁化火型及心虚胆怯型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高;肝郁化火型与心脾两虚型患者之间差异有显著。结论:失眠症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具有相关

  • 标签: 失眠症 中医证候 焦虑 抑郁 相关性
  • 简介: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NINJ2基因多态与卒中相关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介素-6(IL-6)、P-选择素(P-Selectin)在恢复期患者和正常人群中含量差别.方法选择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脑梗死患者52例、小动脉闭塞(SAO)脑梗死患者85例、脑出血(ICH)患者50例及正常对照者66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技术检测NINJ2基因两个SNP位点(rs12425791、rs11833579)基因型,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多类结果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法计算各患者组基因型OR值,并给出95%CI.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NGF、IL-6及P-Selectin4血清因子含量,并比较组间及组内不同基因型间血清因子含量差别.结果(1)对于rs12425791位点,LAA组及SAO组AG型频率及AA+AG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C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O组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LAA组及IC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rs11833579位点,各患者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类结果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其他危险因素影响后,对于rsl2425791位点,LAA组AG型和SAO组AG型、AA+AG型仍与卒中发病呈相关关系(其OR值分别为4.298、3.923及2.937,相应95%C1分别为1.430~12.922、1.417~10.860及1.119~7.710);而对于rs11833579位点,各患者组基因型与卒中发病无相关关系.(3)各患者组血清IL-6、TNF-α、NGF及P-Selectin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rs12425791位点,LAA组不同基因型间TNF-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H组不同基因型间P-S

  • 标签: NINJ2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卒中 肿瘤坏死因子-Α 神经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脑梗死是人类病残和病死主要危险疾病,引起脑梗死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血压、血脂、血糖和吸烟等。尿酸是通过黄嘌呤脱氢酶或黄嘌呤氧化酶降解嘌呤形成,嘌呤代谢异常.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使血清尿酸水平增高称为高尿酸血症,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代谢异常表现。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表明,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有着密切关系。

  • 标签: 尿酸 脑梗死
  • 简介:目的调查脑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探讨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残障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438例在社区医院住院卒中后患者,记录其人口学特征、营养学评定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mRS评分、Barthel指数、感染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脑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达52.7%;卒中后营养不良患者中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NIHSS〉4分)占77.1%,重度残障(mRS评分4~5分)占70.1%,日常生活重度依赖及完全依赖(Barthel指数0~45分)占69.7%,感染发生率为34.6%。并发症发生率为55.4%;而正常营养状态患者,相应比例分别为24.2%、21.3%、19.8%、11.6%和18.8%。结论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营养不良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残障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相关(P〈0.0001),营养不良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残障程度严重,日常生活能力低下,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高,关注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对改善卒中预后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营养不良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和气候之间相关。方法对1999年~2002年在云南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对应这4年玉溪市气候资料(气温、日照时数)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精神分裂症发病人数和气候资料之间相关。结果精神分裂症易发气候条件是气温上升,日照时数增加,日温差增大。结论通过精神分裂症发病人数和气候资料之间相关分析,可以知道诱发精神分裂症气候因素,从而尽量减少气候改变对人们造成影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患者 相关性研究 发病人数 第二人民医院 住院 诱发
  • 简介:脑分水岭梗死约占全部脑梗死10%,其发生除受颈动脉系统狭窄/闭塞影响,还与侧支代偿状况有着密切关系,探讨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分水岭梗死类型及与侧支代偿关系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颈动脉系统 分水岭梗死 侧支循环
  • 简介:目的研究血浆脂蛋白(a)[Lipoprotein(a)]及其他脂质相关成分与颅内囊动脉瘤发病相关,探讨Lp(a)在动脉瘤发病过程中作用.方法自1996~1999年,我们分别收集并测定了颅内囊动脉瘤病人组(176例)和正常健康人对照组(180例)血浆Lp(a)及其他脂质相关成分浓度,运用分组对照研究统计学方法,并参照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其与动脉瘤发病相关.结果动脉瘤患者Lp(a)平均浓度为(53.1±15.5)mg/d1,正常对照组仅为(15.9±8.9)mg/d1(P<0.001,测定方法为ELISA夹心双抗体法).结合临床资料进步分析,在动脉瘤组内没有发现动脉瘤部位与血Lp(a)浓度存在相关,也没有发现显著年龄和性别差异.而其他各项血浆脂质(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脂蛋白(HDL和LDL)和载脂蛋白(apoAI,apoB)浓度在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动脉瘤组内没有发现发病家族遗传倾向.结论血浆Lp(a)浓度与颅内囊动脉瘤发病有显著相关,可能是导致动脉瘤形成致病因子,也可以作为预测动脉瘤发病倾向个独立指标.

  • 标签: 发病 囊性动脉瘤 内囊 Lp(a) 颅内 血浆脂蛋白(a)
  • 简介: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进展性卒中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连云港市中医院收治发病72h内入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根据72h内斯堪地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变化判断患者病情是否发生进展,运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H型高血压与进展性卒中关系.结果58例患者在发病72h内病情发生进展,其中22例进展发生在发病24h内,47例进展发生在发病48h内.单因素分析发现进展性卒中相关因素包括:高血压病史(χ2=5.948,P<0.05)、入院时收缩压(t=2.124,P<0.05)、Hcy(t=1.197,P<0.01)和H型高血压(χ2=26.351,P<0.01).多因素分析发现:H型高血压、Hcy对进展性卒中发生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进展性卒中发生率高,急性脑梗死发病早期,病情进展可能大.H型高血压、Hcy是进展性卒中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脑卒中 高血压 因素分析 统计学
  •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严重癫痫发作获得癫痫失语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对7例先有癫痫发作继而出现明显失语儿童患者进行了病因、病程、癫痫发作情况、失语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同时分析了入院前后EEG、头CT及MRI.结果全部病人失语症状出现前均有较严重癫痫发作.其中5例在失语前曾出现过癫痫状态.全部病人表现听不懂问话,5例表现完全不能用语言表达.常规EEG5例异常,主要表现弥漫慢波,其中3例可见阵高波幅慢波发放.影像学检查3例异常.经AEDs及神经营养剂治疗,2例语言功能恢复,2例改善,3例无改善.结论本组病人主要表现全面癫痫发作,惊厥脑损伤可能为本组病人失语发生主要原因.失语主要表现为"语言听觉失认".早期诊断并采取包括AEDs应用综合治疗措施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

  • 标签: 惊厥 获得性癫痫性失语 癫痫 儿童 免疫球蛋白 皮质类固醇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腔隙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血脂水平,探讨它们在老年腔隙脑梗死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78例老年腔隙脑梗死患者(腔梗组),与72例无腔隙脑梗死患者(对照组),抽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TC/HDL-C比值,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在老年人腔隙脑梗死患者中TG、TC、LDL—C、TC/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TBIL、DBIL、IBIL、HDL-C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TG、TC、LDL-C水平,TC/HDL—C比值升高,TBIL、DBIL、IBIL、HDL-C水平降低与老年人腔隙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老年腔隙脑梗死患者存在胆红素和脂质代谢紊乱,胆红素和脂质代谢紊乱参与了老年腔隙脑梗死事件发生。

  • 标签: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 胆红素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 简介: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目前主要分为两类:稳定斑块和易损斑块.其中,易损斑块特点是脂核大于50%,纤维帽薄,平滑肌细胞与胶原蛋白少,巨噬细胞与泡沫细胞数量多于稳定斑块2~3倍,基质金属蛋白酶含量多[1].……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基质金属蛋白酶